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大旱篇
趙匡胤對契丹人面露微笑,卻不懷好意。太祖朝,契丹人從沒在漢人手里討到便宜,他總在自己國庫里轉圈,想著用多少錢能買到一顆契丹人頭?趙光義對遼國大打出手,殺了很多契丹人,當然也死了更多的宋朝人,雖處于下風,可始終倒驢不倒架。宋朝是只長滿了刺的刺猬,扎得契丹人手疼。趙恒很奇妙,看著最沒用,可遼國人估計死也沒弄明白,傾國發兵,打了個你死我活,居然變成小弟弟了?趙禎可以保住所有需保全的東西。在他手里,宋朝一切都沒變化。就算趙曙這廢物耽誤了幾年光陰,也能延續著平穩。直到此時神宗皇帝登基。 趙頊突然發現自己矮了好多輩,當時大遼國掌權的是耶律洪基的媽、算起來是和宋仁宗一輩的人,他得叫奶奶,連帶著管遼道宗耶律洪基叫叔叔…這是什么命???最要臉、最爭份的人居然偏偏掉了份兒!兒皇帝都不算,竟是孫皇帝! 神宗大怒,對群臣大發了通脾氣:說我管她叫阿姨成不?和他兒子論兄弟好不好?滿朝文武都沉默。神宗狂怒,他前幾天才和這幫人講過一秘密,這秘密說出去了,他就和遼國人不共戴天,成了死仇!秘密是宋太宗趙光義的死因。我們現在知道他是箭傷復發,醫治無效??稍谒纬?,這是國家最高機密,是官場禁忌,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說!而宋神宗第一次當眾證實,他的高祖父就是死于遼國人箭傷!當時他悲憤落淚,有仇不報,反而稱兄道弟,這是多大恥辱! 現在兄弟也當不成,竟是孫子…而這些滿口仁義道德,動輒念著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等口號的大臣們居然對此無動于衷! 尷尬中,老混蛋司馬光站出來了,代表眾多的仁人志士對皇帝說:名份只是小事,重要的是平安。和遼國都是親戚了。親戚間叫幾聲奶奶是應該的(名份是小事?真想請老混蛋去翻他自己寫的《資治通鑒》開篇總章) 如此這般,都已是往事了…宋神宗投入到變法振興國家的事業中去,對這些意氣之爭漸漸地不大上心,可并不代表他不把大遼國當回事。相反遼國始終是北宋君臣心里的最大噩夢。這噩夢之深,并不因近年來宋遼的平靜及黨項人的崛起、李元昊對四鄰拳打腳踢、宋遼兩國同時鼻青臉腫而改變。 當然:這也怪不了宋朝人,這是中國從古至今,到現在還沒治好的頑癥。中國有個習慣:只要你曾達到達過什么高度,就會永遠是什么高度。具體到戰場上,只要被打敗過一次,就有80%可能成為終生苦手。如足球上的恐韓癥、恐日癥。它讓我們總懷疑自己??傆X得前人、祖先比自己強太多。幾千年封建歷史里。萬事開頭都是要以“古人如何”說起。具體到宋神宗。他的雄心壯志就曾被人嘲笑——以太祖神威。終生不能攻下太原。以太宗之能,尚有燕云之敗。你小小年紀怎能口出大言,要威服契丹?再具體到今日的中國,仍要討論“古不如今”還是“今不如古”這樣的白癡問題…這樣的問題需討論嗎?不需要討論嗎?其實只要看討論的結果就有答案。即便得出了“今不如古”的所謂正解。難道你還能時光倒流,回到從前嗎? 打敗過一次,就會留下陰影。聽著很泄氣,可歷史上是真實。如燕云大敗、雍熙大敗等敗跡出現后,宋人心理一下子就全完了。由柴榮、趙匡胤以不敗戰績培養起的民心士氣突然間說不見就不見了!哪去了呢? 為什么同樣是戰爭、同樣是失利,看外國異族人的戰爭史,有很多打了100多、200多年,只要不勝利或沒達到愿望就一直戰斗下去,直至家園恢復。榮耀回歸…區別到底在哪?堂堂中華上國,號稱最講氣節的民族,為什么總是艱難奮起,卻迅速萎縮呢? 這樣的性格特點,在宋朝以前是沒的。