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 成為手冢女友的千層套路、[綜漫] 論魔法杖的自我素養、[綜漫] 琴酒物語、[HP同人] 向著你的軌跡、[娛樂圈同人] 姐妹,搞桃浦嗎、[hp] 帶壞好學生的一百種方式、[綜漫] 太宰與小宮山、第一侍衛[綜武俠]、[綜漫] 奇怪的劇情設定增加了、[火影同人] 火影女裝忽悠斑,柱間不放過我
林貌依樣畫葫蘆,開始幾次還不熟練,但堅持呼吸數十上百次以后,他漸漸便覺身體安定不動,而雜念盡皆消弭,四肢百骸兀然猶如木石,再無煩惡冷熱麻癢等一切不適的感知。再呼吸數百次以后,連“聽息”這個念頭也稍稍遺忘,唯有雙眼似垂非垂,目光似觀非觀,并非是困倦欲睡,而是神思若有若無,定于眼前。 正在此時,冷眼旁觀的孫悟空輕輕吹一口氣,他面前那晶瑩澄澈的一汪清水便忽然綻開,一粒水滴飛濺而出,不偏不倚落在了林貌額頭上。 山泉冰涼泠冽,本應立刻打破這清虛寂靜的心境。但清水沾染肌膚之后,林貌卻覺眼前白光漸起,竟然逐步籠罩了虛空的視野。 這白光清晰柔和,如圓融圣境,將林貌沐浴其中。在此境內,心神無比安穩,自然生出一種平和喜悅的感覺,周身上下,無一處不舒適安樂。在這一片安樂中,四肢百骸康泰舒適,如渴得飲,如寒得火,其喜悅之處,不可名狀,不可言傳。而眼前的毫光之內,連景物也變得剔透,玲瓏世界纖毫畢現,近在心中。 這樣深沉恍惚的喜悅中,連時間與空間都仿佛不存在了。林貌再一次睜開眼睛,覺得靜中只過了短短一剎那。但眼前太陽已經西垂,而大圣正目不轉睛的盯著他。 孫悟空仔細打量林貌的神色,抬了抬眉: “你眼前白光,有幾寸幾許?” 林貌稍稍活動雙腳,覺得周身說不出的輕松適意,老老實實回答 “沒有算過,只感覺全是光?!?/br> “‘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不過一次入靜,就能印證這性光灼灼的境界?”孫悟空有些詫異:“雖然看著不聰明,但悟性也不比咱老孫差什么嘛?!?/br> 林貌無言以對,心知自己所謂的“悟性”,估計不過是借了仙丹的藥力而已,當然不敢與天生石猴媲美。他起身向大圣鄭重道謝,仔細行禮,再伸手抱起了一旁昏睡的貓貓——皇帝陛下附身之后似乎也被貓的本性左右了,只聽了幾句晦澀難言的運氣心訣,便不自覺睡覺拉倒。 大圣大剌剌受了禮,開口道:“這點法訣都是小把戲,只是回去必得勤修苦練。但凡怠慢,你也不用來見我了?!?/br> 說罷,他再次念動口訣,將一人一貓以狂風卷起,頃刻間便消隱在天際。 · 眼見人影飄遠,孫悟空立刻施法將飯盒里的涼粽子攝來,再吹口氣將三根草棍變成了木人。一個剝粽葉,一個蘸白糖,一個顛顛的扛起粽子,費力喂到嘴邊。 他一邊狼吞虎咽,一面嘟囔出聲: “……連大品天仙決都學得會?這小子天資不凡吶?!?/br> “嘖,這角黍不錯,真香?!?/br> -------------------- 這里遵照對西游記的傳統分析,即認為西游記本質上是一本丹書——講內丹術的秘籍。 事實上,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的正是標準的內丹術,無論是“莫把金丹做等閑”,還是“火中種金蓮”等等口訣,都是內丹術標準的術語。所謂大品天仙訣,也正是丹道法訣。 這里的聽息、白光等,選自《鐘呂傳道集》、《樂育堂文集》等等,但大家千萬別隨便效仿啊…… ps:菩提祖師說“難難難,道最難,莫把金丹做等閑”,真不是空話。丹道本來就是超高難度的東西,能入門的不是萬中無一,而是百萬中無一——這還只是入門而已。至于什么“火候”、“存思”,那更是難上加難,不能形容。 但難有難的好處。在宋以后,基本就只承認內丹術為唯一正統的成仙法門了。西游記中菩提祖師列舉千般萬般法門,但無論房中術、外丹、辟谷、餌食、坐關等,都是旁門——旁門也可以證果,但永遠也煉不出孫悟空那種天仙的境界。 不過,如果隨便修煉內丹術出錯,那火候一旦不對,走火入魔之后的結果可不一般。所以菩提祖師絕不會公開宣講,一定要秘密傳授。 第10章 魔王 這是第二次乘風而行,但與先前恍兮惚兮不明所以不同,林貌雖然身不由己的飛在空中,卻能清晰感受到氣流吹拂肌膚時奔涌不息的方向、上下起伏的力度;而他低頭向下俯瞰,竟能洞穿不知數千數百米,一眼便望見了石板四面跪伏的村民。 也多虧了這一眼,林貌才及時戴上面具遮掩面容,抱著貓從容御風而落。 族老與傳召來的青壯都跪在空地外的草叢中,看見魔王從天而降,嚇得匍匐在地不敢抬頭。他們身后的柴火與石頭堆積如小山,甚至灌木叢中都被刨出了一塊,堆成了小小的土窯。 被魔王的威嚴所震懾,村民們不敢不盡心盡力,生怕妖魔會有一丁點的不滿。但魔王看了一圈,卻冷哼出聲: “才叫你們洗刷干凈,現在跪什么跪?跪出老繭死皮,存心硌老子的牙嗎?以后再敢動不動下跪磕頭的,老子先把他炸了下酒?!?/br> 明明準備得萬無一失,為什么要在這樣的小事上挑刺?邪魔的狂悖錯亂,真是不可理喻。但村民們早已麻木,只是默默爬了起來,不敢說話。 魔王面無表情,走到石板上盤膝坐下,抖一抖長袖: “開始吧,誰敢躲懶的,直接就塞洞里火烤了,省得費神?!?/br> · 五行村村民技術相當落后,采用的還是原始的窯燒土灰法。他們在土窯里搭起架子、抹上粘土,碼一層柴火再碼一層石灰巖,這樣三四層堆疊上去,再在土窯底部挖洞點火,一把又一把的添枯草、加木炭、掏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