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君
話談到夜半才散,露生臨別前方道:“就請您幫我問問大家的意思,無論要走要留——” 沈月泉溫和止住他的話頭:“你要說的我都知道,不用說了,再說,就是瞧不起人了?!?/br> 轉過院墻,他看見傳習所的抱廈里人影綽綽,是教習和學生們掌燈相候,聽見他回來,眾人都站起來。 雨幕里,這一盞燈火就是他們的心意。 沈月泉知道,這事兒其實不用問了。 說起來,南京和昆曲其實沒有多大淵源,北昆弋陽、南昆蘇揚,可是這時代的藝人就像風里的花,隨風飄零,然而落地生根,他們在這里扮過、唱過,就不免對這個城市產生溫存的眷戀,戲子怎能無情?他們是最多情的。不然為什么說風花雪月,有雪皆可尋梅,望月即為故鄉,游絲軟系、落絮輕沾,那就是雅部的心。 就這樣,寒冬臘月里,盛遺樓就像不合時宜的花朵一樣,雖然不合時宜,卻仍舊熱熱鬧鬧地籌備開張了。 幾位行當上的老人家,琴笛鼓樂的老師傅,私下里偷偷問過沈月泉:“怎么梅蘭芳、姚玉芙,不來幫襯幫襯?好歹也是師父徒弟?!?/br> 學員們聽見了,雖不敢問,臉上也是這個意思。 沈月泉心里也有疑惑,不明白為什么梅蘭芳不肯站出來說話。但藝人多少有些傲性,當年俞粟廬穆藕初這樣的大家權貴,也只有他們求著沈老,沒有沈老趨附他們。因此肅然道:“又要幫襯?難道唱戲唱出名,是全靠人家幫襯的嗎?” 那幾位琴師連忙道:“那是當然,您走紅的時候,梅蘭芳還沒生出來呢,他是晚輩,您又是名門世家——可是如今唱戲,卻不是光看功力,還要看人脈的。白老板年紀輕、不曉得世故,從小被金少爺捧在手心、蜜罐子里養大的,他哪里見過這種場面呢?懷著一口志氣硬要開張,只怕回頭又要哭了?!?/br> 沈月泉:“” 白老板是蜜罐子里養大的,連旁邊的可達鴨聽了都想笑。 最大的笑點不在這里,沈老舒展皺紋,摸著笛子問:“哦,原來你們也知道現在場面不好,那為什么留下來?!?/br> 眾人面面相覷、俱是臉紅,“嗐”了一聲道:“您就別擠兌我們啦!難道真的戲子無義嗎?要走,我們早就走了,如今既然決心不走,我們又沒讀過書,不會表什么決心,完全是為他擔憂?!?/br> “別的不說,演出許可怎么辦?光準備開張,可我們沒執照呀!” 這話把沈月泉問懵了。 是的,理想很豐滿,現實,還是那么骨感。 演出許可證成了第一個大問題。 民國這時代cao蛋的地方就在于,該先進的地方它一直先進不起來,裹小腳抽大煙養姨太太留小辮兒,各種烏七八糟的封建惡習直到建國前依然陰魂不散,但你以為它落后的地方,它居然還挺超前——電影、戲曲、文明戲,凡是公開營業的演出,都要取得文化部門的審批準許。 往常這種東西,并不需要露生親自去申請,在得月臺時是老板們自行張羅,盛遺樓開張時更是話都不要說一句的,文化部狗顛屁股似地送了來,還特派辦事專員,專門和白小爺對接,凡是盛遺樓要演的曲目,他自行抄錄了去準備許可證。只是今時不同往日,眼下已經是年底了,專員連個影子都不見——往年他可是提著東西來拜年的。 這個演出的許可,只能自己去申請,可以想見,冷眼是免不了的,怕的是人家一個也不給你批。 和后世的審查制度不同,這年代的審查說白了是個撈油水的差事,當年韓月生的小黃戲還不是在秦淮河上唱得風生水起。 但反過來說,只要上面有意打壓,那么不管你的戲是什么內容,統統批上四個大字:不夠文明。 越女劍肯定是不夠文明了,徐凌云自告奮勇,帶牡丹亭和西廂記去嘗試申請——別的本子也就罷了,這兩個本子論雅進過紅樓夢、論貴進過長春宮,可算是曲里的狀元、戲里的名著。 申了一天他回來了,帶來評語:“去年文明,今年不文明?!?/br> 眾人聽這屁話,忍不住哄堂大笑,連生氣都忘了。 “恐怕還是錢沒使到?!毙αT,教習們相顧而嘆,“要不帶上錢,換個本子再試試?!?/br> “別試了,再試一百回也是沒門。而且現在使錢,反而受人拿捏,他們有心不叫我出來,只怕花錢也是rou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甭渡林Τ鰜淼难蹨I道,“如此我也算明白那些人的態度了,倒也不算白跑一趟?!?/br> 徐大哥摸摸鼻子:“哦,原來你是拿我做幌子的嗎?” 露生“嗤”地一笑:“我不僅要拿你做幌子,我還要你做廚子?!?