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齊南侵篇
現在局面很好,趙構知火候到了,18日,魏良臣、王繪被任命為正副大金**前奉表通問使,這回直接越過軍方第一人完顏宗翰,去找大金皇帝談條件! 而25日,南宋把襄陽六郡統劃為襄陽路,升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襄陽路內所有軍政事宜無論大小,全部由岳飛一人負責!等于承認岳飛是襄陽路的藩鎮了。 32歲的岳飛成為節度使!南渡之后,岳飛是第5個建節的武將,前四人分別是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吳玠… 這時的岳飛已鵬程萬里,高飛于整個南宋軍階之上。32歲建節,這是個太了不起的成就、空前的記錄!環顧整個兩宋319年,只有開國皇帝趙匡胤可比擬!趙匡胤30歲建節,但嚴格的說:太祖皇帝做節度使那時是五代十國,皇帝遍街走的時代…且岳飛另有一項榮譽在趙匡胤之上!不久他將榮升少保,世間尊稱他時再不是太尉了,而是“岳少?!?/br> 如此功業,不枉了近十年間奔波離亂!當然此時的岳飛也不會想到:32歲建節,在7年多后的風波亭慘案中,這將成為他‘莫須有’的罪名之一…你一外臣、武將,竟敢自比太祖皇帝? 而現在,嫉恨之火已在‘中興四將’另三員大將的心里熊熊燃燒,搞得岳飛不知怎么辦才好… 其實岳飛對這股無名嫉火是有所提防的,軍隊里論資排輩現象比官場里還要嚴重,他從一個大兵一路登上巔峰,擁有屬于自己的強大部隊,這期間什么沒見過?他知道招人嫉了,一直在找機會彌補… 平時太忙。沒法見面吃飯,沒法溝通感情。岳飛只好頻繁地給張、韓兩人寫信。在信里他姿態擺得很低。這也是現實,在這個階段里,他軍銜比兩人低、年歲比兩人小。既是下級又是弟弟。低點才有利于團結… 卻不料這樣也出事!寫信就要寫字,提到這事讓人沮喪。三大將都是老粗出身。韓世忠要到晚年才突然爆發出文采,詩詞翰墨獨具一格。至于張俊,某次他和劉光世陪著趙構到一座廟里玩,方丈湊趣請他題字。只見張俊老臉憋得通紅,半天不落筆…這哥們根本不會寫!劉大衙內總算好點,拿筆跟拿刀似的,彎彎曲曲留下自己的簽名。而岳飛字體風骨凌然,結字追慕北宋第一大家蘇軾,單以書法論都是一代高手! 這樣的字拿在三位老粗手里,會是啥效果…直娘賊。這廝寫的到底是什么?為啥俺看不懂? 這些信在三大將的妒火中注入了新燃料,他們自卑了!雙方矛盾在加深,而矛盾在趙構的干涉下,變得更深了! 實戰得出結論。岳家軍是宋軍中最強的、也是最聽命令的。趙構考慮到以后的安全問題,決定給岳飛個新任務:去剿滅洞庭湖匪患楊幺!鼎州知州程昌寓自上游進兵、荊南鎮撫使解潛率兵船,協助岳飛剿匪。而王燮則率所部兵馬回駐江州。 三大將一聽這事,立即火冒三丈。說實話:在收復襄陽之前,宋廷如派岳飛去辦這事,他們肯定站邊上笑嘻嘻等著看熱鬧,樂得讓岳飛去栽跟頭??蛇@時不行,八百里洞庭湖的勢力是如此龐大,不僅讓南宋灰頭土臉,難以收拾,連偽齊那邊都把他們當盟友看…如岳飛真的成功了,其實力立即會上升到與他們同等的程度,甚至超過! 9月1日,富謨被任命為江南西路轉運副使,負責供應岳飛大軍的錢糧。3日,趙鼎任命耿自求為川陜荊襄都督府隨軍轉運副使。 荊南制置司統制官王概在鼎州城外叛變,西奔桃源縣。4日,縣寨統制官李皋派小將龔亨率鄉兵殺死王概、擊敗叛軍。而荊南制置使王燮也率兵追至桃源縣,得知叛亂已平,就責問李皋擅取叛軍器甲之罪。