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糧記 第201節
木槿打著油紙傘出去看了眼,門外盡是積水,倘若一直如此,房屋被淹沒是遲早的事。 她能想到,周遭生存經驗更豐富的人同樣能想到。 喬掌柜就在密室里忙得頭暈眼花。 他存在地窖里的幾萬斤糧食屬于見不得人的所在,假如被旁人知曉喬掌柜私底下藏了幾萬斤糧食,喬掌柜遲早會被外頭那群人給生撕掉。 喬掌柜明白他不能冒險當著眾人的面把幾萬斤糧食全給轉移出去。 他把無法挪動的金銀銅板皆與糧食一道藏在地底下,他家地窖跟密室差不離,全部由糯米汁澆灌,堅固得緊,喬掌柜只盼損失少些,等洪水消失說不準還能憑借地底下的東西賺上筆銀子。 喬掌柜兒子們知曉自家有間地窖,里頭藏著父親經營半生的金銀財寶以及可供整個織女鎮吃用的糧食,然而通往地窖的路在老兩口的屋子里,除卻當初搬糧食,喬掌柜夫婦倆輕易不讓兒子進去。 今日借著修整的功夫,喬掌柜幾個兒子才得以窺見地窖的全貌。 糧食用麻袋裝著,占據地窖的大半,角落里還有五六口大箱子,皆被落上了鎖,很得喬掌柜的看重。 長子趁父親不注意輕輕敲了下,木箱子發出沉悶的響聲,他大約曉得里頭裝了什么。 他的動作瞞過了忙得暈頭轉向的喬掌柜,卻不曾瞞過一直注意這頭動靜的老二。 老二悄悄湊上前來:“大哥,里頭可是這個?” 他比了個代表金銀的手勢。 老大低聲呵斥:“干你的活去,別瞎猜!” 兄弟倆俱已成家立業,而喬掌柜的年紀卻越發大了,到時候這些家當還不是他們兄弟的? 倘若老二知道的太多,勢必時刻惦記地底下的金銀,老大可不愿意面對如此情形。 結果老二不依不撓:“我都瞧見你在敲箱子了,別想騙過我去?!?/br> 因為激動,他說話的動靜比剛剛大了不少,恰好被喬掌柜注意到。 喬掌柜看兩個兒子在他藏銀子的幾口木箱旁徘徊,擔心兒子惦記,不禁破口大罵:“你老子還沒死呢,瞅什么瞅,小兔崽子還不趕緊干活去!” 兩個兒子被罵得肩膀一索,麻利拿起手里的工具干起活來。 織女鎮其余人家雖比不得喬掌柜家大業大,卻照樣收拾好家中所有的值錢物件,但凡能帶上就貼身帶著,倘若實在太笨重無法攜帶,就分門別類或放在高處或擺在地窖里。 山雨欲來,所有人都做好了奔波逃命的準備。 織女鎮、東小莊人人皺起眉頭看著窗外連綿不斷的雨滴落下繼而激起水花,有時光聽見外頭雨滴落到地面的聲響就會莫名感覺到恐懼與慌亂。 有些人甚至破罐子破摔地想,是生是死趕緊給人個決斷,老天爺這般不上不下將他們吊著委實太過折磨人。 一日、兩日…… 在漫長無邊的陰雨天中,人們仿佛變成待宰的羔羊,所做一切皆為無用功,只能徒勞等待上天最后的宣判。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1-19 19:55:54~2023-02-04 23:26:3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安靜?゛ 30瓶;沈承書 20瓶;款款而行 10瓶;claire、可愛的云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95章 遷徙 逃命遷徙求生路 王寶山敞開窗子看著院中的積水, 沉默良久。 不對勁,實在太不對勁了! 雨斷斷續續下,中途甚至下過幾回暴雨, 而大河的水位不停上漲,此時無論高處亦或低洼的地界皆已被積水所籠罩。 前幾日東小莊尚且還好, 雖有積水卻不大礙事, 等雨下得愈發久了, 積水隨之增加, 院子里的積水甚至可以沒過腳踝。 按照當地建造房屋的習慣, 人們首先選擇在地勢較高且平坦的地方落腳,織女鎮人數多需要的平坦土地面積更大,所以才選在西邊, 畢竟東邊平地的面積著實有限。 東小莊卻沒有類似的煩惱,織女鎮祖祖輩輩在此地扎根繁衍上千年,子孫數目極為可觀, 東小莊只百來號人, 在東邊建造房屋綽綽有余。 