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北伐篇
前人說張浚北伐路線選擇在淮南東路,理由是邵宏淵的渡淮出發地盱眙在淮南東路境內,而李顯忠的渡淮出發地定遠在淮南西路東端,緊靠東路。于是斷定:戰爭爆發在原韓世忠的轄區內… 這不準確!宋軍由此出征,攻擊目標卻都在淮南西路,那是當年張俊的防區,已遠遠離開了韓世忠的控制范圍! 這一點區別,并不是史料對錯的事,而是涉及到海洋與水軍這一戰爭勝負手的關系。張浚在戰前做了巨大詳細的調查,了解到金軍重兵都集中在河南一帶,兩淮相對空虛,且水軍在完顏亮南侵過程中被李寶打殘了,至今也沒恢復…那么以淮南路為陸地總攻方向,東路水軍相機輔助,才是最合理的配置。 本月,金軍攻陷慶原路的環州,南宋守臣強霓及其弟強震皆戰死。 5月1日,仆散忠義回中都城朝見。金世宗當即封其為丞相兼都元帥,馬上趕去開封坐鎮,節制諸將,全力對付南宋的隆興北伐! 12日,張浚渡過長江,親自督戰前線!同日,李顯忠率西路軍、邵宏淵率東路軍,雙雙渡過淮河,孝宗朝的隆興北伐正式打響! 李顯忠率西路軍進抵陡溝。這時他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拔刀出鞘,等待廝殺、二是搬出把椅子來,安靜坐下來,等著金軍主將帶另一把椅子過來,兩人可面對面聊聊天… 因對面的金軍主將是蕭琦。沒錯!就是完顏亮南侵時金軍中路的先鋒官,統領十萬金軍貫穿兩淮,擊敗邵宏淵的那位契丹人!回到上次戰爭采石磯之戰結束后,金軍向瓜洲渡口移動,李顯忠曾率萬余宋軍渡江挑戰,盡復淮西州郡。在橫山澗附近與金國射雕軍激戰,大勝而還… 陜西李氏、一代名將的威名立即在金營轟動!讓很多金軍將領陷入了回憶中,其中就有蕭琦… 蕭琦始終是個契丹人。哪怕在金國再受重用,也心向故國。偏巧當時第一次契丹大起義爆發。蕭琦靈機一動,為何不在前線與南宋暗中勾結,里應外合搞垮金國,趁機恢復遼國呢?如成功,南有宋朝、中有起義、再向北還有西遼,金國還在自相殘殺,無論如何都大有機會… 蕭琦暗中派人聯絡李顯忠,要實現這個計劃… 李顯忠很高興。他不管蕭琦的愿望能不能實現,他只需蕭琦配合他渡淮、由宿州進亳州、直趨舊京開封、由開封通關陜,回到他老家鄜延就可以了!在那里,他的威名代表一切,漢人會立即響應,像當年一樣迅速集結起數萬軍力!那時單憑他自己,都可盡復陜西失地! 現在,李顯忠的前方正是“盟友”蕭琦,就看這個契丹人是不是說話算數,有沒有臨戰變卦? 李顯忠覺得變卦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時間。如當時就cao作的話,蕭琦肯定沒二話,直接就當金jian了??蛇@時第一次契丹大起義被撲滅了,完顏褒皇帝當穩了,西遼那邊估計連信都不知道,再讓蕭琦守合同,簡直是不近人情… 如他所料,蕭琦來時騎著馬,帶著一大群拐子馬,椅子什么的卻沒看著。于是雙方在陡溝開戰,李顯忠的武器庫里說實在的沒太多花樣。他就是個關西漢子,像曾經的西軍那樣敢于沖撞、勇于野戰、善于馳騁! 他的西路軍在陡溝與拐子馬野戰。在劇烈的沖撞中大獲全勝,之后緊緊咬住敗退中的金軍騎兵。讓他們不敢在野外立足,逼著他們向大本營靈壁撤退…靈壁是金軍在這一片區域內最大的輜重據點,城池高大、糧草眾多,是李顯忠北伐必須拔除的釘子。當天李顯忠銜尾疾追,緊緊咬住蕭琦,驅趕著金軍到達靈壁城后,開始第二輪激戰… 攻城、殺敵二合一,把事情一次性做完!當天這事就真完了,靈壁城外一戰,是蕭琦一天里連續的第二次大敗,他部下的拐子馬像當年西夏的鐵鷂子一樣被李顯忠打殘,連退進城門的余地都沒,就在城墻下隊伍散亂,四面八方各自逃跑了… 這讓城里的人情何以堪?拐子馬是金軍王牌、蕭琦是金軍首屈一指的戰將,這兩根支撐女真人心理底線的柱子就這樣被李顯忠當眾擰斷,他們立即就崩潰了! 