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國好好學習生活 第449節
書迷正在閱讀:再生歡、熾夏不落、重生后手撕婚書,嫁給前任他親叔、笨蛋美人成為太子妃后、虐文女主手持瘋筆、《哥哥們太愛我了怎么辦》1vN(骨科)、攻略竹馬他爸【年齡差】、月色肆虐( NPH 虐男)、非人集(人外,NPH)、善鳶鹿鳴(偽骨、甜寵、高H)
珍卿也跟昱衡表哥側面提了提,問他將來愿不愿到外面走一走,昱衡表哥設想離家的情景,就馬上戰栗著說他不愿意。這里是他釣游于斯最最熟悉的故鄉,是他永遠感到安全的成長棲居地,去到別處他什么也不熟悉,他還能活得下去嗎?跟姑奶奶試探著提了數次,也是無果。 無能為力的感覺又漫上心頭,她還是無法強行綁架任何人南下,就算強行綁架這些人南下了,她也不敢打包票能擔負所有人的生活。 歇宿楊家灣的第二個晚上,珍卿做了一個冗長紛亂的夢。她夢見魯州省主席沈向華將軍死了,禹州清廉守正但無所作為的省主席也死了。韓領袖派下兩名精干的中央大員來主持兩省。 作風強硬、行事果決的禹州新省主席,一到任就下行政命令取締一切苛捐雜稅,還下令裁撤政府機關的冗員浮員,到處鼓吹改革以救民生,厲兵秣馬以擊外寇。卻不知此闔省文武恨他斷了大家財路,下面正在醞釀著更大的變亂。得不到軍餉的丘八一部分鬧了嘩變,對百姓燒殺搶掠然后跑到深山做土匪,一部分亂兵圍攻新省主席正巡視的某縣,在行營把那新省主席活活打成篩子。韓領袖再派得力干將來也不濟事,上上下下苛捐雜稅更亂收一氣,機關中的尸位素餐者也更多了,不過新省主席礙于前車之鑒已然不敢管,禹州只好從亂跌向更加亂。 而魯州的沈向華將軍身故后,他屬下為了爭權奪利混戰起來,韓領袖派去的新省主席到任后,見沈將軍舊部那些手握兵權的將軍,為了爭奪名位、尋報私仇人腦子打出狗子,攪得整個魯州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竟然還有敗軍之將在走投無路之后,跑去投降對魯州虎視眈眈的東洋人。魯州這新省主席哪一方也彈服不了,成了一個命令出不了府的空殼子,再是領袖欽命的也不管用。 珍卿這夢境演繹出這等離奇時局,忽然夢中時空變換又回到東漢末年。王司徒以貂蟬的美人計除掉董卓,然而并未迎來君臣復位、天下太平的局面,董卓余部一如既往地為禍長安、侵害百姓,漢家天子依然沒有回復人君之相。 夢醒之后珍卿頗覺疲憊不堪,夢境其實也是自我的意識。她知道任何人都是社會環境的產物,社會環境黑暗動蕩,培養出的權臣大多貪利忘義、反復無常,就像董卓死了漢家天下并沒有太平,而今就算給公民黨換個領袖,給禹州、魯州換個省主席,卻不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和國民改造,治標不治本的功夫,通通都是無濟于事的。 強行叫人離開相對危險的北方,到南方能保證讓人家過上人過的日子嗎?大家會感念她的一番良苦用心嗎?珍卿想到“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覺得自己以為的保全未必是真正的保全,所以她打算不強求什么了。 沒有在杜家莊和楊家灣耽誤太久,珍卿夫婦想著回去時可以轉道冀州、晉州、燕州,看看二省獎學金資格的審查情況,并順便拜見二省的親友長輩等。 珍卿夫婦離開楊家灣回到睢縣,在縣城中跟文化界人士座談了兩日,又有跟他們有關的奇事文章出來,不必細談。