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同人)芝蘭逢珠玉 第1節
[紅樓]芝蘭逢珠玉 作者:魚頭小閑 文案 “你太看小了人。你們賈家獨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別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個再無人了不成?我們姑娘來時,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雖有叔伯,不如親父母,故此接來住幾年。大了該出閣時,自然要送還林家的,終不成林家女兒在你賈家一世不成?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得恥笑?!?/br> 以上摘自曹公原作第五十七回 ,出自紫鵑之語。 林家也曾幾世列侯,林家孤女,到底也是有叔伯的,長在賈家,終在賈家,對遠在蘇州的林家,又何嘗不是一記耳光?只是姑蘇離京城到底迢迢,林家未得爵未入仕的叔伯們,也未嘗有意來堂堂國公府接人。本文講的是黛玉一位長在京師的族叔受林海之托撫養黛玉的故事,并帶出了另一位芝蘭玉樹,碧珠遇璞玉,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內容標簽: 紅樓夢 天作之合 宅斗 宮斗 正劇 搜索關鍵字:主角:林黛玉,劉遇 ┃ 配角:紅樓眾人 ┃ 其它:王侯公卿,一見鐘情 一句話簡介:林meimei的另一種人生 立意:立意待補充 第1章 1 江南的春天似乎總伴隨著綿延不休的細雨。天色照例是陰沉中透出些許光亮,廊下的柱子上積著水霧,連鮮亮的紅漆都瞧得不是太分明。 林海悄悄地嘆了口氣,蜷在袖中的拳頭微微地捏緊,空氣的濕氣加劇了他的咳癥,可他并不敢肆意露出病態。畢竟,如今那屋里個個都是成了精的狐貍,他只要稍顯疲態,就會被拿捏個正著。 他素來知道鹽官是個肥差,然而是個人人都盯著的肥差,地方長官、京城御史、幾代鹽商,哪個是好相與的?歷代巡鹽御史,或是與之同流合污,中飽私囊,或是裝傻充愣,只求無功無過地平安熬到卸任。及他至任上,江南一帶的鹽稅虧空已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且私鹽泛濫,官商勾結,他仗著自己本貫姑蘇,祖上襲爵,家族在當地還有些底氣,費了大心思整頓了一番,也是狠得罪了不少人。若是他還年富力壯,再過兩年,也能還陛下一個清明的鹽政,以謝皇恩浩蕩,然而如今疾病纏身,他自己的身子自己心里有數,只怕時日不多。 死在任上的官能有什么下場?他膝下唯有一女,寄養在岳母身畔,外家雖有權有勢,然遠水解不了近渴,他見慣了官場里那些粉飾太平的法子,深知若是他有什么不測,只怕那些人有的是光明正大的法子拿了自己家的家財去填補賬面上的虧空,到時候自己身敗名裂不說,連給黛玉攢下的嫁妝都不一定能保得住——岳父生前頗受先帝信任,然如今岳家襲爵的是自己的大舅兄,那位的名聲林海也不是沒聽過,自己若是出了什么事兒,岳家于情于理派來幫襯喪事的都是晚輩,縱有國公府小公子的身份傍身,只怕也強不過那幫老狐貍。更何況······他不愿以惡意來揣度亡妻的母族,然他們若真如傳言中那般,恐怕親戚情分也不管什么用,惦記自己家財的又多了一人。 人人皆有私心,賈敏未出閣時也曾與父母提過長兄的言行,然到了林家,便不肯再提娘家半點錯處,林海自己并無兄弟姐妹,岳家也的確算得上與他最是親近,可人之將死,竟也開始惦記著宗族后嗣。