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太平記在線閱讀 - 賈生---- 一事無成的成功者

賈生---- 一事無成的成功者

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整個在日后搞至轟轟烈烈的豪放詞派,至此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源頭。)

    (可是,我們也應該記得,當蘇軾他牽黃擎蒼,“千騎卷平崗”的時侯,他已經五十歲了,在那個“人活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中,這幾乎已是人生的余燼階段,在這樣的時候蒙受重創,又能在這樣的時候舔好傷口,坦然的站起來,仍舊對著世界大張臂膀,去用力的吞吐天風,歌嘯豪音,更能夠將之前自己的所長再有突破,就此成為一代詞宗…)

    (所以,蘇軾他才能成為中國文天上璀璨群星當中不次李杜,不讓五柳的奪目巨星。)

    (自古以來,中國也不知有多少大才子或是自以為的大才子蒙冤失意,僅宋“元佑黨人”一案,南竄名臣何止百人?但,之中亦只出了一個蘇東坡。)

    (又扯遠了,再拉回來吧。)

    關于賈誼在長沙任太傅期間的事情,太史公一點也沒說,只有這樣的一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br>
    沒了。

    關于賈誼在這期間有何建樹,有何政治觀點,一字未提,只是全文紀錄了他另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鸮賦。

    當然,對照檢索其它方面的資料,我們還是可以知道他在此期有作一些事情,其中包括上書為他的政敵聲援,就當時的一些經濟政策提出意見……不過,在我看來,有此一文,已經足夠了,足夠告訴我們賈誼在這期間都干了些什么,都有了什么變化,為什么?請向下看:

    鸮,當時長沙的俗稱是“服”,具體是什么鳥,我也不清楚,照記述來看,是一種和喜鵲差不多大的黑鳥,有一天突然飛到了賈誼的屋子里,呆呆的看著他,也不飛走。

    (再扯一下,看到這里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埃德加坡,這家伙曾寫過一首長詩叫“烏鴉”,講得也是有一天一只黑鳥飛進他家里,冷冷看著他也不飛走的事情,如果是當年咱家還在迷比較文學的時候,單就這個就能敷衍一篇論文出來……不過,全詩氣氛技巧和賈誼就沒得比了,至少文字就太啰嗦,只能說還算有趣。)

    一開始,賈誼就把氣氛處理的很壓抑,他占了一下,說“野鳥入處兮,主人將去”,就是說野鳥自個飛進來啦,看來主人快要搬出去啦!

    讀到這里,我們要結合上賈誼當時所處的環境,從開始太史公就說了: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就是說賈誼自個兒就擔心自己可能會活不長,人要心里有想法,就容易瞎聯想,他現在就也是這樣。

    接著,他就干脆搬把凳子坐下,和這服鳥正式聊開了。

    請問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兇言其菑。淹數之度兮,語予其期?!?/br>
    看樣子你也不一凡鳥,不然不會嚇也嚇不走,那你就說說吧:我下面會怎樣?能調走就告訴我,得在這呆一輩子更要告訴我,怎么都成,但反正得給個準話。

    要咱們在邊上,準覺他至少傻了一半:沒事你跟一鳥嘔什么氣???可,不,那鳥還真答理他了。

    服乃嘆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意。

    嘆一口氣,那鳥一抬頭,抖抖膀子,開始聊了,不過他到底是一鳥啊,說不出人話,所以要賈誼自個去悟,就是“對以意?!?/br>
    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

    OMG,運數這東西,誰能說清??!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

    你讓我說人命好命壞,可怎么說啊,好事有時就是壞事,壞事有時變成好事,憂喜吉兇,他們是聚門同域的,在一塊兒。

    彼吳強大兮,夫差以??;越棲會稽兮,句踐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

    吳厲害吧?可夫差被掛掉了,越那地窮吧?人勾踐后來還整到春秋五霸,李斯不是很能耐嗎?最后什么刑都使他身上了,傅說干施工那會苦不苦?后來給武丁當了宰相。

    于是,一人一鳥,一齊嘆了一口氣。

    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

    命這東西啊,真TMMD的是說不清??!

    然后,那鳥想想,不能盡整這消極的???給你講講道理吧:

    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遲數有命兮,惡識其時?

    天意飄渺,你那知那塊云就蓋到你了?道這東西,你那有本事算清楚?什么東西都有你看不到的規律,你小子瞎著急啥呢?!

