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到了禮拜一早上,三姐妹和虞凱一塊兒騎車去江家停自行車時,家里門開著,婆奶奶正在走廊下篩米。 三姐妹驚訝地面面相覷,江海潮問出聲:“婆奶奶,夾米啦?” 家婆奶奶忙著篩出米里的糠和稻粒,眼睛不看他們:“不夾米吃什么?” “家公爺爺呢,他一個人去糧管所啦?我們中午要不要過去?” “去什么去?!奔移拍棠滩荒蜔?,“趕緊上學去,也不怕遲到,中午別亂跑?!?/br> 四人只好趕緊停了自行車,背著書包去學校。家婆奶奶肯定是累壞了,說話都不高興呢。 楊桃倒是有點興奮:“夾米了,那我們晚上就能吃到新米了吧?” 新打的米跟去年的陳米真的不一樣,煮出來的飯顏色雪白而且真的很香。他們雖然不能跟爸爸mama小時候一樣,光吃白米飯不要菜都能吃下一大碗,但干掉半碗肯定沒問題。 虞凱得意地強調:“我媽今天就是用新米煮的飯,中午我分你們吃一口啊?!?/br> “稀罕!”三姐妹異口同聲,“晚上我們自己燒?!?/br> 快到學校的時候,海音問jiejie:“家公爺爺今天交了愛國糧,就能拿到條子了吧?” 江海潮點頭:“應該吧?!?/br> 可是家公爺爺一直沒拿條子回家,甚至她們都見不到人。學校里老師催的越來越緊,海音他們陶老師更是威脅再不交就別來學校上課。 三姐妹不得不回家又說了愛國糧的事,家婆奶奶忙著喂豬,心不在焉道:“等忙罷了再講?!?/br> 楊桃有點急:“到底什么時候???我們推板車去糧管所吧,我們一起推,爺爺不在也能送到糧管所?!?/br> 婆奶奶卻突然間發火:“你好能耐??!” 姐妹三個正滿頭霧水呢,虞凱跑過來喊她們:“走走走,打餅子了,今兒我媽去老城根家打餅子,趕緊過來啊?!?/br> 所謂打餅子就是打月餅,。 江海潮驚訝:“這么早啊,這才幾號?” 她總覺得中秋節要到10月中旬,今天才8號呢。 “早什么啊,明兒就是中秋節?!庇輨P興頭頭的,“我媽說做三油三糖的,最好吃,你們來噻?!?/br> 江海潮驚訝:“三油三糖,三種油三種糖嗎?有這么多?” 他們這里平常吃的是菜籽油,也叫香油,種芝麻的人家會收麻油,但那是偶爾拿出來拌涼菜吃的,這回也要放進去打餅子嗎?但這也湊不齊三樣。還有糖,除了沖糖開水的白糖和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喝的紅糖,難不成還要再加上麥芽糖?二舅舅家也沒看到麥芽糖啊。 虞凱抓腦袋:“不曉得,反正我媽是這么講的?!?/br> 婆奶奶聽不下去:“十斤面、三斤油、三斤糖,這么大的人,什么都不懂。白趕上好時候了,以前只有討新娘子時才這么做餅?!?/br> 幾個小孩一點也不害臊,還追問婆奶奶:“我們家什么時候打餅子?” 虞凱更是積極表態:“姑奶奶,我們馬上排隊去。老城根家好多人呢?!?/br> 婆奶奶又低頭忙忙碌碌:“先忙你們的去,表玩瘋了,回家寫作業啊?!?/br> 六個小孩一陣風似的跑開,嘴里大喊:“寫完了,早寫完了?!?/br> 他們一氣跑到村東。老城根家兄弟三人,分了家瓦房也連成一片,靠中間的房子門口站了好幾個人,男的湊在一起抽香煙,女的則一邊伸頭看屋里的情況,一邊說閑話。 二舅母從屋里出來,看到他們笑著招手:“過來過來,到我們了,出鍋吃熱的,好吃!” 像是為了印證她的話,屋子飄出了股濃郁的甜香,比打雞蛋糕時更濃的甜,更沉的香。 老城根應該有五十歲了,他孫子跟超超都上幼兒園大班。只是他輩分小,二舅母管他叫城根大哥,江海潮姐弟則跟著楊桃喊大大。 這會兒他正忙得不可開交,人在爐灶前一頭汗,根本沒空搭理小孩,只攆他們出去玩:“別礙事,燙著哪兒哭死你們?!?/br> 楊桃立刻強調:“我們不搗亂,我們就在邊上看,老師讓寫作文的?!?/br> 搬出老師,扯上學習,小孩子就等于拿到了尚方寶劍。 老城根看了他們一眼,到底沒再趕人。 江海潮長到10歲,起碼吃了七八年月餅,卻是頭回看人打餅子。