準備離開禹州再訪李師父之前,珍卿在啟明學校的cao場進行了晚間演講,她對著滿眼熱忱和期許的孩子們說: “孩子們,今天不止一個人問起我,為何要將演講放在夜晚?我想說,我們的國家仿佛處在這般黑夜,我們每個祖國母親的孩子,無論貧富貴賤、悲喜順逆,都在一條似乎無盡黑暗的隧道中行走著,用我們祖先賜予我們的黑色眼睛,尋找這隧道中任何角落的微芒。 “我要說,知識是黑暗中的微芒,文化是黑暗中的微芒,信念和決心也是黑暗中的微芒。而一個承載著知識與文化、擁有信念和決心的人,就并非是一點尋常的微芒了。而一群承載著知識文化、擁有信念決心,讓民族文化存續、血脈延續的人,譬如是成千上萬緊緊聯合起來的一盞盞煤油燈,一日日地努力托起籠罩四野的無邊黑幕,黑暗中一點一點的燈火連成線會成片,忽然有一日,就變成了地平線上太陽光的巨亮…… “那么我們開門見山地說,如何造就一個自有光芒的人?或者說,如何自我造就成自有光芒的人?蘇東坡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韌不拔之意志’。 “而我認為立大事者須有三點,一曰天賦,二曰努力,三曰機會。天賦對我們每個人意義幾何?它對人材的造就起決定性作用嗎?古往今來,由中而外,有多少幼時天賦超群而大時了了者,又有幾多資質庸常而有所成就者?……有天賦機遇卻不努力上進,以致余生碌碌終成大憾的人,何其多也。而從國語課的美國盲女海倫·凱勒的事,可見努力對于人生成就的決定性…… “而在今時今日,我可以這樣告訴大家,凡能立于此地聽我講演者,多數是天賦、努力與機遇并得者。然而欲使人生有更大的造就,天賦之事或難強求,但我們尚能依靠自身之努力,以期天道賜予勤道者之機遇……我請同學們務必珍惜眼前的光陰,為我們面臨戰爭威脅的國家學習,為我們瀕臨斷絕的民族文脈而學習,也為個人的生存溫飽發展而學習。有機會一定要多學知識、多長智慧,但多學知識、多長智慧的前提是,你必須先鍛造一副強健的體魄,再以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以自己的心靈去分析,如何不斷延展自己生命的意義…… ———— 珍卿到睢縣的消息早藏不住,啟明演講后家里更是門庭若市,許多省內外的學界聞人求見,還有軍政要員甚至近親好友——譬如從省城來的錦添表哥一家,還有二十六軍的同門師兄梁師培等人,后來連省主席也攜屬員前來求見。 珍卿本來想盡速去見李師父,備不住連續兩天門庭若市,有些人物實在是怠慢不得。期間,他們聽了不少本地新聞和民生百態,還與來賓交流教育、文學等觀點,還真碰出了非同一般的火花。 就在珍卿閉門謝客的這一天,磨坊店的噩耗突然傳到睢縣里——李師父忽然說不行就不行,師娘召喚珍卿快快趕過去,并通知在應天的娟娟姐一家。 珍卿趕去磨坊店的路上,心里陣陣麻木的錐刺感,眼淚卻一滴也落不下來,她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了,不想心間還是萌生巨大的倉皇之感,幸好三哥此時正陪在她的身邊。 車子停在李家的大門外面,李府的管家親自出來迎接他們,珍卿不由地憶起當年雪天拜師,她看到李家門上貼的“僧道無緣”四字,李師父諄諄教授她篆書的情景,給她傳授《史記》閱讀方法的情景,還有像個老頑童帶著她荷塘釣游的情景…… 才從門廊走到西面的游廊上,感到李家院中不尋常的氣氛,又看到西廂廊上張望的李師娘,珍卿克制著淚意沖上去抱住李師娘。李師娘反倒是沒有眼淚的,三哥在后面及時提醒珍卿道:“先去看李師父要緊?!?/br> 珍卿挽著師娘急步轉入西廂,她覺得周遭一片凝滯的死寂,房中站滿了人卻沒有一點突兀的響動。