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但是光顧著追求虛名,怎么突破常理怎么來——? 那能干實事的人才在哪里,怎么不去追求自己能力提升了?皇帝陛下未來還能找到很多得力好使的人才干吏嗎? 稍瞇起眼,劉徹提前發現了自己未來政策中,尚且沒有考慮到的漏洞。 【所以曹cao只要不想自己在天下人眼中淪為大逆不道的不孝子,風評跌落谷底,那就絕不可以放過張闿。 而按照吳書的說法,想要和曹cao乞和,甚至甘愿派人護送曹嵩歸去的陶謙,也必然要傾盡全力抓捕張闿以求曹cao原諒。 結果應該干的事情兩個人都沒干,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就急劇下降。而范曄在《陶謙傳》中采納類似的說法,卻在其他傳記中果斷揭露,很有可能是史書常見的“本傳諱而他傳不諱”的手法。 于是綜合來看,雖然世語中什么,曹嵩和妾室想要逃跑,結果因為妾室太胖逃不了,兩個人最后逃進廁所悉數被誅殺,這種記載多半是段子手又整出來的新活。 但是曹cao派應劭去接應曹嵩,結果晚去一步,曹嵩被陶謙派人誅殺的記錄應該是屬實的?!?/br> 曹cao:…… 這就著手開始寫誄文,把他親爹怎么死的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不給這種離譜謠言小道消息留下絲毫不該有的傳播空間! 【甚至如果梳理一遍曹cao與陶謙之間交手的恩怨,從邏輯層面也是足夠清晰可以給出支持的理由的。 首先是袁術和袁紹之間的恩怨,前者求援于公孫瓚,讓陶謙屯發干。但是發干縣在當時應該屬于東郡,曹cao正以東郡太守身份領兗州牧,于是一者的利益有了第一次沖突。 結果是曹cao和他的老相好洛陽竹馬袁紹再一次聯手,把對面袁術的勢力悉數擊破了?!?/br> 劉備目色稍凝,隨后淡然地挪移開去。 嗯,后世人這話說得是真的。 他當時還被伯圭派去駐守高唐了來著。 — 曹cao恍惚:“等會,什么叫做老相好?”他和袁紹確實認識的時間不短。盡管這份情誼,在他朝著自己擲來那塊玉印的時候,便已經將多年的矛盾激化,從而淡薄了幾分。 但是當故人已逝,曾經的利益沖突和恩恩怨怨已成為故紙堆中的舊事,骨子中帶著文人的多愁善感,曹cao倒愿意承認與懷念曾經的感情。 ——可是后世人這調侃的語氣像什么話啊,好奇怪,真的讓人渾身發毛的奇怪。 【之后是初平四年,袁術還不死心,繼續入侵兗州。曹cao和他作戰,在他敗退的時候也鍥而不舍地繼續追擊。 然后陶謙趁著他主力在外后方空虛的時候,和前面那個下邳闕宣合兵攻兗州,奪取了泰山華、費,掠任城——對不起,曹老板,你那個時候原來不是單純擰巴,還是因為人燒得是你家房子??! 懺悔.jpg】 曹cao:…… 沒事,他也忘了。 打了太多仗了,一時之間挑出來一場問他始末,他還真有點恍惚——又不像赤壁或者官渡那樣深入人心——再加上后世人那感染情緒的問法,稀里糊涂他也被繞進去了。 【所以曹cao發現之后就掉頭打陶謙,征徐州。 這里要說一句,不是在洗白曹老板,他確實干過屠城的事情很值得被詬病。但是第一次討伐徐州的時候,他應該是沒屠城的。 很多人以為他屠城,引用的是《陶謙傳》中對于決定這次對決的關鍵彭城之戰的描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聽上去很殘酷,泗水都為之斷流了,也不知道死者的尸體到底該有多少。曹cao你到底殺了多少人,肯定是屠城了! 額,可是這句形容得和前面半句“謙兵敗走”連貫起來???這里很明顯應該是說戰敗被殺死的士兵數目達到了萬數。而戰爭之上的矛盾,就不能全然歸罪于某一方不曾手下留情了。 吳書所說的征討彭城“多殺人民”,聯系它的上下文,會發現曹嵩都已經死了,也就不難得出是在第一次征伐徐州時發生的事情,甚至由于人民這個詞的古今異義,我們之后還要細致剖析一番。 只止步到這里,曹cao對于徐州應當是沒有進行屠城之舉的。 隨著軍糧不足,在興平元年他從徐州退兵回到兗州,此時尚在徐州瑯琊郡避難藏身的曹嵩覺得兒子既然已經和陶謙結下了梁子,瑯琊應該已經不再安全。 雖然他先前藏身一年左右也不曾被陶謙找上門來,可是當時陶謙正忙著對付曹cao,抽不出手來也很正常。 但之后的日子卻不好說了,還不如趁著現在陶謙說不定沒緩過神來,趕忙投奔兒子去。 于是不等曹cao派人來接應,他就自己出發前往兗州,直到被心懷不滿的陶謙派人誅殺,才有了曹cao第一次的征伐徐州之舉?!?! 第77章 “后世人真的很厭惡屠城?!?/br> 劉備緩慢地眨了眨眼,帶著幾分尋求認同的急切,他匆匆看向諸葛亮,說話的語氣都有點溫和的輕柔,小心翼翼著,仿佛稍不留神就會觸碰一個極易破碎的夢。 而心有靈犀的謀士朝他回以同樣欣慰的笑,開口的語調都像是清風柔和拂過面頰:“對?!?/br> “主公的堅持,后世人肯定認可并理解著的?!?/br> 吾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