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外三則
(信) 路靜思那呆瓜每隔一月都會寫來厚厚的信。 每次王朔還沒看,都能猜到里頭寫了什么,不外乎日常大小事兒。路靜思那傢伙不懂啥叫精簡,更是想到啥就寫啥。 只不過… 從前幾月開始,那呆瓜的信里,總會來一句先生說如何如何的,然后先生怎么又怎么了,寫得滿滿的三張紙里,幾乎一半都在講那個先生的事兒。 他這次說先生對他很好,他也想對先生好,希望以后都如此。 王朔感到有點兒不對。 他很心煩。 晨練的時候煩,吃早飯的時候也煩,過午之后與師兄們一塊兒下山也煩,晚飯更煩。他無時無刻都在煩惱一件事兒。 「師弟,你信寫好了么?」 向來幫他送信出去的師兄問。 王朔抓抓頭,讓師兄再等一等。他咬著筆桿,對著空白的紙發愁。他在想該怎么問才好。 路靜思那呆瓜!他到底明不明白自個兒都寫了什么??? (養家) 我喜孜孜的寫信給王朔。 我告訴他,要跟傅寧抒一塊兒過日,不用發愁以后的事兒了。他潑了冷水,還說這樣以后要發愁的可多了,只靠傅寧抒在書院教書,怎么養得活兩個人。 他在信里罵我,是不是想喝西北風。 唔,想想也是… 我回頭找傅寧抒商量。 傅寧抒聽了,就淡淡的說,那不當先生了,換個能賺錢的活兒。 …什么活兒? …自個兒當老闆。 …那我做什么? …唔,書里都怎么說的,是了,你得在家里相夫教子。 …也對喔,咦? (還愿) 他問我離開前,能否先去寄水寺還愿。 我才想到那次去了寄水寺,他確實祈求過考試的事兒。 不過考試… 我與他說沒成的愿,哪兒需要去還。他支支吾吾,怎么也說要去。我覺得奇怪,但想想去一趟其實也不要緊。 到了寺里,他問著那兒的小師父點香祈拜的事兒。 我看著他忙。寺里與我相熟的師父過來問候,在知我是陪著人來時,往正忙乎的他看了一眼。 師父道,看來施主已懂了貧僧說過的道理,貧僧極為施主感到高興。 我一怔,才憶起久遠的一樁印象。 師父與我話別,我看著人走遠,然后轉去看他。 他站在殿前,手舉著香,模樣專注。 我仰望殿上的大佛。 當年初到渭平縣城,我也曾到寺里來。倒不是刻意,不過上山來走走,便繞到了這兒。 因著那次,才與這位師父相熟起來。 當時我四處看看,未想祈拜些什么。師父走來,同我問候攀談。 不知何故,我忽有所感,便道人生在世,終究是自個兒一個,何須要人相伴。 師父卻說:人生來只自個兒一個,便是為了與人不斷相逢,尋一個伴兒,此生才不枉,施主或許不是未曾遇過,只是未曾留心。 對了,所以那時… 我看著殿上的佛祖,遂地道若真有這樣一個人,來日自當前來答謝。 說時仍有些不以為然… 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不知不覺中,我在不斷相逢的人里,尋到了一生的伴兒。 想來,今兒個該要還愿的是我才是。 我同一邊的小師父也要了香,往他走去。 他對我笑。 我不禁也微笑,拉過他的手,一塊兒同殿上佛祖誠心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