他膝下僅黛玉一個女兒,如今也五六年不曾見了,當年送去京里,是聽了妻子的勸,怕人說黛玉母親早逝,無人教養,養在國公夫人膝下,于她未來婚配,多有益處,何況賈敏當時還存了親上加親的心思??墒侨缃袼挂矝]有想到自己竟活不到女兒出嫁,他并不是拘泥之人,可無論黛玉將來是嫁進賈家還是另擇女婿,從榮國府出門都不是件讓林家光彩的事。 林家也曾四世列侯,是江南出了名的書香門第,林海這一脈,的確只剩他與黛玉二人,然真拿出了族譜細細計較,未出五服的堂親卻是有的,比如說今次幫他將奏書呈給奉旨南巡的永寧王的國子學博士林滹,就與他同宗同族,是真若是誰家子弟犯了什么誅九族的事兒也逃不過去的堂兄弟。 林滹官兒不大,爵位也不高,卻是正兒八經的天子近臣,實是因為有個好jiejie。當年他嫡親的jiejie進京選秀,因出身不高,被派去了當時不顯的忠平王府上做庶妃,并誕下了忠平王的長子劉遇。 彼時忠義太子風光正盛,無人可比,忠定王手擁兵權,躍躍欲試,忠平王成婚多年膝下無子又身子骨弱,誰都沒料到兩虎相爭,最后竟然是他漁翁得利,登上大寶。林滹也跟著一步登天,雖不及林海位高,然而這屋子里大部分的人都敢悄悄地盤算著陰林海一筆,卻沒人敢動這一位的心思——無他,這位可是永寧王的親舅舅。 “永寧王奉旨南巡,沒幾日也要到了,甄大人何不再等上幾日?這般匆匆忙忙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您才是鹽官呢?!?/br> 甄應嘉心里暗罵了一聲“狗仗人勢”,想道:“我看在你岳家同我們幾十年的交情上,給你留了條臉面,讓你清清白白地死了算了,你倒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比欢斨咒锏拿?,他也不敢說什么,只笑道:“既然永寧王不日要到江南,我也得早些回去準備一二,萬一要接駕呢?!?/br> 先皇在位時愛往江南跑,獨甄家接駕了四次,他此刻把這榮光搬出來,也不知道為了什么。 林海心里冷笑了兩聲,只是再也抑制不住喉嚨口的麻癢,擰身吐出一口血來。 林滹嘆了口氣,叫人上去扶著他去歇息,嘴里道:“如海兄既然知道他們的小心思,又何苦為了這些人的小動作置氣?!?/br> 林海喘著氣道:“也不算是置氣,我也不過強撐罷了,只盼老天爺能再給我些時日,我便是要走,也得清清白白地走才行,否則,便是先祖前人也要為我蒙羞?!?/br> 他已經提到了先人,林滹也不能裝作置身事外,只得寬慰他:“兄長既然行得端正,便也無需懼怕那些歪門左道,永寧王雖年幼,然也是明辨是非、深曉大義,他既答應了來徹查此事,便一定能給出個公道說法?!?/br> 剩下的話,他不說其實林海也明白。哪怕這事兒在他身前沒能弄明白,只要永寧王來了,站在他們身后,那些小人牛鬼蛇神的手段也不敢使出來。 林海做了一輩子的純臣,先頭忠義太子和忠定王相爭之時,他還在京城都察院里辦差,哪怕岳家一門心思地跟著忠義太子,他也咬著牙哪隊都沒站。想不到臨了,倒要和外戚攀親認宗了。只是想到他若是去了,黛玉日后的生活,便悲從中來。林滹和他雖然隔著兩代親,但到底一族兄弟,又是科甲出身,為人端正,有他照拂黛玉,也叫他放心了些。 何況,他心里其實也存了一份私心——黛玉的嫁妝打從她出生之日起,他們夫妻倆就開始攢著了,自是一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賬,只是父祖幾代功勛傳下的這份富貴家產,他心里還是更傾向于托給林家人的。