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我們首先要認識到的一點,是明朝政治體制的運轉模式本身就決定了,大明就是一個天下大權系于皇帝一身的特點。 后期不管是內閣坐大,還是內宦專權,本質上都是皇權由于皇帝的懶政怠政或者想要壓制文官而出現了真空期,為內閣或者宦官篡奪?!?/br> ——內閣坐大?宦官專權? 明·宣宗·開創了票擬批紅制度·設學堂讓太監讀書·皇帝朱瞻基:怎么回事?內閣不就是顧問機構嗎?宦官不是不允許干涉朝政的嗎? 怎么就突然內閣坐大,宦官專權了呢! 完全不知道自己未來干出了什么cao作的宣宗皇帝頭疼地倒吸一口冷氣,強行逼迫自己冷靜下來。 【這個系統決定了,他的最高點一定是要有一個領導來維系運轉,才能暢通無阻的。 堡宗早年不能親政,三楊作為輔政大臣,雖然盡可能勉力維系著明朝的穩定——但也僅此而已了,他們誰也不敢真正僭越,代行皇帝的職權。 畢竟雖然他們沒辦法看到,可是代行皇帝職權的下場,后面的張居正其實已經演示給我們后世人看了。 這樣君位空懸,輔臣不敢過多作為所帶來的后果,就是正統一朝早期在政治上逐漸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軍政日趨廢弛,屯田被破壞,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 而隨著張太皇太后和三楊的接連離世,得以親政的朱祁鎮卻并沒有將自己的目光投入進這些,大明亟待著他以一個皇帝的身份才能解決的問題。 他選擇重用親近的內宦王振,使得當時的朝政更加的黑暗?!?/br> 朱瞻基:……不生氣不生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面容扭曲)你看我情緒平和根本沒生氣??!.jpg 他重重地將手砸在龍椅扶手凹凸雕花堅硬的表面,刺骨的疼痛霎時從神經末梢傳導到腦海的深處,仿佛整條手臂都跟著余震的波動刺痛著,強行壓下心中的不解與火氣。 他知道三楊已經盡力了——他怎么能苛責他們為了大明這朱家的江山搭上自己的性命? 僭越的下場是什么?后世人沒有多言,語焉不詳的張居正更是他們之后的例子。 可是朱瞻基是個頭腦靈活的合格的皇帝,他又怎么不知道這樣的臣子,下場往往只會有死路一條可走,若是不想為之,那更是只能鋌而走險篡權奪位。 他怎么能強行要求三楊為這樣的局面擔責——這樣的局勢分明是朱祁鎮的錯誤??! 【在政治上,王振掌控住了明朝皇帝的臂膀與利器錦衣衛,對正直的大臣進行大肆的政治迫害,以至于朝堂上jian佞橫行,風氣敗壞。群臣或多或少不得不對王振進行諂媚討好,實在過不去良心的,要么被下獄,要么就默然無語,保持中立。 在軍事上,因為三楊都是文臣,更是敗壞得徹底。據時人葉盛的筆記記載,光在正統十四年之前,五軍都督府并錦衣等衛官旗人,逃兵人數就多達一半以上,并且軍隊缺乏訓練,戰斗力低下。 考慮到葉盛的文官立場和對堡宗君父身份的尊重,他對將領的記錄與認知,我們暫且持保留態度,不太確定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說“將帥互為仇仇”。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樣軍政已現糜爛跡象的時候,堡宗選擇的是先發起麓川之役,勞民傷財使得本就土地兼并嚴重,社會矛盾尖銳的南方社會進一步動蕩,在正統九年和正統十三年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其廣泛甚至牽連到了浙、閩、贛三省。 而在這樣內部危機重重的情況之下,我們“雄才大略”的英宗?;实壑炱铈傇诟墒裁茨??他有看到這治世之下的危機嗎?他有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去延續大明王朝的生命了嗎? ——哦對,堡宗可是有辛辛苦苦派人前去鎮壓農民起義了呢,怎么能說他沒努力了呢?】 “虛假的努力,短淺的眼光!” “傻子!我怎么生出這樣一個傻子!” 朱瞻基直接再度被光幕破防,對著天幕上顯現出來很明顯諷刺意味的,得意洋洋的長子接近于破口大罵的狂怒。 “你光去鎮壓起義有什么用?你知道他們為什么造反嗎?不解決根源光去鎮壓、鎮壓,鎮壓個什么鬼東西!” “再鎮壓也還會有人繼續起來造反!” 可天幕才沒聽見他的破防,慢吞吞地有一種“哦,原來他干了這些事情啊”的語氣說出了下面幾句。 【哦,他為了表示自己有父祖之風,再建父祖的功名。 在瓦剌大舉冦邊的時候,不顧大臣們的強勢阻攔,硬是帶上宣稱五十萬,實際二十萬的大軍和五十余位的大臣,前去御駕親征了啊。 哦,原來他八月一日進駐大同,在目睹了血跡斑斑,尸首累累的真實的戰場之后,“心生豪情”,向南進攻,十三日到土木堡被也先包圍了啊。 哦,原來他十五日全軍覆沒,五十萬大軍死傷過半,太監王振以及扈從大臣英國公張輔等五十余人幾乎全部罹難了啊。 哦……】 天幕冰冷地說出了最后一句話。 【原來他北狩被俘,做了蒙古人的階下囚了啊】! 第25章 北狩被俘……做了蒙古人的階下囚…… 胃里好像有什么東西在翻涌著,刺激著脆弱的喉口。仿佛是吞下了數千只振翅的蝴蝶一般,朱瞻基感覺到了那種,有什么東西呼之欲出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