    之后,便是秦漢古文中最有名的獨白之一:(瞧見下面那段文字沒反應的,別和我說你看過射雕)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

    告你吧小子,這天地就一火爐,那個“命”就是這看爐的工人,日月更替,如炭熊熊,而萬物生靈就是爐里那被燒的嘟嘟冒泡的銅汁兒。

    明白了?你就一滴銅汁罷了!聚散離合,那有什么道理啊,成敗喜悲,那是沒頭的,你現在是人不假,可也沒啥,就算是突然變成阿狗阿貓啊,都不奇怪!

    在這里,以及上面福禍相連的影響,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老莊思想對賈誼的影響,特別是那對于“人之為人的偶然性”的思考,簡直和莊周夢蝶那事如出一轍,而且有著一種極深的豁達,一種無謂:為人如何?不足控摶,異物如何?不足為患!

    看見沒,這個階段的賈誼,對于老莊的理解已經有了很深的段數,可以把夢蝶精神吃到這個地步,把道德經這樣靈活的改造融合進自己的作品,絕對需要很長時間的閱讀與思考,可不是象獺祭魚一樣抓幾塊竹子在手頭邊翻邊抄就能寫出來的。

    但這一下問題就來了,我們都知道:賈誼雖然少解詩書,可他循得是李斯韓非那一路數,是法家筋骨哎!充其量再加上點儒學禮法,可沒老莊什么事??!

    不用往遠里走,就看三年前那文字,吊屈原賦,里面除了牢sao還是牢sao,指天罵地,壯懷激烈,可沒半點老莊的影子在里面吧?

    說到賈誼早期和老莊思想的交集,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史記》中的日者列傳、龜策列傳諸篇,因為是諸少孫所作,地位、價值均相對較低,也就相當于高鶚整得那什么“蘭桂齊芳”……不過,其中倒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資料。

    《日者列傳》(話說,這個日者的意思可不是FugMan……是占卜者的意思。)中提到一個人,叫司馬季主,卜於長安東市。放到今天來說,就是個在北京天橋下邊算命的半仙。

    不過這個半仙,他有名??!

    當時,賈誼剛入朝,還干著博士,有天,和一個同事叫宋忠的,“俱出洗沐?!?/br>
    這個洗沐,并不是真去洗澡,而是當時官員的一種假日名稱,五日一洗沐。說兩人俱出洗沐,其實就是兩人一道出去遛彎了。

    他們去那兒呢……去看司馬半仙去了。

    賈誼去看半仙的理由很有趣:“吾聞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br>
    我聽說啊,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圣人們如果不當官,就會去裝神弄鬼,現在朝中的官我都見過了,也看清了,那就再碰碰運氣,去算命的當中看一看吧。

    一如既往的大口氣,才一個六百石的博士,入朝不到一年,就把“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統統打包,拿簽字筆標上大大的“皆可知”三個字……說實話,也真怨不得人搞他哇。

    司馬半仙講得是什么呢?“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兇之本?!睆倪@來看,是廣義的陰陽家與道家的結合體,按照諸少孫的說法,賈誼聽得很有感覺,就向他提問:“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于世,未嘗見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三公九卿我也見不少了,感覺他們能力還不如你呢,可你怎么就混這么慘呢?

    讓我們今天看吧,覺得賈誼這話說的有點俗:咋開口就提待遇問題呢?金錢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啊,我們應該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與事業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干事干凈,注意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子,正確評估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作到快樂工作、快樂生活……是吧?

    不過這倒也不光賈誼,這本來就是他師門的傳統。

    查一下李斯的傳記吧,他自覺求學有成,準備赴秦求用時,是這樣向荀子辭行的。

    “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br>
    我看明白了,秦王他現在是鐵了心啦,要拋開聯合國單干哩!這個時候,可是發大財的好機會啊,我要去碰碰運氣,看看那邊院外游說集團的水深不深了。

    李斯毫不諱言自己現在沒地位,也毫不掩飾自己現在有野心,并對那些沒地位又沒野心的人表示了強烈的鄙視:“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rou,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沒本事也就罷了,有本事還不努力爭取,甘于所謂的寧靜,那何止不配稱士,簡直不配稱人,那是會走路的rou塊??!

    把這兩段話放在一齊讀讀,心相印處,簡直異身同魂!

