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不善 第14節
林澤雖年幼,卻從柳姨娘口中聽說過顧誠因,自然不是什么好話。 林澤害怕,緊緊跟在林溫溫身后,與顧誠因拉開了一大段距離。 盧氏臉上有些掛不住,林澤雖不是她親出,可在外人眼里,庶子無禮,做主母的也有責任,尤其今日顧誠因是被恩國公親自差人叫來的。 馮氏瞥見,心里嗤笑,然還未笑多久,張氏便忽然朝她幽幽看來,“開春了記得好好調理身子?!?/br> 果然,每年當著一大家子的面上,張氏都要說這樣的話。 表面是關切她,實際誰聽不出來,還是在怪她沒能給二房生個兒子,這是她的錯嗎? 馮氏僵笑著點點頭,遂又去看林信。 林二爺知道妻子委屈,這么多年都是在替他擔著,幾次都想直接尋國公爺和老夫人把話說明白,馮氏卻為了他的臉面,要他瞞著。 外人眼中,馮氏有許多不足之處,或是出身配不上五姓七望,或是琴棋書畫不夠出挑,或是十多年生不出兒子,也不給二房納妾…… 可在林二爺眼里,她的妻子疼他敬他,為他背負太多不堪言語,他心中對妻子虧欠,唯有這一生一心一意待她。 且他也下定決心,不會再讓馮氏委屈,待正月過后,便將事情說清楚。 晚輩拜完禮,長輩賞下壓祟錢,便開始守歲。 林郁將林海與顧誠因叫到身前。 他讓林海日后與人外出,不論參加詩會還是游玩,要多帶著顧誠因。 顧家這孩子兒時命苦,養成這個陰郁模樣,日后若當真入仕,可不能只會讀書,還需要學會與人相處之道,這是他所欠缺的。 同時,也需要讓外人知道,顧城因來自林家。 林海心里不愿意,但又不能違背祖父,只得點頭應下。 初五之后,應酬便多了起來,林海每次出門前會差人跑一趟流景院,結果顧誠因不去。 林海也不勸,既然是他不想去,祖父就怨不得他了。 來年便是春闈,正月之后,林海也不再外出,連上巳節都不曾出門,宋先生在堂上也明顯將重心都放在了郎君身上,林溫溫搖著腦袋點頭犯困,宋先生都不再理會,林清清也極有眼色,從前有不解之處會去詢問,如今都將機會留給幾位郎君,只在堂間休息時,尋機會去問寧軒。 功課繁忙,寧軒也不再教林溫溫下棋,堂間時郎君們也沒有心思再去吃吃喝喝,皆坐在正堂看書。 盧蕓再是脾氣驕橫,這個時候也不會吵鬧,且也跟著莫名緊張。 這一年過得很快,眨眼便又到除夕,林海與顧誠因拜年后,領完壓祟錢,林郁便揮手讓他二人去休息,連守夜都不必。 臨走時,沒人覺察到,顧誠因的眸光鎖住了那抹嫣紅。 她總是人群中最醒目的那個,一眼就能望見。 明明日日都會見面,可莫名覺得,他們已經許久未見了,可能因為這一年,沒有紫毫筆,沒有藥,沒有透花糍,沒有西市同游,沒有同乘馬車…… 更沒有那掛在床頭,只他一合眼就會出現她身影的香料。 顧誠因緩緩收回視線,轉身離去。 于林溫溫而言,這一年,許多事情都變了,卻又好像沒變。 張氏不會再給馮氏臉色看,可對林溫溫還是不冷不淡。 她似乎已經徹底習慣,完全不放在心里。 立春裁新衣時,她恍然發現自己長高了許多,袖口短了一截,身前的袔子只能將那兩朵白云遮住一半,她以為是胖了的緣故,可腰帶卻比以前松了。 “該說親了?!?/br> 馮氏笑著望她,眼睫卻濕濕的。 第17章 ◎賠我一個美人◎ 立春之后,三位女娘不必再去扶云堂,宋先生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幾位郎君身上。 若是兩年前的林溫溫,自然樂得清閑,可如今的她,總覺得每日里少了些什么,尤其那日裁衣時,馮氏提及她要說親之后,林溫溫一合眼滿腦袋里都是寧軒。 她想去扶云堂,她想寧軒阿兄。 哪怕不必和她說話,不必教她下棋,就像這兩年在扶云堂聽課那樣,就坐在她面前,只給她一個后背也好。 