珍卿終于看到床上仰躺的李師父,她撲倒在床邊眼淚再也繃不住,握著李師父的手哽咽著呼喚:“先生,先生,是珍珍來了,珍珍來晚了,先生該打手板子?!?/br> 李師父意識似乎已經模糊了,他眼睛已經不知道看人,重濁的氣吸進去似有千鈞重,旁邊的丫頭要幫李師父吸痰,李師父艱難地朝著珍卿的方向,嘴巴一蠕一蠕地似乎要跟她說話。珍卿把耳朵貼到他的嘴邊,枯燥的痰音一遍遍地噪響著。她湊近聽清師父話音的瞬間,淚水洶涌得仿佛要決堤一般,她勉力克制著磅礴的情緒,一遍遍一字字地告訴李師父:“先生,我記下了……” 在場人都問珍卿李師父說得啥,珍卿掩抑著悲聲說了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崩顜熌镆仓皇潜械貞痪洌骸斑@也罷了?!甭槟緜吹盟茮]有一點淚水,她馬上轉頭交代管家和老女傭,快將李師父入殮的東西都收拾出來,又叫李師父本家的族人布置起來,那些族人連忙殷勤地應著下去了。 李師娘吩咐完這些回來忽然哭了,是那種靜默地不需要人勸解的哭,她哭一會就不再哭了,珍卿哭一陣也漸漸哭累了,但李先生一直攥著她的手,李家的使女端來水給她洗臉都不便。 已經咽淚收悲的李師娘,在床頭木木地呆坐了一陣,叫左右幫珍卿把手扯出來,叫珍卿安生坐著好生歇一歇。珍卿把手抽出來也洗了臉,喝著李師娘叫人煮的參棗茶,聽李師娘說起她的生父當年去世,也是這樣一聲重一聲輕地喘著,兩天兩夜才算得了解脫。說完這個李師娘沉默了一會,又絮說她沒給李師父留下男丁,這幾年李師父族人一直在糾纏,要給他過繼一個孫子打幡摔盆,但李師父終究沒有答應,之前說喪事也不愿意大辦,一直強調自己“僧道無緣”的他,死了也不愿意和尚和道士來超度他。 珍卿是頭一回直面至親的死亡。上輩子養母過世珍卿在念高中,喪事是鄰居和街道上幫辦的。這一世生母仙逝她才五歲,杜太爺叫女工把她抱得遠遠的,生母整個清洗入殮過程她都沒參與。這一回親見李先生離去的過程,珍卿由死亡獲得了不一般的啟發。 死亡究竟是什么呢?無論你是否功名蓋世,氣沖斗牛,一切生時的功名利祿權勢尊位,都不能作為送予無常的賄金,無??傄獙⑺劳鏊偷侥愕难矍?,你須要喘完世間重濁的空氣,接住這份量說不出輕重的死亡,然后讓你的至親透過你的死亡,看見通向死亡的黃泉之道,從而有了對死的敬畏以及對生的留戀…… 娟娟姐一家是搭飛機來的,此時李松溪先生已經仙去,家里到處掛滿了白布帳幔,李家近親孝仆都穿得白汪汪的。娟娟姐把丈夫兒子都撂在身后,自己一路哭奔進來抱住棺材一直拍打,問父親為何不等她回來再走。 珍卿原本跪在一旁隨起舉哀,見狀跟其他人一起來攔勸娟娟姐,李師娘身邊的老媽子也來勸:“大小姐,老爺清醒時自言并無遺憾。他說心里最掛念的兩個人,除了大小姐就是珍珍小姐,他說臨走前兩個人都見過了,該看的看了該問的問了,該講的講了該囑咐的也囑咐了。老爺今生受完來世享福,臨走前講明喪事不許大辦,不要招來許多人擾他不安,大小姐——” 聽了母親身邊老嬤嬤的勸說,娟娟姐稍微止住哭來拉珍卿詢問,韓姐夫和孩子們上前拈香焚紙。娟娟姐一家聽珍卿講了李師父臨終情景,講了李師父那一句遺言,韓姐夫跟他家兩個大兒子,不由都凜然悲憤淚灑當場,珍卿跟娟娟姐不免抱頭痛哭一場。然后娟娟姐一家先去換上吉服,又去見過待在后堂的李師娘。 李松溪先生晚年隱居桑梓,名聲式微不為世人所知,但他女兒跟弟子都非等閑之輩,有消息靈通的主動跑來上祭。娟娟姐跟珍卿遵照李先生遺愿,并不許外頭閑人進來擾他。之后,她們也只在家中停靈了七日,頭七一過就趕緊給李先生出殯下葬。 