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對照組后,我進大院躺贏[五零] 第4節
李明宛只吃了一顆,并沒有將剩下的糖也拿走。吃糖的時候,她的兩腮微微鼓起,看起來就像小倉鼠,但也愈發襯的她的眼睛黑白分明。 “那他還會回來嗎?”明宛還是回答了他。 這位和藹的伯伯并沒有立刻回答明宛,反而有些訝異,因為普通人聽到這些,恐怕第一反應會問國外是什么樣的,或者真好啊,但明宛卻問了不一樣的問題。 就在他有些訝異的時候,不遠處走來了許多人,他們大多穿著中山裝,也有穿布鞋和對襟上衣的。 為首的人十分熱情,一看見他伸出手,低頭彎腰,笑得快把嘴咧到耳后了,“原來您在這,我們可算把您給盼來了?!?/br> 他并不倨傲,對于大家的熱情,也很謙遜的站了起來,和為首的人握手。 之后便是熱鬧的場面話,眾人簇擁著他要是視察,然而在走之前,他卻突然轉過頭,看向明宛,語氣溫和,但分外堅定的說,“他會回來的?!?/br> 然后才和其他人離開。 李明宛大概猜到這個人應該就是讓大家興奮慌張的,要來視察的大干部了。沒想到自己機緣巧合竟然和大干部談話了。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是書里面的,雖然有相似的背景與設定,但因為和諧過于嚴重,所以書里并沒有出現任何和明宛熟知的時代中有關的人名,就連事件都是打亂了的。 但是整體的時代方向應該差不離吧,明宛慢悠悠的想到。 不過這些和她并沒什么關系,她又不想走劇情,也沒有什么宏偉的夢想,如果說真的希望有什么,那就是能有手機,但這個夢想明顯太遙遠,就連最普通的功能機出現都要好久。 李明宛不自覺又嘆了口氣,也不知道中午會吃什么,好在現在還不太困難,不然她恐怕連雜糧窩窩頭都吃不上。 煩惱是無盡的,所以明宛不準備糾結太久,她決定繼續重復剛才編蛐蛐的步驟。 方才那位伯伯雖然編的很快,但還是叫明宛記住了其它幾個步驟,她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能不能編出來。 就這樣一直編到了中午,負責她們伙食的阿姨端著大盆到了正中間的屋子。 其實吃的很簡陋,還是老面孔雜糧窩窩頭,還有雜糧粥,但是粥熬得挺濃稠,仿佛還能爆米油。 她們每人手里拿著一個上了半層釉的陶碗,乖巧地排著隊,阿姨不偏不頗的給每個人打飯。 輪到李明宛的時候,正堂門口傳來人聲和一堆的腳步聲。 是方才的那位伯伯,他身后還跟著秘書,以及當地的一些干部們。 也不知道他們在談論些什么,李明宛正準備遞碗給阿姨打飯,但是不知道是哪個干部,聽到那個伯伯說要留下來嘗嘗孩子們吃的飯之后,就想直接讓伯伯先去打飯。 只見那個干部上前幾步,就想把明宛推后,讓伯伯先。 被推開的明宛只覺得無語,她明明馬上就能打到飯了。 啊啊啊啊啊,不知道先來后到嗎?明宛腹誹了一番,在心里狠狠吶喊,但她如今畢竟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又是這樣的環境,只好垂著嘴角,準備被插隊。 但一直和藹可親的伯伯,卻微微皺了眉,儒雅的臉上露出嚴肅的神情,讓人忍不住心里一緊,也跟著認真起來。 “我是來看看孩子們吃什么的,不是來和孩子們搶的,這樣的伙食通常都是按人數做的,一般剩的不多,如果我先吃了,甚至是我們先吃了,孩子們吃什么?”伯伯吐字清楚,條理清晰,明明沒有用多重、多兇的語氣,可叫人聽起來,反倒更不是滋味。 因為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在真心為孩子們著想,這也就使得方才做出那樣行徑的人感到慚愧難容。 理所當然的,伯伯帶著人排到了最后面。 