倒不是大人不許看,她小時住楊家圩,陰差陽錯總是錯過打月餅的時候,等回自己家,江家村沒餅匠,得去隔壁村打,更加不會特地趁她不上學時再把她捎上了。 現在,站在堂屋里,她好奇地四處打量。屋里最顯眼的是灶上的大鐵鍋,有兩口,應該是特制的,比他們家的都大,其中一口開水沸騰,散出的白霧擋住了后面那口鍋,倒讓人看不清老城根剛才在鍋前面忙什么。 老城根的老婆,他們叫秀容大媽的,一手扶著秤砣,一手拿著秤桿,好家伙,二十斤面粉她直接拎起來稱,還跟打餅子的人確認:“二油二糖是吧?” “對對對,再加半包糖精?!?/br> 海音緊張地拽二舅母,小聲道:“不要放糖精,對身體不好?!?/br> 她在書上看了,有人吃糖精得病了哩。 “不放不放?!倍四负眯Φ?,“我們家都是好紅糖,看,和面了?!?/br> 其實還沒動面,只動了糖油。老城根把香油和紅糖(嚇,竟然是紅糖,他們還以為用的是白糖哩)一起倒在開水鍋旁邊的那口鐵鍋,往里面撒了白花花的粉,二舅母說那是小蘇打面,發面用的。這個不用他們家準備,老城根家常年備著呢。糖油混上小蘇打,然后澆上鍋里舀出來的幾瓢開水,瞬時糖油的香味就撲鼻而來,靠的近的人叫這香味一沖,比方說海音,就暈乎乎的說:“大姐,我頭暈?!?/br> 二舅母笑著拉她往后退:“你個妹頭,是rou吃少了,受不住大油大糖哦?!?/br> 江海潮也有點暈乎乎的,不過她更好奇剛才倒開水進香油里時,難道油花不會濺出來燙人嗎?她做飯燒湯有時油不小心倒多了點,加了水,油還會濺到手上呢。 奇怪,剛才真沒濺啊。 哦,不對,老城根是熱水倒進冷油里,燒湯是冷水倒進熱油中,所以不一樣。但為什么不一樣?她卻不知道??催^的書上也沒提啊。 唉,還是等明兒上學問老師吧,希望老師能知道。 關于文中提到的農業稅等問題,嗯,當年的各種賦稅負擔非常的混亂,也非常重,具體不提了,會鎖。 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看《從“豬頭稅”到“告別田賦鼎” 親歷農民負擔由“七十二變”到歸零的歷史變革》。 第45章 中秋夜 可江海潮到底是求知欲旺盛的小孩,心里有疑惑不趕緊解開的話,她簡直能憋死。 于是她東張西望,最后將目光鎖定在隔房堂表哥明強哥哥身上。明強哥哥上初中了,他應該知道吧? 殊不知當可憐的初三學生明強意識到自己被江海潮盯上時,本能地后背發涼。無他,實在是這個小表妹小時候號稱“十萬個為什么?”,動不動就追著年紀比她大的人問為什么。他因為家住的近,經常慘遭荼毒,堪稱童年陰影。 現在,可不又來了。 明強看著表妹求知若渴的眼神,自己把眼睛瞪得老大,半晌才冒出句:“我哪兒知道?初中也沒教這個?!?/br> 周圍大人都稀奇,二舅母還開玩笑說明強:“那你要好好學啊,等你上中專上高中肯定教了,到時候告訴你meimei?!?/br> 明強正暗自松口氣準備蒙混過關,旁邊更小的表妹卻插了他一刀。 海音細聲細氣地指出他的錯誤:“明強哥哥,初二物理書講過了。水和油的沸點不一樣,油的沸點高,而且水的密度比油高。開水倒進油里,油吸收了開水的熱量也達不到油的沸點,油不會沸騰,只會浮在開水表面,當然不會濺出來??墒抢渌惯M熱油鍋,水沉到油底下的過程中吸收了油的熱量達到沸點以后沸騰了變成水蒸氣,體積迅速膨脹,水蒸氣的密度又比油小,水蒸氣往上竄,油被帶著劇烈地震蕩,自然飛濺出來?!?/br> 屋子里原本亂哄哄的全是聲音,但漸漸的,人說話的少了到最后干脆沒有了,只剩下柴火再灶膛發出的噼啪聲和老城根把面粉倒進糖油水里后拿大鍋鏟翻攪的聲音。 明強目瞪口呆,一雙眼睛越瞪越大。 江海潮卻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難怪呢?!?/br> 二舅母當年也是個學渣,其實并沒有完全聽懂海音說的話,啥沸點不沸點,密度不密度的??蛇@完全不妨礙她由衷地贊嘆:“海音你個妹頭,真是的,真是腦袋瓜子怎么長的?初二物理你咋會???” 一個三年級的娃娃哎! 