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燕王臧荼的孫女,不對,曾孫女——! 在聽到這個線索之后的劉邦一個猛回頭,直直地望向諸侯王隊列里面此時也一臉意外與欣喜的臧荼,遠遠地就春風得意地打起了招呼。 “親家??!” 臧荼:?不是,我靠,事情好突然,好離奇,那么有名的皇帝其實身上有我家的血脈?? 他突然地臉上一紅,然后激動之下直接拜倒在地。 “陛下,臣臧荼也請辭王爵位!” 他想活!他突然莫名地非常想活!就算他看不見那樣的未來,他的子孫后代如果能成皇帝的親戚,那對此時的臧荼來說,依舊是足夠大的利益了。 所以他也果斷地滑跪,成為了第三個自請廢除王爵的異姓諸侯王。 臧荼:背叛就背叛,搞得跟我和你們一開始就是一伙的一樣,笑死。 — 在看到王娡的時候,本來還對栗姬的美貌多少有點驚艷的劉啟此刻已經把栗姬拋在了腦后了。 長相極艷麗的成熟女性,眉眼間盈盈含著的都是欲說還休的風情。如果說栗姬的精明是虛假的偽裝,那么她的智慧就是沉淀在眼底的眸光,是更冷靜而高瞻遠矚的野心家。 但這樣的野心并不足以讓劉啟生厭——他追求的就是這種張揚的美感,正相反,當這樣的美人在光幕之上笑意真切而溫和地哄著兒子,在他身邊濃情蜜意的嬉笑著的時候。 年方九歲·情竇初開·還是個很嫩的,初戀都沒遇上就遭到未來大老婆魅力的降維打擊的孩子的劉啟…… 他默默地把腦袋埋進自己的胳膊里,試圖遮掩住自己已經有點發紅的臉頰,卻被自己已經紅透了的耳朵無情的出賣了。 劉恒:懂了,這就派人去找一下,給太子定個娃娃親行了吧。(看透一切的鄙夷目光) 真的丟人,這個純情兒子未來怎么那么多情,生出來那么多混賬兒子的。 十五歲就有了甚至不是長子的劉啟的劉恒,用一種經驗豐富的過來人憐憫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傻兒子。 【她在嫁給還是太子的劉啟之前,甚至已經和平民金王孫成婚,并生育下了一個女兒。直到相面人告訴她們母女,說王娡是大貴之人,會生下天子。王娡的母親才把她從金家強行搶了回去,之后送入了劉啟的宮中。 這樣的身份,哪怕以秦漢的世風并不介意二嫁三嫁的女子,哪怕王家姐妹都被劉啟所寵愛,后期的子嗣幾乎被她們聯手包圓了。在劉榮還被朝臣屬意的時候,她也不可能對朝政有著非常龐大的影響力。 所以她私底下派人去聯絡朝臣,肯定不可能用的是自己的名義。 我大膽的揣測,她應該是將自己派出去的人偽裝成了栗姬的手下,進而才能讓大行毫無疑慮地接下了,向劉啟諫言請立栗姬為皇后這樣在朝臣和栗氏一族看來,都毫無問題的任務。 朝臣們想要讓劉榮的太子之位更加穩固,所以他們愿意接下“太子生母栗姬”的請求,幫助栗姬更進一步,卻也不敢明著說自己是受“栗姬”所托。 而栗姬自己,當然也想要成為皇后。以她的性格,也自然不會去思考,自己明明沒有去聯絡群臣,怎么會有人進諫這樣的問題——她只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就這樣,兩幫勢力在他們自己都糊里糊涂的情況下完成了合流——甚至不需要他們真的勾結,只要在劉啟的眼中,他們站在了統一的戰線就已經足夠了。 前朝與后宮相勾結,栗氏一族和朝臣站在了同一邊,大臣們又打算干涉皇帝的家事和皇位的傳承。 劉啟都不滿意的兩個存在,又一次干出了絕對能觸動景帝敏感神經,讓他回憶起七國之亂自己狼狽到絕望的形勢的,威逼君上的愚蠢舉措。 ……多聰明的女人啊,多敏銳的政治家??! 在這樣的母親的愛護之下,劉徹怎么可能是依靠長公主和陳皇后才能上的位??!他的政治才能,分明是完美地繼承了父母雙方的才干??! 所以事情的最后,大家都知道了,觸碰到一個經歷了幾年時光已經穩定了自己地位的皇帝的底線的后果: 劉榮被廢為臨江王,栗姬憂慮而死,栗氏一族的親屬被劉啟悉數除去,依附于栗氏的朝臣也基本上告別了政治的中心。 丞相陶青被廢,周亞夫雖然從太尉升任丞相,但從此太尉這一職位被劉啟廢除,軍功集團的對軍隊的控制開始轉移到劉啟的手中。 在廢太子之后,意圖再現“兄弟之約”的竇太后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干出了激憤之下刺殺反對大臣袁盎等人的梁王事后被劉啟疏遠,自己的羽翼、勢力也被劉啟剪除。梁王與外戚儒吏的勢力相當于同歸于盡。 時為膠東王的劉徹被劉啟立為了太子,而他的母親王娡則成為了我們熟知的王皇后。 自此,回首劉啟剛剛登基的局勢,給他難堪的勢力此時基本上都已元氣大傷,他的地位反倒空前的穩固。 而為了他所心儀的真正的繼承人劉徹,漢景帝終于可以開始他第二次,成功的改革了?!?! 第16章 【景帝的第二次改革,可以說是和當時的政治形勢有著密切關系的。 在劉榮是太子的時候,因為他年紀較長,并且性格趨于保守溫和,所以劉啟主要整頓的是經濟方面,從文帝藏富于民的經濟政策轉向了法家的耕戰方向,主張的是富國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