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虧一簣篇
全族危難,黨項戰神也就此誕生!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那位也在全族危難時誕生的大遼戰神。那個名字很久遠了,但一直鮮活閃耀在歷史長河里——耶律休哥!不過說實話:這兩大戰神還真的沒法比… 劉昌祚憋了一肚子窩囊氣,所以他看到西夏援軍覺得非常舒暢。悶的時候有人打,是每個男人的夢想。他帶人就砍了過去,擺下了上次野戰中大獲全勝的陣式——盾牌墻、神臂弓、弩手、騎兵隊!這些設置仍起了作用,西夏人幾乎是踩著自己尸體往上沖,沖到后來終于上了岸,突破了涇原軍前三道阻截后,遇上了郭成的騎兵! 那天的郭成在靈州城外露了這一生里最大的臉,同時也遇到了最大的失敗。當時有一西夏武士騎白馬在戰陣中縱橫無敵,劉昌祚一看非常不爽,大叫誰去把他砍了?郭成拍馬就迎了上去,一個回合就把對方斬于馬下。這是一騎兵的最大榮耀!戰馬交肩過,英雄閃背回,敵人身首異處…可沒等他高興,輔天蓋地的西夏人涌了上來,他玩了命的砍殺,竭盡全力后,發現潮水過去了,他還活著,西夏軍已越過他,突破了涇原軍防線,沖向了高大外戚的環慶軍… 涇原軍心情很復雜,沒攔住敵人,說明他們失敗了,可這給環慶軍造成了非常的效果。這次阻擊戰還是很成功的,連仁多零丁本人都中了好幾箭,想必西夏軍整體戰力也大幅下降了。高大外戚只要能耐點,背靠靈州城頂住了。涇原軍就能再撲上去,里外夾擊吃了這股援軍!可轉眼間整個涇原軍就都傻眼了。高大外戚就是個創造奇跡的人,只見西夏人撲過去,隨后消失了。靈州城門大開,西夏人進去了,門又關上。環慶軍仍在城下…也就說:不僅沒吃掉,沒攔住仁多零丁,連對方城門都打開了,居然也沒能沖進去! 這還圍攻個什么勁?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只是幾萬個廢物聚在一起而已!雖是廢物,仍是上級。劉昌祚把搶下的西夏援軍輜重都收集起來,送到高遵裕的大帳,希望能搞好關系。很可惜。他又撞到了槍口上。他不懂同一件事,處上位者和處下位者往往是兩個理解!就如這時送禮,不僅他錯了,連未來的岳飛也這樣錯過。長官正在火頭上,送來的東西越多,就越覺得部下在炫耀,在打他的臉! 高遵裕大怒,說劉昌祚你在外圍防守。為什么沒攔住敵軍,壞了俺的攻城大事?來人,推出去砍了他! 這條命令下達后。整個軍營沸騰了,高遵裕你這狗外戚,忒是欺負人,弟兄們做了他!眼看就要嘩變…說實話,真要嘩變了的話,對宋朝命運來說或許還是件好事?可惜。劉昌祚性格特點是顧全大局。他主動出去勸部下:一切以國事為重,不能內訌… 內訌沒發生,宋朝繼續攻城。只是不管多么努力,注定了一事無成。機會已經錯過!上天曾給過大宋朝兩次絕佳時機!一次是劉昌祚即將突破城門,一了百了。卻不料被一紙軍令擋在了大開的靈州城門外!二是阻擊仁多零丁,就算不能借機搶城,起碼不能讓援軍進去! 兩次都錯過后,靈州城不僅城堅池厚,連守軍人數也急劇上升。此消彼漲后,宋軍已沒半點優勢??筛咦裨_€不死心,他要繼續嘗試… 19日,魯福、彭孫運送輜重到鳴沙川,遇到西夏伏兵。三戰三敗,這是此次五路伐夏之戰中宋軍在進攻過程中唯一的一次敗績!然而它決定了一切…陰歷11月下旬的西北大地滴水成冰,宋軍不僅沒有足夠的給養,甚至連足夠的御寒衣物都沒有!攻不下城高池深的靈州城,留給宋軍的唯一選擇只能是退兵! 21日,種諤退兵至夏州索家平,軍隊在此分裂,從京城調給他的3萬禁軍因受不了西北的苦寒饑餓,他們逃跑了。而為能活下去,這股巨大的逃兵不僅帶走了鄜延軍的戰力,還把種諤的后方攪了個亂七八糟!為找到吃的,他們已顧不到是西夏還是大宋居民,他們全都搶!這股亂兵被沈括解決,他是西征部隊的后方總負責人。