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她喜歡違背神的意愿(2136)
書迷正在閱讀:宿管阿姨是惡女(nph)、熾熱狂夏(強取豪奪H)、極致反差(校園 1v1 h)、不夠、是否真的有這場雪、暴躁大少爺和他的村花童養媳、好想(兄妹骨科 1v1)、不止于眠、你停在時間里、我寫了一封信給她
Chapter 5 她喜歡違背神的意愿 17(5-1)再一次,北京 蕭雯回國的航班被熔斷,她本身準備5月畢業就回國,正好畢業前接了個項目,延遲了回國時間。 對蕭雯來說,畢業意味著再也回不到憑著學生證免費逛MoMA的時光。 帝國大廈的紫與藍亮起又熄滅,她漫步在第五大道,看著各種膚色的人來來往往。 作為紐約的地標,帝國大廈燈光四季變換,每年的五月都會為兩所大學的畢業生亮燈。這是大蕭條時期的建筑,那時候普通群眾生活艱難,而華爾街那些銀行家卻熱衷于修建摩天大樓彰顯財力。如今紐約最高的建筑是建成于2013年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可是沒有一座摩天大廈能撼動帝國大廈在世界人民心中的位置。 她畢業那天和朋友一起站在帝國大廈紫色的燈光下拍照留念,她想起徐霜在某大行實習時,公司會把每個實習生的照片與名字打在時代廣場的屏幕上滾動播放,當時她只覺得這些投資銀行夸張??墒乾F在帝國大廈頂部的紫色燈光為每一個母校畢業生亮起時,她感受到那種不一樣了。 幾乎全紐約的人都能看到這里有一群年輕人畢業了。 諾大的紐約只要有一束光為她亮起,都是會感到無比榮幸的。 紐約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有著無法比擬的包容與多元文化,階級劃分明顯,出入高樓大廈的白領與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都有可能坐在那列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地鐵上。她來的第一年覺得自己這輩子都要待在這里才好,想用不同語言為紐約的毛細血管拍攝紀錄片。 現在想想有些矯情,有些幼稚,紐約從來都是讓人心甘情愿付出并且不計回報的。 但是她想要回報。 * 封控結束后,徐霜坐上了去北京的高鐵。上半年,x美術館邀請蕭雯參與明年的首展,她去過一趟北京,藝術總監因為感染,沒能及時回北京見到她?,F在也許是個好時機。 每一個能夠相見的時機都算好時機。 八月,萬明羽在廣州,她去北京可能會見到他,也可能不會。 上半年,她還沒有開始一段新的關系,她以為他們會一直保持交付真心但不必說愛的平衡。 那時候,她在北京住在萬明羽常住的酒店,若無其事地跟萬明羽開玩笑,說自己車貸房貸在身,能省則省。 她說,如果你不需要這段(不倫不類的)關系了,通知我就好。 她喜歡用灑脫的言語矯飾自己的形象。語言是她唯一的最后的戰場了。 幾個月過去,她此次去北京前和萬明羽有過通話,聊天中無意中提起買高鐵票的事情,萬明羽才知道她要去北京。 萬明羽打斷她的講述,“你說過,你去哪都會和我說?!?/br> 這是她回國后跟萬明羽形成的默契,城市被劃分成各種不同類型的風險區,她入職時填的緊急聯系人都是萬明羽,踏入新的城市意味著要接受新的規則下的風險。 剛才,他們在聊這兩年一級市場的變化。疫情這一年多以來,一級市場遭受的打擊是有目共睹的。 這本來就不是什么學術對話,但是萬明羽顯然說了界限消弭的話。對著市場“指點江山”的她有一瞬間不知如何作答。 如果沒有完美答案,那就想到什么答什么。 “我以為這個約定是有限期的。并且我以為你會對我的行程沒有興趣?!彼嬲\作答。 “我在北京,過來吧?!?/br> “北京?不是說在廣州嗎?!?/br> 萬明羽輕笑,“嗯,回來了?!?/br> 沒有及時匯報身處何地的理由跟她一樣,以為約定有限期,覺得她已經不在意。 有時候人的關系就是那么奇妙,以為老死不相往來,卻可以通過一段對話放下心結,以為即將相攜邁向未來,卻因為充滿攻擊性的言語一拍兩散。 人活在這樣一個夾縫里。一方面,她知道作為一個剛分手的女性貌似要和異性保持合理適當,或者說只聊工作的關系,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另一方面,她本來早就跳出規則之外,“自由”告訴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想愛誰就愛誰,想不愛就不愛。 后者讓她有意逆行。 在這樣語境里成長的女性接受了一套既有規則的馴化,當有一天她認識到規則可以打破,規則狗屁不是時,她暗中背負了一個打破規則的任務。 同時愛兩個男人或者誰都不愛的成就感比不上叛逆帶來的爽感。 她喜歡“違背神的意愿”,她心中沒有上帝。 只有無力時,才會搬出上帝給她的朋友們最真誠的祝福。 * 復興號高鐵到北京只需三個多小時,終點是北京南。 上次在北京南站下車還是大學跟室友一起坐高鐵返校,她站在諾大的高鐵站,一時沒找到方向。 打開二維碼給工作人員檢查,左轉出站,她熟稔地進行這個流程,在出口處見到宋嘉泠。她本來準備明天和宋嘉泠補上約在上海的那頓飯。 但是宋嘉泠明天要出差去鄰市拍攝,就定在今天見面。她起早坐上最早班的高鐵,到北京南11點40,正好是飯點,學姐執意要到高鐵站接她。 跟宋嘉泠也好久沒見了。宋嘉泠跟視頻里有那么一點不一樣…… 更漂亮。 她跟宋嘉泠把行李箱搬上后備箱。 從北京西站到酒店三十分鐘不到,這個車程對南邊下雨北邊不下的北京來說不算遠。她先把行李箱放到酒店,餐廳就在酒店附近的王府井,她們步行去。 學姐問她會在北京待幾天。 連回去的車票都沒買,她自己不知道,“無業游民一個,應該會多待兩天?!?/br> 學姐被她這話逗笑,“好啊,說不定能等我出差回來。110周年你沒回來,想回學??纯窗??” “不是說現在只有在校生給進嗎,還需要審批碼?!毙焖苫?,她看校方發的通知是這樣說的。 不論是北京,還是大學校園的管理都很嚴格。開學前,校方召開過多次會議討論,黨委學生部和黨委學生部發了調整學生返校和新生報到要求的通知。 —— 作者有廢話說: 雖然寫的是“那三年”,但半真半假啦。 沉重的話題放在心里,就不寫了。 其實這個尺度貌似放在晉江也是ok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