    應該說,這才是真正的儒,高度評價自我價值以及所持的原則和價值,全力抓住一切機會來推行實踐之,視之為自我價值的體現。已完全浸yin于這商品社會并被之重塑價值觀的我們,并沒有資格因這強烈到赤裸裸的物欲來嘲笑李斯和賈生,因為,在他們,這只是目標的一個收獲,并非目標本身,是實踐自我理想、改造外在世界的必行之步,更高的地位將帶來更大的聲音,可以把自己的意志貫徹到更多的地方,至于那些豐厚軟甘,只是隨著地位提升而必將出現的一種副產品而已。

    儒行剛健之道,道尚清凈無為,入世與出世的爭論,正是他們的根本區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儒與法,其實又并無區別:儒是有情之法,法是決絕之儒,兩者同樣重視秩序,同樣有強烈的入世欲望,遵奉著同樣的圣人與先賢,在多數問題上都有著相同的價值觀,所差的,只是方法論而已……借道家的話說,“此二者,同出而異名”。

    回到半仙這兒,面對賈誼的疑問,司馬半仙的回答倒是和咱們想的差不多:先把當官這門職業大罵一氣,無非是說些什么見了領導就燒香,見了群眾就放槍,能拐就拐,能筐就筐之類的東西,說現在這個選拔體系啊,好人是當不了官嘀……當然,他倒還沒再進一步,明確宣布說當上了官的都不是好人,不過,面對兩個剛剛提拔,而且還在公卿級后備名單上的年輕干部,他把話說到這份上,也已經夠噎人的了。

    然后,他又把自己的專業大吹了一氣,強調說千門也沒什么不好,有著光榮而悠久的歷史,從有三皇五帝列圣先賢開始,他們就開始同門共域,跟著A錢了,而且這項工作成本小,對硬件要求低,起身就能關門,坐下就能開張,綠色環保,不產生環境污染,等等,中間,為了強調自己的正確性,還引了一段莊子的話,叫作“君子內無饑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居上而敬,居下不為害,君子之道也?!?/br>
    ……不過呢,咱們私下說說,拿莊子的話來,也實在證明不了什么,大家都知道,在莊子眼里,連強盜都是有道之人呢,騙子算什么?

    最毒的,是司馬半仙的最后幾句話:“故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而鳳皇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故君子處卑隱以辟眾,自匿以辟倫,微見德順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養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譽。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好馬不和叫驢一齊跑,鳳凰不跟麻雀一塊飛,我當然也不會和那些三流人物呆一塊兒當官……你兩個小東西,那知道我老人家的道理呢?!

    應該說,從頭到尾,司馬半仙的話都流露著強烈的莊子流風格,就算沒有引莊子那幾句話,咱們也可以毫不猶豫的把他劃進道家里面去。

    按照諸少孫的說法,他是成功的雷到了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而且還讓賈誼發出了感嘆:“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辈⑶曳词×俗陨怼盀槿酥饔嫸粚?,身無所處?!闭J為自己和半仙的差距那個真是大,“我與若,何足預彼哉!”

    那位說了,您慢著,這一段證明的是什么?這可不是賈誼受老莊思想影響的例子么?

    我說,不。當然我倒不是要質疑這段文字的真實性,雖然它們是諸少孫的手筆,但沒有史料支持,我也不能開口就說人家是編的對不?

    我的意思是,也許賈誼真得拜訪過那位半仙,也許賈誼真得發出過那樣的嘆息,但……這,都證明不了什么。

    魯迅先生嘗說過,偉人當然也要吃飯和作愛,但若因之就畫影圖形,在青樓里供奉起來,把他當作作愛的榜樣……那實在是不正確的。同樣,當賈誼在同一時期所留下的文字當中,所表現的盡是剛健昂揚,狂飚進取的時候,我們當然也不能只根據某處很可疑記載中的某一句話,就把他其它的表現全部抹殺。

    況且,即使到了長沙期間,在賈誼大失意的這一階段里,我們仔細分析他的文字,仍然能夠看出,他和道家清凈無為之意的一個本質區別。

    道家的無為、無念,所導向的行動,是不復追求勝利與成功,是逃避,是曳尾泥中,而賈誼借助于道家思想所得到的,卻是不再被自己的失敗而困擾,是冷靜,是潛伏待機。

    以易譬之,司馬半仙面對失敗的人生觀,是索性“不永所事”,更告訴自己說成功者終究會“亢龍,有悔”,賈誼卻是“潛龍勿用”,默默等待著“或躍在淵”的一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黯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那一種更高貴?

    關于賈誼思想的變化,我們還是到最后再討論,先把這篇文章欣賞完。

    接下來都是這鳥勸賈誼的話,意思相近,咱們只取最后幾句:

    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細故x粦兮,何足以疑!

    (看到“不以生故自寶兮”,熟悉道德經的人應該立刻就能想到“以不愛其身,故能全其身”的意思,確實,如果一句句掰開了啃的話,賈誼這服鳥賦簡直就一李耳的搖滾版。)

    最重要的,是最后兩句,細故x粦兮,何足以疑!

    x粦,這兩字是啥意思呢?

