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可這三大營就是真真正正從朱棣手上產生的了。 而朱棣此時卻沒感覺到老爹的遷怒,他滿腦子都放在三大營內部的結構上: 神機營?為什么神機營會最出名? 后世人難道覺得火銃火炮這些的武器才是正確的發展路徑嗎? 他這邊低著頭思索,那邊朱元璋也不多跟他客氣:其實是實在憋了太多的火氣了,想壓制一下都困難。 “老四!” 一聲虎嘯龍吟般的氣勢,洪武皇帝怒目圓睜便是一記老拳——他還是手下留了情,好歹提前喊出聲來讓老四能夠先跑。 于是朱棣聽著聲就一陣頭皮發麻,原本的思路是進行不下去了,干脆麻溜得頭也不抬,轉身便跑開了原來的位置。 “爹您又怎么了!” “問我怎么了?你未來設那三大營的時候,怎么就不多為子孫后代考慮考慮呢!” ——這還能怪上我? 能征善戰的燕王一時無語,因為自己太強了所以沒考慮到菜雞該如何cao作也是他該背的鍋? 行吧……老爹應該只是受不了了,跟他追追打打好發泄一下。 孝順的燕王閉上了嘴,沒有反駁,直接和親爹玩起了繞圈圈的追逐戰。 【而等到土木堡之變之后,這個問題其實也就不成問題了。 畢竟三大營的精銳都被消滅得差不多了,沒有人還哪來什么問題啊。 在機動部隊接近損失殆盡,而瓦剌兵鋒逼近京城的時候,于謙臨危受命被景泰任命為兵部尚書,走馬上任的首要任務就是補充兵員。 于是先是從全國進行征兵,補充完三大營之后,又從中挑選出精銳部隊組建團營。 為了戰時指揮通暢,團營內部構建起的是一種縱向聯系的上下級關系:以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下設三總兵(由原先三大營的武臣中各自推舉一人),每團再下設都指揮使等職官。 所有的職官聽命于提督,由提督調度,再加之以內臣監督,其指揮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而這正是團營制的雛形?!?/br> “這……” 朱元璋知道了那時人口中未能如祖宗之舊的意思是什么了:老朱早在洪武十三年的時候,就定下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共掌兵權的規制。 按照常理,兵部應該只能有調兵之令而不能有統兵之權的。 結果這玄孫相當于是把全部的軍權都交給了這于謙一人手中。 “家門不幸??!” 他停下了追逐朱棣的腳步,接著恨恨罵一句堡宗。 畢竟是應急戰時之舉。若不是這敗家子把家底賠了出去,怎么會出現沒有實戰經驗的兵部尚書不得不總攬兵權的情況。 【等到景泰二年的時候,由于前面我們提到過的朱祁鈺富國強兵的主張,于謙召集兵部、五軍都督府、總兵官等人,經過討論之后提出了京營改革方針,要求徹底實行團營制,并最終得到了景泰的支持。 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將原本互不干涉的三大營之中的精銳整合成一支綜合性的隊伍,使得兵將相知,各兵種之間得以配合默契。 同時,在總結了與瓦剌作戰的經驗之后,于謙對于整體的作戰流程也進行了規劃:要求先用火器給予敵人痛擊,在打垮對面軍陣之后再利用騎兵和步兵組成的各種戰陣與敵方交戰??傮w而言提高了對火器的重視程度。 此外,就是提高了對日常訓練的要求。除了常規的弓馬武藝演習以外,還增加了實戰性訓練,提高了整體官兵的素質。 整個團營制等到景泰三年的時候又加以完善,規定了各級軍官軍伴的數目,用以限制私役軍士的發生?!?/br> 朱祁鈺:感謝后世人送來的抄作業大禮包。 雖然沒有具體到細節,但是景泰君臣又不是那種只能靠別人給喂飯的類型。于是他們抄的心情愉悅,一邊跟著羅列大綱,一邊順帶著就探討起幾句細節上的事宜來了。 然后原本美滋滋地速記大綱的景泰就聽到天幕話題又轉了個彎。 【哦對,在這里來聊一聊石亨這個人吧。 在團營制的建立過程中,于謙自然功不可沒。但是石亨,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且厭惡唾棄的小人,也確實有所建樹?!?/br> 朱祁鈺寫字的手頓住了,他抬頭看著天幕,感覺自己隱約間好像觸碰到了一塊未來變故的碎片,心中隱隱有所明悟。 “石亨……” 武清侯因為不是文臣的緣故,今日沒能擠進來這場君臣的小會??墒峭瑯右庾R到微妙之處的陳循,此刻卻萬分慶幸他沒能到場。 為什么要罵石亨是個小人?難道只是因為他曾經棄城而逃? 雖然確實值得人不齒,可是他后來到底戴罪立功。若是僅此一項,應該不至于風評差到如此地步的吧。 ——也就是說,石亨未來一定還干出了更讓后世人痛恨的行徑。 你說巧不巧啊,他們目前已知的,未來會發生的一件大事,叫做上皇復辟。 而石亨是個帶兵的武將。 【石亨雖然人品不行,而且在朱祁鈺重用他之后,堪稱毫無忠誠可言,一手主導并參與進了奪門之變當中,在攫取政治權力之后更是肆無忌憚,反過來無底線地打壓景泰勢力。 但是拋開政治立場和權力欲望,作為一名武將,石亨還是有才能的,要不然也不能被景泰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