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明末之征服(7)談判還是赴宴
書迷正在閱讀:大黃的故事(第二卷)New、電視劇《開端》同人—那不為人知的循環之詩情的放縱、嵐的自白 我和jiejie一起被公車輪jian的記憶、百花王學園、抽出寶貴的游戲時間卻看了一本廁紙級別的小說、明明是mama,卻不能告訴女兒,我想成為她的奴隸、荒唐村、因為封城獻身的mama、mama與三個流氓修改版、告白實行委員會
步不前,自己老早就想搬掉它了,這不?機會來了,哈哈。 封侯拜相,耀祖光宗,指日可待! 「千歲(干杯)!」 可憐李自成的第一謀士李巖,就這樣的被敵我雙方「合伙」給出賣了。 前朝人說的明明白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此話乃范蠡實際經驗的總結啊。 …… 一番番的推杯換盞,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昨日還是有你無我的生死之敵。 「牛軍師清cao過人,才地高華,實有宰輔之才……」 「牛軍師足智多謀,運籌帷幄,足令百官汗顏……」 「牛軍師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國之棟梁也……」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王克非不斷拋出「高帽子」,以及那些贊美的詞語滔滔不絕如同洪水泛濫,直把牛金星砸的暈頭轉向,一番番的恭維,簡直要把他捧 上九霄云外。 連他自己都不得不感嘆,原來俺老牛還真是個人才啊。這么多年了,自己一直生活在李巖的陰影之下,且將無休無止、永無盡頭地持續下去。生活,本身已經不易,浪費時間,豈不就是浪費生命? 「陛下謬贊了,若非闖王慧眼識珠,臣又怎么會有此機會立下這份功勞?」 牛金星笑得跟傻子似的,那一臉欠揍的樣子,真又可氣又可樂,恨不得讓王克非上去猛踹幾腳。 時辰也差不多了,是該送走你這尊瘟神了。 【手^機^看^小^書;77777.℃-〇-㎡】 王克非欠了欠身,端起一杯茶水,抿了一口。說道: 「朕亦想留軍師于宮中,把酒言歡,共商治國之道,奈何秦王亦苦等消息。如此,朕就不挽留了,軍師此行有功于社稷,朕亦應賞賜?!?/br> 王克非一揮手,便有太監抬上來幾個寶箱。 打開寶箱,琳瑯滿目。 「牛軍師辛苦,此行使兩軍化干戈為玉帛,全賴軍師盡心盡力,君以誠待朕,朕必不相負!特賜軍師珍珠百顆,瑪瑙玉器20件,紅光寶石10顆,靈芝10顆,白 玉10塊,夜明珠一對,千年人參1株。另有白銀黃金各千兩,軍師給同行的弟兄們買酒吃?!?/br> 心動啊,這他娘的誰不心動。 這么多好東西,也只有當年在洛陽抄福王家的時候,才見到過。 可那些東西,闖王幾經賞賜,等到自己手中時已所剩無幾,而今天,這些寶貝,都是自己的,哈哈,都是我自己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除去少年歲月和暮年時光,可以用來花天酒地,盡享榮華的時間能有多久?人生得意須盡歡呀! 牛金星已掩飾不住兩眼的光芒,猶如惡貓看見老鼠一樣。 「謝陛下!」 …… 牛金星走了。 就這樣走了… 帶著赴闖營宣旨的王承恩和大筆金銀財寶,屁顛屁顛的返回了闖營。 此次前來,他可謂是收獲頗豐。 不但收獲了大筆的金銀財寶和皇帝的「金口玉言」,還順道搬倒了「政敵」李巖,讓自己夢寐以求的丞相之位唾手可得,簡直是美呆了! 望著逐漸遠去的被背影,王克非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我呸!什么玩意兒,就憑你這個傻酸樣兒,還他媽想當丞相,當首輔?老子今天得用著你,才給你個高帽子戴,不然,你十個腦袋也不夠朕咔嚓的?!?/br> 總有一天,老子要把你的「小雞」給割掉。 其實,牛金星回闖營如何稟報,王克非用屁股想想也知道,關于李巖這件事兒,李自成也一定會答應。 本次談判已滿足了他所有的要求,再加上牛金星的推波助瀾,還自以為可借此在皇帝身邊安插一個「釘子」,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他的品性,盡管他把造反搞得轟轟烈烈,很強悍,也很堅韌,但他的文化,格局甚至是胸懷都不足以成大事。 哼!老虎不發威,你當病貓?朕的江山不給你,你還真的就搶不了。 崇禎,不清楚你的前世究竟遭遇了什么樣的困境,致使你寧死不屈,可這一世我借用了你的軀體,卻挽救了朱明。 