    就是小刺,小草介子,小細魚刺。

    想開了,你遇到那都小事啊,你至少比項羽強吧?比英布彭越韓信他哥幾個強吧?比胡里胡涂死在那十幾年里的老百姓們強吧?煩什么煩,天天愁眉苦臉的坐屋里運氣,你TM煩不煩??!

    簡直有如醍醐灌頂!

    此即佛云所謂:分開六塊頂陽骨,傾下一桶冰雪來。

    初讀此文時,我還是一個中學生,未解世事多憂,后來大學期間重讀,著意于研究賈誼思想學術的演變過程,也未多留意,直到如今,為了寫這篇文章又重新精讀一遍,方恍然覺著如雷音貫腦,方知何為大音希聲。

    似又聽到,在丙辰年的那個中秋,響起在長江邊上那陣陣大笑: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全載此賦后,太史公再不多落一字,直接就向后一步大跳,一步就是一年多。

    后歲余,賈生征見。

    賈誼,終于回朝。

    關于這次回朝,有一首很美麗,也很憂傷的詩,為我們做了一個精彩的剪影。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的政治生命與賈誼有相類的地方,在被器重和看好的短暫燦爛之后,便非自愿和不自覺的卷入了政治斗爭,并因此而在后半生完全喪失了發揮其政治才華,實現其政治抱負的機會,是以,在這一首詩中,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他代賈誼所抱的不滿和失望。

    確實,對一個一直以政治家自命并長期被壓制冷落的人來說,在終于重新得到信任和器重之后,卻首先是被希望能夠將才華展現在一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上面,這的確近乎于一種嘲笑,而且,是非常冰冷和深刻的嘲笑。

    但,公允的說,我們還是應該全面考察一下這次詢問的大背~景以及思考一下漢唐文化的差異再來下結論的。

    首先,看一下太史公的記載罷:

    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br>
    厘,就是祭祀時用的rou啊水果啊什么的,這里是一種非常精煉的說法,說他剛吃過祭祀用的東西,意思就是說漢文帝剛祭過祖,宣室,是一間宮室的名稱,位置在未央宮的正北,具體有什么特殊用途我還沒弄明白,但位在未央正北,又是在祭過祖先后來這兒坐,那大約該是靜室一類的東西。

    具體故事和李商隱概括的差不多,可多了最后一句:“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br>
    哎呀呀,我很久沒見賈誼拉,一直覺著他該已經廢了,可沒想到還這么能耐??!

    請注意,漢文帝在最早時候是很清楚賈誼的才華的,不然也不會超遷他,可為什么現在會有“自以為過之”的想法呢?因為他在心里面,實在是已經覺得賈誼已經廢定了:在那種爛環境下面,大概早就是每天酒酒rourouPLMM的自暴自棄了吧?

    這樣想的時候,他可能還會有點遺憾和心痛,不過也無所謂,天下那么大,人才這么多,經不起挫磨的,廢了就廢了吧。

    沒想到,結果卻是“今不及也?!?/br>
    好家伙,這一下漢文帝可是大吃一驚了。

    我想,那時候,到后半夜的時候,漢文帝肯定是在不停的揉著眼睛,上下打量賈誼,最后為了要看清楚一點,就干脆再向前蹭幾步。所以才會“前席”。

    (前席,就是從跪坐的地方向前挪幾步,那時候人見面都是跪坐著說話,把屁股壓在后腳跟上,這姿勢我也試過,不行,連十分鐘都堅持不了,賊酸賊酸的,想想他二位能這樣頂一晚上,真是不服都不行。)

    小子,行啊你!

    前面說過,從兩篇賦文的差異中可以發現,賈誼在這三年中至少是重新研習了老莊思想并有了很好的掌握,另外,關于神鬼之事,他應該也是在長沙期間研究并提升水準的。

    為什么?

    前面有說過,賈誼的出身學派是法家,這家都是什么人?商鞅,除了老嬴家最大那主誰他也不認;韓非,一開口就咬著五蠹叫勁;李斯,都到了快被趙高整死那會還記著“故韓子曰:‘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者”和“是故韓子曰‘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跖不搏’”,到推出去殺頭時也只掂記沒法拉一黃狗去打獵了,半點“我作鬼也饒不了你趙高!”的心思都沒有。

    說白了,法家的人就只信法,不信皇帝不信臣,不信忠貞不信親,天地鬼神,伯考先妣,皆不足信懼,他們就只信嚴格周密并被可靠執行的法律,連自個兒都信不過。你說,這樣一群主會沒事捧個小神主在心里運氣念念叨叨?鬼也不敢信??!