/br> “???” “別問這么多了?!彼麄冞@話居然是在廚房里聊的,露生挽著袖子,正指揮柳嬸嬌紅揉面捶豆沙:“大家都來幫忙,咱們雇不起廚子,自己動手,聽戲哪能沒有果子呢?” 黛玉獸有黛玉獸的歪招。 莫愁湖是個好地方,當年復社才子們時常在這里聚會,因此它也是秦淮風月不可缺少的一塊拼圖。才子身邊自然須有佳人相伴,那時他們迤邐前來,踏雪賞梅,這其中有柳如是、也有董小宛、有顧橫波,也有卞玉京。佳人雖逝、芳魂未消,本地人總覺得這水岸是應當伴著清歌妙曲的——不用鑼鼓,太俗了,只要琴笛便好。 這天早上,有兩位游客自西岸漫步過來,遠遠地聞著笛聲隱約,不覺駐足聆聽。其中一人笑道:“雪后初晴,梅香笛韻,真是好情致?!?/br> 側耳再聽,吹的卻是“皂羅袍”的曲子,那人聽了片刻,不禁跟著哼唱兩句,他旁邊的友人笑道:“哎喲!不要唱了!你唱英文歌很有韻味,唱戲卻很奇怪?!?/br> “我哪里奇怪?” “美聲唱法,像唱詩似的?!庇讶藬[手亂笑,“這種古代的戲文,要讓那種嬌美伶人,打扮俏麗,緩緩細細地唱來,最有意思?!?/br> 唱歌的指他笑道:“你的思想還是前清封建的思想,嘴里說伶人,心里想的是下流東西?!?/br> “怎么會?我想的是董小宛、陳圓圓,她們是傳奇,并不下流?!?/br> 忽然一陣清音,隔水而發,不疾不徐地柔聲曼唱——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正是理想當中的“緩緩細細而唱”。 這歌聲動聽極了,雖然不合時節,卻有一股遺世獨立的意味,還有一點清怨,唱到一半,重頭又唱,這一次卻合上了琴聲,絲竹俱發、且歌且舞。引得岸邊游人都舉目觀望。 友人也跟著看了一會兒,回頭道:“你說他像誰?” 唱歌的笑道:“怪不得唱這一段,原來是李香君——奇怪,他怎么還能出來唱戲?” “你明知故問?!庇讶藝K舌:“今天可是你拉著我,說要請我來這吃東西,裝什么傻子?” 唱歌的哈哈大笑:“是你告訴我,這里東西好吃,又便宜嘛。成了,咱倆誰也別裝傻,今天算我請你?!?/br> 兩人說說笑笑,踏著殘雪,行過湖邊,舉頭看見盛遺樓的牌子,沒有開張,旁邊另開一個小門,卻是張燈結彩,有過年的氣氛。 這是盛遺樓底下的茶座,這間茶座的性質相當微妙,在外人看來,盛遺樓作為戲園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茶座倒是勤勤懇懇,一年到頭從來不歇業。 而且他們家的茶水點心是真的好吃! 有客人上門,里面的茶房早已迎出來,滿面笑容地領座:“請坐,請坐,年節酬賓,我們這兒現在所有飲食,一概八折。兩位想用點兒什么?” “哦,這不急。小二,外面水榭里唱戲的,是不是你們白老板?” “哎呀,那不是唱戲,練嗓子罷了,您有什么事兒嗎?” 方才唱歌的客人微微一笑:“我姓趙,他姓曹,我們都是記者,想見見他?!?/br> 茶房仍是滿面笑容:“兩位先生,您瞧瞧這里坐著的,實不相瞞,得有一半是記者!不過呢,我們老板誰也不見?!?/br> 趙先生和曹先生相看一眼:“為什么?” “為什么?”這茶房是老經營了,露生當初請他來,許兩分的利錢叫他自己拿走,名義上是茶房,其實算小半個老板。茶老板抱著茶單咧著嘴道:“您要不先點壺茶?您這里品著,我陪您說話兒?!?/br> 趙先生啞然失笑:“好罷,那就,一壺碧螺春,兩碟你們拿手的點心?!?/br> 曹先生瞇眼道:“真會做生意呀?!?/br> 茶老板但笑不語,叫跑堂的沏了茶來,點心稍后,然后把那套說爛了的詞兒又搬出來說一遍:“我們小爺說了,現在天下人都說他禍國殃民,見了他也不過是罵他,記者先生,你們要是想寫批評他的文章,大可不必采訪,你們怎么寫,他都認了,吃飽喝足,權當見過他了?!?/br> 趙先生抿著茶笑道:“只許表揚,不許批評嗎?” “表揚,現在還有人表揚他嗎?”茶老板搖頭道,“反正這個世道,聽風就是雨,好人銜冤負屈,又告訴無門,認命罷了!兩位也不要難為我啦,我送您一盤橘子,您多坐一會兒,過一會兒他們要唱,啊,是要練越女劍——”他指著周遭聊天吃茶的人,“美國總統都喜歡的戲!可惜了國內不能上演,您來都來了,不聽一嗓子可惜了?!?/br> 外面水榭里,連著幾曲唱罷,吹笛的杭師傅放下笛子:“小爺,今天還是不見人嗎?” 