如果還有來世,如果你還會是君王,希望能明白:真的沒有必要以強示強,面對積怨也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為進,即便是要吞下點委屈,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七明版 紫禁城,乾清宮。 到處張燈結彩、彩棚滿布,一片忙碌景象。 一個個身材纖瘦的年輕小太監在老太監的指揮下懸掛著各種燈籠、綢帶,老太監和老宮女吆喝小太監小宮女的恬噪聲不絕于耳,喜慶的氣氛傳遍皇宮。 張燈結彩的喜慶環境,也讓緊張了多日的太監宮女們放松下來,他們享受著這難得的這悠閑的片刻環境以及皇家的賞賜。 長春露酒勁確實不大,饒是書生的李巖,僅僅小睡了半個時辰,便已醒來。 當得知自己是在皇帝的寢宮中酣睡,李巖不禁大吃一驚,這已不僅僅是禮儀上的丟失,更是大不敬的罪責,一旦皇帝追究下來,自己縱使有九顆腦袋也不夠砍得。 他急忙在小太監的引領下來到御書房,此時的王克非正在批閱奏折,奏折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書寫的,看著滿篇的之乎者也,王克非早已昏昏欲睡,這簡直是腦細胞的「超級殺手」。 李巖來到案前,跪倒在地。 「草民……草民有罪,罪該萬死,請陛下責罰?!?/br> 「哦?李將軍何罪之有?」 「草民不慎醉酒,還……還醉宿龍床,草民……」 李巖已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王克非讓太監搬過一把椅子。 「李將軍請坐?!?/br> 「草民不敢?!?/br> 「李將軍但做無妨,朕恕你無罪!」 「謝陛下!」 李巖戰戰兢兢的在椅子上坐下。 「李將軍勿再以草民相稱,朕不瞞卿,朕已向秦王提請,借調李卿及夫人,暫為朕所用。自今日始,李卿即為朕身邊的最高幕僚,當朝內閣首輔兼太子太保,文淵殿大學士,李卿任重道遠吶!」 李巖聞言,大吃一驚,他噗嗵一聲再度跪地。 「陛下,萬萬不可。臣李巖不過是一介舉子,一未能登科,二未立寸功,有何德何能,敢膺圣眷如此,敢立廟堂高位?請……請陛下收回成命,微臣……實不可當?!?/br> 面對這一結果,王克非并不感到驚訝,文人嘛,哪一個不好面子,一呼即應,豈不是太掉身價了?只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切就OK了,當年崇禎登基的時候還「三辭三讓」呢。 是時候做「演員」了。 他走上前去,躬身扶起李巖。 「朕,承祖宗之德,克繼大統,兢兢業業,生恐愧對列祖列宗。奈何,朕接手的是一個積弊幾代沉疴纏身的破敗王朝,內憂外患,國困民貧,朕的周圍皆是貪財逐利,爭權奪勢之輩,朕的軍隊更是疲憊不堪,敗績連連。朕,總感上無顏面對列祖列宗,下無顏面對黎民百姓?!?/br> 王克非裝模作樣的仰天長嘆,甚至從眼角里硬擠出了點淚水。 「皇天在上,朕難道是一個昏庸無道的亡國之君?朕難道是一個荒yin酒色,不理朝政之主?朕難道是一個軟弱無 能,愚昧癡呆,或者年幼無知,任憑jian臣亂政的國君么?難道朕不是每日黎明即起,虔誠敬天,洛守祖訓,總想著勵精圖治的英明之主?」 他轉過身來,一把拉過李巖的手,緊緊握住,學著影視劇中劉關張「桃園結義」般的豪氣云天,文縐縐的說道: 「如今的朝廷積貧積弱,百廢待興,大明朝恰似一個嬰兒,嗷嗷待哺,朕正值用人之際??煽纯措薜某及?,文官貪腐,武將怕死,夫天下之大,四海之眾,朕竟找不到一個可用之人。 朕不愿做那亡國之君,縱使前路有萬險千難,朕亦必當殫精竭慮,興國救難,為我大明重開日月,李將軍足智多謀,雄才大略,當得大用。俗言講,良禽擇木而棲,士為伯樂而榮,朕,視李卿為伯樂,李卿就不愿輔佐朕開創一番璀璨無雙的新明盛世嗎?」 李巖眼睛濕潤了,真的濕潤了。 民間中流傳一句俗話:「我們只知道賊吃rou,卻看不到賊挨打」,每個人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當皇帝光鮮的一面,卻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艱辛。 做皇帝難,做一個好皇帝更難,做一個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好皇帝更是難上加難。 曾幾何時,自己亦感嘆命運不公,空有滿腹經綸,空有報國之心,可惜無用武之地。讀書人多年求學四方,不正是希望將來遇到賞識自己的明君,可以為國效忠,為民造福嗎? 