因此, 東小莊的地勢比起織女鎮而言要高出不少,在陰雨連綿的天氣中尚且得以多挺幾日。 至于織女鎮, 隨著外頭的積水變深, 甚至灌進房屋里頭,人們不得不將家什往高處放, 房梁上掛的東西愈發多, 而糧食份量重, 便被小心翼翼放在床上以免受潮。 勤快點的人家時刻準備好笤帚將房屋里的積水往外掃, 奈何外頭的水更多, 即使賣命干活照樣不曾收獲多少成效。 而懶惰亦或認命的則呆呆坐在炕上, 他/她總覺得這是老天爺降下的災厄,逃不過去的。 房屋和廚下的土灶邊亦有積水,柴火同樣有限,連最最尋常的燒火造飯都變成格外奢侈的事。 于是,人們只能提前做出耐放的干糧,餓了就吃上口。 南邊盛產稻米不假,然而稻米價貴,尋常人家少有吃它的機會,只有里正喬掌柜幾戶有家底的人家準備了炒米以備不時之需;其余人家,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了糠餅,他們在日復一日的貧困中活得與牲畜無異,吃糠咽菜是最平常不過的,對他們而言,災荒年間有口吃的已經很是不錯,哪兒來挑剔的機會呢。 南邊的農人尤其是男性,打小在河湖邊長大,幾乎沒有旱鴨子,他們倒不怕在大水里喪生。 讓織女鎮鄉民們恐的地方在于,諸人能夠保全性命不假,卻沒有辦法將糧食全保下來,此前連夜做出的竹筏頂多能帶出一兩袋糧食,再多就容易在大水里翻船啦,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喬掌柜的憂慮比其余人多出幾百上千倍。 他瞞著人在地窖藏了幾萬斤糧,原本預備等大伙山窮水盡之際拿出來置換他們的土地來著,誰成想計劃尚未實施洪水就搶先來了。 知曉此事的只有喬家人,或許里正能算半個,喬掌柜沒辦法憑借自己跟幾個兒子單打獨斗將糧食運到安全的地方,他唯有不停檢查地窖,試圖將地窖封死。 喬掌柜自來聰明,就算不愿相信,他照樣明白等大水來到他的地窖必定遭殃,如今喬掌柜只盼里頭能少進點水,不貪心求旁的,只消保住半數糧食即可。 又幾日過去,喬掌柜徹底無暇顧及地窖里頭的東西。 屋里浸滿了水,人陷在里頭渾身潮濕。 織女鎮有見識的老人曉得這是龍王爺發威的前兆,他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村莊遲早要被大水淹掉,與其到時候手忙腳亂奔波著逃命,還不如趁大水還沒有到來,趕緊收拾家當往高處逃命。 “那咱們往哪里逃?” 說話的人幾乎戳中每個人心中最隱秘的角落。 年老的人既然提出離開,指定有他的想法,他緩緩開口:“就往不遠處的藥山去,那處地界高,總能讓我們避過大水?!?/br> 在這里,他是最年老的一批人,不長不短的幾十年時光里活動范圍僅限于周遭上百里地,藥山已經是他所知曉的最高處。 明州城附近多山地丘陵,從不缺乏幾米高的小山丘,而二十來米的藥山則是距離織女鎮最高的地界。 聽聞藥山盛產各類草藥,不光附近的村鎮,連明州城的人都會步行數里地前往藥山采藥。 相比于更加靠近明州城的其余山脈,藥山是距離他們最近的避難所了。 經過族里老人的點醒,從陳氏宗族開始到整個織女鎮,皆準備拖家帶口前往藥山避難。 里正一錘定音:“大水不曉得啥時候過來,你們趕緊回去收拾家當,明日雞鳴時分在岔道口匯合?!?/br> 心思簡單的聽罷便趕緊淌著水往家中走,心思靈巧的還不忘問里正:“那我們知會東邊一聲嗎?” 東邊指東小莊。 東小莊那群人在此定居已經一年多時間,大多數時候與織女鎮井水不犯河水,去年冬天缺乏糧食引來外頭的賊人時,東小莊還與織女鎮眾人共同防御賊人。 雖說人們普遍對外來者抱有防備心理,可東小莊實在沒有值得挑剔詬病的地方,甚至時不時幫襯織女鎮。 如果來此定居的不是東小莊眾人,織女鎮壓根不需要任何糾結—— 自己走就完事了,管那群外鄉人做甚。 