不過迫于嚴寒路遠,他實在已供不上種諤的給養。 這時深冬時節的西北大地,種家軍已身陷絕境,如再不及時脫身,等西夏人包圍過來,注定了全軍覆滅!實戰檢驗出種諤的軍事天才,進攻時機變百出、撤退同樣是門藝術。面對一向不講信義、狡猾兇殘的西夏人,種諤玩了個小花招:派人向西夏挑戰,3天后決一死戰! 西夏方面立即就全面動員起來,集結兵力,保持警惕,鬼知道狐貍一樣的種諤會不會突然偷襲?熬過3天后,他們沖出營門,到了約定地點。結果左等右等人還沒來,派人去催才發現宋軍營地早就空了! 種諤在發出挑戰書后第一時間就跑了…回到國內,他給宋神宗帶來了最好的消息。5路大軍中只有他和大太監李憲這兩路攻城略地,帶回來些成果。如蘭州城,米脂、義合、吳堡、塞門、浮圖等寨。至于銀夏5州?鄜延軍雖攻下來了,可兵力有限,沒法保住… 24日,高大外戚已屯兵堅城之下圍攻18天。半個多月過去,高遵裕急火攻心,拿靈州城沒法,繼續拿劉昌祚出氣。沒任何錯,他就要殺這另外一路的主帥、只比他差一級的副手!結果可想而知,涇原軍再次暴怒!人沒殺成,軍心士氣進一步低落…經反復這樣的欺侮折磨,劉昌祚終于憂憤成疾,病倒在軍營里… 郁悶中又一致命消息傳來,鳴沙川糧道被劫。于是立即撤退!高大外戚這次沒犯暈,部下們怎么勸他就怎么聽了??伤顺抢锏娜耸钦l。那是黨項戰神仁多零??!是自李元昊后黨項人中最有軍事天賦的將領,同時也繼承了黨項民族的狡詐殘忍。他沒率軍趁機殺出來。而是做了件狠到了家的事:扒開黃河… 陰歷11月底的黃河水冰冷刺骨,帶著冰凌沖向宋軍營地。幸運的是這季節的黃河水量不是最充沛時,人馬輜重并沒一下子全毀…宋軍緊急撤退,邊走邊回望,靈州城就這樣留在了身后??伤緫粖Z回來的!不過眼下也管不了這么多了,這時最重要的是警惕四周,隨時注意追兵! 他們多慮了,這時仁多零丁還是沒出城,黃河給宋軍帶來的噩運才剛開始。靈州一帶為發揮黃河水利效益,修建了眾多水渠。這些水渠縱橫交錯,鋪滿周邊大地,只要黃河水流出來。就會一個個注滿,是天然的阻擋路障。宋軍想越過去,只能毀了各種軍械去搭浮橋,分期分批地慢慢過。想提速的話,除非下渠里游泳?就這樣,高遵裕環慶軍在前,劉昌祚的涇原軍只能給他殿后,在他們背后。靈州城門終于又一次打開了! 黨項戰神仁多零丁出現!迫使宋軍加快了撤退速度,一小半涇原軍真的跳進冰水里游過了長渠。等爬上來后,百戰精兵也開始打哆嗦。而在他們前方,長渠復短渠,水渠何其多!某一天晚上,他們被迫在一條大渠、一條小渠之間扎營…環慶、涇原兩兵團分開了,仁多零丁等待的機會終于到了! 夜晚時分,西夏大舉進攻。涇原軍獨自應戰,邊在寒風里瑟瑟發抖,邊拼老命地揮刀子,終于打退了西夏人,可全軍沒一個人高興!都是老兵了,這個都懂。仁多零丁不是要一次性吞掉他們,而是在寒冷、缺糧、冰水、撤退中不斷消耗,一點點地折磨死宋軍!形勢比人強,心知肚明也得走上這條路…好容易越過各條水渠,第二次攻擊在一隘口發生,這次高大外戚的環慶軍良心發作,派了大將俞辛、任誠來支援,結果全部戰死!涇原軍副將、姚家軍姚麟出戰,才勉強過關。第三次攻擊在韋州城下,饑渴勞累的宋軍搶著進城,被西夏搶了個大便宜,死了很多人… 直到12月上旬,兩支隊伍才撤回宋境。這時他們已用槍桿和弓箭這些東西來燒火取暖,全軍凍餓傷病,損失慘重! 環慶軍托了高大外戚的福,損失率約1/5,受重創的是涇原軍。從始至終,它幾乎沖殺在前,撤退在后,把西征重擔獨自扛在了肩膀上。這樣巨大的消耗,讓出征時的5萬余士兵、5千匹馬,只回來13000人、3000匹馬,減員過2/3! 劉昌祚悲憤交集勞累過度,在靈州城下就病倒了,勉強掙扎回到國內后很長時間臥床不起,一代猛將從此意志消沉,再沒什么作為… 29日,置延州塞門、浮屠2寨。12月30日,置延州義合寨。 視線再轉向大遼國:12月15日,第二jian臣張孝杰被削職為民,數年后去世。