    并且,研究一下新書,也會發現,賈誼在第一次入朝期間的言論,雖然出現了一些與鄒衍(對,就是紀嫣然她師父,項少龍的便宜師丈人)五行興替學說相關的東西,但幾乎不涉天地鬼神之事,所以,他沒道理在那時就已經精通鬼神之說了,要不然,就憑他第一次入朝那牛勁,那懂得蹈光養誨?一定早就顯擺開了。

    請注意:在漢朝,儒只是一種把持了祭祀權的學術集團,與后世的宋明理學差老鼻子了,理論底子也不行,論語不怎么熟,倒是一開口亂冒陰陽家那套東西,那時的朝廷上下,簡直可以說除了迷信就是迷信,除了看過秦始皇的笑話,不再亂整不死藥外,其它的是一樣不拉,特別是讖緯之學,在漢朝時簡直是光大至無以復加,也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可,皇帝信??!

    上若好之,下必從之,楚王好細腰,宮娥多餓死的道理就在這里,考漢一代,指著扯這些個祥瑞啊,讖緯啊,沖忌啊之類的東西升官的一百兩百都擋不住,中間連宰相都出過,在當時,要懂這個,就象今天會兩門外語還有在美國拿的MBA證書似的,一出門倍有面子,那是光榮??!

    你說,賈誼當時要就懂這個,他能在自個的奏折里一點不提?

    自古窮病思鬼神,祈天總源不信已。象法家的人一向剛毅刻薄,沒聽說有誰信這一出,在我的估計中,賈誼該是失意長沙之后,一時間沒法接受現實,開始思考人生的道理,就象當初中國二十年代人人喊自己有辦法救國,千種理論百家主義大串場一樣,他那時腦子里該也有過一出大串場,而那篇鸮賦,則應該是他對自己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從后來他的文章及政論來看,他仍然不象很好這一口,大概是當初曾有所研習,最后喳摩出它不大可信,但不信歸不信,學問底子在那里,到底是研究過的人,一說出話來還是不一樣,所以漢文帝還是要聽他的,而且覺得他講的好,“今不及也?!?/br>
    之后,則是對賈誼的再次任用: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

    很快,就又讓他當太傅了,不過,這次是給梁懷王當太傅。

    梁懷王,這和長沙王可是大不一樣了!

    那是誰?漢文帝的小兒子!而且是很得他歡心的小兒子!

    這是什么意思?這就是說,賈誼回來了,真正的回來了。

    漢時無立長之制,皇帝中意誰就是誰,為此沒少鬧心,當初老劉家一開國時劉邦就差點把那傻兒子換成了和戚夫人生的小如意便是一例,后來漢靈年間劉協和劉辯的兩家親戚大打出手打到何進袁紹董卓紛紛往皇宮里跑也是一例,而且漢文帝本身也不怎么硬氣,數長論賢都排不著,是周勃他們一拍腦袋選上的,更不大在乎這個??偟脕碚f,梁懷王在當時看來,至少是有希望的繼承人之一,賈誼給他當太傅,比諸當初呆在長沙當太傅,那落差,也就和他當初從太中大夫一頭栽到長沙去的落差基本相當,只不過,這一次是回過頭向上走了。

    那么,他為什么能夠實現這種跡近不可能的重生呢?原因很多:

    大環境方面,是漢文帝已經實現了自己心目中的第一輪改造,比諸四年前,他已經牢牢的掌握住了權力并擁有了帝王所應有的威信,現在,他的思路終于可以較少擎肘的被貫徹到長安城中了。

    當初與賈誼做對的重臣,絳侯周勃此時已經免相就國,而且是時時生活在恐懼當中,史載其:“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本褪钦f一有省公安廳的同志下來到絳地,他就怕是來殺他的,就把甲胄穿上,還讓手下也拿著兵器才敢出去見人家。就算這樣,他也未能幸免,被人上書告反,“下廷尉”,受盡折辱后方始釋出,灌嬰在周勃免相后接任相位,但太尉的官被免了,就是沒權直接指揮武裝部隊,改文職人員了,而且,他的權威性,和在皇帝面前獨立表達意見的能力也差了很多,到賈誼還朝時,他更已經過世了。

    要知道,周勃從免相時就不是自己要走,而是皇帝對他說:“前日吾詔列侯就國,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边@什么意思?就是說老同志啊,你幫朕想一想,朕前些日子讓大家都別在京城里呆著了,都回自己封地上去吧,過富貴日子多好???可大家都不肯走,絳侯你是丞相,大家一直都知道我重視你,不如你辛苦一下,帶個頭吧,啊,你看成不?