春日里萬物生長,只那少女心里裝著事,茶飯不思,原本就不算大的臉龐,又小了一圈,顯得眼睛更大,眼尾更勾…… 當她坐在窗邊望著扶云堂的方向出神,春日和煦的風從她鬢邊拂過,迎著院里玉蘭花的陣陣香氣,將珍珠和翡翠也看迷了眼。 林溫溫的心神不寧,也被馮氏看在眼中,她怎會不知女兒的心思,只她私下里托人探過口風,寧家顧忌林家面子,沒有將話說得太直,極委婉的表達出屬意的是大房之女,林清清。 馮氏并不驚訝,可以說這也是在她預料中的,但只要三郎的親事沒有徹底敲定,她家的溫溫就還有機會。 馮氏當年不也是這樣么,張老夫人已經在京中給林信看好了一門親事,家世口碑皆匹配,那時以林家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允許林信娶馮氏,可最終林信不是照樣將她娶回來了。 所以,馮氏覺得只要寧軒有主見,只要她能屬意林溫溫,這件事還有得瞧,不過眼下,還是得先將春闈熬過去。 幾日后,姚家送來請帖,邀林府的女娘去府上賞花。 兒時的林溫溫活潑好動,喜歡出去游玩,后來慢慢長大,她發現兒時總纏著她的那些小女娘,漸漸不愿在與她待在一處,像是故意排擠她一樣,只她一過去,她們便不說話,待她離開,她們又繼續歡聲笑語。 那時林溫溫不明白原因,如今的她望著鏡中這張美艷的面容,還有什么不清楚的。 她和馮氏說,不會去的。 可馮氏也在受邀之中,總不能旁人帶著自家女兒,就她一個人去,再者,這賞花會明面上是賞花,實則受邀的都是有頭臉的女眷,身在上京,有些應酬是必須去的。 馮氏要帶林溫溫一起,林溫溫卻說什么也不去,最后逼得馮氏沒辦法,又氣又急地數落她,“你成日里待在家中作甚,不多出去走動走動,旁人如何知道你的好?” 她的好? 一提這個,林溫溫心里更不舒服,她都不知道自己除了美貌以外,到底還有哪里好。 寧軒阿兄和林清清那樣的才叫好,和他們比起來,她實在是…… 林溫溫一邊心里難過,一邊聽馮氏數落,最后終于忍不住,朝馮氏跺腳,“去去去,我去還不行么!” 來姚府這日,林溫溫一改明艷的裝束,而是一身碧綠長裙,頭飾只用白玉搭配,口脂淡淡,花鈾簡單。 即便如此,她的出現還是引來了所有目光。 不論是當家夫人,還是小女娘們,第一眼皆是驚訝,驚訝于許久未見的林家三娘,竟然美到如此地步。 可這第二眼,驚訝瞬間全無,取而代之的便是不喜或強壓不喜流露出的假笑。 姚家家主乃當朝宰相,今日赴宴皆是上京貴眷,姚夫人特地差了自己身邊親信,去給寧、林、盧三家送請帖。 上京若是有人設宴,能將五姓七望的人請來,便會臉上有光,更何況姚九娘到了說親的年紀,姚夫人有心想將九娘嫁入門閥世家,所以今日這場賞花宴,便是為了與這幾位夫人探探口風。 結果,盧寧兩家差了下人過來傳話,說他家夫人身子不適,今日不能赴宴。 宰相夫人的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不過好在最后林家肯賞臉。 林家大房二房都帶著小女娘過來赴宴,姚夫人自是將她們視為座上賓。 尤其是林家大房夫人盧氏,姚夫人與她有說不完的話,有意無意都在提姚九娘和林海。 盧氏怎會不知她存了什么心思,自也不會將話說得太直,畢竟只要一日未成婚,都還會有變數。 姚夫人一提林海,她便提她的侄女盧蕓,幾番對話之后,姚夫人心領神會,暗暗嘆了口氣,不再和她說林海,強顏歡笑地去招呼馮氏。 馮氏性格爽朗,不似京中貴女們那般矯情,只可惜林家二房沒有男嗣。 宴會進行過半,小女娘們便會在園子里自行游玩。 每次一到這個時候,林清清便會被人團團圍住,林溫溫身側無人。 林溫溫癟癟嘴,百無聊賴,因為沒有哪個小女娘愿意站在她身旁,她哪怕打扮得再簡單低調,這張明媚的臉還是能將所有人比下去。 她帶著珍珠四處閑逛躲清靜,不知不覺走到一處山石旁,瞧著有些偏遠,她打算往回走,結果剛一轉身,就聽假山那邊傳來聲音。 