第245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 成為手冢女友的千層套路、[綜漫] 論魔法杖的自我素養、[綜漫] 琴酒物語、[HP同人] 向著你的軌跡、[娛樂圈同人] 姐妹,搞桃浦嗎、[hp] 帶壞好學生的一百種方式、[綜漫] 太宰與小宮山、第一侍衛[綜武俠]、[綜漫] 奇怪的劇情設定增加了、[火影同人] 火影女裝忽悠斑,柱間不放過我
“升替也是大事吧,上神就這么不在意么?” 酒神冷冷道:“你既然知道六天故氣的內幕,又何必問我?升替與否,和我有什么相干?” 李先生喔了一聲,若有所思: “原來如此……但升替這種事,一般人哪里敢插手呢?就算真要升替,也只有當今天子,才有這個資格?!?/br> 如果按“日名”升替的規則,李二陛下生于開皇十七年十二月戊午日,將來建廟祭祀的時候,可以稱呼他為帝戊、太宗戊、或者文戊——都很難聽。所以林貌想了一想,覺得當今至尊未必會有什么興趣。 但酒神的語氣中卻有了波動。祂主動出聲:“你說的天子,是現在的中原皇帝嗎?” 虎斑貓欣然點頭:“正是。敢問上神,中原的天子,是否能升替日名呢?” “……只要他愿意,那就可以?!本粕窈叩溃骸拔艺f了,這與我無關?!?/br> “如此說來,上神還真是寬宏大度,不拘一格,愿意與人方便?!崩钕壬Φ溃骸盁o怪乎香火鼎盛,祭祀至今不衰!不過,上神的話,倒讓在下解了好些疑惑?!?/br> 酒神道:“什么疑惑?” “我原本以為,上神的心智與先前的那位’稷神‘差相仿佛,混沌朦朧,不可理喻,只會對祭祀做出本能的回應?!崩钕壬p聲道:“但現在看來,我錯了。上神不僅僅擁有理智,而且能相當之準確的判斷局勢,做出抉擇,對不對?” 這一番官腔又臭又長,聽得林貌想笑。什么“判斷局勢”,“做出抉擇”?說白了不就是見風使舵,如墻頭草一般搖擺招展么?——當然啦,這樣的靈活機動,在古神中倒的確是相當罕見;這位酒神能幸存至今,也算其來有自—— 一念及此,林貌的笑容忽的消失了。作為愚蠢的凡人,他終于后知后覺的意識到了某些關鍵的事情。 “考慮到這一點,那么元狩四年,漢軍’酒泉‘的佳話,便不難理解了?!崩钕壬^續道:“霍驃姚所向披靡,天下震動;作為常駐此地,善窺局勢的神靈,當然要主動向漢軍釋放一點善意??墒?,為何區區兩年之后,上神便如此不顧一切,即使冒著觸怒孝武皇帝的風險,也要遵從匈奴人的意旨,向冠軍侯施加詛咒,令其壯年暴病呢?——前后反差之劇,真是不可理解?!?/br> 他停了一停,而后露出了微笑: “當然,上神就不必以祭祀來蒙混矯飾了。上神的神智如此清楚,完全有選擇的權力,是吧?咒殺冠軍侯一事,必定出自上神自己的意愿,而絕無強迫?!?/br> 酒神沒有再說話了。如此漠然許久,祂冷冷開口,聲音生澀: “你想說什么?” “在下只是猜測而已?!崩钕壬溃骸吧耢`的態度為什么轉化得如此劇烈呢?詳查史記,在元狩四年出征之時,冠軍侯最大的動作,是封天于狼居胥,禪地于姑衍山。而在封禪折返之后,暴病如影隨形而來,一年之間,便至不起?!?/br> “——上神并不反感漢軍,但上神似乎與封禪勢不兩立……我說得對么?” · 一語既出,只有沉默,更久的沉默。沉默得林貌都退后了兩步,握住兜中僅剩的那一罐強氧化劑。 但在這近乎于凝滯的氣氛中,那位“酒神”居然還是開口了。 “什么’封禪‘?”祂一字字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我也更不會與封——封禪有什么對立。純粹胡說八道?!?/br> “喔,那倒是我疏忽了?!崩钕壬灰詾橐猓骸胺舛U是春秋及戰國陰陽雜家創立的名詞,尊神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不過,封禪誕生于齊、魯,是周禮的集大成。而周禮這種東西,想來上神就不該陌生了吧?” “冠軍侯曾領兵經略此地,但上神并沒有表現出抗拒,甚至可以主動迎合,釋放善意。但’封禪‘之后,局勢就大為不同了——皇帝的心腹在漠北舉行如此盛大的禮制,意味著西北邊陲將被完全納入中原的教化中,蠻荒消退、文明興盛,曾在中原腹地驅逐古神的’周禮‘將再次蔓延過來,剝奪上神最后的棲身之地?!?/br> “俯首向漢朝稱臣不算什么,不過是在風向中從心的選擇。但中原統治必須只限于羈糜,神明的權力必須要保留。要是皇帝的手伸到這里,要是中原的文化擴張到這里,要是朝廷打算教化蠻夷、傳習文字、普及農耕,那么蠻荒與愚昧褪去,古神所擁有的一切都會煙消云散;走投無路的神靈只能再次逃亡,逃入更不可預知的混沌……因此,這才是真正的生死大敵,絕不能絲毫妥協的矛盾,半步也后退不得?!?/br> “但遺憾的是,武皇帝似乎是真的選擇了上神不喜歡的道路。他開邊實民,揀拔忠誠的匈奴降人,在河套之地開拓農耕。他的寵將也熟知漠北情形,大膽任用親近中原的蠻夷,并以此屢創奇功。一樁樁一件件,似乎都帶著不太愉快的氣味……而種種的矛盾,終于在封禪之時爆發——既然冠軍侯已經表現了朝廷的態度,那么縱使面臨天大的風險,也必須要將這位危險的天才將領從速絞殺,以此來避免最可怕的局勢,對不對?” -------------------- 第102章 對抗 在公文中磨礪十余年, 李先生的水平顯然非同凡響。雖然講述——或者說猜測——的是數百年前驚心動魄的往事,但當他娓娓道來時,語氣中卻并沒有傾注過分的感情, 而盡量保證了較為客觀且冷靜的態度。因此, 雖然話題如此勁爆, 可氣氛倒并不僵硬,至少沒有到談不下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