    那東西…誰敢說個不?

    也就是說,周勃,他是硬被攆走的。

    這個里面,也有一個大背~景,不單是針對周勃一個,實際是面對全體的高祖舊臣,是什么意思呢?前面說了,漢文帝他本來是代王,封在今山西到河北那一片,當時眼瞅著呂太后磨刀霍霍的四下亂瞧,心里就和唐初李益李賢那幾位瞧著武曌撥拉算盤時的感覺差不多,一門心思只想怎么裝孫子活過這一劫,發夢也沒想著自己有能當皇帝那一天,事實上,直到周勃他們搞掉三呂,議立代王,派人來接他時,他還有點兒怯場,和手下商量到底該不該去。

    當時,他的一個手下是這樣說的:“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啑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愿大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br>
    就是說:周勃他們都是高祖那時的大將啊,那全都是玩兵法亮刀子吃飯的人,沒一個實在心眼的,誰當時都有自己當皇帝的意思,只是怕著高祖和呂太后厲害罷了,現在剛剛把姓呂的除掉,算是解除了一個心理陰影,又喊大王您進京,可保不齊就是想把另一個心理陰影也一齊克服掉啊,大王您還是忍一下,先裝幾天病,看看苗頭再說吧。

    應該說,這話確實不是無的放矢:漢建之后,真是基本上沒消停過,刨掉長沙老吳家不算,建國那群異姓王就沒一個落好死的,取而代之的,是“非劉不得為王”,是多得跟蒼蠅似的一群大劉王小劉王,這也難怪人家老劉家看這些功臣大將不放心:你們這群人里個高點的都被我們家砍光了,現在是不是你們這群當侯坐后排的家伙也要開始有什么心思啦?

    當時,漢文帝確實是動了裝病的心,還好另一個臣子跳出來講了一堆大道理,列了一二三四好幾條,講的那是頭頭是道,可就這漢文帝也不放心,又占了一卦,是吉卦,才下決心進京,可到了京城外面還不敢進,又派了一位仁兄先進京城探路,誰呢?宋昌,就是上面掰一二三四勸漢文帝進京那位,意思就是:你不是口水多過茶嗎?你不很有把握嗎?那對不住了,你就硬著脖子先進去試試吧!

    還好,宋昌脖子挺硬,漢文帝也真有“天子之份”,周勃他們老老實實交出了天子印綬,奉漢文帝當了皇帝,而且也算忠心自律,除了偶爾嘟噥一下“年少無知”外,倒也沒擅過什么權。

    可漢文帝還是不爽。

    這里面,要注意一點事情:就是漢文帝這皇帝不是通過正常的皇權交接手續即由前代皇帝確認其合法性后上任,而是由幾名大臣合計出來的。

    這還得了?!

    以臣子之身議立皇帝乃至佐政擁朝,中國歷史上,這樣干過的家伙也算不少,可掰手指數數,都怎么樣?

    漢大將軍霍光,立了漢昭帝,結果昭帝天天對他“芒刺在背”,一直忍到他過了世,終于忍不下去,把他一家子都誅了;漢相梁冀,為了立新帝連原來的皇帝都毒死了,可到最后新主子還是不領情,殺的整個梁家差點就此玩完;南朝宋帝荒yin,傅亮謝晦幾個家伙一氣就干了,結果劉義隆上了臺就反臉,殺的殺,貶的貶,是一個也沒留下,…基本可以這么說,除了常常被這些家伙掛在嘴邊的“行太甲之事”的伊尹之外,沒那家子能帶著個好下場走人。

    或者就是另一種類型:董卓廢漢少帝,立陳留,之后差點沒把漢室給滅了;司馬懿把曹髦當小孩子一樣換換,換到最后到底換了他兒子上來當皇帝;蕭鸞廢齊帝,廢了三個月后嫌不過癮,干脆自己當上皇帝…總得來說,皇帝者,私器也,那能讓臣子作主?那是什么?

    豈不聞太白有語乎:“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所以,漢文帝對這批老臣的不信任是由來已久和深入骨髓的,這批老臣對皇帝的擔憂和畏懼也是出之有因和日夜澆積的,這些東西,是中國幾千年諸侯紛爭和帝制文化累積流變的必然,是任何一個新朝代建立后都一定會上演一遍的劇目,決非幾次示忠和幾次示恩就能消弭的。

    所以,漢文帝的清退這批老臣乃是一種必然,培養重用自己的班底也是一種必然,而賈誼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迎合了這種必然,這,是大環境,是賈誼復用的外因。

    (再順便說一下,注意一下前頭對賈誼早期政見的概括,當中有這么一句:“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就是說,賈誼之前早就出過這個點子了,只是那時沒執行下去。)

    但,更重要的還是內因,是賈誼自身的原因。

    賈誼,他正如自己早年作品《勸學》中提出的一樣,始終篤記“時難得而易失也”的道理,雖經起落,但研學之心、憂國之情,卻終不有損。

    又有人問了,您慢著,您剛才不是還說的嗎,賈生過汩水時那態度可不大健康啊,對組織的安排極不滿意,都搞到破口大罵了,整一個“牢sao太盛防腸斷”的典型??!

