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鄭和航海圖》 【翻譯:太倉港口開船用105°方向,一更(2.4 h)時間到吳淞江,再往97.5°方向航行,一更時間到南匯嘴?!?/br> * 牽星板: 蘇州馬懷德牽星板一副,十二片,烏木為之,自小漸大,大者長七寸余。標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細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塊,長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顛倒相向,蓋周髀算尺也。 ——《戒庵老人漫筆》 * 過洋牽星術指鄭和下西洋時所采用的一種天文導航定位技術,概括而言,牽星術通過測量恒星的地平高度角確定南北地理位置,以決定航行方向。具體來說,首先需要測量的是某地即目的地港口的數據:在該目的地之某默認觀測時刻測得恒星地平高度數據,并加以記錄。之后,在航行中,同樣在該默認觀測時刻測恒星地平高度數據,與之前目的地港口的記錄加以比較以確定南北相對位置,其中最重要的根據是北辰星地平高度角。如果比對結果相同,則可保持東或西航向用等緯度航行法前往目的地;如果比對結果不同,則需根據偏離情況調整航向,如實測北辰星更低,則說明現位置更偏南,需要向北轉舵。牽星術以此上cao作步驟實現天文導航,即以天文現象為依據指導航行,這一技術在缺少陸標的遠洋航行時十分必要。 ——《過洋牽星術研究回顧》 * 指南針: 是夜,洋中不可住維,視星斗前進,若晦冥,則用浮南指針。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 【逼逼一下明朝時中國的海岸線】 明代尤重江海。海道自廣東樂會。接安南界五千里。抵閩二千里。抵浙又二千里。抵南直千八百里。抵山東千二百里。踰寶坻抵盧龍。迄遼東千三百余里。袤延一萬三千三百余里。 ——《皇朝經世文編》 * 船上配置的裝備,參考鄭和下西洋: “每艘戰船上配備了標槍、砍刀、鉤鐮、灰罐、撩鉤、梨頭鏢、小鏢等各五十把,頭盔、藤牌每人一副;熱武器方面,每艘艦隊配備了手銃、碗口銃、【火】【槍】、火攻箭、火叉把、火蒺藜炮、火球、火藥箭、鐵咀火鷂、煙球、銅或鐵制中、大型銃炮等各一百個……” ——這一段里的武器名字,來自《中國的海洋—明朝海上力量建設考察》 * 第49章 誒?你們怎么不繼續歌功頌德了? 禮部侍郎特別驚喜:“三十年的紅參!上官真是個好人!” 大將軍也開了一個盒子:“你快過來看這個熊膽!好大一個!” 大將軍虛虛握著,比劃了一番:“也不知道磨成熊膽粉能有多少?!?/br> 禮部侍郎正要開口說話,突然一道聲音鉆進他們耳朵里—— 【啊……居然是裝???】 ??? 這人還沒走呢?! 兩人目光相觸,大將軍蹦起來:“不好!” 他們能聽到,別的官員也能! 急急忙忙沖出去,整個人壓在院門上,下一息—— “砰!砰!砰!” 大將軍的身體隨著門板的距離震動而起伏,外面的人在使勁踹門:“秦關!你有本事騙藥材!有本事開門??!” 他用力壓著門,眼角余光瞥到好像有人要翻墻了,當機立斷,舍棄大門,借著最后的時間沖進了臥室,將門窗迅速一關。退至禮部侍郎身邊:“怎么辦?” 外面的人已經闖到臥室門口,從各部尚書到三四品的官員,拍門的拍門,叫人的叫人。 人潮洶涌,群情激奮。 禮部侍郎擦去額上冷汗,心理素質十分過硬:“怕什么!送出去的東西,他們還好意思要回來?” 哐哐哐—— 哐哐哐—— * 后來,大將軍頂著滿臉青紫,帶著那一堆可以治療水土不服的藥材上船了。 經過一個官員,一個官員就用力哼一聲。 大將軍目不斜視,只當自己是瞎子和聾子。 共三萬人陸陸續續上了船,除旗手、水手、勇士之外,什么陰陽官、錦衣衛、各種工匠及醫官醫士都備有。 二百艘大船在海上排開,除戰船外,其中十五艘是糧船,共備了三十萬石糧食,沿路隨時補充。三十艘是水船,專門用來裝載淡水。 旗幟迎風招搖,船上勇士甲胄明亮,肅立舷側通道。 大夏君臣站在岸上,目送船只慢慢遠離。 這是一支世所罕見的艦隊,為了他們的國家,奔赴海上尋找糧種。 “他們至少要好幾年才能回到故鄉了……”老皇帝有些感慨,喟嘆道:“如此中華兒女,當青史留名?!?/br> * 濟北。 濟北王府里傳出了驚怒聲—— “什么?!本王的養雞場沒了!幾個沒了?” “王爺,一個都沒了?!?/br> “豈有此理!” “王爺,還有斗雞所?!?/br> “哦?斗雞所還在!” “不是,臣是說,斗雞所也沒了?!?/br> “……混賬?。?!” 濟北王的理智都隱隱顯露崩潰狀態:“五個!足足五個養雞場!還有一個斗雞所,每年二十多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