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回朝篇
出乎意料的,蘇軾一路上讀笑風生、悠游自在,像游山玩水一樣走了過去。同時廣交朋友,是凡來探望他的人,他都杯茶談笑、相與歡談,甚至剛到某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時,他都能主動出擊,找人聊天。更別說隨時寫信,和四面八方無數朋友互動了。 結果就是:他越遠貶,結交朋友越多,且各行各業,什么樣的人都有。于是越走聲勢越大,越走傳說越多,可說如沒這場遠貶之路,蘇東坡的名望絕不會達到現在的程度…遠貶前,他名望是有深度的,官場、文壇的確以他為首??蛇h貶后,廣度增加了,他一路上的灑脫、平易、多才,讓世人傳頌他是“坡仙” 從沒人像他這樣對待長達7年、遠貶海外的悲慘遭遇。以儋州為論,在他之前也有位名臣貶到了這里,那人比蘇軾官職大了很多,是唐朝名相、李黨黨魁李德裕,非凡的人杰被牛黨傾軋,貶到了當時稱為崖州的海南島。結果就死在了這里,他沒法忍受惡劣的環境、更沒法忍受政敵的欺侮! 這在蘇軾身上沒發生,并不是說他沒李德裕那么高傲,而是心靈深處核心地帶太不一樣了。李德裕出身頂級官宦世家,蘇軾不同,他是第一代以才華起家的名臣,從小在蜀川山水中長大,蜀山靈秀激越,華夏五千年最瀟灑不羈、才華橫溢的兩大文豪——李白、蘇軾都出生在那里,并不是偶然的。他們的路,更有相同的地方。李白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于是離開了長安。蘇軾亦如此,他心靈本就不是傳統的官場動物。最開始時,他短暫的迷茫過,那時他初入官場,自命士大夫一族,把底層人民死活看得一錢不值。公開聲稱下層人的存在,就是為保證士大夫的生活快樂…后來在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在城東那塊坡地耕種后,他心靈返本了。本是自然之子。怎能再重蹈泥潭? 于是乎,這一路上,沿途各級官員變著法的給蘇軾搗蛋,讓他行無車、居無所、病無藥,目的超簡單,就是通過折磨他,向章惇示好! 歷史上基本沒人能從海南島的流放地活著回來。蘇軾過海時的心情是悲涼的,這不僅僅是生死問題,更是尊嚴問題。中國不像西方,漂洋過海探險是種榮耀。是強大的男人才敢做的游戲,如能在這過程中殺人放火、帶回滿船的金銀珠寶、美女奴隸,那么就更完美了。但在中國,出海是不名譽的。父母在,不遠游。因還要每年祭祖的。一旦死在外面,難免要做個不孝之人! 自古殺心慘于殺身,蘇軾有何大罪?不過是些意氣之爭,居然被逼迫到這步田地。1097年閏2月,蘇軾過海,開始了長達3年的昌化之行…這3年是蘇軾人生最困苦的一段,也是他生命光芒綻放得最飽滿、最充實的一段。蘇軾終于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家??缮娴钠D難是難以想象的,單只一場秋雨后,他居然在床帳里發現了足有1升的白蟻… 平時生活更不用說,日常的米、面、酒、糖等都要由惠州方向從海上運來。這樣一來價格昂貴,蘇軾買不起。二來供應量太小,一旦海上起風下雨。就只能挨餓。這時蘇軾年過花甲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營養不良,毀了他的健康,他和他小兒子蘇過都形銷骨立、瘦得脫相… 無可奈何,蘇軾苦中作樂。想起了一傳說,不禁哈哈大笑。