靈壁城門大開,蕭琦率女真人列隊出來投降…李顯忠入城,向全城百姓許諾:只要擁護南宋,他保證每一個人都會活得好好的,這一條同樣適用于女真人! 靈壁城變得平靜,仿佛已被李顯忠治理了很多年… 同一時間,邵宏淵的東路軍陷入了…不是苦戰,是尷尬。數萬東路軍渡過淮河,按計劃攻擊虹縣。虹縣城矮兵少,只有區區幾千金軍,這是明擺著的開胃菜,照顧下這位嫡系邵,順利打個開門紅,以鼓舞士氣… 按說以胥浦橋之戰時邵宏淵的硬度、當年韓世忠部下的素質、數倍優勢以上的兵力,無論如何都會輕松拿下?之后追上李顯忠的腳步,合兵圍攻宿州… 可惜的是事情沒按這個規律去走,邵宏淵在如此優勢之下把仗打得一塌糊涂,虹縣始終巍然不動! 消息傳來,李顯忠沉默。剛開始就這樣,還能期待以后嗎?可北伐需群策群力,單兵團作戰哪怕強如當年的岳家軍,也一樣無功而返。形勢要求他的西路軍必須去拉一把,不然會影響整個北伐的大計!不過李顯忠卻沒分兵支援,他只是把靈壁城投降的金軍降卒派去了一些。在他來看,這就足夠了! 一代名將目光如炬,一眼就看穿了虹縣的本質!那里的金軍能頂住邵宏淵,憑的就是一口氣。軍中敗類的刀把子太軟,砍不斷這口氣,而他可不一樣!根本不必動手,只需帶個口信過去,一切就會了結! 事實也的確就是這樣,靈壁降卒一到,虹縣的金軍立即就垮了。守將富察特默、大周仁開城投降,放棄抵抗… 終于過關了…可邵宏淵氣得要死!打不下城來已很丟臉了,被人幫忙更是沒臉,而幫的方式居然是降卒勸降,這簡直就是在打臉!他的臉被李顯忠抽得啪啪響,整個軍營都能聽到! 人是丟大發了,可事情還是要辦。東西兩路北伐軍得統一行動,兩位主將少不得勾通,結果見面就出事了! 有個女真降卒大概覺得李顯忠很親切,抽空匯報了個情況,說邵宏淵的手下搶了他的一把佩刀。這個事要怎樣理解呢?搶了一把佩刀?這似不算犯錯,戰場收繳武器,很正常的啊。有人會說有區別,因虹縣的金軍是主動投降的,繳槍不殺好吧?問題是也沒殺啊,就是變繳為搶,難道還得允許這幫世仇死敵投降后還保留隨身武器? 我只能說:我是想不明白這個金軍降卒為什么要告狀?為什么覺得自己受到了冤屈? 重要的是一代名將的反應!李顯忠大怒,立即派人去問邵宏淵:這事有嗎?如有,馬上把人交出來! 邵宏淵就把人交出來了…按說這樣很給面子了,軍隊都是護短的,不護短哪個大兵愿給你賣命?或許是邵宏淵覺得自己最近很矬吧?在李顯忠面前抬不起頭,所以很聽話地交人了事,連護短原則都扔到了一邊…卻沒料到李顯忠把那人一刀砍掉了事! 經前面分析可知,這件事連是不是錯誤都不好定性,何至于殺頭?而李顯忠處理靈壁降卒時卻非常理解,甚至仁慈,那為什么對邵宏淵部下這樣苛刻狠辣? 很多人的解讀是為了北伐軍的軍紀!東路軍之所以遲遲打不開局面,在小小的虹縣外被拖延,絕大部分原因就是軍紀士氣的低下。邵宏淵無法整頓,那么李顯忠必須代勞!不然北伐大業注定成空! 這有道理,可除此之外應還想得更深一層:邵宏淵戰前提條件,不甘屈居于自己之下,非得搞到平級不可!這是挑釁、是軍隊里最犯忌的事!要解決的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壓服,只有彰顯出個人權威之后,才能令行禁止、號令如一! 一代名將不屑于權謀算計,他用的是戰將之間的辦事方法!派降卒破城,以實力去羞辱。再殺人立威,就殺了你的部下,怎么著? 邵宏淵沉默,他沒法反抗。兩者對比:李顯忠的名望他比不了,實力更是天差地遠,實戰效果臉被打得啪啪響,論到哪一步都是個屈辱…那就索性閉嘴吧! 邵宏淵不說話。李顯忠問他下一步怎么做,他不說。問他什么時候行動,還是不說。告訴他西路軍要按原計劃進攻宿州,邵宏淵仍不說…這不犯法吧,你再兇再狠,老子沉默還不行???況且說到底,你沒法命令我,因俺倆的官職一樣大! 至此李顯忠才看清楚了邵宏淵的真面目!這人根本不是硬漢,只是塊滾刀rou,是個兵痞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