娟娟姐對李師娘的不哭,跟珍卿背后提起是有微辭的,珍卿趕緊婉轉地勸慰這jiejie,說李師娘實是李師父的第一個近人,他有下世的征兆師娘是最早發覺。李師娘的痛苦傷心比任何人都多,而且朝朝相對日日揣想,她還要抑制傷心穩住一家人,她的痛苦和辛勞旁人如何想象呢?而她們這女兒和弟子離得太遠,積壓的情感一下爆發出來,只是看似比師娘的零碎傷心深重罷了。 喪事辦完之后,娟娟姐聽說族人逼迫父母過繼,使氣把李家的老宅發賣了,傭人也按情況遣散或帶走,就帶著李師娘準備搬家到應天住了。 在磨坊店給李師父治喪期間,也師從過李師父的師兄梁師培也來祭拜過,跟珍卿提起永陵火車站的刺殺官員案。說兩個刺客中有個叫嚴良玉的女刺客,聽說原來是社會黨的地下人員,特務們本要把她當成跟社會黨談判的籌碼,給社會黨安一個“合談期間刺殺公民黨要員”的罪名,借此在兩黨談判中獲得更大的控制權。但嚴良玉在被押往應天的前夕在獄中自殺。 梁師培師兄之所以提起來此事,是因為這個嚴良玉的原名叫梁玉芝,祖籍魯州,跟梁師兄是沒有出五服的本家親戚。而這梁玉芝是珍卿圣音女中的同學,在圣音女中也曾經是比較要好的朋友。后覺梁玉芝行事魯莽就漸行漸遠了。 梁師培才提醒完珍卿沒多久,應天的特務頭子聶梅先就找到磨坊店,盤問珍卿夫婦跟梁玉芝的關系,盤問為何那么巧刺殺那天晚上他們到永陵。實際上珍卿確實多年不曾見過梁玉芝,他們再搜尋盤問也沒有結果……就算不用娟娟姐和韓姐夫出馬,以珍卿夫婦如日中天的聲望,這幫到處聞嗅的特務也不敢拿他們怎么樣。 珍卿夫婦是跟娟娟姐一家同走的,耽誤太久還有特務在旁虎視眈眈,他們也就放棄去冀州、晉州、燕州的行程,直接搭軍用飛機一道飛回海寧。 珍卿和三哥坐在轟鳴的飛機上,望著下面霧靄氤氳的青蔥人間,腦海中不由印現這樣的詩句: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3-05-05 19:41:08~2023-05-06 20:22:5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寶簾 20瓶;paddy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24章 一霎間風云變幻 珍卿和三哥回到海寧之后, 先幫著親友們把錢物換成黃金等硬通貨,然后開始辦杜太爺壽宴兼杜保堂百日宴。 杜太爺今年有七十六歲了,但他從來沒有辦過像樣的大壽。一則是他自己沒什么親戚, 二則也沒什么人替他張羅。他那年快到七十整壽時,正趕著珍卿和三哥的婚禮, 珍卿留學后他也沒興致過壽。如今他已經決定要隨孫女一家搬往梁州, 最近難免有點失魂落魄的。珍卿和三哥提議他跟杜保堂同辦壽宴, 杜太爺高興得都舍不得睡覺了。 珍卿夫婦便對燕冀二省的親友廣發請帖, 請他們南下海寧慶賀謝公館一對重祖孫的好日子。包括北方學界中珍卿父女都相熟的文化、教育要人, 如珍卿去年結識的洪菲菲女士一家;如珍卿夫婦在歐美結識的中國朋友,如在美結識的鄧揚和、胡蓮夫婦。而真正知交滿天下的三哥重要朋友更多,涵蓋了工商界、慈善界、教育界、文玩界。 謝公館此番為老人小孩大排筵宴, 背后的用意謝董事長和吳二姐亦知,他們也邀請值得牽掛的故交親友。 總而言之,珍卿跟三哥私底下商議好, 只要名聲在外恐為敵寇所擄者皆邀來。雖然是不同的時空背景, 許多重要事件都是似是而非, 但現在的局面,連沒有先覺的三哥也感覺不對勁了。 他們夫婦沒有千軍萬馬供其驅使, 也沒有飛機大炮能助力拱衛城池, 只能憑著對時勢的一點嗅覺,用這種方式為親友們豁免可能的災難, 這就是他們所能盡的最大人事。