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只是,“我恐怕也沒想到,都隔了一輩了,血緣的關系竟然會這么強大吧?!?/br> 孫權有些頭痛地摁著額角:他不太覺得孫綝、孫峻的所作所為會收到孫暠本人言行的很大影響。 畢竟孫暠都被他軟禁了,原本未來的他估計也是因著這一點,才選擇相信孫綝能夠作為宗室力量的代表穩定江東的。 可是這種詭異的巧合,實在讓本質迷信的吳主眼前一黑,懷疑這種血緣上的聯系是否關于強硬頑固了些。 太荒謬了。 【除去宗室之外,孫權所要面臨的第二個問題,依舊是我們之前提到的江東士族。 不過這次倒不是北伐不北伐的問題,而是該如何與其相處,讓對面先承認孫家領導權地位的問題?!?/br> 孫權:(閉眼) 為什么天幕這一段,基本上都要提一些想想就覺得頭痛甚至于痛苦的名字??! 快點結束掉這種折磨他的過程吧…… 【因為我們之前說過,孫家并不算江東的大族,相較于真正的地頭蛇們來說,完全就是個暴發戶。 所以盡管有一些家族選擇支持孫策,也自然會有另一部分瞧不上眼,對于孫家接管江東這件事,從一開始就顯得比較消極甚至嫌棄,比如陸家和孫策之間的對立與戰爭。 面對這個局面,孫策給出的方針是很干脆的殺。從物理意義上消滅不服從于自己的家族,憑借武力建立一種區域性的霸權。 額,也就是某種意義上,陸機說的“桓王基之以武”的真實含義:正兒八經的刀架在脖子之上,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地位。 這種做法當然粗暴,在雙方實力差距的前提下也是真的好用。但是光依仗武力而忽視使用足夠的手腕去收復乃至于安撫,那問題就有點大了。 光打大棒不給糖?江東士族還沒完全落寞呢。 所以孫策最后才會落得個被刺殺的下場,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最后挑選繼承人的時候,他出乎手下眾人意料地選擇了孫權?!?/br> “?” 劉備因為后世人這個用詞而一怔,認真思考了一會,但當時重點關注北方東向,對于江東具體發生了什么并不算了解的主公最后還是沒能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于是略帶著疑惑的目光看向諸葛亮:“為什么會是出乎意料?” “孫伯符死的時候尚且年輕,江東局勢不穩,總不能在當時依舊堅持幼主即位。那么兄終弟及,選 擇他二弟難道還不夠合理嗎?” 總不會當時他的屬下,甚至都不能保持住對他們一脈的忠心,覺得要另扶旁支吧? 聯想到前文的宗室問題,劉備對此的態度都有點微妙懷疑了起來。 “當然是兄終弟及?!敝T葛亮搖搖頭,打斷了主公腦海中因為信息量不足從而走偏的猜測:“但是孫伯符還有別的弟弟?!?/br> “孫翊,孫叔弼?!币驗樾珠L的原因,對于東吳內部的關系還算得上了解,他直接將那個原先大臣們最為青睞的人選拋出:“孫伯符的三弟?!?/br> “驍悍果烈,有策之風?!?/br> 極簡短的一句評價,但是劉備瞬間從這句話中得出了答案。 對于當時追隨著孫策的江東士人來說,下一任的主公,自然最好能和原本的孫策性情相近性格相似,那才更好相處,能夠減去不少磨合、乃至于轉換方針的時間。 于是他點了點頭,對于逝者帶上了基本的尊重:“孫伯符雖然為人剛烈,但到底不是偏執之人?!?/br> 他盡管沒在一開始就弄明白軟硬兼施的道理,卻在自己切實吃了大虧,生命垂危之際,依舊果斷且極具魄力地做出了轉換方針的抉擇: 放棄讓肖像自己,卻很可能跟自己走上相似的老路,不能夠在江東勢力中平衡扎根下來的三弟,而是讓在政治上表現更為出彩的二弟上臺穩定局面。 ——哪怕代價可能是曾經追隨自己的親近舊臣們會因此逐漸走出權力的核心。 — 曹cao換了個坐姿,臉上的表情也帶著幾分感慨。 孫家人的骨子里,難道流淌的都是接近冷峻的鋒利嗎? 【這里也給孫家兄弟辯解一下: 孫策手底下人在他開口之前沒考慮過把孫權當做接班人人選,倒不是說孫策比起二弟更喜歡或者更看重三弟,甚至衍生出來孫權是兄弟姐妹中被忽視的老二云云。 畢竟孫權在歷史上第一個有記錄的官職,就是十五歲被朱治舉孝廉,然后被親哥塞了個陽羨長的位置。 嗯……東漢的孝廉,一度是要求四十歲以上才可以被舉薦的。哪怕很快就被廢除,像曹cao那種官宦子弟,被舉孝廉的年紀雖然很早但也有二十歲了。 而孫權是十五歲,更準確一點,實歲十四。 十四歲,是縣長公務員.jpg 嘖,東漢藥丸是一方面,孫策寵弟弟也是真的?!?/br> 劉秀:…… 痛苦扭曲。 連選拔人才的制度都崩壞了,那確實怪不得要完。 — 孫權:都說了我哥愛我。 看著后世人奇奇怪怪的猜測,孫權也一時無語。 為什么他在后世的誤解聽起來一大把的樣子……連他哥愛他這個江東上下眾所皆知的事情,竟然都還要人來特意為他證明清白……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那種情況,就是很單純的,大家一開始默認的孫權的定位不是孫策那樣的“主公”,而是孫策如果成功活下去成為江東之主之后的決策層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