李皋又將同樣罪名責問龔亨,龔亨不得已,亦叛。鼎州知州程昌寓知龔亨勇猛善戰,又知這事純是王燮瞎搞搞出來的,于是手書一封,勸降龔亨,龔亨得以復歸。 19日,魏良臣、王繪辭行,趙構鄭重強調:一定要親切友好“卑辭厚禮,朕且不憚”連俺這個皇帝都不在乎臉面,你們也別太計較了…另外向金國皇帝說明襄陽本是故地,岳飛只是收復,并非對大齊、大金有什么存心,另外則請求金國將宇文虛中放回來… 眾使者請示議和的最高價格,一位直學士走上前,很有傳統地、像澶淵之盟里那樣在胸前豎起了五根手指頭。大家心領神會:50萬…這個價比當年給大遼國的多多了! 可同日,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在偽齊知樞密院事盧偉卿的再三請求下,調集五萬大軍,以完顏宗輔為左副元帥、完顏昌為右副元帥、完顏宗弼為前鋒,與劉豫長子劉麟合兵,發動了南侵!劉豫甚至放出話來:此戰要掃平江南,使“**混一” 本來的南侵計劃是從潁州順昌府出發,攻下淮南西路的廬州合肥、和州歷陽,在采石磯渡過長江。后來李成提出建議“這樣就要由山東供給糧餉,走陸路十分困難。且還要防備岳飛從襄陽出兵斷我后路。不如沿汴河順流而下,可直抵淮南東路的泗州。大軍駐守泗州,分兵往攻滁、和揚諸州。之后兵分三路渡江:西路從采石磯渡江攻金陵、中路從瓜洲渡江攻鎮江、東路走海上,直搗南宋”部署就此決定,聯軍到達泗州后,由騎兵攻打滁州、步兵攻打承州高郵軍。 消息傳來,宋廷舉朝震恐。百官們異口同聲要求趙構“散百司而他幸”說白了就是:你老兄要死要活,自己想法,快離開杭州閃遠遠的。俺們這些當官的也自謀生路,休想大家陪你一起死…樹還沒倒,猢猻先散! 趙構沉默不語,成熟的皇帝從來都不會被臣子們煽動。他在靜靜想著自己心事。不久他終于等到了一不同的聲音:參知政事趙鼎力主迎戰,且提議把戰爭直接提升到最高規格,由皇帝趙構親征!淮河區域即是決戰地、長江防線是生命線,絕不允許戰火再次燒進江南腹地來! 除了趙鼎。大將張俊也說了句話“現在逃有什么用呢?只有向前。才有生存的轉機。應聚集天下精兵于平江府,保衛此城”這才打消了趙構欲再次避難的念頭。趙鼎本來預定10月7日要離朝赴蜀的?,F在也被趙構嚴命留下。 24日,首相朱勝非被罷。25日,金、偽齊聯軍開始分兵渡淮。聯軍的首攻方向是淮南東路,這是淮東宣撫使韓世忠的防區。這很好。韓世忠不拒絕任何挑戰,他厲兵秣馬,只待廝殺…可身邊突然間空了!26日,楚州知州樊序棄城而逃。韓世忠不得不從高郵軍南撤,渡過長江,退保鎮江府。27日,趙鼎升任首相兼知樞密院事。28日。沈與求升任參知政事。 趙鼎四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進士出身,在升任首相前沒任何可記錄的政績。在如此風起云涌、天地變色的大時代里。他跟著大隊人馬從開封逃過長江,居然啥事也沒參與。這人得低調,或懶惰到什么程度呢? 這樣一個人居然成了首相,這只能說他是一幸運的替代品。趙構已是大宋朝的第10位皇帝,論帝位之不穩,他高居第一!比不孝的養子宋英宗、篡位自立的趙光義都飄搖,導致他換宰相的速度也宋朝第一! 據實而論,趙鼎只是他隨意選的一輪換棋子。但趙鼎卻是建炎南渡以來最強硬的一位首相,之前每位宰相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智慧,無可否認,連黃潛善、汪伯彥之流也能算得上生存智慧高深的人。更不用說朱勝非能把敵人玩殘的斗爭智慧…可對外敵有勇氣的卻只有趙鼎一人。