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因篇
這篇奏章就是請趙構冊立皇太子。?。。趙構很安靜地聽完,很平淡地回答“愛卿很忠誠,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將,這種事由你提出不合適”岳飛失魂落魄地走出皇宮… 薛弼在他之后晉見,一見面,趙構立即把剛才發生的事說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會下朝后去見見岳飛。因岳飛神色間似不大高興,需人勸解一番。 第二天,趙構又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的首相趙鼎。趙鼎大怒,嚴重鄙視岳飛的魯莽粗陋、不守本分,更進一步斷定這定是岳飛的某些鄉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著取悅朝廷,哪知適得其反… 縱觀以上,每個稍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人都會嘆口氣:唉!岳飛,你這事真是辦拙了啊。國之將帥關注儲君,這是最犯忌的事!怎能輕易去碰呢?純粹是找死! 所以岳飛才會在朗讀中突然失態,這證明他當時才意識到這件事有多出格、后果有多嚴重。由此更能證明岳飛多么低能,要像小學生一樣,送出狀紙的一剎那,才知自己的答案有多荒唐! 可有一個細節:早在岳飛之前6年,上虞縣丞婁寅亮就曾給當時正在流亡中的趙構上書,建議在宋太祖趙匡胤子孫中選一位冊立為皇太子… 那么縣丞說得,岳飛就說不得? 很多人會說:對!就是縣丞說得,岳飛說不得!因縣丞手里沒兵。說什么做什么都無關大局。很好,有道理!但真正內幕要在下一個問題時綜合來說。才知道對錯。 4迎二圣回國 這是公認的岳飛最大的失敗。他天天念著要把徽欽二帝救回來。真要是成功了,置趙構于何地?難道要把皇位讓給老爹、大哥嗎?如不讓的話,置封建禮法于何地?尤其是當初他就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使命是什么?他大哥是命他帶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為帝了,于情于理哪方面都站不腳! 而岳飛念念不忘于徽欽,純粹是自絕于趙構。為了皇位。趙構必殺岳飛! 可請注意一個最基本的史實:113年。宋徽宗趙佶已死在五國城了!而在這之后,岳飛就沒在任何場合再提迎回二圣的事了! 那倒也不是因徽宗已死,沒法迎回,而是當時女真人有了個陰謀。他們聲稱要把宋欽宗或欽宗的太子趙諶送回開封。由他們重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趙構,建立所謂的宋室正朔。在此前提下,岳飛怎可能再提什么迎回二圣之類的話?那樣,等同于配合金國,做女真人的應聲蟲! 由此,岳飛在113年徽宗死后,在任何場合都不再提迎回欽宗的話,在文字中也精心做過處理。如就在請立皇太子風波的1137年的一份奏章里。寫的是“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愿畢矣”說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說天眷不說具體人,一切終極利益都緊守趙構一人,岳飛在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由此更證明了請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國欲扶植趙氏傀儡上臺時,岳飛主動提議趙構立養子為皇太子,這是無可挑剔的忠誠! 哪怕這會激起當時還不甘心于自己已絕后的趙構的強烈不滿,岳飛為國家安定,也會一往無前地去做,且在做的過程中絕不會有上面所說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顫等丑態!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然則原因到底是什么?這時需調整個新角度:即岳飛幸存著,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幾甚至幾十年后,那時歷史會怎樣?趙構會怎樣?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兩國之間從沒永遠的和平。這是條鐵律,一般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趙構應會知道。 但他很不情愿,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及剛過去不久的成例。即北宋、遼之間的百年和平。那時,遼國也曾咄咄逼人,可軍事對沖之后,兩相無力,只好互相妥協,于是一直妥協了下去…這時金與南宋間的強弱關系已互換,與當年北宋、遼處于和平臨界點時很像,那為什么不能締結又一個百年和平呢?障礙就是岳飛… 前面提過宋遼之間的百年和平,可就是這樣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超長期友誼,也曾有好幾次滑向了戰爭邊緣。試問一但南宋、金之間出現這種狀況,那時岳飛如在,局勢會怎樣? 這個命題不必去假設,因它在年后就發生了。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南宋屏藩盡廢、耆宿凋殘、國中無人,只好把老病將死的劉锜派上前線??