更何況,林滹此番回來祭祖,他當著族長鄉紳的面把女兒托付了,以林滹這等讀書人好面兒的心性,既收了他的囑托,不說對黛玉盡心盡力,起碼為了自己的體面,也會把她好好地養大,送出門去。 不管怎么說,叔叔養大的,比外祖母養大的,聽著更像林家的姑娘。 第2章 2 敕造榮國府。 劉遇遠遠地掀開簾子,深門高匾,可不氣派,身邊的侍讀見狀連忙湊到車窗邊幫他打起簾子,劉遇笑問:“他家這排場,比起你家如何?” 他這侍讀名叫馬亭,正是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德的嫡次子,因他年幼,兄長又上進,故而威遠將軍當年亦不曾過多考慮他的前程,只盼著他平順長大,先皇為皇孫們擇選侍讀之時,他便被指派給了當時并不冒頭的忠平王長子,誰知后來竟是他因禍得福,成了這京里的紅人,跟著劉遇見駕的機會比他老子還多出不少。治國公當年與榮寧二公同在“八公”之列,馬亭也與榮寧二府有些來往,故而道:“雖說從前,我曾祖與他家并列,現如今也不大比得了。遠的不說,他家寧府上的掌事與我同輩,逢到紅白事遇上了我得叫他聲賈大哥,他如今卻和我家老爺一樣的品級,您拿我們家和這二府比,不是把人家門口的石獅子都給埋汰了嘛?!?/br> 劉遇“噗嗤”一聲笑了:“你是真傻還是覺得我真傻?這樣不成氣候的挑撥都用上了。再說,在我面前提有什么用?當著父皇與皇祖父的面,縮得跟鵪鶉似的?!?/br> “二圣威儀,小的不敢造次。這不仗著永寧王平易親和,斗膽撒嬌賣乖了一回嘛?!瘪R亭嬉笑一番,并不在意劉遇會生氣。他倒也沒真的想挑撥,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今的態度尚算得上曖昧不明,但永寧王卻擺明了不會對賈代善等先皇寵臣另眼相看。他不過提前把自己家和那兩家分開罷了。 劉遇也不是看不出來馬亭的這點小心思,不過馬尚德為人還算機敏,馬亭的兄長又是世家子弟里難得的讀書上進人,劉遇也樂意讓他們家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嘗點小甜頭,甚至馬亭的這些抱怨,他也樂意在哪天父皇心情好了的時候,旁敲側擊地說兩句。 榮國府大門洞開,賈赦、賈珍各領著榮寧二府中有職子弟,恭恭敬敬地侯在門外,馬亭先下了車來,與賈赦、賈政叔侄相稱,又與賈珍、賈璉等各自見了禮,方才道:“永寧王此番來世叔府上為的是私事,特特地輕車便行,他旌旗仗鼓一概未帶,世叔這兒倒是迎出了這樣的陣仗。不知道的,未免又有些閑言碎語了?!?/br> 賈赦戰戰兢兢地道:“王爺下臨,下官敢不恭迎?” “王爺為什么來這一趟,世叔又不是不知道,要小侄說,與其累著這些小孩兒在這兒曬著,不若去泡上一壺好茶,跟我們王爺好好說道說道呢?!?/br> 他話雖如此,但賈赦等也委實不知永寧王大駕光臨所為何事,本欲抓著馬亭問個仔細,又恐永寧王在車里等得不耐,只得恭恭敬敬地把王爺迎上了大廳。 這京都里頭雖說是個人就不容小覷,隨便一塊磚頭下來也許就能砸到王公貴胄,但憑那些勛貴子弟多千嬌萬寵,也不及永寧王一根小指頭的金貴。自從去年五皇子剛擺了滿月酒便一病去了,太上皇、皇上便越發地緊張劉遇,只恨不得他天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當今圣上子嗣算不得繁茂,過了而立之年才得了劉遇,愛若珍寶,親自撫養、開蒙,又聘大儒為師,教其讀書習字。登基后頭一年就給時年八歲的劉遇封了親王,給其母林氏封了貴妃。