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海撈針】
2012年3月上旬,北京 轉眼已經三月了,在黃山市的考古隊不只把可借到的所有考古紀錄、圖錄都翻了無數遍,有的隊員還上網絡查拍賣公司的紀錄,以及進入一些民眾的博文上蒐尋,但都查不到相當規格的玉帶勾,或者其他材質、相似紋飾的器物。 國家文物局雖然敦促全國的文物單位全力清查藏品和紀錄,但也沒有進展。 不得已,國家文物局把尋找這兩個玉帶勾的訊息,適度地放給了學術界。 這下可轟動了,學術界哪會一五一十地照著國家文物局的指示辦事?尤其是由國家文物局主動提出明確的長、寬、高規格,來請學術界協尋文物,這雖不能說是空前絕后,但對這些專家、學者來說,也是「新娘上花轎-頭一遭」,少不得總要國家文物局給個講法,為啥要找這兩個玉帶勾? 國家文物局實在拗不過,只能故作神密地透露是個特大盜墓案,抓到人,卻跑了貨,重要文物當然要找回來。這說法若登在新華網上應該可以雷倒一般人,可私底下就沒讓任何一個專家、學者相信過,特大的盜墓案、倒賣文物案哪年沒少過兩位數,怎么就這兩個玉帶勾特寶貴?其他的就不重要了? 雖然文物界、專家、學者沒一個搞清楚這背后的貓膩,可大伙兒心里面還是掛記著有這么一回事,磕碰到了相關的話題,還是會把這兩個玉帶勾拿出來唸叨一番。國家文物局本來也只能作到這里,只要大家隨時還記得這件事,能對過眼的相關材料,留了心眼,也就夠了。 或許是國家文物局急了,擔心「原式開啟,不得燥進」的政策指示在地方上撐不下去,所以暗地里另覓途徑抓了把外力,但卻沒對任何單位或個人提起過,包含胡平這個考古隊也不知道。 ………… 三月中旬,經過各方努力了好幾個月,眼看毫無進展,國家文物局只有找上公安部和國安部,希望借由情報治安系統堅實的力量,能盡快在國內、外找到這兩個玉帶勾。 公安部接了案,但之后就沒啥下文。而國安部呢?剛開始,還真是秉持著高度的懷疑態度,什么時候連「失物協尋」都成了國安部的業務了?是不是這里面隱藏著些甚么奇奇怪怪的事兒? 而且,當前正有大事牽扯著國安部上上下下,尤其是重要高層干部正在為所屬的嚴重行為接受整肅的時候,關係到的可不只是一小撮人,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低氣壓早已壓得大伙透不過氣來,哪有興致瞎摻合什么「帶勾」的。 沒兩天,葉向東卯足了勁,親自登門作了匯報,國安部終于了解,這帶勾后面牽涉到國家的一個重大考古專項能否順利進行下去。想想,也或許可以借著攪和一下帶了神秘氛圍的奇怪業務,稍微消散一些部里面那緊叩心頭的壓迫感。所以,勉強點頭接案,交給了第四局。 接了案,第四局上下可都對這個案子另眼看待,戲稱這案子叫「么蛾子項目」。從這個渾名就知道,即使是高科技的國家最高情報單位,對于文物考古也是抱著神祕詭異的遐想,說不準哪天會搞出甚么怪事出來。 第四局接了項目,自然從負責業務的通訊、網絡、生物特徵視像分析等方向著手。但也對國家文物局先打了劑預防針,表達了只能「盡人事」之意。直白了說,也就是要國家文物局別指望過高。 不過,國安部可不是一般般的單位,既然接案,使出來的道行當然也就不是一般般的。除了在國內通訊語音、網絡上對用語的監測,加入了「帶勾」兩個字,還啟用「生物特徵判識系統」,把國家文物局提供的帶勾可能規格,作為搜尋比對的重要數碼依據,在國內、海外大肆偵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