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科舉奮斗日常 第11節
書迷正在閱讀:龍傲天穿成爽文炮灰經紀人、穿到民國好好學習生活、再生歡、熾夏不落、重生后手撕婚書,嫁給前任他親叔、笨蛋美人成為太子妃后、虐文女主手持瘋筆、《哥哥們太愛我了怎么辦》1vN(骨科)、攻略竹馬他爸【年齡差】、月色肆虐( NPH 虐男)
不管準備多少豆花,李銀花和小三嬸都能賣完,而且每天都有沒買到的人問她們為什么只準備這一點,家里合計了一下之后,豆腐生意就先停了,大伯娘也迅速加入了豆花聯盟。 至此,陳家正式進入了每晚都有大把銅錢數的全新時代。 在跟壯壯交換了一下業務之后,陳延發現收錢其實并不累,豆花這一文兩文的,人家給了錢都不用找,累的應該是收碗。 雖然租了三個連在一起的攤位,位置比較大,但他們是從鄉下推著板車來的,所以客人是沒有桌子和凳子的,陳延一邊忙一邊觀察,發現很多人在覺察只能站著吃的時候很快就會散開。 不能坐著吃也的確是一個痛點,不過看攤子的客流量,陳延想,這種痛點應該不會持續太久的,爺爺是有遠見的人,娘是有野心的人,家里遲早會在縣里有個店的。 心里想著事兒,陳延手上的動作卻很快,他不緊不慢從客人手里收好碗,然后疊起來放到板車后,陳多富和李銀花則立刻接過來洗碗,另有人不停去井邊打水,忙亂之中,也有一分井然有序。 人群外的道邊上,一輛淡青色的馬車緩緩駛來,那馬車側邊的車簾被輕輕撩起,女童輕快伶俐的聲音響起,“哇,爹爹娘親,你們看那個!” 隨著她手所指,姜修和夫人也抬頭看了一眼。 夫人看圖:“那招牌上的畫看著奇怪,但還挺有趣啊?!?/br> 姜大人第一眼看到的則是字,“歐體遒勁有力,寫得不錯?!?/br> 而小小的茵茵再看一眼,則看出了滿身的饞意,“阿爹阿娘那是什么!我想吃!” 頭上扎著兩個小包包,臉頰微微鼓帶著些粉色的小姑娘在姜夫人懷里扭來扭去。 “先去叔爺爺家,回來再吃行不行?” 她也沒有說話,就扯住了姜夫人的袖子,眼睛忽閃忽閃的。 “真是怕了你這個小魔星?!卑衍嚭熇聛?,姜夫人讓侍女過去,“紅纓,去買三碗豆羹來吧,一碗不要辣?!?/br> 攤子上又來了一個想連豆花帶碗一起買的人,通常情況下,陳家會拒絕這樣的單子,因為帶出來的碗不多,這邊還要洗著輪換用呢,全賣光了后面的人就得抓手里吃了。 當然,也有不通常的情況,比如現在:啊,這位jiejie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小三嬸看見那閃閃惹人愛的銀子,手勺都抖了,多給打了許多rou。 這是今天賣豆羹的一個幸福小插曲,在忙碌里,時間過得飛快,兩輛板車上的東西也賣得雜七雜八了,大家就準備收拾東西回家了。 滿身疲憊,回去的路不算好走,有些坑洼,但顛簸中,家里的零錢盒發出了美妙的叮當聲,讓人一點兒也生不起氣。 傍晚,陳阿婆做飯,陳安開課,幾個小姐妹學識字,在正廳,幾個大人則跟著陳延一起學記賬,老陳頭在一邊數錢。 自從豆花生意走上正軌之后,家里要記的賬就多了起來,叫大人們寫繁體字記賬那顯然是難為人,所以陳延就把表格記錄和阿拉伯數字傳授給了大家。 六個大人里,學得最好的是李銀花和小三嬸,其次是他爹和大伯娘,三叔和大伯是最搞不清數字之間的關系的,不過他們兩個的格子線畫得很好。 啊,也算術業有專攻了。 簡易加法教完以后,奶奶的飯也做好了,老陳頭的錢也串完了,今天晚食,爺爺滿面紅光地宣布了今天的收入,并對每家開始論功行獎,這段時間陳家人的精神狀態rou眼可見得變得很好。 陳延很高興。 - 翌日。 歲考在即,私塾里的學生都很認真,生怕這過年前還來一個中下,被呂夫子踹屁股蹦到乙班去。 要復習的東西已經復習完了,陳延拿著從呂夫子那里借來的書快速謄寫著,他邊寫邊學,思考對方在行文時的想法、還有對方用的格式。 