李巖三度跪倒在地。 「陛下,陛下言重了,臣李巖乃一介舉子,又有從反之污點,如今能得陛下寬宏前罪已是大恩,卻被陛下認為大學士,陛下之胸襟,堪比唐宗宋祖也,臣李巖唯有盡心王事,舍身為國,方能償還一二,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李巖鄭重地行了大禮。 王克非向前兩步,親手將李巖扶起。 「愛卿平身。先賢早有訓示,為君者,當有直臣輔佐,方為明君。多年來,朕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一直盼望著這一天早點到來??!有李卿輔佐,朕,何愁江山不興?」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云之志。十幾年的戰亂、天災、瘟疫,弄得百姓水深火熱,放眼天下,死氣沉沉,大明王朝危如累卵。 是時注入新的血液了。 而收服李巖,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 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大明帝國復興的道路還很漫長,還須要萬眾前赴后繼,迎接新挑戰,戰勝新困難,在千難萬險的「長征"中,走出新的輝煌。 …… 「陛下,臣言愚見之前,先講一個故事:「將一只青蛙放于溫水鍋中,蓋之。鍋下燃火,起初,青蛙喜溫水,只顧享受溫水之舒適,并無意識其困境兇險。然火勢漸長,鍋中之水溫逐步升高,待水溫已是開水時,青蛙便想逃脫,卻為時已晚?!?/br> 被王克非譽為明版的「隆中對」,就這樣在乾清宮的午后展開了。 為了更便于直觀明了的交流,王克非嚴令李巖改用白話文,并要求他暢所欲言,言無不盡,并恕其一切無罪。 「愚臣以為,當今的大明,就如同那只青蛙。但凡有突變之事件,尚足以引起警惕;而真正置人于死地的,是那鍋溫水,它恒定不變的溫度會讓朝廷錯以為一切如初,當真正的變化來臨之時,朝廷已無應對的能力。 太祖皇帝立國至今,已近三百載,四夷懾服,吏治清明,內不愧于百姓,外不辱于敵寇。 然此一時彼一時也,豈可同哉?現在之大明,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均已存在的種種弊端,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俗話講,重疾需下猛藥,響鼓不敲夯錘。要么壯士斷腕,要么坐以待斃。 陛下當務之急,應當穩住民心,賑災放糧,民心所向之處,方為立國之本。 奈何,要想解決一切,皆需要「錢糧」二字,臣雖不在官場,但亦知國家稅賦入不敷出。 若要解開此結,需先弄清緣由,臣以為當今天下的衰亂,是由以下多方面造成的: 首者,乃土地兼并和吏治腐敗。此,最為嚴重。 臣生于布衣,常年跟隨闖王左右,行遍南北,親身感受到官場之貪腐,民生之疾苦,這一切,皆源于土地兼并和吏治腐敗。 權貴階層仗著自己的權勢,從底層農民手中巧取豪奪,強占土地,這就產生了一個很可怕的后果。權貴階層可以通過各種特權,免于向國家繳稅,而農民失地之后又無稅可繳,故,國家稅賦收入大幅減少。 為了彌補財賦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過強硬手段給下面增派收稅任務,結果就是朝廷的收稅任務全部攤派到了無權無勢的普通農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負的普通農民,生活又變得更加困苦。 這就使得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演變成星火燎原的農民義軍。 陛下,民間曾有歌謠:「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rou,蚊子腹內刳(ku挖苦)脂油,虧老先生手! 這辛辣地諷刺了官僚豪紳巧取掠奪的丑態。 臣從闖王之時,義軍并無糧草,是也每到一地,必先追贓助餉,沒收那些藩王宗室,功臣貴戚、官僚豪紳的財富,以獲軍資。他們的巨額財富,足以讓陛下震驚,足以讓 世人瘋狂。義軍每沒收一個普通藩王的家產就足夠應付很長一段時間的軍費開支。 陛下不妨以此為鑒,先設法去搜集那些貪官污吏的罪證,或恐之,或誅之,并悉之以主動繳納贓銀者,退還不法得利者,或減其罪,或恕其罪。如此反復,則短期內困擾朝廷多載的財賦問題定會迎刃而解。 