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并且,就算沒有竇嬰的據理力爭。我們也可以通過七國之亂后,劉啟趁著梁王的實力跟吳楚火拼消耗的差不多了,就立馬立長子劉榮為太子以穩定位置,而梁王卻無力正面對抗這一事件看出來,就劉武的水平,那是真的玩不過劉啟。竇嬰的支持,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所謂傳位梁王,依我之見,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劉啟為了讓親弟心甘情愿替他沖鋒在削藩第一線兩敗俱傷的一場騙局而已?!?/br> 蕭何沉默地將目光轉向了一旁笑容燦爛的劉邦,在引來對面回望之后,低聲湊到耳邊:“真不愧是你們家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親生的?!?/br> 說謊不打草稿,胡編不會臉紅,就算是坑起自己人來,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完全不帶手軟的。 劉邦瞬間抗議起自己老朋友的揶揄來:“怎么到現在才一看就是親生的呢?明明你早就該看出來這肯定是親生的??!” 蕭何都被他這厚顏無恥的臉皮給哽住了:我原本以為你要為自己的本性辯駁幾句,誰知道你糾結的點是這個??? 【東邊的梁王在養精蓄銳,躍躍欲試,誓死保衛自己親哥以及臆想中的未來皇位的同時。西邊的長安城里,也為了七國之亂的處理辦法有一場激烈的交鋒。面對叛逆分子,以劉啟剛烈的性格,最先想到的處理方法當然是打。正面開戰,雙方激烈地交流完物理意見,進一步從物理上消滅藩國對中央政權的影響。 但問題來了,行軍打仗所最需要的幾個要求:糧草的后勤供應,士兵的數目和武器,將領統軍的能力。劉啟手上有多少呢?】 談到軍事的話題,劉邦就忍不住來勁,笑著看向旁邊推辭完王爵之后反倒一身輕松的韓信:“將軍覺得未來這場仗,會怎么發展呢?” 韓信不答反問:“陛下想法為何?” 劉邦自信滿滿地開始通過先前屏幕透露出來的信息分析起來:“依朕之見,后世人既然稱呼我兒和我孫子兩人統治期間為文景之治,先前也論述了我漢家三代奉行黃老,休養生息。雖然可能國庫錢財不足,但軍糧的供應應該是不用為之發愁的。至于將領,距離開國既然不算太久,肯定尚有人才能為所用?!?/br> “此戰雖有風險,但應是由于吳楚事起于突然,而中央沒有所察,加上對雙方力量的評估有所失衡。等到調整好態度,平定肯定是無憂的?!?/br> “但是,”韓信卻不敢完全茍同,“陛下可有想過,既然國用不足,那么武器將何所出?憑白無功,而提拔近臣于眾人上,若無赫赫威名,豈能服眾?” 他說到最后,都難免有些唏噓,跟著聯想到當年自己突然被提拔為大將軍之后,手底下各個將軍看他的眼神。 他自己是有驚世的才華,甫一真正出鞘便足以讓人心服口服。 可被突然提拔起來的晁錯呢?看之前天幕的描述,他不過是一介文臣并無軍功,卻因為劉啟的信重而能身居御史大夫。這對于天幕口中,“cao控著漢初政治風向”的軍功集團們來說,能真正咽的下這口氣嗎? “——此戰必然兇險,稍有不慎,便是社稷易主之危?!逼届o而有力地,漢朝的兵仙神帥下了定論。 劉邦一時啞口無言,細細想想確實如此之后,哪怕已然知曉事情最后肯定是被平定了的,也不由替后世生出些許擔憂。 剛好在他們二人議論之時也停下了論述,似乎是等待著有人回應一般的天幕也正好于此時自問自答了起來。 【答曰:沒錢沒人。國家完全沒有辦法供應軍費,“長安中列侯封君行從軍旅,赍貸予錢”——就連長安的列候封君們為參軍而準備軍事用品的時候,都得去借高利貸?!?/br> 這下輪到劉恒手抖了,但被親爹差點顛下去的劉啟也顧不得跟親爹撒嬌裝可憐,露出的完全是茫然而驚恐的神色。 他們之前聽天幕所說國庫財用不足,尚且以為是國家運轉比較艱難,不足以支撐反擊匈奴而已。 ——結果是艱難到這種地步的嗎??窮到連本該給發世祿的列侯封君們都得去借高利貸? 劉啟這下是真情實感地想要哭了,死死抓住劉恒的衣角,眼淚真的涌出了眼眶。 爹,救救你親兒??! 他可以稍微窮一點,但真的不能窮成這個樣子?。。?! 第12章 【我們之前說過,漢文帝劉恒信奉的是黃老學說,對經濟政策的認識基本就是輕徭薄賦,藏富于民,節儉清凈,不多擾民。 這樣的經濟政策雖然促進了民間經濟的恢復,但客觀來看制約了國家財富的積累。 劉恒在位期間,大量減免賦稅、開山川關澤、開地方鑄幣之禁,對工商業的發展相當的寬容,自文帝十三年起,甚至除去了田地租稅。 至后六年旱災、蝗災之時,國家的財富就已經相當窘迫,到了幾次三番下令要求裁員,允許百姓賣爵位以換取財富的地步了?!?/br> 漢初朝臣們看著天幕上文帝的所作所為,就算是實際上對經濟政策并不熟悉且敏感的他們,在天幕這樣直白而簡潔的論述中,也琢磨明白了弊端在哪里。 “一味的減免賦稅,使得自己的收入減少,又沒有新的收入來源,國庫當然會越來越窮的??!” 蕭何看著那一句除去田地租稅,感覺自己有一口氣始終喘不上來,以至于有點眩暈的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