陳延看這個世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他有無限宏觀的概念,但那些東西都是要包裝之后才能拿出來的,他得學一學怎么包裝自己。 就在他有些入迷的時候,呂夫子又把他叫去了隔壁書房。 看著自己桌案前沉穩的少年,呂秀才心里的怒火才稍平了一些。教導這孩子快有兩年了,他心中對他的期許從未說出過口,但這孩子也從來沒讓他失望過。 希望這次亦然。 作者有話說: 感謝各位小可愛對我的支持~ 從明天開始就日更啦!如果大家方便的話可以收藏一下作者的專欄,順便再收藏一下我的預收!謝謝大家!感謝在2022-05-09 00:06:36~2022-05-11 19:41:2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戒焦戒糖、眾貓拱月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眾貓拱月 10瓶;婉婉 3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5章 姜大人的無命題考核 ◎破題來源于生活!◎ 川安縣最近來了一位大人物,他姓姜名修,是整個江南府的提學,亦是成宇二十一年的探花郎,官居高位又文采斐然。 作為提學,他對治下江南府的文績很是看重,來到川安縣,聽說這里私塾之風頗盛,他便想了解一下私塾學子們的學習情況。 縣令聽聞,便讓下面的私塾各交幾篇學子的文章上來。本來呂秀才的私塾新開不久,是不在上交文章的名列的。 但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們也要交一篇文章上去?!眳涡悴疟闶且虼硕鴲阑?。在放下科舉之路之后,呂秀才是把呂氏私塾當做了自己的新事業的。 他要靠這個私塾培養一批童生、秀才,積蓄他在川安縣的力量,培養自己的人脈,增強自己氏族的力量,為自己的子孫提前鋪路。所以他必須招生,慢慢的招資質更好的學生。 這些都需要口碑,這次遞交文章,搞不好就是對私塾口碑的一大打擊。 陳延這下知道呂夫子為什么這么生氣了,把呂氏私塾報上去的人簡直其心可誅,名字交上去了,不管是因為何種原因沒有參加,縣城的人知道了只會覺得是呂氏私塾的水平不行。 參加了,如果墊底了,傳出什么風言風語對來年的招生都是有礙的。 “陳延,你是個聰慧的人?!笨梢哉f,陳延刷新了呂夫子對于農家子的印象,“如果我們私塾一定要交一篇文章上去,寫文章的人除了你,我找不出別人?!?/br> “陳延不敢當?!标愌又t虛道。 時下謙虛是讀書人的本色,呂秀才沒把這句話聽在耳朵里,而是繼續說:“你應該知道,這不僅是一個擔子,對你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br> “裴大人一甲出身,還是我府提學,若你的文章能得他幾分指點,在他那里留下些許印象,對你將來的路助益良多?!?/br> 當然,陳延也知道,要是自己答的水平稀碎,在縣尊或是姜大人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對自己的縣試可能也會有些妨礙。 但風險與機遇總是并存的。 所以在呂夫子問出:“陳延,你可敢接下這個擔子?”的時候,陳延便立即應了。 不錯,至少是能扛得住事兒的,呂夫子捋了捋胡子。 “夫子,縣尊大人可有說提學大人要的文章是關于哪方面的?”既然已經接下挑戰,陳延就想把事情吃透,做到最好。 呂夫子搖頭,“提學大人沒有起題,只要眾學子交一篇自己覺得最好的文章上去便可?!?/br> 居然還是開放式命題,陳延以前最討厭的小組作業就是這種的了!