好像是誰家小女娘在哭。 林溫溫和珍珠互看一眼,平淡又無聊的生活似乎終于被什么東西打破,兩人很有默契的放緩腳步,又朝前湊了幾步。 假山后是姚七娘和姚九娘,正在抹眼淚的便是九娘姚芙,七娘姚芳在一旁安慰她,“阿芙,你就聽jiejie一句勸,不要再將心思放在寧三郎身上了?!?/br> 今日的這場賞花宴,就是為了姚芙而辦,姚夫人之前就同她說過,寧家那等門閥世家極為難進,可姚芙不聽,哭鬧著就要嫁那寧三郎,姚夫人也實在是沒辦法,才拉下臉去請寧夫人,愿意幫姚芙爭取一番,結果寧夫人根本沒露面,甚至傳話的下人都不是寧夫人身前的親信。 姚芙怎會看不出來,方才她在宴席上差點就哭了,硬是撐到現在。 “娘勸我,你也勸我,就好像我配不上他似的,我可是宰相之女,憑什么我不可以!”姚芙不服,哽咽著道。 姚芳嘆氣,哄她的話說過無數遍,可她還是聽不進去,索性今日就將話再說明白些,她壓聲道:“爹爹雖然官職高,可在五姓七望這樣的百年世家的門閥面前,說直白些,根本沒有人家那樣的根基?!?/br> “你看看咱倆在林清清面前什么樣,爹爹在寧國公面前便是什么樣!”姚芳說得很不客氣。 姚芙怔了一瞬,眼淚吧嗒吧嗒掉得更加厲害。 姚芳見狀,又耐下性子溫聲道:“你應當也聽出來了,盧蕓那樣的都能許給林海,盧蕭也會娶寧家在榮陽那邊的旁支,至于寧三郎,定還是五姓中的女娘……” 姚芙不得不面對現實,她哭著看向姚芳,“那會是誰呢,三郎那樣好,又有誰能配得上他?” 其實適合寧三郎的女子并不難猜,今日林家肯露面便能說明問題,盧氏心思通透,定是與寧夫人通過氣了,害怕姚家日后埋怨她,今日才會特地過來。 只有些話,沒有落到實處,姚芳也不可隨意開口,她頓了片刻,道:“我只能與你說,寧三郎哪怕娶林溫溫那樣的女子,都不會娶咱們姚家女,更何況……” 姚芳的暗示很明白,她點到為止,但凡姚芙多想一想,就能想到那人會是誰,整個上京城,身世和才情,有誰能勝過林清清呢? 山石另一邊的林溫溫,赫然聽到姚七娘說她的名字,心中一驚,待姚七娘說完,她沒聽出話中之意,反而還彎著唇角點頭,她覺得姚芳說得有道理,寧軒阿兄就算娶她,也不會娶姚芙。 可不知怎地,她又覺得姚芳的這番話不大對勁兒,至于哪里不對勁兒,林溫溫沒有細想,見那邊不在說話,她忙與珍珠躡手躡腳退了出去。 這日之后,坊間多了個傳言,姚宰相之女姚芙,揚言非寧三郎不嫁,宰相夫人為了女兒,登門去說親,結果被寧家屢屢拒絕,最后甚至吃了閉門羹。 這些話很快傳開,姚宰相臉上無光,上朝時都拉著張臉,姚夫人也被氣得病了幾天,姚芙更是覺得沒臉見人,躲在房里一連哭了好幾日。 這事自不是林溫溫傳出去的,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且越是高門大戶,趴墻根的人便越多。 且這趴墻根之人又是上京那數一數二尊貴之人,這人便是當今圣上最得寵的幺女,嫻貴妃之女,常寧公主。 永昌坊縣主府的水榭中,常寧公主只束一件袔子,披著薄薄紗衣,斜靠在貴妃榻上,笑得眼淚都要流出來,她對安平縣主道:“哈哈哈……可算讓我逮到機會了,看那老匹夫再敢多嘴在父皇面前說我的不是!” 安平縣主乃榮親王之女,如今年有十八,夫君乃盛安有名才子,出過無數詩集,是當今有名的風流人物,常年出入煙花之地,這兩人自打成婚后,各自住在自己府中,只偶爾有些場合會一同出現,其余時間從不干涉對方。 安平縣主與常寧公主私交甚好,公主尚未成親立府,平日極少出宮,只這安平縣主的府中才能供她玩樂。 今日二人在水榭中,長廊上立著靶子,有一身材精壯的男子在教安平射箭,常寧的弓箭是今上親自教的,水準自不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