怪就怪東小莊無可挑剔,絕大多數織女鎮鄉民都對他們抱著或多或少的好感,帶吧,有點奇怪,不帶真等他們淹死在大水中又太于心不忍。 喬掌柜頭一個出來反對:“不成,不能帶那群外鄉人?!?/br> 有受過東小莊恩惠的人率先站出來嗆聲:“為啥你說不帶便不帶?東小莊礙著你發財啦?” 他說的倒真沒錯,東小莊著實讓喬掌柜損失慘重。 且撿著兩樣最明顯的地方說。 頭一件就是去年地里沒收莊稼,許多人在餓死的邊緣徘徊,喬掌柜藏在明面上的糧食被木槿捅到織女鎮鄉民面前,又同里正等人說了好些有的沒的,最后喬掌柜不得不按照往年的正常價錢將糧食賣給織女鎮眾人。雖說喬掌柜不曾虧本,但在喬掌柜眼中沒有占太多便宜就屬于吃虧,他心里始終記恨木槿擋了他的發財路。 而第二件事同樣跟木槿脫不開干系,自打在陳寡婦處學會養蠶繅絲,木槿就帶著東小莊的婦人們以此謀生,陳寡婦從此再不托喬掌柜往明州城里頭倒賣絲綢繡品,織女鎮同陳寡婦走的近的婦人聽聞托木槿倒賣給的價格更高,竟也紛紛跟著轉投木槿,被擋住財路的喬掌柜簡直恨她恨到牙癢癢。 除卻消息實在不靈通的人家,剩下的多多少少知道些喬掌柜跟木槿的恩怨,故有此問。 喬掌柜做出為織女鎮著想的模樣,說道:“那群外鄉人在以前安生過日子不假,但咱們都曉得他們手里有大刀,明面上說從前在官府做衙役,誰知道他們背地里是不是做刀尖舔血的勾當?” 要知道,從西邊到明州城數千里地遍地都是缺衣少食的災民,他們帶著那么多糧食家當難免受人惦記。 怕無法說服大伙,喬掌柜繼續往里頭添柴火:“如今屋里的水都要沒過腳,外頭的水更是快到大腿上,性命都快保不住,更逞論把家當都帶走,如果把東小莊也給帶上,等他們缺糧食的時候指不定要搶我們的?!?/br> 糧食無疑是所有人的軟肋,喬掌柜明白打蛇打七寸的道理,專門往人們在意的地方說。 織女鎮沒人經歷過逃荒,然而從祖祖輩輩口耳相傳的傳說以及災年里人相食的故事里,他們也能猜到亂世生存尤其是背井離鄉跨越上千里地逃荒的艱難之處。 東小莊那些糧食說不準就是殺人打劫來的。 聽喬掌柜說起這些,人們難免動搖。 他們可不愿意等東小莊沒有了糧食來搶自家的。 就在眾人猶豫的關頭,木匠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我瞧著東小莊都是群實誠人,并無兇神惡煞的模樣,還不如帶上他們,將來也能讓他們承這份情?!?/br> 東小莊的門窗桌椅皆出自木匠之手,在某種意義上木匠算是整個織女鎮與東小莊接觸最頻繁的人。 東小莊有喜歡挑事的無賴刺頭不假,但更多的人老實本分甚至熱心腸,木匠不相信他們是窮兇極惡之人。 東小莊那群漢子的武力他們見識過,個把個都是好手,帶上他們之后再不用擔心被外人劫了家當。 當然,帶東小莊上路有旁的隱患,倘若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東小莊指定會上下一心先把織女鎮坑害了。 所以到底帶還是不帶東小莊,是織女鎮眾人面臨的巨大難題。 有明白人附和:“我們曉得去藥山避難,旁的村子也曉得,離藥山更近的說不準早就過去,還不如帶上東小莊免得被他人欺負?!?/br> 此言剛出,就引得周遭人附和。 對啊,去藥山躲避洪水的不只有織女鎮,十里八鄉很多村子都會過去,比起其他全然陌生且根基深厚的村子來說,他們與東小莊勉強算一根繩上的螞蚱,帶上東小莊那群年輕力壯的漢子總能多些保障。 與王寶興相比,里正能力智慧均有所不及,但他到底算個明白人,思來想去還是派人去知會東小莊一聲。 別說鄉野之間,即使明州城里的路都是土路,不過略微寬敞平整些而已,每逢陰天下雨,土路格外難走。 織女鎮派去東小莊報信的人腳底沾泥,淌著沒過小腿的水往東邊走去,費了好大功夫才來到王寶興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