    這個,發牢sao不等于不讀書不作事吧?

    剛才已經有作過分析,長沙三年,對賈誼整體的思想體系其實是一次再塑造,幫助他更廣泛的吸收了一些他過去因高視闊步而看不清楚或看不入眼的東西,幫助他從微觀入手,具體的考察研究了一級政府的運作細節和規律,所有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但同時,也是不容易的,對一個風光人士都不容易,對一個敗北者,一個隨便怎樣墮落和放縱都會得到同情認可的敗北者就更不容易。

    ……但,賈誼他作到了。

    賈誼在長沙前后四年,在此期間的文字,太史公僅僅提到了鸮賦,但綜合其他方面的資料,我們還是可以確定下來,新書當中《階級》、《鑄錢》、《銅布》諸篇一定是成于這一時期,而《藩傷》、《藩強》諸篇,雖然被認定為二次入朝期間所作,但也必定是在這一時期內基本成稿。

    《階級》一篇,日期最好確定,漢書中雖然將之與其它多篇合入《陳政事疏》,但配合同一時期的史事,它顯然是作于漢文四年前后。

    前面有說到,絳灌諸臣雖然發揮影響力,成功擠走賈誼,但縱觀漢史,這也已是他們最后的舞蹈,之后,隨著漢文的威嚴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察顏觀色者開始猶豫,并最終決定嘗試著將這些高大威嚴的群像推倒。而其中最為特出的絳侯周勃,當然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眾矢之的,就國之后,很快又被系回,投獄,苦遭侵辱,以至于他竟然說出了“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這樣的話。

    從文字上來看,這似乎只是誤會,在搞清楚之后,漢文便很快“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將周勃釋出,就國。不過,當然,這樣說話,就和說秦檜殺岳飛與趙構沒有任何關系一樣的可笑。

    既然是皇帝的決定,當然沒人會不知趣到出來開解,畢竟,雖在秦漢,太史公的風骨也是極為少見的。

    最后幫助周勃脫獄的,是薄太后,但在此之外,卻還有一個名字,一個可以讓所有人摔碎眼鏡的名字,上書為他紓困。

    賈誼。

    臣聞之曰:“履雖鮮,弗以加枕;冠雖弊,弗以苴履?!狈驀L以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嘗體貌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令廢之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若夫束縛之,系紲之,輸之司空,編之徒官。司寇牢正徒長小吏罵詈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也,非所以習天下也,非尊尊貴貴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嘗敬,眾庶之所嘗寵,死而死爾,賤人安宜得此而頓辱之哉。

    我聽說啊,帽子再差,也不會踩在腳下,大人物有了過錯,可以免了他,可以趕走他,甚至可以殺了他,但不能羞辱他??!

    當然,你如果用最惡的惡意來揣摩的話,這個上書,倒也可以作出多種解釋。比如,他是想唆使皇帝,直接給周勃一個痛快……不過,我相信,會這樣想的,千里無一。

    應該說,這更多的是一種貴族意識,一種發自內心的傲慢,打個比方的話,就是賈誼認為周勃要殺也該用虎頭鍘,不能上狗頭鍘這么欺負人……在我而言,實在并不贊成賈誼這樣的理由,但,他可以上書為自己的政敵開解紓困,卻是一種真正高尚的舉動,至少,我很難相信,一個對自己放松要求,不再嚴謹奉禮的男人,會作出這樣高貴的事情。

    (順便說一下,賈誼諸疏當中,這倒是的少有幾次立刻得到執行的之一,文、景年間,列侯雖罪,不系獄,直到漢武中期,才又重新開始請這些貴人去坐牢,當然,那些罪侯倒不見到因為這就感激賈誼,因為……基本上都是直接“賜自盡”了。)

    《鑄錢》、《銅布》諸篇,是針對鑄錢的事。

    漢初國家專鑄銅錢,但到文帝五年,“除盜鑄錢令,使民得自鑄”,就是讓地方勢力可以自行鑄錢了,只要符合國家統一的標準就可以了。賈誼聽說了這事之后,大為吃驚,連續上書,疾言不可。