誠然,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若要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從節源開流著手,裁汰冗員、興復屯田入手,不一而足。 如若陛下不能處理好此問題,終將還會有下一個秦王和張秉忠(獻忠),此為其一?!?/br> 李巖剛說完,頓覺不妥,這不是拐著彎的罵皇帝是昏君嗎?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若是皇帝聽了不喜反怒,再給自己扣上一頂「大不敬」的帽子,那可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他急忙看了看王克非,汗水就像雨后的小草般蹭蹭直往外冒,但見皇帝面如冠玉,沉靜似水,并沒有任何羞怒和反對的意思。 李巖終于放下心來,便壯著膽子繼續說了下去。 「其二,藩王宗室問題。 太祖皇帝定鼎中原建立制度,希望以皇帝為主干,以藩王宗室為枝葉藩屏,共同衛護大明王朝萬萬年。 太祖皇帝對待子孫極為豐厚,規定皇族無需從事任何職業,享受特權,無需交稅,每一個皇族后代,消費均由由國家承擔,隨著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祿米撥給的總數甚至遠超出國家各地一年的歲供京師的糧食。 朝廷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負擔。 此條,因祖制,亦考驗著陛下的智慧及膽識。 臣的建議是,復審宗室田地,嚴律法,令多者還之,俸祿惠及三代,余者從眾也,并許之以科舉、仕途之利?!?/br> 說白了,就是讓朝廷重新丈量宗室土地,多的,拿出來,并用法律來制約。另外,朝廷只負責三代以內的宗室俸祿,三代以外的就不管了,就像普通大眾一 樣,自由身,可以參加科舉,也可以當官。 王克非點了點頭,認可了這一說法。 話說朱元璋對待功臣勛將、嬪妃宮女那是極為苛刻,稍有不滿就大開殺戒,視他們如同螻蟻,但他對待自己親生骨rou和后代子孫卻極為庇佑,每個皇族成員生下來,就天然的有了爵位,年俸、土地以及各種賞賜極為豐厚,即使最低等的爵位奉國中尉,也能領到200石米的俸祿。 按明制,一石等于153.5斤,一斤等于現在的594.6克。一石合現在的合現在的182.5市斤,200石合現在的36500市斤。按現在超市最低價格的米價算,也有8萬多元了。 天下億萬百姓,為一家人提供民脂民膏,而皇族們享受這么優越的生活,卻整日無所事事,無聊之下便可勁的娶妻生子,皇族的數量,就好比吹泡似的擴大起來。據記載,明末皇室宗室人口達到了驚人的100多萬。 當然,欺壓百姓有多慘,百姓的仇恨就有多深,未來的報復就有多血腥。李自成的特點是「不嗜殺」,唯獨對于皇帝后代,趕盡殺絕!可見貧民對皇室多么痛恨! 前世的事兒,不歸我管,可在今世,自己首要的任務就是消滅這些蛀蟲。 地主、官員、勛貴、宗室,當雪崩之后,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其三。是滿清的持續威脅?!估顜r繼續說道。 「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金,崇禎九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數十年來,滿清鐵騎虎踞關外,虎視眈眈。 據臣所知,滿族有一個很鮮明的特色,那就是八旗制度。八旗子弟可以說是全民皆兵,沒有戰事的時候就耕田種地,有戰事的時候就上場打仗,在滿清建立之初,騎馬射箭,樣樣都行,戰斗力十分強悍。 面對建奴,我朝作戰屢屢失利,唯有被動防御,以致軍餉吃緊。 萬歷四十八年加派遼餉五百二十多萬兩,已經超過了朝廷全年的正常開支數額,到崇禎四年遼餉達到了一千多萬兩,十年加剿餉二百八十萬兩,十二年再加練餉七百三十余萬兩,加派總數高達兩千余萬兩,遠超朝廷正常年代的賦稅收。 除了衛所制度廢弛,募兵數量增加外,軍官貪污腐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陛下擔心一旦開始整治貪官污吏,會動搖軍心,只好通過不斷增加軍餉來安撫將官們,也讓軍隊中的貪腐現象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br> 「嘭」,王克非重重的退捶了一下身前的案子。 「愛卿所言有理,此,朕之過也!待機遇成熟,朕,定會處置這些宵小。