于是明宛又可以打飯,她看著阿姨舀的滿滿一勺粥,對這個伯伯的好感就像碗里的粥一樣,裝得滿滿的。 明宛打到飯以后,就坐在小板凳上,安安靜靜的吃飯。 而過了許久,那位伯伯也終于排到了,他毫不嫌棄的拿過阿姨從木桶里摳搜出來的半碗飯,站著嘗了一口,反而笑道,“大姐您的手藝很好呢,這粥熬得泛出了米花?!?/br> 面對這樣的大人物,食堂的阿姨反而顯得手足無措,局促得很。 她連忙擺手,“您哪的話,我就是一鄉下人,熬慣了這些?!?/br> 伯伯點點頭,“那就是熟能生巧了,這里的孩子這么多,也實在是辛苦你們了,我知道她們的口糧都是你們這些干部們省出來,一時半會可以,久了你們自己也要打饑荒,還是要想辦法?!?/br> 他明顯是想到了什么,但卻顧忌著這里孩子們,所以沒有說出來。 李明宛沒有太關注他們,她只是好好的吃著自己的飯,又因為明宛吃飯一貫比較慢,很快就只剩下她自己了。 不知道什么時候,她對面就坐了剛才的那位伯伯。 他也沒有打擾明宛,就靜靜的看著明宛吃飯,等著她。 他不說話,明宛就泰然自若的吃著自己的飯,一直等到吃完飯,她抬起頭,才看見這位伯伯含笑望著他,目光慈祥。 他道:“你愿意和伯伯回家嗎?” 看著明宛專注的眼神,他繼續說道:“伯伯家里有一個比你大幾歲的哥哥,還有一個伯母,哥哥調皮一些,但會很愛護meimei,伯母很溫柔,如果你喜歡裙子的話,她會幫你縫許多漂亮的花,她還會許多小調,會幫小姑娘梳辮子。 伯伯家里有一棵年紀很大的槐花樹,等到槐花盛開,還可以做槐花糕,亦或是將槐花曬干了,留著以后煮粥?!?/br> 說著,他就笑了,眼角的細紋似乎都蕩開,變得更加溫和,“味道極好?!?/br> 他說完后,又重復問了一遍,“你要和伯伯回家嗎?” 他就這樣靜靜的微笑,等著明宛的回答。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9-29 18:28:22~2022-10-01 00:20:1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女王心。10瓶;唉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5章 明宛下意識的戳了戳手里的草蛐蛐,她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問對方,“那你可以教我編蛐蛐嗎?” 聽了明宛的話,這個伯伯哈哈大笑起來,“當然!” 說完,他還補充道:“我還會編蛐蛐的框,如果你想要的話,我還可以編不同的動物?!?/br> 明宛點了點頭,“那好吧,我跟你回家?!?/br> 這個伯伯看起來十分高興,“好孩子,伯伯叫李文畔,以后你可以叫我文畔伯伯,或者是……” 李文畔說著頓了頓,臉上仍舊是欣喜,但并沒有說完,他原意是想說爸爸的,但是才剛剛認識這個小姑娘,她年紀小,警戒心強,還是不準備這么早就說什么,等小姑娘慢慢習慣好了。 他摸了摸李明宛頭上的小揪揪,又問道:“你可不可以告訴文畔伯伯,你叫什么名字?” 明宛搖了搖頭,就在李文畔以為這是拒絕的時候,明宛開口道:“我不記得了?!?/br> 這是明宛早就想好了的,李招娣這個名字她不會用的,至于李明宛,她又擔心如果將來真的有一日被找到,自己的名字為什么和過去不一樣,很難不引人懷疑。 思來想去,倒不如不記得,正是因為不記得,所以也不容易引起懷疑,更加不好去找她的親生父母。 李明宛說完,神色依舊,反而是李文畔看起來神色有些黯然,看向明宛的眼神也更加疼惜。很顯然,他是聽過其他人說明宛狀況之后才來的。 作為一個受過傷,又不合群的小孩,李明宛大概知道在這些孩子里,她是很不適合被收養的,至少以大人的眼光來看,是這樣的。 但這位李文畔伯伯,卻毫不猶豫的選擇收養她。 