次年林妃病重,陛下晉其位為皇貴妃,并欲以后禮下葬,承恩侯及及禮部尚書諫而不能,劉遇泣而苦求,陛下方才作罷,林妃母子榮寵,可見一斑。雖后來后宮亦有所出,然皆不如永寧王與陛下的親厚無間。何況陛下龍體時常欠安,小皇子們一則年幼,二則體弱,永寧王這樣平平安安地長到十二三歲、讀書之余還有力氣練練拳腳騎射的,也怪不得二圣分外看重。 這位王爺是宮里宮外傳遍了的謙和可親,他既自稱為私事而來,自是輕袍緩帶,舉止從容風流,賈政偷偷望去,只見他與寶玉差不多的年紀,身量卻要高出一截來,面若春光,熠熠奪目,姿儀甚美,還在寶玉之上,又聞聽得他問:“府上老夫人身子還好?”忙回話道:“家母托庇康健,有勞王爺惦念?!?/br> 劉遇笑了笑,不再說話,賈府眾人摸不著頭腦,正心神不定呢,馬亭笑著對立在劉遇身后的長隨道:“這可和你說的不一樣了,快給你家王爺解釋解釋,不然挨了罰事小,他不帶你下江南,你這小半年可白盤算了?!?/br> 那長隨也不過二十上下的年紀,生的便十分靈巧聰慧,忙跪下恭順道:“王爺恕罪,是奴才前日奉王爺之命去國子學博士林大人府上,幫襯打點林大人府中女眷回姑蘇祭祖掃墓的車馬。林大人府上宜人對奴才說,林大人先行去了姑蘇,因蘭臺寺大夫林海大人現在淮揚任巡鹽御史,兩位大人本是隔了兩輩的堂親,因此緣故,便相邀一同祭掃先祖,聞得林海大人的千金現在榮國府中由老太君代為教養,便請宜人將侄女一并帶回江南,以解林海大人相思之苦。宜人便命府里家人帶著林海大人的書信來榮國府請侄小姐,回來卻說榮國府上老太君身子不甚爽利,要留侄小姐身畔侍疾,因而辭了宜人。奴才回王爺話時,方才有此一說?!?/br> 他這一說,賈政冷汗便下來了。原來那林滹之妻雖有林海親筆書信,卻因丈夫、兒子俱去了江南,派了六個女人來接的黛玉,故而直接去拜見了賈母。賈母素知林家亦是書香門第,雖人丁單薄,亦不至凋零而無所依從,林滹此番要接黛玉一同回姑蘇祭祖是一回事,另一方面,只怕就要接手黛玉的撫育教養了。他們倒一筆寫不出兩個林字,可是堂親的叔伯,哪里會如親生父母般體恤疼愛呢?賈母唯有賈敏一女,愛若珍寶,對黛玉憐惜異常,不忍放她回林家去,又有寶玉在一邊哭泣求情,拿湘云在史家的境遇說:“忠靖侯夫人尚是親伯母呢,也有不周到的地方,湘云meimei也不敢說,到咱們家才敢和襲人她們訴訴苦,何況林meimei那兒,還是從未謀面的堂叔父呢?”賈母便更是不舍,想了法子推辭了過去。連賈政也是聽人議論“林家使人來接林姑娘,寶二爺不舍,哭得病了一場”才聽得些風聲,因賈母說“早打發走了”,他便也不再過問。那廂賈赦等還一邊驚慌,一邊茫然不知何事呢。 “原來如此,父皇以孝治天下,皇祖父??滟Z公之子是純孝之人,既然員外郎說老夫人身子康健,想來是真的無礙。我身邊有個老嬤嬤說,人年紀大點,就忌諱說病啊災的,老夫人卻連說自己都不避諱,想來是不舍我那林家表妹了,慈愛之心,令人動容?!眲⒂鋈允切χ?,下巴一抬示意自家長隨起身,“這事原不該我插嘴的,不過舅母前幾日送拜帖來貴府上,也不曾見到老太太。我那三位表兄又都隨舅舅回了江南。我冒昧想著,雖說男女有別,我論起年紀來,也同老太太隔了二、三輩了,不知道能不能和賈夫人說上一兩句話?” 人家是皇子,賈母是命婦,哪有什么能見不能見的。這事就是馬亭過來跑這趟,賈家也不好說什么,到底人姑娘姓林呢,更何況是永寧王親至呢? 同自己子侄差不多的年紀,卻是自小便萬人之上才養出來的威儀,雖是出了名的溫和謙遜,然而一顰一笑就足夠叫人心慌不安。賈赦賈政兄弟二人惶恐地命人去請賈母,倒是劉遇笑道:“不妥,老太太年長,還是我來走動走動。