建奴亂我中國,已數十年,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就算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亦要捍衛我大明江山,共雪我百姓深仇大恨,大明,亙古傳承未變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血性與風骨!」 前世滿人入關,一開始打的是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進了京后立馬翻臉不認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庚寅之劫,廣州大屠殺,前后屠虐了一百多年,死亡人數在四千萬至八千萬之間,史稱為滿清大屠殺。 大屠殺,使得中國很多地區「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魯迅先生對此評價說:「清軍入關屠盡明朝漢人的骨氣廉恥。大明有思 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是大抵順服的「奴才「。 崖山之后無中國,明朝之后無華夏,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今世,我來了,勿忘國恥,定不能讓歷史悲劇再次重演。 「陛下圣明!」李巖拱手施禮,接著又說道: 「其四,為商人道德的失控。這一點在晉商八大家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據臣所知,八大家不僅和建奴進行貿易,提供各種違禁物資,還會作為建奴的耳目,刺探軍情等。他們cao縱張家口的貿易活動,并以商為名,暗中為滿清輸送軍需物資和情報,并在滿清最困難的時候給滿清提供糧食,是有名的漢jian家族。 是也,晉商每賺到的一塊銅板里面,可能都埋葬著一個冤魂?!?/br> 的確,當年有不少晉商完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金錢動物,眼里根本沒有國家民族,毫無商業倫理道德可言。 他們向清軍出售糧草、武器、情報、充足內應等,幫助清軍入關劫掠,清軍搶來的錢財人物等再賣給晉商換取更多物質,由此形成一個畸形而血腥的貿易鏈條,雙方緊密合作,深挖明朝墻角跟,因此清朝建立之后,為了表彰他們的杰出貢獻,順治才會給予「八大皇商」名頭和一些特權。 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出現這一現象并非偶然。 「愛卿,朕記下了,晉商八家,秋后之螞蚱耳,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筆賬,就先給他記著,早晚有一天朕會和他們清算。愛卿接著講?!?/br> 王克非側顏的臉龐,因為繃緊而顯得冷峻剛毅,他認真的樣子,透著無人可侵犯的強勢,不愧為倨傲的王者。 「其五,天災與瘟疫?!估顜r接著說道。 「陛下,臣研究諸史,發現自萬歷、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北旱南澇,天災嚴重。北方各地,大旱加上大寒,直接造成糧食絕產,農田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十室九空。臣認為糧食絕產,百姓無奈,只能與老鼠搶食,故而又引發了鼠疫大爆發。 陛下亦不必釋懷,此乃天意,非人力可為,惜哉!」 看來老天爺也不愿幫助明朝呀,有一個詞語叫做"天災人禍",雖然說歷朝歷代都有天災,但是不得不說明朝遭遇的天災是最多的,而且災情十分嚴重,這對于落后的封建王朝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嘉靖大地震,小冰河時期,天啟大爆炸,大鼠疫,明朝后期的四次天災接踵而至,顯得十分離奇,尤其是小冰河期,氣溫驟然下降,甚至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冬天異常寒冷,造成糧食產量大規模下降,這對于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在康熙上臺之后,小冰河期結束,此后迎來所謂「康乾盛世」。 王克非垂下眼眸,輕輕舉起茶杯來湊到了唇邊,沉吟不語。 