至于受邀者會否按他們期望的赴宴, 他們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 杜太爺和杜保堂好日子的前一天, 忽然驚傳舊都平京一夜間發生大事件, 東洋敵寇跟本國駐軍發生激戰。消息傳來的時候, 東洋人正在轟炸平京的重要地區。 珍卿一家都曉得受邀者們的底細, 此番借老人小孩邀請近親好友南下,多是要求他們帶著老□□兒的,說請大家在海寧大都市游玩一圈,并暗示他們時局動蕩下要留后路,最好帶些金銀細軟存到租界的銀行。其實有一些警醒的客人就照辦了,而那些盲目樂觀的卻聽而不信,平京事件一下把多少人炸懵了。 有人憂心落在冀州、燕州的家眷,急欲回轉北方同家人甘苦與共;有人慶幸帶著闔家南下走親游玩,還暗喜聽了珍卿夫婦建議帶了錢財過來;也有人沒頭蒼蠅似的亂想主意,已經淪陷的平京自然不敢回去,又不確定該回鄉下的老家避兵災,還是觀望政府動向再隨大流而動。 珍卿夫婦尤其勸知名人士稍安勿躁,姑且再觀望幾日也更看得清時局。也委婉建議那些家人尚在北邊的人,趁著現在還沒有打得不可開交,還是快打電報到北邊請人幫忙攜帶家眷財物南下,就算他們錯判了戰爭的形勢,以后確定北方打不起來,他們到時再回冀州和燕州也比現在抱僥幸心理強。 謝董事長一直不愿搬遷工廠、醫院,二姐夫婦也一直無意搬遷他們的藥廠。此時見東洋人連平京舊都也敢攻打。珍卿夫婦之前暗示過的糟糕局面,似乎一步步呈現在他們面前,由不得他們再抱著天真幻想。 全家人便緊急開會商議南遷工廠、醫院、藥廠等,還有謝董事長負責的中西義賑會,及義賑會和慈濟會協辦的孤兒院和工藝所等。這么多人員、物資、機器要一股腦搬遷,想一想都是千頭萬緒萬緒千頭,一件件計議起來腦袋都要爆炸了。 珍卿夫婦勸說謝董事長他們,最好把動遷的目的地定到蜀州或梁州、恭州。謝董事長與公司的股東都認為,覺得路途遙遠情況復雜,搬遷的難度和成本也太大了,何況海寧跟首都應天離得這么近,應天若無事海寧怎么可能有事呢?花仙子股東們也是說先遷往楚州星漢市 ——據說當局在該城布置數百架自產或捐助的飛機,相對其他空中防御力量薄弱的城市更安全。 珍卿夫婦再三勸說謝董事長,謝董事長只好下決心壯士斷腕,放棄那些不贊同南遷梁州的大股東,還出去大宗的股本和利息后,他們自己人全權負責這個關乎存亡的大行動。 謝公館上下的人都見過世面,應對過不止一次重大突發事件 ,一家人聚集著商議了三天三夜,暫時確定了每個人負責的各項任務:二姐夫婦負責醫院、藥廠、花仙子產品的搬遷和出賣,全程監視公家物品的清點、打包,尤其是大宗機械的清點打包,三哥就負責聯絡貨船、火車等物流工具,以及物料機械搬遷和入庫的存放事宜。公司、工廠、醫院、義賑會、工藝院等,還有數萬職員也需要協商安排以后的去向,珍卿負責協助謝董事長處理這一部分工作。 陸si姐因珍卿的建議和其他家人的阻攔,她的倩影服裝公司旗下并無大工廠,需要處理安排的廠子、物料和職員,相比花仙子公司就簡單得多了,她正懷著孕,一切事都由家人和職員替她擔待。而謝公館內部的物品、人員的整理和安排,就由謝公館的幾個內外管家來照管。這個大型的搬遷事項一旦施行起來,謝公館上下的人包括各家產業的高級職員,都是一個人當成三五個人來用。 期間,應天當局在冀州和燕州的軍政代表,與東洋侵略者的停戰談判已宣告失敗。北方各學校已經開始搬校南下,據聞暫定的目的地也是楚州星漢市。海寧這邊不少學界同仁卻覺海寧畢竟是各國租界所在,東洋倭寇不至于猖狂到一次性與各國為敵吧? 