海音叨叨一大通時鎮定自若,叫二舅母這么一夸,反而小臉又通紅,期期艾艾:“都,都是書上講的,我問秋月jiejie借書看的。大姐二姐她們沒來得及看而已?!?/br> 至于虞凱,不用說啦,他才不會沒事給自己找事做呢。 好在二舅母從不對自己兒子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壓根不看他,只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調侃明強:“初三不能忘了初二的內容啊,到時候中考肯定都要考的吧?!?/br> 明強一張臉快漲成豬肝了,堅持強調:“書上真沒講?!?/br> 書上最多只在課后習題問了為什么在熱水里加冷水容易飛濺,可沒說什么油。 海音卻一本正經地強調:“沸點和密度還有氣化的知識都是物理書上教的啊,書只要告訴道理就行了,應用肯定得自己思考啊?!?/br> 江海潮一把抱住meimei,捂住她的嘴,朝二舅母一個勁兒使眼色轉移話音:“二舅母,今天你家打多少餅子???” 二舅母也不是喜歡追著小孩開玩笑的個性,趕緊順話鋒:“100個,來來來,你們好好看看你們城根大大的手藝。厲害吧,手這么一捏,大小一模一樣?!?/br> 原本白花花的面粉現在混合糖油揉好之后已經成了紅銅般油潤光澤的面團,散發著濃郁的甜香。老城根手是尺、是斗、是秤,說一斤面五個餅子,二十斤面做出來還正正好就是100個,而且根本不用模具,他的手捏出來的餅子大小完全一樣。 這下連海音都被徹底轉移了注意力,發出贊嘆:“好厲害!” 老城根原先不太喜歡小孩待在他打月餅的屋子里,嫌他們跑來跑去的礙事?,F在對著海音,他卻分外和氣:“大大算什么厲害,妹頭你這樣的才厲害,將來肯定有大出息?!?/br> 二舅母與有榮焉,自豪地強調:“那當然,我們海音,還有我們海潮跟桃桃,將來肯定都是大學生!” 虞凱偷偷捂住胸口,他不是心塞,他是如釋重負啊。幸虧他媽沒一激動得意忘形,以為他也能考上大學了。否則他以后肯定生不如死。 三姐妹卻被說的害羞起來,爭先恐后地強調:“大大,你厲害的?!?/br> 江海潮更是強調:“大大,你要去江口賣餅,生意肯定好?!?/br> 江口不趕場的時候,菜場也有賣餅的,老遠都能聞到香。他們買了嘗過,一致認為就那樣,現在再比較,老城根的手藝肯定不比他家差。 老城根只是笑笑,端著捏好的餅胚往后院走:“上灶烘了啊?!?/br> 幾個小孩趕緊跟著跑去后院看熱鬧??熳呖熳甙?,再不走,明強哥哥肯定要恨死他們了。 后院砌著兩座炕爐,好高的兩座炕爐,長得跟糧管所的糧包一樣,比二舅母都高呢。 三姐妹圍著炕爐轉悠了半天,都拿不定主意該怎樣描述炕爐的形狀。 還是默默跟過來的明強哥哥憋不?。骸皥A錐的下半段?!?/br> 三姐妹這才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地夸明強:“明強哥哥,還是你厲害,不愧是初中生!” 把明強夸成了大紅臉,掉頭又跑回屋里去了。 二舅母笑得直打嗝,指著楊桃道:“這還是你爸爸砌的呢,你問問他這到底算個什么形狀?” 幾個孩子都吃了一驚,楊桃也沒想到她爸還有這手藝。 江海潮的腦袋瓜子已經轉的滴溜溜,思路大開。既然老城根無心離開村子出去做生意,那他們家來做這買賣好了。反正舅舅會砌爐子,反正他們這樣也不算搶人家的買賣。 她偷偷朝兩個meimei使眼色,三個小腦袋湊到一起嘀咕幾句之后,六只眼睛便死死盯著炕爐。 婆奶奶不會打餅子啊,她們可不得看會了回家教給婆奶奶。 老城根只負責將餅胚送到后院,負責炕餅的是他老婆。只見她拉開炕爐中間的鐵門,露出里面的屜子,等到餅胚悉數放進去后,鐵門一關,紅紅的炭火燒起來,散發出種獨特的清香。 真是炭火哩。老城根家打月餅,從來不用稻草,都是上山專門砍的樹枝。她們也說不清到底是這么樹,就是燒起來香味挺濃的。按照他家的說法,用稻草燒爐子,到時候月餅全是草灰味,一點兒都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