19日,第一jian臣耶律乙辛被以“鬻禁物于外國”即貪污罪起訴,依法當處死,但乙辛一黨的耶律燕哥說耶律乙辛身為魏王,當以“八議”減罪。于是第一jian臣渾身被綁滿了大鐵鏈,囚禁于來州… 元豐5年(1082)1月19日,宋神宗獎功罰罪,‘女中堯舜’更是強烈要求處分自己不肖的叔叔!高遵裕被貶郢州團練副使、劉昌祚被貶永興軍路衿轄。只有種諤因功升官。29日,大太監李憲升任涇原、熙河、蘭會經略安撫制置使。2月,吐蕃贊普董氈受封武威郡王。至于那位大太監王中正?他什么都沒做???所以不賞不罰… 最失望的人莫過于宋神宗。從戰爭開始,他日夜處于緊張的守望中,他命令西北戰報不分晝夜只要傳來必須第一時間告訴他!如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皇帝在深冬黑暗的皇宮里一個人獨自徘徊,心靈深處無數念頭升起又旋落,積年宿怨、10多年來的努力、帝國的國運,竟就這樣失敗了嗎?這不止是軍事上的失敗而已,連帶的是千辛萬苦才掙扎起來的經濟國力、民心士氣,這時失敗,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新振作!與之相對應的,反對派的呼聲、甚至皇宮深處的阻撓,也會隨之而起…難道真是天不佑大宋? 這念頭讓宋神宗劇烈痛苦。從這一刻起,他深深知道:真的失敗了?堂堂大宋、煌煌天朝,真的又被西北跳梁小丑給羞辱了!他,宋神宗趙頊,與太宗、真宗、仁宗一樣,并不是什么天縱奇才、中興名主,只是個志大才疏的庸人罷了! 對人嚴,對己更嚴,這讓宋神宗極力奮發年輕有為??蛇@種性格有著巨大的自我折磨性,讓他不能忽略失敗,快速恢復。他陷入了低落的漩渦,無力、也不愿剝離出來… 不過請問:五路伐夏真的是失敗了嗎?這要看怎樣來定義! 如以靈州城論成敗,那么宋朝的確是輸了。如以戰爭本身為論,宋朝無論如何都占據了上風! 與黨項人近百年恩怨,宋朝在戰爭方面打出了幾個階段。最開始是大炮轟蚊子,以宋太宗趙光義時的充沛軍力,抓不住像泥鰍一樣滑溜的李繼遷,這是機動性不足。后來野戰時期李元昊打遍東亞無敵手,宋朝盡管出現范仲淹、韓琦、張亢、狄青等大批名將也處于下風,勉強維持邊境不倒而已,這是野戰能力太差。而李諒祚在攻城時被射得跟刺猬似的往回跑。只是可惜,宋朝那時國力下降,沒遠征的資本… 宋神宗這次五路伐西夏,不管在傳統史書里是怎樣評價的,單看戰績:宋軍戰斗力,尤其野戰能力已全面壓倒了西夏人!5路中除王中正外、宋軍除沒能攻下靈州,其余所有戰績一律全勝! 即使靈州之役,宋軍失敗也不是西夏人造成的。第一當然是高大外戚腦子秀逗了,一個人玩死了帝國夢想。第二,宋軍其實是敗給了天氣!偏選在西北苦寒時節出兵,除非摧枯拉朽、毫無阻礙擊破西夏全部防線,不然就得面臨塞外的大風雪。不過這也怪不了宋神宗,誰讓西夏國偏在這時候內訌的呢? 看過戰績再看得失!這是個相對的問題,不是說宋朝有了損失就代表了失敗,要看看西夏人同時期怎樣了。雙方軍隊損失基本是相差無幾的,不同處在于西夏人是宋朝人殺的,而宋朝人是天氣、黃河水殺的。拋開這些,由于戰爭是在西夏境內展開,所有惡果都由西夏方獨自承受。史書記載戰爭過后的西夏“虜中匹帛五十余千,其余老弱轉涉,牛羊墮壞,所失蓋不可勝數”客觀講,宋神宗元豐年間(夏惠宗大安年間)是西夏軍事、國力走向衰弱的轉折點!這就是主動進攻的好處,哪怕戰爭本身打了個灰頭土臉,仍可重創對手,讓敵人元氣大傷。這些戰報隨著戰爭結束一份份呈交給宋神宗,讓他敏感自傷的心靈開始了逐漸復蘇… 這是屬于他個人的第一場戰役。之前熙河開邊、交趾之戰都有王安石坐鎮,他所需的就是觀摩與學習。這時不同了,獨自驅使這樣一龐大帝國去征戰,勝負結果不止是對國家有影響,最直接體現在對他個人心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