删褪莿㈣?,就讓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當頭一悶棍??上胍?,當時如岳飛仍在,以岳飛之能,戰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南宋之勝可期…可之后呢? 挾大勝之余威,岳飛展平生之抱負,于戰爭中大放異彩,趙構唯一的選擇仍和第四次北伐時一樣,硬生生扼住岳飛前進的腳步… 歷史真的在轉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岳飛仍成功,而岳飛也仍繼續忠貞,不會借機造反報復,可總這么折騰,總踩在刀刃上過日子,誰都受不了吧? 于是問題再回到原點:想真正解決問題,只有殺掉岳飛! 王氏提醒秦檜捉虎容易放虎難,這是把事情看得很透的女人。與之同時,相傳還有另一小人物也得出了同一個答案。那是一獄卒,他負責看守岳飛的牢房。某一天他像說閑話一樣地對岳飛說“皇帝既已把你下了重獄,就絕沒放你的一天”皇帝與最強的將軍一旦反目,絕沒再次共處的可能!這是另一條鐵律。放之四海皆準,絕無例外! 岳飛之死是必然的。致他于死地的是趙構的偷安怯懦心理與趙宋王朝一貫執行的對武將的猜防鉗制政策。更是岳飛本人超出時代限制的能力。他凌駕于同時期所有戰將之上,無論宋金雙方,都找不出與之匹敵的人物。人們習慣性地把完顏宗弼當成他的敵人、把韓世忠當成他的伙伴??蛇@兩個人,從能力到品德志向都與之相距甚遠,根本沒可比性。 金兀術不去說了,一戰場上的常敗將軍而已。而韓世忠也讓人失望?!端问贰穼λ脑u價是“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除此以外,不見他拓地復疆,不見他兵鋒直逼舊都開封!愈是關鍵時愈見其軟弱。所以韓世忠可以活下去,因他沒威脅… 可岳飛不一樣!說到功勞與業績,不得不提一下吳氏兄弟,吳玠是唯一一個與岳飛相近的南宋將軍。南渡之后,他是最先重創金軍的人,是收復失地、阻敵于國門之外,保全南宋于上流關鍵地帶的人。他下場很不錯,病死的。其實就算不死,也不會到大理寺里去吃牢飯。 因吳玠沉迷于享樂。煉丹與女色都是他的最愛。甚至他還送過美女給岳飛,可被岳飛拒絕了。他愛這些享樂高于生命,真的英年早逝在這些東西之上…這讓趙構放心,這代表他是可以收買的! 而岳飛和他的軍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宣揚“文官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讓別人怎么活?怎么與他共存呢?畢竟中國什么時候的文官沒愛過錢,武將沒怕過死呢? 岳飛死在自己的素質上,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他是份過于高貴的禮物,本就不是當時的中國所能承受的! 試問如岳飛北伐成功,滅亡金國,迎回二帝等等愿望都達到了,那么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會高于他戰勝金國卻死于莫須有的罪名這種真實的命運嗎? 我想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趙匡胤、朱元璋等重興漢統的偉大皇帝都沒岳飛式的神圣光環。于是我想:是殘缺的美感、悲劇的命運、及本可成功,最后卻更屈辱憋屈的南宋國運,讓國人一直沉迷追問于一可能性——如岳飛沒死、如岳飛成功了、如岳飛索性反了…中國的命運會怎樣?在這種猜想追問中,岳飛的地位不斷攀升,直到光環滿身! 岳飛以他一生的作為,證明了一無瑕疵的英雄形象。他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哪怕在他個人的列傳中,史書曾以另一個人的遭遇來類比,那是南朝劉宋的大將檀道濟“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檀道濟被殺,之后宋文帝劉義隆面對僅一江之隔的長江北岸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御營,嘆曰“檀道濟若在,豈使胡馬至此”可檀道濟驕侈嗜欲、自奉豐厚,對外做戰也始終未能予北朝以致命打擊,怎能與岳飛相比? 除檀道濟外,人們更多的愿意將岳飛與關羽類比??蓾h末之爭無非是本民族內部的事,兩宋之間則是民族危亡,兩者沒比較性。而岳飛百戰百勝、神武天縱,更不是關羽所能比的!可武圣人偏偏是關羽卻不是岳飛,甚至直至今日,很多人懷疑、構陷岳飛,尋章摘句羅織罪名誣蔑岳飛,卻沒誰質疑關羽。關羽塑像隨處可見,他由將而侯升王晉帝成神,變得至高無上,而岳飛只能屈尊于西湖邊被害地附近,凝望每天的曉風殘月… 岳飛的一生是一面鏡子,可讓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映照出自己的不足,他是一筆真正的財富,國家民族有了這種人,才有延續下去的可能??上У氖牵好總€時代的領導者們,都很厭棄他們… 紹興1年1月上旬,樞密使張俊從鎮江府回朝,連續四次上疏解職,不許。而在建康府的張家軍則由王德統領。 11日,金熙宗下令討伐高麗。 14日,尚書省上奏:請將岳飛案的材料,由刑部刻文鏤板,宣示天下諸路。 月6日,趙瑗的養母張婉儀去世。16歲的趙瑗被交給吳婉儀撫養。吳婉儀還另外撫養了一個名叫趙璩的太祖子孫。這也是宋孝宗未來繼位的一個強大競爭對手。后來,趙瑗在一次特殊的比賽中勝出,才得以最后成為南宋的第二任皇帝。13日,建國公趙瑗進封普安郡王。 1日,殿前都指揮使楊沂中改名楊存中。小楊啊,你心里要永遠記得朕最重要、要保護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