過了半晌,他才輕輕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展顏一笑道: 「李卿,位卑未敢忘國憂,朕心甚慰呀!朕已有主意來應對天災,定能保證大明的子民們有飯吃,有衣穿。愛卿接著講?!?/br> 「臣遵旨,只是……陛下,這第六個,可能會有大不敬罪責,臣不敢說?!?/br> 「愛卿但講無妨,朕金口玉言,豈能反悔?」 「謝陛下!」 李巖不卑不亢,神情坦然的說道:「這第六個,就是沒有底線的黨爭。陛下身為天子,晝夜為國cao勞,自登基以來,先除魏忠賢,后清吏政,殺袁崇煥,效仿太祖皇帝,事必躬親,鞠躬盡瘁,使得大明朝政煥然一新,看似勤政之舉,然實乃…… 先皇光宗留存魏忠賢,乃是為掣肘朝內東林黨之用,閹黨固然該殺,卻萬不該趕盡殺絕,導致東林黨做大,如今滿朝上下,放眼金陵或京城,誰人不是東林黨之人? 陛下看似皇權凌駕于官權之,卻步步為營,異常艱難。而那東林黨,個個都是朝廷命官,又是飽讀史書,卻對朝廷陽奉陰違,大jian似忠,凡對手贊成的,東林黨就反對;凡是對手反對的,東林黨就贊成,更甚者,東林黨乃是一團體,遍及京師、南京乃至全國,如此之可怕,千古未有?!?/br> 李巖滔滔不絕的講著,作為一個古代人,他能有這些見解,著實難得可貴。 黨爭不是問題,但是毫無底線的黨爭就會把病入膏肓的病人,折騰的更凄慘,甚至弄死。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兩百多年來積累的體制弊病,早已積重難返,病入膏肓。同時,無法抑制權貴集團的土地兼并,難以逃脫「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終于內憂外患,難以為繼。 用直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的話說,就是「氣數已盡」。 而毫無底線的黨爭,則敲響了明帝國亡國的喪鐘,也正是那些所謂愛國的東林黨,成為了明帝國的「掘墓人」。 「基于此,臣的建議是朝堂減丁,但凡上朝者,品階需達三品以上。三品以下者,非必要官職,非圣上欽點,無需上朝。這朝堂之上,講究精益求精,多者無宜?!?/br> 說白了,李巖的建議就是類似于當今的政治局常委會,人不在多而在精。人一旦太多了,就像趕集似的,你一言我一語,東扯葫蘆西扯瓢,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李巖緩緩起身,第四次跪倒 在地。 「陛下,臣,一介書生,凡人之智,三尺微命耳,今臣冒死直諫,無他,只求我主萬歲江山穩固,中興盛明,臣竊惟事勢,一心為國,別無他念,望陛下明察?!?/br> 說罷,李巖伏地叩首。 王克非又一次親手將他扶起。 「李卿,一語驚醒夢中人吶,朕受教了,這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朕不如卿哪。今日與愛卿一番肺腑,朕亦感覺與往昔不同,古人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若朝中像李愛卿這種忠臣良臣再多一些,天下之勢,何愁不平?」 歷史的長河滾滾流過,沒有任何事物會是一成不變的,陳式舊物終會被潮流淹沒。 要學會改革,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持續的發展,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 「啟稟皇爺,皇后娘娘和李夫人求見?!?/br> 兩人正聊得正歡,有小太監躬聲上前來報。 「有請?!?/br> 這兩個娘們,去后苑「賞了半天花兒」,現在終于回來了。 「臣妾見過陛下,民婦參見陛下?!?/br> 「愛妃平身,李夫人免禮?!?/br> 「謝陛下?!?/br> 「李夫人,勿再以民婦相稱了。自今日始,你的夫君,是已朕的內閣首輔大人兼太子太師,文淵殿大學士,而你,也是一品誥命夫人,是命婦了?!?/br> 紅娘子聞言一怔,她不敢置信的扭頭看了看李巖。 李巖也微笑的點了點頭。 「賤妾代夫君,叩謝陛下!」紅娘子盈盈謝恩道。 周皇后也跟著微微曲身行禮?!赋兼脖菹孪驳昧汲?、努力得報,恭賀李大人步步高升、再上層樓?!?/br> 緊接著,她又嬌聲說道: 「陛下,臣妾和紅meimei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好似命中基友。臣妾……臣妾想與meimei義結金蘭?!?