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結果因為消息泄露,遭到了孫綝的重兵進攻。手底下人勸他保全自己,不如跑到曹魏去過日子,他卻留下了一句“我恥為叛臣”后,果斷選擇自殺?!?/br> “呂范,呂據……” 喃喃跟著天幕念著兩人的名字,甚至都顧不上改成表字,孫權的眼神有些恍惚,往昔故事瞬間又回到眼前,稍微染濕了吳主的眼眶。 “我還記得子衡當年,在我當陽羨長的時候,我去找他辦事,結果他一臉嚴肅地就用所有事情都要先稟報兄長這句話把我逼回去了?!?/br> “我當時還看他不順眼,”他實在忍不住繼續下去,口中的話講著講著,都逐漸變成了絮叨:“覺得更喜歡周谷一點。畢竟還是他用著順手,愿意幫我把表面上的賬給做平了?!?/br> 周瑜很安靜地聽著,他知道此時的孫權不需要他的回應,只是短時間之內接受了太多的事,亟需一個發泄的出口,將心中的思緒悉數吐露。 “可是等到我真正坐到這個位置上的時候,這個原本應該屬于兄長的位置上的時候?!?/br> 他頓了一下,臉上帶出了些無悲喜的空茫。 周瑜猜他是想哭,因為他提到了那個對于他來說從來都意義非凡的存在。而周瑜見過那樣的孫權,知道他的內心到底能夠因為那個人的存在而有多么的痛苦。 可是孫權最后還是沒哭,仿佛是一種已然刻進骨髓中的,在面對孫策的事情上面,牢牢克制住自己情緒的,后天形成的本能,他的神色只是一派僵硬的恍惚。 他早在孫策的榻前哭了夠久了,久到張昭都不得不把他罵醒,為他擦干臉上的眼淚,強行把他扶上馬,親自為他牽馬,向著原本屬于孫策的手下展示新任將軍的存在。 “現在是你該哭的時候嗎”——他還記得張昭那句語氣稱得上狂躁的斥責——他是有底氣這樣詬病孫權的。因為孫策對他來說的重要性,他有著足夠的資格同樣沉湎進悲傷。 但是張昭沒有,所以孫權也逼迫自己不允許擁有。 “……我選擇繼續重用子衡?!?/br> 因為他曾經是被兄長所庇護,可以被縱容,被允許只按自己的心意而活的弟弟。所以他可以只根據旁人對他的態度,而隨意地表露自己的愛憎。 可是當他真正成為家主的時候,他所有的思考都必須從大局大勢出發: 呂范處事秉公,所以重用。周谷阿諛奉承,需要遠離。 他好像天生擅長這樣的舉動,從容地將自己的愛憎坦率地表露,又能痛快地因為時勢的更易而進行轉變。 這是他的才能,孫權從不否認這一點,也從不為這點而感到什么羞恥或者為難。 但是當沉重的打擊接踵而來,年輕的吳主握緊住身旁謀士的手汲取安慰的同時,還是會忍不住思念另一個同樣能夠給予他足夠安全感,甚至更進一步放縱他的任性的存在。 “……呂據是個好孩子?!?/br> 沉默著平復自己的吐息,孫權最后還是只能說得出這樣的話來,遮掩住自己真實的情緒。 【而在晉滅吳之戰中,東吳高級將領的戰死率也是不正常的高。更有像張悌這樣的存在,分明可以突圍自保,最終卻選擇以身殉國。 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在父親據守壽春與司馬家展開對峙的時候入質于吳,在父親身死后出仕吳國做到了大司馬之位,但在吳國滅亡后卻終身不肯仕晉。 哪怕他和晉武帝曾經有過舊情,jiejie也是瑯琊王妃,他卻恥于和司馬炎再度相見,回到家鄉后更是傳聞不肯面向洛陽方向而坐。 他自己給出的理由,是司馬家和他有殺父之仇。但又何嘗沒有與他同僚的張悌當時,本可以和他一起離開戰場,卻選擇留下報國,并且就在他眼前百步之外為晉軍所殺的緣故呢?】 曹cao:…… 好奇怪啊。 他忍不住皺起了眉,因為自己的直覺和后世人目前講出的事跡的沖突: 雖然聽上去,那個諸葛誕好像是和司馬家對立,并且曾經是他們大魏的人。有著諸葛這個姓氏的加成,看起來還挺忠心耿耿的樣子。 但是他怎么心里一這樣聯想就覺得別扭,覺得微妙呢?是因為那個瑯琊王妃的問題嗎,還是因為他兒子竟然曾經還和那個司馬炎有舊情? 一時摸不著什么頭腦,但是曹cao猶豫幾番之后,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默默按下不表。 【插播結束,我們回到最開始那個,為什么我堅持劉禪樂不思蜀絕非保民論的問題上去。 同樣是被很快滅國,當國君的最后選擇出城投降,孫皓對于司馬家,乃至于整個西晉政權的態度就很讓人大快人心了。 最經典是陰陽怪氣司馬炎。 不知道是不是司馬昭當年讓劉禪說出了樂不思蜀這種話的感覺實在太爽,讓司馬炎心中也暗戳戳想要效仿一下,還是因此給司馬炎留下了亡國之君都不怎么硬氣的刻板印象,孫皓投降之后不久就被帶去和他見面。 司馬炎就很感嘆地對他說,他在北邊為孫皓設置他眼下這個位置很久了(即希望孫皓成為他階下囚很久),心里很明顯美滋滋地準備聽孫皓違心的稱臣。 結果孫皓直接一句“我在南方也給陛下留了個這個位置”懟了回去,完全不吃他這套,把司馬炎都整無語了。 但是他還不甘心,繼續想要羞辱孫皓,之后就讓他為自己做爾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