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這樣一來,即便有什么紕漏,他們也能順利脫身?!?/br> 桑旭恍然:“還好攔下了?!?/br> 他沉思片刻,道:“可若此路不通……該如何為其定罪?” 梅長君淺淺一笑:“這就要看國師與我們的默契了……” 她可以篤定,在知道三法司官員齊聚刑部,所為有沈首輔的推動后,裴夕舟定會察覺其中玄機,并在重重迷霧中選出那個可以一擊致命的答案。 畢竟,那是前世二人閱覽舊史時,一道商議出來的解法。 …… “求國師指點,我等該如何做?” 官員們認清了形勢,立刻明白裴夕舟今日過來確實是為了相助。 那日質問裴夕舟的年輕官員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沉沉看了他一眼,躬身行禮。 “還望裴兄為我等解惑,替江兄……報仇?!?/br> 裴夕舟沉靜地看著眼前眸含希冀的官員們,從袖中取出了一份早已預備好的奏疏。 年輕官員雙手接過。 懷著對江繼盛之事的憤慨,他緩緩打開了那份奏疏,只覺殺氣撲面而來。 奏疏不長,通篇未提江繼盛和科舉案之事,只列了另外兩點罪名。 第一,沈柉與江浙先前勾結蠻夷的那個叛官交好,多年來你來我往,交游不絕。在通敵之事暴露后,那名叛官提前得知風聲,避開了抓捕,聚集海匪,里通外國,逃出生天。而沈柉,同樣與海匪有過接觸。 第二,沈柉利用抄家和貪污得來的銀子,在江西老家占據土地修建家宅。而根據國師勘查,該地龍盤鳳翥,通天府、聚王氣。 年輕官員雙手微顫地看完整封奏疏,將其遞給等候多時的眾官員。 在他們靜默傳閱之時,他走到裴夕舟身前,整袖扶冠,大拜而下。 所有看過這封奏疏的官員們,無論愚鈍與否,都能斷定沈家的結局。 必死無疑。 因為當今皇帝最為忌諱的兩件大事,正是“犯上”與“通蠻”。 官員們收好這份能致人死命的奏疏,以無比敬畏的神情向裴夕舟行禮。 裴夕舟禮貌回禮,眸色平靜,淺淡的神情與在沈家做儐相那日一般無二。 …… 翌日清晨,暴雨如注。 厚重的朱漆大門被司閽緩緩推開,悠揚的鐘聲伴著雨聲在重重紅墻間跌宕回響。 文武百官撐著傘,一步步踏上玉階,列班在殿前等候。 冷冰冰的日光從東面升了起來,斜照在官員旁的漢白玉欄桿上。 沈首輔久病方愈,站在首位,領著群臣進殿。 皇帝穿著一身玄色道袍,高坐在龍椅上,神情散漫地看了看眾臣。 左下首文臣列,一位年輕的刑部官員走至正中,跪倒在地。 他聲音低、穩,所告內容卻透著一絲凜冽的鋒芒。 皇帝本是隨意聽著,剛聽到彈劾沈家父子的時候還沒什么,越聽臉色越陰沉,等聽完兩樁罪狀后,已是氣得發抖,用力將奏疏摔在地上。 這一摔,結束了今朝十幾年來沈家的權勢與榮光。 從金殿走出的沈首輔透過連天的風雨,望著不遠處撐傘慢行的裴夕舟,和他身側一群振奮激動的官員。 “首輔大人,當心這雨……” 沈黨之中,與沈首輔牽連最深的官員顫抖地為他撐著傘。 沈首輔側眸看了他一眼。 “沒有遮擋的必要了?!彼]了閉目,“歷代《二十一史》都只誅九族,唯我大乾可以誅滅十族……” 沈首輔喉間一片澀然。 “扔掉這把傘吧……它遮不住你,更遮不住我沈家?!?/br> 說完,沉嘆一聲走出傘下,任暴雨當頭澆著,艱難地往那最終的結局走去。 嘉平四十四年五月,沈首輔和沈柉被驗明正身,押赴刑場。 當日仍是暴雨如注,京城民眾卻紛紛冒著風雨前往刑場觀刑。 刑部官員中,有一青年未撐傘徑直擠進人群,手中高舉著一塊布帛,上書八個朱紅大字——兵部員外郎江繼盛。 在目睹嚴家父子被砍下之后,他對天痛哭,口中念著那句曾響徹刑場的絕命之言。 “我求霜華催晴色……” “殘臘隔年盡為春?!?/br> 京都最冷的冬與最寂的春已經過去,往后歲歲年年,皆是明媚暖春。 “若鳶……” 梅長君扶著泣不成聲的江若鳶,眸底不自覺蓄起一團霧氣。 時隔半年,當初那個無波無瀾得像一汪江水的青年所求之天光,透過雨簾落在她們身上。 梅長君柔和地看向天際,輕聲道。 “你想做的都做到了,令妹也是如此,而且做得很好?!?/br> “她今后,也會一如既往地,過得很好?!?/br> 日頭照亮天幕,其上層云漫卷。 京都雨停的第三天,江若鳶打點好行囊,辭別前來相送的梅長君等友人。 “京郊礦山的商路已然打通,我此次南下,定會監督好當地冶煉之事?!?/br> 江若鳶朝梅長君笑著,眸中透著對未來全新生活的熱切向往,整個人宛若新生般,由內到外透出輕快與松弛。 追妻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