但珍卿還是積極跟慕先生溝通,叫慕先生跟藝專所有負責人說明利害。她甚至一改在藝專的甩手掌柜作派,跟藝專的唐人禮、吳質存、葉知秋、朱書琴、秦間間都談了,叫他們不要對所謂的國際調停抱有信心,自清末以來國際調停何時對中國有利過?退一步來說,就算不信東洋人真能攻破海寧,也要在全校師生間作遷校動員以備萬一,就算最后證明是杞人憂天都好過沒準備。 珍卿如此有?!俺G槌@怼钡难孕?,不免被看不慣她“怯懦”的學界同仁譏諷,連她的崇拜者中都有人覺得她過態了。加上謝公館搬遷工廠、醫院、藥廠的舉動,也在海寧工商金融界引起側目驚笑,說不但易先生近來言行不合她詩中之志,當年言“東洋西洋皆凌犯,神州兒女皆來捍”。不料事到臨頭,他們第一名門全數人竟都貪生怕死,現在東洋人尚未打到家門口,他們已經只顧自己倉皇逃竄了,什么愛國商業家、慈善義士、學界名流,都是拿來沽名釣譽的幌子罷了。 雖然冷言譏諷、落井下石者是難免的,然而被他們家幫助扶持過的人若也如此,也足夠珍卿寒心一時了。不過幸好慕先生還能一言決事,聽珍卿多次描述潛伏危機之后,即命藝專的教職工開始打包教具,學校又叫校內的學生自治組織幫忙,由某日某時開始學校解散,復校時間暫定九月初旬某日。 學生們可自籌路費前往星漢市復校,也可選擇跟著大部隊一起遷移各種物資,這樣校方會包他們的食宿和路費。而藝專多數師生和世人一般惶惶,多數貧寒子弟其實無處可去,此時下意識信奉師者長輩的權威。想反對南遷而留下來決一死戰的人,在此時也組織不起來人跟他們一起。藝專的南遷隊伍一日日開始成形了。 珍卿和杜教授供職的國立海大,尚未接到應天教育部遷校的指令,珍卿兩次力勸校方多少作點準備,最終都是無功而返。其實,此時連華界的國立大學也都未動遷,珍卿深知強勸無用已然作罷了。 而此時,杜教授卻已經接到上頭通知,應天中華研究院文史所也要提前動遷,院長鄭余周先生召杜教授到應天主持搬遷,杜教授倉促收拾好行李就到火車戰,未來得及跟外頭奔波的家人告別,就匆匆搭上駛往應天的火車。事后打電報托付珍卿派人接她姑姑——住在徽州昌意小城的景紅姑。 昌意小城其實離海寧沒有多遠,但珍卿眼下實在沒有閑功夫,只打算派認識紅姑的胖媽帶個伙計走一趟。不料胖媽的老伴花匠老劉卻有事情,老劉說上次回家看中了鄰鎮的一個小孩,跟主家說好了下月去接孩子?,F在謝公館預備大搬遷他坐不住了,一改老實巴交的作派就是非要回去接孩子,大抵越是老實人越在乎后嗣之事吧。 胖媽惡狠狠地罵劉老是不知事的行尸,卻也壓抑著怨憤跟老劉回去接孩子,珍卿并不情愿叫他們亂走動,謝公館的搬遷隊伍說不好啥時候就出發。胖媽就說他們接孩子的小鎮就在江州邊上,事情辦得順利最多三天兩天就回來。珍卿只好讓胖媽兩口子快去快回,另派了同樣認識景紅姑的阿成去接紅姑。 謝公館所有人現在都是日理萬機。連回到家里也是一刻不能消停,吃飯睡覺都必然爭分奪秒,不然料不到何時就被某人某事打斷了。 平京事發后謝公館留下的客人不少,大家觀望局勢又料不準軍事上的情況,值此山河破碎不知往哪里走合適,謝公館原住的舊客和外面來的新客,都要跟謝公館已有決斷的主人們商議,看看究竟往哪里逃避戰禍才是最好。珍卿自己一家人準備去西南,也不敢斷言西南之地最穩妥,反正就是先含糊其辭應付過去。 當東洋人在海寧也借口士兵被殺害,提出要入城搜查殺人犯被嚴正拒絕,而后又無理要求本國軍人撤出亦無果,便開始派遣巡洋艦任意炮擊海寧華界。沒多久,謝公館內也獲悉應天當局的內幕消息,說政府打的主意是先遷轉到鄱州,再由鄱州退到楚州的星漢市,第三就可能是遷往西南腹地的恭州。