由此而論,他才、德、智、勇兼備,以前之所以沉默,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很可能是他不想露頭? 這時趙鼎以首相之權力壓官場,第一決策抗戰。第二復職張浚。第三…請太監吃飯。太監集團在苗劉兵變中大受摧殘,可底氣還在,趙構仍是那么的愛他們、信他們,搞得是否親征都得和太監們親密協商后才會生效… 趙鼎在都堂擺了一大桌,和十幾個頂級太監聊了好半天,才算讓太監們點頭答應在某些問題上閉嘴。 10月1日,朝廷接到韓世忠的戰報,趙構突然間大發神威,發表親征宣言“朕為二圣在遠,生靈久罹涂炭,屈己求和,而虜復肆侵凌。朕當親總六軍,往臨大江,決于一戰”說得非常好!既孝順,把之前所有的妥協退讓、懦弱無恥都歸于怕囚在遠方北國的父母兄長等親人受苦,又彰顯了自己的決戰氣度! 這是他百試百靈、可向當時、向后世、向所有崇尚孝道的中國人交代的理由。無論遇到了什么,趙構都在這個大前提下說事! 之后,命張俊率部馳援韓世忠、淮西宣撫使劉光世移駐建康城。2日,參知政事孟庾受命為臨安府留守。神武中軍500人、統制官王進所部、殿前司忠銳第五將、臨安府將兵皆留下,聽孟庾節制。 4日,趙構親寫手札給韓世忠。韓讀詔感泣,再率兵馬渡過長江,準備死守揚州!張俊則被緊急任命為浙西、江東宣撫使。5日,范振、逢汝霖分別被任命為江南東、西路轉運判官,負責籌措大軍的后勤事務。8日,命沿海制置使郭仲荀總領海船。 皇帝、首相,一言九鼎,百官們沒人再敢異議,只是合伙提出了一貌似很實際的難題:想打可以。由誰去打?難道要皇帝既親征,還自將嗎? 這問題很刁鉆,南宋自從富平之戰后就再沒一個軍事上的總統帥,在每個敏感地區,都是由某位大將全權負責、自負盈虧。實行上南宋已對各戰區失去了控制,只能坐視成敗…這時想找個人出來當總司令,談何容易? 趙鼎則直接點將——張浚!此人是富平大敗的主要責任人不假,把西軍百年榮耀的牌子毀掉也是真的,甚至于搞得川陜大地極度危險,差點波及江南,覆滅宋室,這還是真的! 可這時,也只有他才能承擔重任!因畢竟他是有經驗的!張浚復出,重新成了軍事一把手。這時他無限感激趙鼎。沒這位首相,他不知要熬多久才能重回權力中心… 11日,僉書樞密院事胡松年受命,先往鎮江、建康,安排皇帝親征諸事宜。而同一天,前往金國和談的魏良臣、王繪一行也在鎮江府渡江。12日,在揚州城見到了韓世忠。韓向他們出示了趙構讓他移屯平江府的偽詔之后,讓陳桷、董孜兩人陪他們吃飯,送他們出北門。當晚,魏良臣一行留宿揚州城西北20多公里的大儀鎮。13日晨,繼續北行。韓世忠估計他們已走遠之后,緊急召集全軍,先在自己后方伐木立柵,自斷退路。之后在大儀鎮布成五陣,設下20多處埋伏,命令全軍:聽到戰鼓聲,即向金軍發起攻擊! 而魏良臣等一路北行,遇見數十金騎,執弓箭而來。魏良臣大叫“別射別射!我們是來議和的”金兵就把這一行人帶回到大儀鎮西北不到3-公里的天長縣。金將聶兒孛堇問“你們皇帝呢”“在杭州”“韓將軍呢”“本來在揚州。我們來時,親眼見他出了東門,往南面的瓜洲渡口而去?,F在大概已到鎮江了吧”“如議和不成,你們的韓將軍會發動進攻嗎”“此乃兵事。我等使臣不知”“秦中丞何在”“溫州”“聽說他已做了宰相,可后來為什么又被罷了呢”“是秦相公自己辭職的”“很好!你們先休息一下。等我們的元帥完顏昌到了之后,馬上與你們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