沒有范圍就是最大的范圍! “這文章五日后就要交,你須得盡快做出,寫完之后可以先拿給我看,還有什么想問的嗎?” 陳延:“夫子您可知提學大人為何在臘八之際到了川安縣?” 問這個?呂夫子立刻明白了陳延的意思,“姜大人這次是攜親眷來的,據說是特意來川安縣拜訪姜夫人的一位長輩?!?/br> “不過那位長輩似乎不是姜夫人的親眷,而是她家中的一位世仆?!?/br> 陳延聽到這句話精神多了,一位會陪夫人拜訪世仆的三品大員…… 他又仔細詢問了呂夫子一些關于姜大人的消息,可惜呂夫子自己也只是個秀才,加上姜大人又是呂秀才決定放棄科舉之后才來的江南府,所以夫子對姜大人也是知之甚少。 陳延心里只拼出了一個稀碎的形象。 該說的都說完了,陳延走的時候,呂夫子還給了他一本文章書,上面是呂秀才自己記錄的一些昔年同窗或師長寫的好文章。 呂夫子看著陳延拿著書走出去的背影,心道:今天又發現了學生適合舉業的一個特制,有熊心豹子膽。 大事臨門,一點也不局促。 - 做一篇沒有方向的文章,什么時候最難?陳延給的答案是萬事開頭難。 他應該如何破題? 可以寫的內容有很多,但到底哪個才是最合適他的? 他開了很多題,又否了很多題,官場、制度、大民生,這些都不該一個白身、農家子應該寫的東西。 風景?園林?閑情逸致或者是讀書之心得體會?前者需要辭藻華麗才能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錦繡文章,后者他也只能借筆□□,以他現在的水平還寫不出真正的勸學文章。 雖然心里壓著事兒,但陳延回到家之后狀態還是不錯的,給家里的幾個長輩上完了初級賬房課。 倒是陳安在他上完課之后發現今天狀態好像有點不對,連忙問:“康弟你這是怎么了?夫子今天罵你了?” “沒有?!?/br> “也是,夫子怎么會罵你呢!”就算整個甲班的人都被噴,自家康弟也絕對是呂夫子眷顧的那一個,“那到底是怎么了,我感覺你從夫子的書房回來之后就有點走神?!?/br> 陳延簡單把中午的事情說了一下,“我還沒想好要寫什么?!?/br> 陳安瞪大了眼睛,他驚訝的不是陳延的文章能上呈提學大人,而是驚訝:“這么久了,康弟你還沒選好題嗎?這世上竟有你也不會的事?” 陳延:…… “我非全人,自然會有做不到的事?!?/br> “不!”陳安搖頭,“我覺得康弟只要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好,沒想好只是一時的,估計明天睡醒就會有眉目了!” 陳家的又一個康吹出現了。 陳延無奈笑笑,不過,他是真沒想到陳安的話應驗的這么快,還沒等到睡覺,那玄而又玄的靈感就來了。 晚食,一家人排排坐。 因為怕長輩擔心,所以陳延讓陳安暫時不要把文章的事情告訴大家。 數錢的快樂依然籠罩著所有人,不過今天除了數錢,晚食上還談了一些關于‘收購’的問題。 因為豆花的銷售進入了黃金期,家里的鹵子用的很快,年關豬rou是不缺的,但冬天菌菇可是個稀罕貨。家里的存量用完了,得去外邊買。 所以今天的支出多了一筆向鄰居買干貨的錢。 李銀花也接話:“是哩,村上一些人還問我們具體要什么菌菇,新鮮的要不要,都說來年春天要幫我們采這野菇呢?!?/br> 陳家人這一板車一板車的貨拉出去,每天又笑容滿面的回來,全家出動,村上的人都猜他們應該是掙到了大錢,雖然是同宗族的人,心里也難免拈酸眼紅。 “以后這干貨還是從村里收,我們一斤比縣里多給些?!崩详愵^自有在宗族里生存的智慧。 “是了,我聽說從我們去賣豆羹之后,陳大松家那個也去了賣炊餅?”大伯娘是家里最有勁兒八卦的人了,大家出攤回來晚上吃完都是直接歇息,她能鉆到點空還喜歡出去嘮嗑,“不知他們生意怎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