勞賈公使人往內通傳一聲,女眷回避罷?!?/br> 他喝著茶等了半晌,見賈璉在門外探頭,料得到賈母房內兵荒馬亂快結束了,便放下茶盅,先對馬亭道:“你在這兒坐著吧,若是嫌無趣,便先去沈廬等我罷,叫羨漁送你過去?!彼磉叿讲拍窍鹿騻髟挼拈L隨聞言便看向馬亭,馬亭只擺手道:“罷罷罷,我五日前交上去的文章有一段是純引的梅世兄的,今日一大早我兄長提起來我才知道梅世兄的那篇文章四五年前就給先生過目了,要是在沈廬遇上先生,可沒有什么好果子吃,我還是等著你一起去?!?/br> 第3章 3 榮國府的史太君出身金陵史家,生得慈眉善目,鬢發如銀。 劉遇早派了人進去傳話“只用請安,一概儀注都免”,賈母謝了恩,顫顫巍巍地來給劉遇請安,劉遇忙稱“不必”,示意鴛鴦等扶著老太太,方才落了座。 賈母所居甚是寬敞透亮,雕梁畫棟,屏風擺設皆精巧華美,只是桌椅太多了些,雖跪了一屋子的丫頭,也顯得太空曠了,想來這屋里本來是擠了一屋子的女眷,聞得他來,避嫌去了。 他倒是一點都沒有打擾了別人的愧疚感,倒也沒明知故問賈母的病叫她難堪,不過一開口仍足夠叫人嚇得魂飛魄散了:“文慧皇貴妃出身姑蘇林氏,我的外祖父同府上的林姑娘的祖父,是同父所出的兄弟。多啰嗦這句,只是跟老太君說一聲,怕人覺得我是在多管閑事?!?/br> 他這和多管閑事有什么區別嗎?賈母倒不是沒想到林滹有這么個外甥,只是一來不舍得黛玉,寶玉又哭得厲害,二來林滹與林海實在也算不上太近的親戚,也多年不曾聯系,她自是沒料到林滹之妻為這么個素未謀面的侄女兒竟能出動永寧王。只是他們這么百般謀劃,若說只為了黛玉,賈母是萬萬不能信的,先不提林家幾世列侯,人丁又不旺,留下的資財之富,單說是賈敏當年的嫁妝,便是一筆叫如今有蕭索之勢的賈家回想起來都暗自可惜的賬目。 可再不信能怎么樣呢?人家姓林,便沾了“名正言順”四個字。就算賈母敢豁出老臉去不在意那些名聲,可他家里出了位皇貴妃,還有永寧王這位誰都開罪不起的外甥在,賈母再疼惜黛玉,也不敢拿賈家上下這幾百口人去碰硬的。 “可否請林表妹一見?” 這個要求就不甚合規矩了,不獨賈母有些躊躇,連候在廂房內的王夫人、李紈都皺起眉來,王熙鳳卻對黛玉道:“先不說人家是王爺,便是老太太也不能攔得住,你還小呢,滿屋滿堂子都是人,見一面又怎么了,我們小時候,同珍大哥哥史家哥哥也不是沒一起玩過,有誰又說什么了?!蓖醴蛉嗣鹊溃骸澳憧勺∽炝T,那會兒你們才幾歲,和你林meimei現在能一樣嗎?何況咱們四家也是一向交好,父母長輩都看著長大,心里頭放心才讓你們一道玩,你呀,就是小時候祖父寵過了。-” 雖說如此,人家天潢貴胄,提這要求的時候問了一聲,但哪里真能讓人否了,賈母雖是不愿,也叫了人來請林黛玉。王夫人等也只能暗自慶幸寶玉不耐煩那些迎駕的規矩,去了秦鐘家里。 黛玉前幾日見到了父親的書信,魂兒早已回了揚州父親身邊,她深知林海是個要強的,等閑絕不會拿自家的事去煩多年未聯系的族親,想是揚州真出了什么事,又擔心父親是舊疾復發,她雖有心回揚州去林海膝下承歡,但外祖母這回卻是鐵了心要她留下,只說等林家闔族祭祖結束了,讓賈璉親自送她回去一趟見見林海,寶玉又為了她要走病了一場,聽賈母說她不走了才好些。她到底寄人籬下,哪敢再多說些什么。此時聽說永寧王要見她,雖然心里臊得慌,但急于探聽父親的消息,倒也沒扭捏,落落大方地換了衣裳出來拜見劉遇。 膝未及地,劉遇身邊的內官便忙不迭將她扶起,劉遇在上頭笑道:“請坐罷,這是在meimei外祖家,這番大禮,倒叫我不自在了?!彼挂矝]見過這個遠了兩層的表妹,不過既然有心拉攏整個江南林氏一族,待她自然要與別人不同,內官也極有眼見,不等他吩咐便搬上了椅子,擺得離他不遠不近。 