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隨后門就關上了,屋子里的睜開眼,伸手薅了把跟前的貓頭。 “她這個樣子,我怎么放心她一個人留在乾州?!?/br> 陸清河對著那貓自言自語,迷糊的腦袋生出了想要帶那姑娘走的念頭。生也好,死也好,叫她生死相隨。 從年前到年后,一個多月銀鈴不是在籌備堤塘的法事,便是在架閣庫里溫書,時常半夜才從里面出來,熄燈睡覺不過兩三個時辰。 好在事情進展很順利,法事由朝廷出面,所有的細枝末節都由她親自把關。法師是意去寨子里請,以前便同她的師父哲秀秀是好友。叫人信得過,不叫瞎編出什么話來危言聳聽,抹黑朝廷。 擇的日子是在二月初,就在堤壩上做了場法事,人心便安定了不少。天氣回暖后,陸陸續續的有人開始回來,夜里宿在工地上也不怕了。堤塘眼看著一天一天的修起來,山上的原本雜草叢生的荒地,翻出一片一片黝黑疏松的土壤。 到了月底那天,陸清河起了一個大早。天才剛擦亮,就點了燈。喚了差役備水梳洗,早已做好準備變成個禿子的他,發梳往頭上一刮,竟是沒掉下什么頭發了。不知是時安老先生的藥起了藥效還是如何,對他來說總算是個好消息。 他心情大好,跑到書房里翻出了閑置的箱籠?!掇r政全書》、《齊民要術》、《河渠志》能翻出來的書冊,全都整整齊齊的碼放在書案上。恨不得備上大馬車,叫那馬上就要去順安考試的人全部帶上。 想想也是,路途遙遠,又是個姑娘家,人生地不熟的。陸清河琢磨著,去尋了張儲當真叫他備了輛馬車來。才吩咐完,楊豎就從游廊下走了來。 “公子,侯爺的信?!?/br> 陸清河接過,當下就拆開了,看完臉上一片晦暗。 楊豎好奇問道:“公子出什么事了?” “京城那些苗人死了,一個活口都沒留?!?/br> “此事想來定然是京中有人同苗人相勾結,遙相呼應,步步為營,誘公子入局?!?/br> “此話怎么講?” 關于堤塘之事有蹊蹺,陸清河早已猜到了,但一直都看不明白。所以無所作為,暗暗等待下棋人露出端倪來。聽楊豎此話,想來必定是查到了什么。 楊豎壓低了聲音,“屬下適才從糖水巷子經過,路邊的面攤上有人議論堤塘上打生樁之事?!?/br> 陸清河先是一愣,沒聽明白,“打生樁?” 楊豎警覺的左右張望了兩眼,還早衙后院除了幾個灑掃的雜役,并沒有什么人。倆人一前一后進到了書房里,他才細稟道: “打生樁,不知公子聽說過沒有。不是往地上打樁子,而是一種人祭。民間相傳但凡是要有什么開山修橋驚動山靈的大工,為保能夠順利完工,便會在工地上用活人祭奠?!?/br> 陸清河走到書案上坐下,若有所思的點頭。 打生樁即人祭,以活人做牲,殺之祭神靈或祖先。聽聞起來古老且又神秘,不管是在中原還是苗地,民間都一直有傳聞用活人祭祀山靈,以求工事能夠順利完工。每逢打開修路搭橋此等工程,這樣的傳言就會不脛而走。 他曾在一些奇聞軼事的雜書中讀過,最初時是用銀子買一些窮苦出身或者患了疾的人命。后來這里面的門道就多了,買賣人命日益猖狂。一些喪心病狂的拐子,拐來的孩子女人脫不了手,低價轉給工頭做人牲。 自大魏玄武皇帝一統天下后,朝廷嚴打,禁止買賣人口打生樁。違者處以極刑,連坐九族。此后每朝每代皆承此法,打生樁的事幾乎銷聲匿跡。但暗地實則又衍生了新的門道,每逢大工必出人命??此剖且馔?,人們都會心照不宣的視為一種新的打生樁。 如此以來,陸清河算是明白了,為何工地上會突出發生“意外”了。 “大人,對此事如何看?”楊豎見他久未開口,心急道:“絕不能叫他們將這盆臟水潑到咱們身上?!?/br> 乾州漢人中已有人議論官府打生樁的事,苗人中就更不用說了。只怕早就人心惶惶了,畏于官府的威嚴不敢抗爭,實則只怕早已是群情激憤。他們必須在陷入被動前,拿出應對法子來。 “乾州漢人中都已有傳聞了,只怕苗人中早就盛囂塵上了。京師那邊,我爹他.....” 陸清河猛然瞪大了眼,京師八百里加急要五日,信函才能抵達苗疆。而在他接到手上這封密函的這幾天,京城形勢只怕早就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楊豎,出事了。我立刻給皇上寫奏疏,你馬上啟程去送,記住一定要交給孟公公?!?/br> 縱使是可能來不及了,他還是想要叫皇帝知道自己態度。乾州現下是他主事,打生樁這口黑鍋定然要扣在自己身上,牽連陸家的。 陸清河立刻提筆在書案上揮灑筆墨,一口氣寫下千字進言。封好奏疏,鄭重的遞給楊豎,“有人要拉陸家下馬,你趕快啟程?!?/br> “是?!?/br> 可沒等楊豎接過,他的手又縮了回去。 “不行,你不能走,叫譚午他們去?!?/br> 楊豎急道:“為什么?在這里屬下的功夫最好,不出五日定能將奏疏呈遞皇上面前!此事再拖,有好事之人鬧上朝廷?;噬线€有內閣,必拿公子問罪!” 陸清河擱下奏疏,身子在微微發抖。像是回到了當初搶親時,害怕事情鬧大牽連陸家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