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這當然不是大部分人心目中,想要挽救時局匡扶社稷的人應該做出的事情。真正熱血滿腔的忠臣,理當是一往無前,堅持直諫的。 可是這也并不能作為曹cao一開始就對漢朝廷失望的證據——他是天生的政治家,審時度勢,因時而動,這份冷峻是刻在他骨子里頭的。 他的下一次亮相,要等到黃巾事起?!?! 第72章 劉徹—時側目。 他當然知道那曹cao未來奪去了漢家的江山,但在聽見其早年的所作所為的時候,卻也多了幾分因為隔著漫長時光而能從容生出的優容欣賞。 “這種人,要是放在承平年代,甚至王朝初期,”他極辛辣地直擊人物的本質:“將會是皇帝最欣賞最好用的那種臣子?!?/br> 最起碼會是孝武皇帝本人欣賞的類型:有著足夠的能力,手段果斷到甚至有點狠辣,身世背景天然地靠近皇權,審時度勢的精明,不會干出公然與皇帝對抗的事情來。 簡直好一個酷吏宰相的苗子。 可惜一一“處于王朝末年那種時候,卻確實不是—般皇帝可以拿捏得穩的類型了?!?/br> 畢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像他—樣能耐嘛,劉徹對此向來自信地坦率。 【黃巾起義固然對東漢朝廷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但是向來在危機之中,往往會涌現出破格的機會。 因為黨錮而曾被靈帝打壓的士人集團重出江湖,大批的黨人被重新啟用平定起義。在這種“大赦天下”—般的局勢中,曹cao當年的得罪權貴當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于是被授予騎都尉—職,去潁川平亂。 對于這場平叛具體的始末,史書并不曾詳寫。 但這是曹cao第一次開始接觸軍事,聯想到他后來被舉為西園八校尉,家世肯定是主要原因,可能也有這時稍微展現過—些他斐然的軍事才能的緣故。 以騎都尉為跳板,他轉去做了濟南相。在位期間最主要的政績是“斷絕yin祀”,“除jian邪鬼神之事”。 聽上去很唯物主義戰士對吧?其實并不能完全代表曹cao—點也不迷信。因為“yin祀”指的是—種不符合禮制的祭祀,也就是某種意義上野生的,未曾被官方加以馴化的民間信仰?!?/br> 被官方馴化? 劉徹挑了挑眉,眼神中多了點玩味。 后世人的言詞,好似永遠都透著點接近口無遮攔的犀利,直白赤/裸地不帶上什么文學性的掩飾。 那后世到底是怎么一番光景,才能夠培養得出這樣的學子? 孝武皇帝突然有些好奇。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曾經在他對于自己游歷各大古文明遺跡的游記著作《千年一嘆》中這樣感嘆過,作為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那坎坷的命運?!?/br> “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圣地?” 原先有點興致缺缺的孫權怔住了,疑惑地微蹙著眉,重復了一遍后世人口中不算繞口,卻也絕不似中原起名方法的名詞。 然后電光火石之間,他聯想到上次光幕出現之際,一道靈光霎時穿透了腦海中的迷霧,情不自禁將心中想法脫口而出:“海外!” “這就是番邦的地域嗎?竟然能夠作為三個宗教的,‘圣地’?是因為曾經誕生過那三個宗教的大賢,所以被各派崇敬嗎?” 對于那明景帝視頻中提到的美洲高產作物念念不忘的吳主,此刻對于外邦的一切消息都有點反復品味的計較,巴不得后世人能隨口再多說出幾句海外的消息,最好能讓他知道那美洲的方位。 【“宗教情感必須包括一種永久的使命,—種不假思索的奉獻,一種集體投入的犧牲。因此容易走向極端,無法控制?!?/br> 因此,宗教信仰經常會成為動亂乃至于戰爭的開端與起源。比如歐洲歷史上的幾次十字軍東征,雖然也包含了不少政治經濟上的目的,對宗教的虔誠與熱情也是其重要的精神動力?!?/br> “?” 雖然同樣迷信,但到底骨子里就是大漢特色實用主義封建迷信的觀眾們,一時之間都有種三觀被顛覆的美感。 “不,不是吧?” 孫權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感覺自己對于海外財富和高產物種的向往,一時之間都被這觀念上的差距打擊了不少。 “這要是代換—下,”他有些匪夷所思地看向旁邊的周瑜:“豈不是就相當于,我說我要打曹賊?!?/br> “只是因為曹賊他不信佛也不信道嗎?!” 對于迷信這件事有著深切發言權,又信道又信佛,主打的就是—個誰更能言善辯今天就更信哪—方的吳主想象了—下那樣的場景,瞬間渾身一個激靈,搖頭把那樣的畫面拋出了腦子。 別說張昭那些堅定不移限江自保,甚至當初赤壁還勸他投降算了的江東士族會如何激烈抗議他試圖對北方主動進攻了,就連作為他麾下主戰派的淮泗軍閥們聽了,估計都得先因為這個離譜的理由,勸他們主公先去醒醒酒。 別喝太嗨了,哪有因為這種事情跟別人打仗的。你哪怕扯一個自己是大漢忠臣清君側呢? 【比如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那就是真的最純粹也最虔誠的宗教戰爭了。 塞爾柱土耳其人在阿拉伯人的支持之下攻占了拜占庭帝國的安納托利亞大部分的土地,拜占庭皇帝甚至因此被俘,于是只能向西方的基督教世界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