    應該說,賈誼看得很準,私鑄之風一開,首先就是肥了境內有銅山的諸王,國力日強,不臣之心也就隨之勃然(順便說一下,還有一個著名的得利者,就是我們的鄧通同學,他仗著皇帝喜歡,自己在川中圈了幾座銅山,開爐鑄錢,那叫一個富的流油,不過他最后還是沒得好死,家財盡沒,凍餓餒亡,倒是便宜了卓文君他爹等一批人,成長為自清寡婦之后的又一批川中巨富),同時也對正常的貨幣流通秩序形成了重大的干擾,不過漢文應該說也有漢文的道理:事實上在那個時代,沒有足夠多的鑒別和監視手段,想嚴禁私鑄也是不可能的,那還不如開禁讓他們公開化,也算是藏富于民。但,正如后世王船山的分析一樣:“夫能鑄者之非貧民,貧民之不能鑄,明矣。好富者益以富,樸貧者益以貧?!?,漢文的這一政策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伴隨著整個兩漢興亡,始終未有完全消散。

    在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這樣幾點:一是賈誼對社會,特別是底層民眾的狀態與可能的反應,顯然比漢文以及朝中那一批參謀、智囊等等看的更加清楚,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皆可知”這幾個字用得也并不算過分。二是賈誼雖然僻處江湖,卻仍然心懷魏闕,一動一靜之間,合乎節、切于機,換句話說,盡管有著當初那激烈無比的牢sao,他在行動上卻沒有放縱,更沒有放棄。第三,賈誼早年及第一次入朝期間,所言多為禮法學術,對經濟方面的議論,僅限于積糧勸農,以益國力,那本來就是法家抱了多少年的老原則,不算新鮮。涉及到活生生的經濟議題,這可以算是第一次……而且一說就說在了點子上,那如果這還不能證明他在這幾年間繼續有刻苦用功的話,我就想不出該找什么證據了。

    同一時期,賈誼還推導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為什么長沙王可以成為碩果僅存的異姓王。

    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搓幫醭顝?,則最先反;韓王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陳豨兵精強,則又反;彭越用梁,則又反;黥布用淮南,則又反;盧綰國比最弱,則最后反。長沙乃纔二萬五千戶耳,力不足以行逆,則功少而最完,埶疏而最忠,全骨rou。時長沙無故者,非獨性異人也,其形勢然矣。

    ……說白了,以其弱小,而得其生!

    這是充滿著辯證智慧光芒的論斷,也隱隱滲透著老子禍福同門的味道,說出來之后,似乎很簡單,每個人都會說這很好理解,沒什么希奇,但在賈誼之前,卻并沒有其它人作出過這樣的分析,甚至,我認為,就算是在漢初可稱“天下一儒”、才華無雙的賈誼,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過長沙的卑濕,大概也不會恍然大悟著看透歷史旋渦背后的真理。

    可以說,正是因為賈誼的堅強與固執,因為他的不放棄,因為他對自我價值的尊重,他才能夠在那卑濕之地等待到回朝的機會,和迅速的再一次證明自己有足夠能力承擔公卿之位。

    當然,賈誼最終的結局,依舊不幸,梁王早喪,賈生病亡,但,在我看來,二次回朝的賈誼,已經等到了機遇,也迎來了飛翔的天空,梁王的墮馬以及賈誼的健康,那更多是一種意外,而非歷史的必然,況且,那個意外,也只是斬斷掉賈生在“當時”的道路,卻阻止不了他通向“永世”的天階。不要說他名垂千古的絕美文字是怎樣被一代代的中國人記憶和誦讀,不要說他那冷峻通達的政論是怎樣被無數有心有志有身份的大人物拿起來研究、解讀和闡發……只要看一看賈誼生前諸多疏文是怎樣在他身后被一一貫徹執行,和那些未被接納的進言最終又帶來怎樣的后果,我們便可知道他已成功。

    漢以土德

    削藩

    明制度

    列侯就國

    去收孥污穢之罪

    除誹謗妖言之罪

    籍田躬耕,以勸百姓

    分封諸王子弟

    戒淮南

    …………

    對賈誼生前身后的評價與總結,我愿直接引用另一個人的詩,一個曾經無限歡欣著吟出“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曾經無比自信的寫下“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巨人。

    賈生

    一時謀議路施行,誰言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賈誼,以三十三歲的人生來衡量,他一事無成,但以兩漢四百年的時空來衡量,以至今兩千年的時空來衡量,賈誼……他已成功。

    孔璋字于西元二零零五年八月

    訂正于西元二零零八年八月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