/br> 王克非微微一怔,隨即輕笑了起來。 「好,甚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唯愿懂你就好。朕,亦有心常伴皇后身邊,怎奈國事繁忙,抽身乏術。李夫人可隨時入宮,替朕陪伴皇后。李夫人行遍天下, 除暴安良,可將行軍中的有趣故事及所見所聞,講與皇后聆聽,實不瞞夫人,連朕都想聽的很呢。呵呵?!?/br> 王克非一招手,便有宮女取來皇宮腰牌。 腰牌,就是古人的「通行證」,不同身份等級的人要佩戴不同材質、形狀的腰牌,達官貴人們憑借著御賜腰牌,便能夠隨意的進出皇宮。 「賤妾謝陛下謬贊,謝娘娘厚愛!」 紅娘子接過腰牌。 「誒,怎么還叫娘娘?是jiejie!」王克非「善意」的提醒道。 「jiejie?!?/br> 「meimei?!?/br> 兩個女人的雙手又緊緊的握在了一起。 只是她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王克非的壞心思早已打到這位新任「小姨子」身上。 「皇爺?!?/br> 這個時候王承恩走了過來,輕聲地說道:「皇爺,時辰不早了,該用膳了?!?/br> 王克非抬起頭看了一眼天色,發現已經是日落時分了。 這個時候聽到王承恩這么說,王克非終于感覺到有一些餓,這一天過得,又是談判又是待客的,真TM的充實。 他揉了揉肚子站起身子說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荒!再大的事情,也沒有比填飽肚子更重要的,走,朕今天做東,朕只想與李卿和紅姑娘吃一頓家飯?!?/br> 家宴,就設在乾清宮一處偏殿內,雖沒有什么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卻也弄來了幾個硬菜。幾人還未到,便先聞到了撲鼻而來的香味。 「李卿請坐!」王克非讓了讓對面的椅子,接著說道: 「朕這一生,不愛財,不愛色,更不愛什么美酒美食,朕所求者,無非是想要大明中興,再續大名百年基業?!?/br> 話說完,連王克非自己都不自覺的「呸」了一下,不愛色,鬼才相信,也就是哄哄作為正人君子的李巖,要是讓他知道自己正在惦記他的老婆的話,不得跳起來罵娘? 李巖早已經感動的不成樣子。 「臣,草莽之身,文不能象張首輔(張居正)那般助陛下治國安天下,武不能統率千軍萬馬、揚威四海,蒙陛下恩寵,破格賜予首輔之職,臣唯當竭盡全力,為國盡忠,不負陛下信任而已?!?/br> 王克非一擺手。 「李卿又在謙虛,有本事就是有本事!英雄不問出處,朕最討厭那些虛頭巴腦的謙讓。雖說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天下,可大明這個家業大??!朕一個人顧不過來,你身上的擔子可不輕??!」 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人在一起一輩子也成不了朋友,即使他們之間并沒有隔膜,因為他們缺乏共同感興趣的東西,而志同道合地人,卻很快就可以相交莫逆。 至少,李巖是這么認為。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李巖明顯是醉了,瞧他打晃的樣子,好象不是有太監在旁邊扶著他,他就要一頭栽到桌子底下去似的。 紅娘子也有了幾分醉意,臉蛋兒紅撲撲地,可愛極了。 她卷著舌頭,微微赧顏道:「陛下,皇后jiejie……真是……多才多 藝、儀態端莊,meimei卻……只懂得舞槍弄棒,看了你們真是……真是好生羨慕呢?!?/br> 說完,便幾乎和李巖同時趴在了桌子上面。 …… 「李卿醉了,呵呵,大伴兒,快扶李卿和紅夫人去西暖閣安歇。傳朕口諭,今日乾清宮無需值夜,所有太監宮女,全部撤下,賜以酒宴,盡情歡慶?!?/br> 「奴婢遵旨!……」 王克非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詭異微笑,像是面上的一道漣漪,迅速劃過臉部,然后又在眼睛里凝聚成兩點火星,轉瞬消失在眼波深處。 「鳳兒,吃飽了沒?吃飽了就先回宮休息吧。今夜,朕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就不能過去了?!?/br> 周玉鳳還誤以為夫君又要秉燭達旦處理朝務了,不禁憐惜道: 「陛下,陛下要以龍體為重??!還是早些歇息好,大明的江山可全指望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