只是待黛玉告了座,劉遇粗粗地看了一眼,才心下一嘆。這位遠房表妹身姿裊娜似扶風弱柳,粉面生愁如籠煙□□,雖眉目并不盡同,但遠遠一瞧,竟與他母親林妃有幾分相似! 他一時竟也失語,愣了半晌,才問:“meimei見過三舅舅的信了?” 黛玉怔了一怔,便也想起他口中的“三舅舅”想是林海,忙起身回話:“見過了?!毙睦铼q自忐忑,恐他覺得自己既見了信,仍不肯回去,是不孝之女。 “其實那是令尊來的第二封信?!眲⒂鲞h遠看著她,恍若見著慈母少女之時,話語又不覺放柔了些許,“舅舅接了頭一封信,便匆匆忙忙告了假回江南老宅去了,眼下正在淮揚同三舅舅一處呢?!?/br> 他話說到這里,黛玉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一時急火攻心,滾下兩行淚來:“父親可是出了什么事?” “我接了圣旨,不日便要南下,巡查吏政,上達天聽。史太君若是擔心林meimei回鄉的安全,倒盡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去,父皇體恤舅舅編書辛苦,特準了他此番祭祖可坐官船,與我一道前去。博士府女眷不多,我舅母也是出身書香門第,為人最是溫和慈愛,有她照料meimei,必是妥當?!?/br> 他聲音溫潤,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吐出口的字句卻肯定又從容,不允旁人置喙。賈母縱有千不甘萬不愿,也不敢說出阻撓的話來。 “我下了學便直接過來的,也不及給meimei備表禮,下回補上。這串手珠是今早父皇抽檢功課的時候賞的,meimei先拿去玩罷?!?/br> 他身后站著的一個年長的內官,立刻便遞上來一個雙龍戲珠檀木匣子,微微打開,里頭是一串翡翠長珠串,水色通透,青翠喜人。黛玉忙雙手接過,又謝了賞。 “我們五日后動身,舅母帶著女眷明日便要登船了。史太君可多留外孫女住幾日,到時候叫個人直接去船上說一聲,舅母會派人來接meimei的?!?/br> 賈母連聲說不必麻煩林宜人,自己直接派得力的人送外孫女去船上就好:“山高水長的,也得去瞧見了女婿無恙,我老婆子才敢安心?!?/br> 劉遇笑了笑,也不說什么,只對黛玉吩咐道:“衣裳首飾撿喜歡的帶著就行,倒也不拘行李多少?!?/br> 他來去匆匆,交代完事情便走,把賈家上下大清早便起來準備接駕的忙碌襯托得跟玩笑似的。這和他往日傳聞里那樣謙和溫順的名聲實在是不像,但是縱然是賈赦這樣不懂事的,也知道這種話自己在心里嘀咕兩聲便行了,可萬萬不能在外頭胡說八道。否則,倒霉的哪里會是那位萬人之上的小王爺? 黛玉既擔憂父親,又見賈母氣得老淚縱橫,心里愧疚,只覺得是因為自己才讓外祖母平白受了這份氣。更有寶玉回來了又哭又鬧,甚至難受得昏厥了去,一家子慌慌亂亂地掐人中請御醫,一時間家里下人嘴碎,說什么的都有,她雖聽不到,見寶釵探春等姐妹的表情也猜到如今家里的狀況,更是羞愧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擺。倒是王熙鳳沒事人似的過來幫她收拾行裝。 賈母這回派了賈璉一路跟著送黛玉回鄉,她交代了什么話,鳳姐心里清清楚楚,也明白賈璉說的那句“只怕老太太算盤要落空了”是什么意思。不過林家那份家財雖巨,真接手了來也是老太太替林姑娘收著,能落到他們手里幾分?只怕寶玉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比他們累死累活打點前后得的多??