謝公館這時才敢勸大家往西南方向去。 珍卿為親人師長的事情忙碌時,生父滕將軍在坊間的名聲急轉直下了。 據說平京事發之后,駐平京部隊本擬立刻拼死血戰,而冀州省主席滕將軍卻跟東洋賊寇談判,客觀上為東洋人在冀、燕兩省增兵贏得時間?,F在冀州、燕州一帶的本國駐軍,正以血rou之軀跟侵略者殊死拼殺,這么多熱血軍魂抵不過東洋人的空中優勢,眼見已無法挽救冀、燕兩省全面淪陷的慘烈局面,人們的和平幻想一天天地破滅了。 悲憤絕望的情緒在民間傳播著,滕將軍作為冀州的代理省主席,被許多人批判臨機失斷、貽誤戰機,現在冀燕失陷已經無可挽回,據說滕將軍又要率領冀州的三個兵團,一直向南退卻至禹州、徽州、江州一線。坊間現在多猜疑他是親附東洋的投降派,不然為何會將手里的地盤輕松讓渡出去?對滕將軍的討伐之聲日日高漲,不過應天當局一直裝聾作啞,并不回應民眾處罰滕將軍的請求。 海寧現在的情勢是,東洋方面日日在向海寧增兵,謝公館旗下產業的物資資源等,現在只運出去一部分容易搬動的,像工廠里的大件機器太難搬遷了。僅一個化工廠的全部機器上船,貨輪就被壓得不敢再裝更多東西?,F在輪船和火車運輸的價錢水漲船高,計算搬遷工廠的成本也越來越大了??墒潜仨毜贸眠@個能爭取的空檔,能搬出去多少東西就搬出去多少東西。 至于沒法搬遷的工廠便就地變賣,就算市價跌得快也能收回一點本錢,也是為在梁州復建工廠籌措經費。 這時節四姐也隨大家住謝公館,她說俊俊哥能動用軍列軍卡,搬動機器要不要俊俊哥幫忙?家人不約而同叫她別作此想,當前海寧形勢如此危急,百姓商家也要無條件地支援抗戰,哪能到現在還私占國家資源拖大家后腿?只能是大家同心戮力抓緊時間,盡全力把能搬走的機器物料都搬走。 現下,東洋人雖說只在炮轟海寧的華界,海寧租界天天也能聽見隆隆的炮聲,誰也不敢保證租界會一直安全。 而謝公館現住的人未免太多了,先前珍卿夫婦為杜太爺和杜保堂辦宴會請的客人,那些老家在南方的多跑到老家避兵禍去了,老家在北方而不知何去何從者,還有一些人留在謝公館徘徊觀望。原先受到邀請卻沒南下的親朋好友,這一陣也絡繹不絕地來到謝公館,指望謝公館的主人家們能指點迷津。 海寧的富人祖籍多在江州、越州,似謝公館的近親朋友不少就攜家人回江州、越州避禍。這些人穿越重重炮火跑出了海寧城,有的人見城外又是打炮又有土匪,一害怕又拖家帶口從城外返回,怕遭到東洋人炮擊華界不敢住了,就顛顛跑到租界藏進謝公館里。 某一天,無線電里又聽聞東洋人竟然轟炸江州,家人在江州的住客們更是六神無主,張張惶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珍卿驀然想到在江州的胖媽和老劉,可是他們正在回來路上又不可能聯系上。 謝公館住人太多連傭人房都被擠占,秦姨和岳嫂等住進了樓里的雜貨房。珍卿派去接應紅姑的阿成回來了,紅姑叫阿成轉告珍卿和杜教授,說就算是禍世魔王到了昌意,她也決定永遠留在那小城不走了,不管好死還是歹死都不必管她了,阿成強勸了許久一直無果。 珍卿只好叫人給紅姑寄了點東西,胖媽這天下午忽然形容凄慘地奔回謝公館,不顧臉上還流著血就跪到珍卿面前,說他們坐的船被東洋人炸翻了,花匠老劉跟多少船客翻船后慘死在江心,會游水的胖媽萬幸沒有受傷,也是僥幸從翻船中撿回了一條命。 胖媽說起被炸之事猶然驚恐之極,說當時東洋人的飛機下雨似的下炸彈,正炸在他們那艘汽船的當中間,當時就把船中多少客人炸得血淋淋,胖媽看見一些血人跟蟲子似的爬蠕出來,扎煞著手凄慘地叫著“救人啦,救人啦”??墒前渡先硕阏◤椂寂露悴患?,哪里有人會去管被炸斷的船上的傷者呢,傷者爬出來到后面也是活活淹死的命。