那是晉武帝時期,全中國人都在挨餓,某人頭暈眼花,摔進一大地洞里,他看到洞里有烏龜和蛇,每當陽光燦爛時就伸頭到洞外,像是吞咽陽光,他有樣學樣,居然身體強健,比吃了米面還要好…想到這,蘇軾向小兒子一笑:過兒,我們也這樣吃點陽光吧… 這就是坡仙的精神內核,面對困境,甚至是必死困境,不咒罵、不消沉、不悔恨,就像一英雄曾說過的“死亡向所有人微笑,人所能做的就是向死亡還以微笑”在酷厲面前低頭的是懦夫,回報以怒吼是戰士,但仍落在了下乘,因受到了對方影響。像蘇軾這樣,仍保持微笑,保持住心靈深處活潑靈動的光芒,不讓它灰暗、不讓它暴戾,這是種別樣的驕傲——讓美麗的永遠美麗,天上的雨水絕不會因落在地上泥潭而失去它本來的潔凈… 不斷的折磨,讓蘇軾的光芒更明亮,他被貶得越遠,離民眾的心就越近。在他南遷路上,有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是歷朝歷代從所未見的高情傳說… 他被貶到惠州時,蘇州定慧寺長老守欽派弟子卓契順步行數千里來探望他。多年老友、隱士吳子野不顧年老,舟車勞頓,趕來陪他住了幾個月。貶到儋州后,吳子野,73歲高齡的眉山老鄉巢谷,楊濟甫又渡海來訪,陪他渡過最初幾個月的艱難時光。潮州人王介石一路追隨,像仆人一樣幫助蘇家生活,連蓋房子這樣的事都親力親為。更有很多各地學子,向他請教學問,其中以海南人姜公弼的事最著名。 海南島太偏了,識字的人都少,怎能論到文章呢?直到宋朝立國近140年,仍沒出過一個進士。這實在是沒法,學問是講究傳承的,就算是不世出的大天才蘇軾,也得有出色的先生給他啟蒙。 姜公弼自學成才,等到需要拔高時,上天賜福,把蘇軾貶到了他家鄉。蘇軾耐心地指點他,臨別時在他扇子上題了首詩——滄海何嘗斷地脈,朱崖端合破天荒。寫完這兩句后,突然收筆不寫。姜公弼不解,蘇軾說“候汝登科,當為汝足”多年后,姜公弼終于金榜題名,可惜那時東坡已離世了。他不遠千里,到許州找到衰老的蘇轍,蘇轍在扇子上為兄長補足全詩——生長蕓間已異方,風流稷下古諸姜。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坡翰墨場。滄海何嘗斷地脈,朱崖端合破天荒。錦衣他日千人看,使信東坡眼目長。 這首詩見證了海南島第一位進士的成功之路,由八大家中蘇氏兄弟合力完成。 以上的事很陽光,讓人很佩服。似這就是蘇軾的精神內核了?但如只是這樣,那么蘇軾就只是個精神勝利法的大師,在逆來順受里讓自己不哭出來罷了。何來偉大呢? 蘇軾從沒放棄希望,他一直懷念北方、堅信著自己定會回去。被貶昌化3年后。某一天蘇軾若有所感,對蘇過說“吾誓不做海外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原氣象”為此,他洗硯焚香,向天禱告,書寫自己平生最得意的8篇賦。如一字不錯,即有北還之望。那一天,65歲的蘇軾凝神專注,揮毫潑墨,8篇名賦一一寫就。居然一字不錯!蘇軾大喜,吾歸無疑矣! 歸去來兮,哪怕再晚,也等到了那一天。順便說句:這件事是真的。這8篇賦后來被一妙人收藏了,這人是宋史上把太監這特殊職業做得最成功的人。這樣一個人,竟對外宣稱自己是蘇軾的私生子,且是遺腹類的… 蘇軾在1100年6月20日渡海北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文化苦旅,前方等著他的終于是一片坦途,一片久違的陽光了…可惜上天只留給了他短短1年多的時光來回味這一切。蘇軾一路向北,沿途游故地、會舊友。把一生中所有恩怨一一了斷,甚至和章惇都通過信,表示并不太介意和章惇一生的交集。 66歲的蘇軾在常州,死在了1101年7月18日的夜晚。對于蘇軾,我們忘了他的官場經歷吧,要記住的是他的詩詞文章。他是中國自唐以來的第一大天才,北宋之后,中華文人如恒河沙數,不可勝計,可再沒任何一個人是可以超越他的…一生的磨難。仿佛是上蒼賜予蘇軾的靈感。