墒侨羰墙璐撕陀缹幫?、哪怕是永寧王的舅舅攀上關系,日后還怕沒有發財的路子? 鳳姐本就是能干精明的人,有她幫襯著,紫鵑等幾個丫頭又手腳麻利,倒是很快收拾出幾個大箱子來。她們正點著呢,忽然聞得一聲“林meimei”,聲若杜鵑,悲而哀愴,一抬頭,果然是寶玉來了。 寶玉病還沒好,一張臉白成了紙,他也不管襲人晴雯等在身后火急火燎地要攙扶他,徑直沖著黛玉而來,一迭聲地問:“meimei何時回來?” 黛玉見他這般情狀,是又愧又憂,她有心寬慰他兩句,卻心里再明白不過,自己只怕是不能在外祖母家長住了,若是此刻哄了他高興了,事后又言而無信,只怕寶玉心里更難過。 鳳姐笑道:“寶兄弟同林meimei從小玩到大,自是不舍,只是你林meimei家里也是有父親在的,你這樣拉著纏著不讓她回去盡孝可不好。寶兄弟自己是個純孝的,推己及人,也該笑著送你林meimei走才是,再說,這回你璉二哥哥送她回去,你還有什么不放心的?你璉哥哥身上有差事,最多兩月,便要回來了,到時候,你林meimei肯定也是要回京來的?!焙谜f歹說才將寶玉勸住了,襲人等幫將他扶回去用藥。 黛玉這幾日忙得連軸轉,先是寶釵并三春姐妹要送她,再是家里玩得好的丫鬟們,連賈赦、賈政都備了禮要她帶回去給父親,她自是要去謝謝舅父的。賈母那兒她也是天天去,不過祖孫倆淚眼相執,互相擔心罷了。 賈家倒也不敢真的托大,把外孫女留到永寧王啟程之日,沒三天賈璉便親自騎著馬,護送著黛玉并丫鬟婆子們的三頂馬車,上了在港邊停泊了好些時日的船隊。 第4章 4 林滹根基在蘇州,做京官也才沒幾年,且他家并不是襲爵的那支,家底子自然比不上賈王史薛這樣繁盛了多年的世家大戶。 賈璉從旁瞧了眼來迎黛玉的人,只覺得丫鬟不如自家的標致,婆子們也不甚活絡,乏味得很。因在官船之上,他雖有心與陪同永寧王的幾位大人結交,也不敢隨意走動,且人生地不熟的,也不好拿他慣用的喝酒賭錢的套近乎的方式,只好自去歇息,使人與黛玉說:“我是后生晚輩,本當去拜見表妹的叔伯家人,奈何聽說林大人家里頭現下只有女眷在船上,實在不敢唐突冒犯。表妹替我與林宜人陪個不是。若有什么用的上愚兄的,只管叫人來喚我?!?/br> 黛玉原就想到賈璉不便陪自己去拜見堂嬸,倒也不甚在意。林滹家里如今在京城排的上數,不容小覷,固然有文慧皇貴妃與永寧王的大功勞,但他家竟也不算靠女人發的家,其父是甲寅科進士,官至青州知府,他自己也是科第出身,雖不及林海探花郎的名聲響亮,然而成績拿出來,也對得起“名門之后,書香子弟”了。親事自然也沒馬虎,娶的是宋翰林的第三女,黛玉在外祖母家聽人議論過這位嬸娘,說她行事爽利,治家理事手段還在鳳姐之上,心里不免擔心自己要露怯。 官船雖寬大敞亮,到底不如家里穩當,幾個婆子攙著黛玉,繞了兩個回廊,便到了宋氏所居的船艙。兩三個半大不小的丫頭坐在門口挑鞋樣子,看著她們來了,忙爭相打起簾子,沖著艙內喊道:“玉姑娘來了?!?/br> 黛玉進了船艙,見屋子中央的黃梨木桌邊坐了個四十上下的端麗婦人,體態微豐,濃眉鳳眼,觀之可親,便知是自己堂嬸,宋氏也起身相迎,黛玉忙躬身行禮,宋氏笑道:“自家親戚,何須這般客氣?!庇H手拉著她往桌前坐下,又命人給王嬤嬤看茶。 幾個丫頭奉上茶盞,宋氏與黛玉相讓了一番,又問:“江上風大,可覺著頭暈?咱們要在這船上待上幾天,你的艙房我昨兒個才叫她們布置好,也不知你的喜好,可有什么要添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