五胡亂華之時,我們也從沒放棄過反抗、放棄過追求!但大賤人趙光義上臺后,這問題就突然出現了! 現在要留意的是,宋朝上下對大遼國根深蒂固的恐懼。蕭禧帶來了封信。里邊全面回顧了澶淵之盟70年來雙方的真摯友誼、歡樂歲月,為讓歡樂繼續下去,我耶律洪基提議把兩國國境線重新規劃。 32年前,那時宋朝陷入宋夏之戰的泥潭;32年后,如今宋朝陷于河湟之戰的泥潭。宋神宗的反應也和他的叔祖宋仁宗一樣,迅速開動了自我折磨程序,把自己往絕路上逼。 在他腦海里同時出現了大宋西北邊境線和東北邊境線,西北方要增兵,保持對吐蕃的壓力,同時要提防西夏。東北方,突然間契丹鐵騎殺了過來… 停!趙頊不敢再想下去了。談判!迅速談判!幾條指令緊急下發:1劉忱、呂大忠為使者,陪蕭禧到邊境上去和遼國談判團見面。2韓縝帶著正式國書去見遼國皇帝耶律洪基。3派人緊急往洛陽,向韓琦、富弼、司馬光、文彥博等元老重臣咨詢對策。 1074年是趙頊的災年,此時對他最大的打擊并不是熙河重新開戰了、契丹人來打劫了…而是從去年7月到今年4月,整整9個多月的大旱,滴雨未下!而不把天地祖宗放在眼里的偉人相公王安石也會為他的強勢買單,因這場大旱而罷相?,F在也是總結由王安石主持的這4年多熙寧變法功過的時候了: 軍事上,熙河、荊湖、云南三處大勝。 熙寧變法的根源還在于一個“錢”字。通過各種新法,宋朝國庫賦稅成翻增長,皇家內庫也從仁、英兩朝的見底狀態陡然間拔升,4年后,景福殿里會分成32間庫房,每間都裝得滿滿的錢。神宗皇帝特寫了首四言八句詩,每一間便以其中一字為名“五季失圖,獫狁孔熾。藝祖肇邦,思有懲艾。爰設內庫,基以募士。曾孫保之,敢忘厥志”五季即五代。獫狁本指西周時的西北少數民族,這里特指西夏與遼國。藝祖即宋太祖趙匡胤。全詩意思是說晚唐離亂,五代時國家失去了土地,異族猖狂欺凌。趙匡胤于艱險萬難中創立國家,重振聲威,要懲罰入侵者。所以設立了內庫財富,用以招募壯士?,F在到我這重孫了,怎敢忘記祖輩的夙愿偉志! 詩成后意猶未盡,錢也更多了,32間庫房都擺不下?;实塾謱懥耸孜逖运木湓姟懊框μ栊?。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大意是說每晚都虔誠憂懼的入睡,體會祖先遺志,以他并不英武的天賦,何時才能達到目標… 52個字。每個字都貼在每間內庫的顯眼地方… 說這些,是要證明王安石新法關于斂財的成功。當然:反對派們會說這完全是橫征暴斂的結果,民間都怨聲載道了!只是我很有疑問:這是民間的怨聲載道還是你們這些人的怨聲載道呢? 無論怎樣看,王安石都不該在此時丟官罷職,離皇帝而去。那怎么會這樣的呢?答案居然是天氣! 宋朝發展到這時,大家總會說這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科技文明之巔峰。我也確信這是真的。至少我們一直為之自豪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黑火藥,就都在宋朝發明或成熟。雖非常遺憾,這個讓國人一直自豪的“四大發明”既不是中國人提出的。真實意義上估計也和中華文明主旨不符。 “四大發明”是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最早提出。相對于中國五千年歷史里無數發明,他單單選了這4個,原因就在于他是西方人。這是他們的口味。 指南針利于航海,讓西方人在茫茫大海上不迷路,讓他們能有目標的前進。去開墾殖民地。這真是太偉大了!火藥讓他們戰無不勝,一切冷兵器都成了廢物。