他的每一點心靈波動,都是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精神瑰寶。 李白飄逸雄渾、神化難明、天賦絕頂,可高興時放浪形骸,失意時長歌當哭,波動太大,完全被外界影響。杜甫雖憂國憂民,一片赤誠之心,可惜憂過了頭,杜詩難免沾上了潦倒灰暗氣。只有蘇軾,不管際遇怎樣,心里始終都有棵盛開的蘭花。心有茂蘭一棵,不為世事羈磨。這種從容的美麗,哪怕有再多折磨,仍寧靜地綻放…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正是宋朝命運、宋朝文化的縮影… 善待范純仁、蘇軾之后,全天下一時間對這位新登基的宋徽宗好評如潮…別忙!趙佶覺得還能再發揮下,讓好評達到高潮! 高潮由宮里、宮外兩部分達成。宮里,忍了6年的向太后終于等到了全方位的快樂。說來她也是很不容易、日子很難的,為了熬到宋哲宗死,宋徽宗立,她都光著腳丫子在皇宮里狂奔,又哭又喊地搏同情,她容易嗎?現在好容易盼到了好日子,要怎樣繼續下去?哪怕自己老得沒法說話,像宋哲宗病危時那樣都沒危險?這要早做打算才行! 通過仔細計算,她要做兩件事。1復立孟氏。孟氏是由高太皇太后選定的皇后,被貶有自己犯傻的原因、更有政治斗爭的內幕?,F在她在難中,把她提上來,她必將感恩報答。這樣就形成高太皇太后——向氏——孟氏等3代皇后的利益鏈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定會像自己保高太皇太后那樣,保全自己,同時打壓宋哲宗欽定的劉皇后? 本來劉氏已大獲全勝,成了唯一的皇后??蛇@時孟氏突然間復活,居然要并列了?這忍無可忍!劉氏憤怒——為什么是并列?我不要并列! 5月10日,又一消息傳來,向太后說了:你們不是并列!從今天起,你叫元符皇后、孟氏叫元祐皇后,你們倆人見面,你得先給她行禮,然后她才回禮… 劉氏簡直要氣死,但想想自己還年輕,很可以像向太后那樣熬下去,現在這年頭,誰知幾年后又是什么樣? 她決定等!向太后卻不!她知自己老了。見過太多死亡的她,沒法不去想自己的身后事——如她真死了,孟氏能掌握大局嗎?光是宋徽宗,孟氏就很難控制!再加上劉氏?情況不妙!再加上朱太妃?那可是自己的死對頭、本應是后宮第一老婦人的人!一廢了再立的孟氏,能管什么用? 想來想去、想去想來,向太后身體越來越差,很快臥床不起,奄奄一息了。但就是這樣,健康的宋哲宗生母朱太妃也就在她去世1年后便即去世…這是怎么搞的呢?沒證據能證明這是誰做了什么手腳,可就是發生了。于是乎半年多后,做完了這2件事的向太后可以說是完全放心愉快的去死的… 宮外,23日,趙佶為文彥博、王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梁燾等33人被釘上恥辱樁上的舊黨元老們恢復名譽、賞還恩蔭,把之前宋哲宗、章惇做出的決定都否了,讓他們重新變成圣人… 這些事都做完后,宋徽宗趙佶的形象變得超級圣明,讓散布天下的舊黨黨徒們山呼萬歲,真是大宋朝自仁宗以來僅見的明君??! 獲得巨大聲譽后的宋徽宗再把屠刀舉向了朝中的新黨成員們。陳瓘、鄒浩、豐稷、陳師錫等舊黨言官們興奮得渾身發抖:這竟是真的?整個紹圣元符年間,舊黨們被2個人折騰得七零八落,現在可以報仇了!章惇、蔡卞,你們也有今天! 全京城言官、滿天下舊黨成員齊心協力,彈劾的奏章雪片一樣飛進皇宮,很快量變就引起了質變,章、蔡2人可以定罪了! 5月19日,尚書右丞蔡卞被罷。9月8日,尚書左仆射章惇被罷。 看到了這些,向太后終于心滿意足。于7月1日撤簾歸政。終于可以安安靜靜的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