胖媽說她只及撈到老劉的半截身子,另一半身子就落在江心不知哪里去了,可是她在水里掙命似的游啊游,老劉那半截身子也不曉得被她拉在哪了。說到這里胖媽只拿頭撞在椅子上頭,血淚齊流的景象令人倍感凄厲…… 珍卿著實沒有想到,東洋人竟然連江州也狂轟亂炸,早知道的話老劉再犯倔她也會攔阻的。三哥勸她不要把這種苦難的責任也攬上身,她之前為別人的事殫精竭慮,最后為家里和藝專的事焦頭爛額,誰能事無巨細把每個人的安危都想周到? 珍卿讓秦姨找人給老劉弄個牌位,把給老劉照的相片尋出來擺好供桌香案,于心理受了巨創的胖媽也是安慰。謝董事長等人也只倉促安撫了胖媽,然后聚集家里的人商議遣散謝公館的章程。 胖媽的話證實東洋人在轟炸江州,祖籍在江州的人也不能隨便回去了。除了最近住進來的親友要趕快轉出去,還有常年寄居謝公館的孤寡老弱親戚——這些沒有生活能力的老弱病殘,叫他們自謀生路無疑是要他們的命。 謝公館下面尚未解散的公司、醫院、藥廠、慈善機構,還有不少職員表示愿同他們一道南遷。還有慈善機構底下的孤兒學子們,既然收養他們還教他們一技之長,不能說戰勢一開就拋下人家不管。華界現在被轟炸的頻率越發高了,可是住在租界也不是長久之計,這些人員的離開已經迫在眉睫,人員運輸已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大工程。只能說東洋人還不敢轟炸租界,他們還能一撥撥有序地把人員運出去。 亂世間所謂人性自然窮形盡相,這么多來歷復雜、并不相關的人員,還夾著謝公館諸人的財物前往星漢,謝公館若沒有夠份量的人做鎮山石,逃難的火車和輪船上會發生什么可怕的事,真是難以想象。而謝董事長論地位、資格、能力、心志,最能管好這些成份復雜的人群遷徙,謝公館闔眾都同意由謝董事長帶隊,先帶一大撥人員和行李、物資前往星漢市去。 陸si姐如今懷孕已八個月了,現在整個海寧城是兵兇戰危,公民黨準備出動陸空軍防御,東洋人看來也在暗暗醞釀大動作,俊俊哥作為海寧警備司令部的第三號人物,就算不必親自沖鋒陷陣也須坐鎮指揮。四姐就算留在暫時安全的租界也會令他分心。四姐還極擔心現在跟俊俊哥分別,如此時局下就有可能是永別。她哭了一場場大家勸說了一撥撥,俊俊哥又把他父母家人托付四姐,四姐最終也只好跟著謝董事長先走。 吳二姐也把小英托付給她們,她決定暫時不跟著頭一撥人走。實在是眾仁醫院的死物容易搬,但等著做手術的病人不能放棄,等著生孩子的婦女也有很多,更別提那些重癥住院現時無處可去的人。而謝董事長再能鎮得住場面,這一圈人中總要跟個能擔事的男人,吳二姐便提議叫二姐夫先跟著去,海寧這里剩余沒處理完的事務非要八面玲瓏的人干,留下浩云一個人也足以應付了。 珍卿便叫把杜太爺跟杜保堂二人,也都托付給了謝董事長跟四姐、二姐夫,還有她最倚重的胖媽和秦姨,也讓跟著照顧好杜太爺和杜保堂。 大家原說叫珍卿一起跟著先走,三哥和杜太爺也是這個意思,可是珍卿做不到拋開一切人事,就這樣毫無掛礙地離開海寧。 駐守禹州的二十六軍梁師培軍長,打急電請珍卿接應他的攢的家當和一家老小,讓珍卿把他們安全帶到后方去。雖然現在戰火還沒燒到禹州和魯州,但珍卿也發急電給楊杜兩家的親戚,希望他們至少讓念書的孩子們選下來。 就算退一萬步說,珍卿這些北方親友欲南下避戰,皆可由最后走的三哥幫忙接管安排??伤亩鲙熌浇舷壬€沒走,他的藝專也只走了一個先頭部隊,后面還有不少人員物資還在等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