露生搖搖頭:“再等等?!?/br> “等到什么時候?” 露生搓著凍紅的鼻子,莞爾一笑:“急什么?先賺他們點茶水錢,我們也好過年?!?/br> 他們在水榭里迎著寒風,已經堅持了十幾天了,開業那天大家心里還打鼓,現在白露生名聲臭成這樣,還會有人來嗎?更何況還不是正經唱戲,是連面都不見的清聽素唱。 露生咬咬嘴唇,笑道:“您說呢?” ——那當然是有人聽啦! 這世上缺什么、都不缺愛看熱鬧的,就算是菜市口犯人砍頭,都有一票沒事干的閑人熱情捧場,更何況是為美國總統獻演過的名伶? 是的,盛遺樓重新開張,自然有賣掉的打算在里面,但賣掉之前,露生要做一件事。 他仔細地考量過眼前這個破敗的局面,清楚地意識到,錢是次要的,想賺錢,門路很多,但如果不能為自己和求岳洗脫惡名,那么其他事情也是一籌莫展。要揭掉孔祥熙扣在他們身上的黑鍋,靠四處奔走,只怕不大管用。他們既然能把持國內的輿論,自然也會做好準備,不許他們公開發聲。 文化部不給執照,就是最好的證明。 孔胖子做賊心虛,唯恐白露生一旦上臺,演出的時候振臂一呼,即便不能扳回聲勢,難免民間議論紛紛。但如果公開地下令他禁演,又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反而顯得他刻意捂住別人的嘴、不叫別人說話了。 用金總的話說,不就是又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就是這一點缺口,露生想了許久,覺得它可以突破。 金家雖然倒了,文化部也不給演出許可,但并不能阻止一個普通的茶座營業。至于茶座外面聊天還是跳舞——這誰也管不著呀!樓是白老板的樓,約等于他自己的別墅,他要在外頭練嗓子、練身段,你能把他抓走還是怎么樣? 他們的戲就這樣曖昧地唱起來了,第一天的場面就讓大家挺震驚,白老板不過外頭唱了小半天,里頭的茶座已經人滿為患。 戲是精心選過的,沒有牡丹亭,也不要西廂記——選一個大家聽熟了的,桃花扇,這戲就是在莫愁湖邊寫的,倒也應景,另一個是大家慕名而來的,越女劍。 來來回回,只唱這兩出。 漸漸地,有人從這兩出戲里品出意思來了。 尤其是那些靠筆桿子吃飯的人,他們善于聯想。 記者們開始聚集在這個地方,茶水管夠,點心也管夠,再打個五折六折也無妨,給你足夠的空間去吃飽了聯想。這些人是讀過書也懂得戲的,不懂戲的回去看看也能查出典故。他們敏銳地領會了水榭里的意思,越女劍是他的心志,桃花扇是他的冤情。 是真的嗎?更好奇了。 沈月泉也問過:“既然你想找記者伸冤,為什么不直接去報館呢?” “登門求人,矮人一頭,不如等人來求?!甭渡а赖?,“我現在不要真相,只要他們為我說話,這故事不妨由他們自己來編,什么時候編得合我心意了,就對了?!?/br> 金忠明有句話沒有說錯,很多時候,這世上不講是非,也不論真假,熙熙攘攘,大家湊的是熱鬧。人們喜歡造神,也喜歡看神像跌落,跌落之后,還喜歡把它重新扶起來。 他們不愿意聽哭喊,更愿意聽故事。國民政府可以用審查來禁止議論孔家和宋家,可是禁止不了人們談論西施和香君。 可惜李小姐現在不知人在何處,但露生相信,李小姐那樣的記者,全天下不會只有一個,他在等,等一些比復社才子們更有勇氣的人,等一個敢于不躲在西施和香君背后說話的人。 歇了片刻,他向杭師傅道:“咱們繼續?!?/br> 杭師傅點點頭:“小爺往里頭坐點兒,避避風,你臉都凍青了——要哪一段?” 露生剛欲開口,茶房從里頭走來,悄聲道:“有個記者,給了我五塊錢,讓我帶句話給您?!?/br> “什么話?我說過了不見客?!?/br> “他說不用您出去相見,只問您幾個問題,您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行了?!辈璺空f著,遞來一張紙,那上頭很風流的筆跡,清爽明白的列了三個問題。末后還綴了一句:“我與諸位同仁,都是同樣的問題,白老板實在不必如此欲擒故縱。問題您如果回答了,它就是報道,若您不回答,便只能是揣測了?!?/br> 露生看著那三個問題,不禁會心一笑,問茶房:“這人是誰?” 茶房知他動意,揉著錢笑道:“聽說是英國路透社的大記者,只說他姓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