讓他們創造出100多個人征服了印加帝國、16000多人就打進了1900年中國首都北京城的奇跡!造紙術、活字印刷?這都是有錢有閑階級的東西,與平民百姓掛不上鉤。不要以為在宋朝有科舉考試、平民都可當官了,就全民族都認字看書了。今天的中國還有文盲呢! 也許:真正可體現中國特色的幾大發明應是絲綢、茶葉、瓷器之類。 好了,閑話多說了些。就在這樣文明先進發達的大宋朝,居然讓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給搞暈了頭!失去了振作國家、抵御未來巨大災禍的最佳時機!該仰天長笑?還是俯首痛哭?為何當時有那么那么多糊涂混帳人,硬生生砍了自己樹根呢?實話實說:當時砍的人大義凜然、義憤填膺、滿頭滿臉的正氣!其理由既有遠古圣人的訓言,又有近代圣人的發現——謂之“天人合一”這4個字超級經典,相信每個中國人,以至外國人都知道… 就是各種自然災害,都能和皇帝、臣子、政治、軍事掛上鉤。至于怎么掛上的?內蘊就太豐富玄妙了。當時就沒幾個人懂。所以…一切的“天人合一”都只是人類一廂情愿的猜測,可惜卻總有人堅信不移! 熙寧年間就發生過2次。第一次去年,新法在國內如火如荼,王韶、章惇、熊本在邊境上連戰連捷,可華山突然間地震了,泥石流翻滾而下,災害相當不小。這立即就被文彥博等人抓了現行!在“天人合一”理論下,華山崩塌,原因就是政治昏暗,百姓受苦,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 有了宏觀根據,文彥博還能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他給神宗上了份奏章,說的是他某次閑暇出去散心的所見所想:那次他去大相國寺上香。峨冠博帶、寬袍飄然地從主殿出來,心情大好,順便向附近貿易市場走去。他看見相國寺內及御街商行里,市易司人員在緊張忙碌?;蛟S是他們的態度過于認真了,讓文彥博非常不爽“瓜果之微,錐刀是競,竭澤專利,所剩無幾”這樣分毫必爭,哪還有我大宋朝的威儀?其結果只能是有傷我泱泱大國的國體,使自己的國民離心。更要緊的是這里離外賓下榻使館很近,讓他們看見了,會恥笑我們的! 大家什么感覺?如按文彥博所說的改正,那就是打腫了臉充胖子,最可鄙視的卑賤虛榮心理!明明大宋朝立國之本就在錢!沒錢?早就被周邊虎狼異族給吞了!結果認真賺錢居然是丟臉! 當時各處戰爭吃緊,皇帝頂住了壓力,沒太理會,并把文彥博趕出了京城。 可第二次時,皇帝第一個害怕了。從去年到現在一連9個多月一滴雨都沒下!查史書:這次旱災規模超級大!不僅大宋國土的整個北方,連更北方的大遼國也旱得一塌糊涂!只是遼國人口密度小、且疆域太廣大,又不是純粹的農耕經濟,對旱情反應才沒宋朝這樣大。尤其是他們沒宋朝這樣的“文明”沒足夠的“理論依據”把旱情上綱上線,弄個清楚明白。 趙頊的性格弱點就在這時顯露,勝時備加小心,時刻提防敵人報復。敗時勇于自我折磨,不用敵人施壓,自己就會把可能中的后果上升到災難程度上。于是不管勝還是敗,每時每刻都憂心忡忡,提心吊膽…后來他就死在了這上面! 面對旱情,他不用臣子們提醒,自己就整天念叨,抓住一個大臣就問一次“愛卿,是不是我做錯了什么?是不是像保甲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均輸法等等法,都應廢除呢” 大臣們經歷為時5年的新政改革,這時都有一定政治心得了。除親信韓維敢勸皇帝下罪己詔外,其余一律躬身靜聽,面色沉重,若有所思,絕不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