不管是他的涵養,還是心胸,作為收養的家庭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大抵也不會挨餓,作為干部,她的安全也有保障,有些人領養孩子,僅僅是為了將來給男孩子做老婆,或者得到一個免費的勞力。 李明宛在經歷過拐賣的事情以后,雖然她的實際年齡已經成年了,但仍然留下了陰影,正是因為有了自己的思想,又不曾出社會摸爬滾打過,才更容易受刺激。 她看事情都變得更加小心謹慎,生怕一個不慎,又落到了虎狼窩里。 而李文畔已經開始安慰起了明宛,“不記得也沒事,這樣你就可以重新給自己起一個名字,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名字不滿意,這樣反而順理成章可以多取一個?!?/br> 李文畔說的詼諧,這樣安慰起人來,反而顯得有趣了許多,本該是件悲傷的事,換個角度,似乎就好了許多。 畢竟,很多人都沒有選擇自己名字的機會。 就像原來的李招娣,她就在沒有選擇的時候,被迫有了招娣這個名字。 李明宛笑了笑,眼睛像一彎月牙,“嗯!” 但是收養的手續不是這么快的,更何況李文畔本來就是為了四處視察才來的地方,并非是專門為了看望孩子們來的。 既然是公職,那么帶著孩子就不怎么方便,他一貫是不愿意浪費公家財物的,可帶著明宛的話,長途跋涉是一回事,底下的人見狀刻意討好也是個問題。 所以他不能這么做。 李文畔甚至不能再這里多待,所以他在想要收養明宛之后,方才就修書一封寄去了北平。 他和胡若弗本就商議好了要收養一個孩子,后來他聽說饒縣出現了人販子,有許多小女孩被滯留在鎮上,沒有人領養的時候,更是去書一封,和胡若弗說想要從拐賣事件遺留下來的女孩子中選一個年紀小、不好被領養的小姑娘,收養回家。 后來胡若弗寄信回來,信中很支持他的決定。 等胡若弗收到他新寄出去的信后,應該便會從北平趕來接她。 李文畔到底是擔心明宛一個人待在這里,他又快要去下一個地方視察了,所以準備和明宛說清楚,免得她以為又被拋棄,亦或是到時候不知所措。 所以李文畔沒有瞞著明宛,他整理了下措辭,半蹲在地上平視著明宛,“但是文畔伯伯有其他的事,可能要先去其它的地方,也許一個月、也許兩個月,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結束。 不過,文畔伯伯剛剛和你說的伯母,她會先從北平趕來接你,快則兩周,慢則一月。 到時候你不用害怕,她是很好的人,她會帶你回北平。 好不好?” 他說起話來并不軟弱,但也沒有常見的亮嗓門,總是不疾不徐的,說話很溫和,和人交談的時候,總讓人有一種被尊重、被平視的感覺,似乎是在和你商量,而非因為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就命令式的發言。 甚至連和明菀說話的時候,他也是半蹲著,不需要明菀仰頭,兩人只見是平視的,毫無所謂的長輩倨傲。 李明宛點了點頭,她答道:“好?!?/br> 李文畔笑著摸了摸明菀頭上的小揪揪,又從口袋里拿出拿出一支筆,遞給明菀,“那我們約定好了,這就是文畔伯伯給你的信物,你要好好保管呀?!?/br> 聞言,李明宛把手里的筆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里,手還拍撫了一下,把布料捋平了,然后才看向李文畔,“嗯,我會好好保管的?!?/br> 李文畔沒再說什么,只是笑著摸了摸明菀的腦袋,滿是慈父的和藹。 很快就有人來尋李文畔,他的行程被安排的很滿,本來饒縣的事情就不在安排之中,只是李文畔臨時聽說了,覺得不放心,所以特意抽出時間來饒縣。 現在脫離戰亂沒倆年,人口流動還很大,人販子確實很猖獗,有些地方也沒能擺脫原先的影響,以至于犯罪分子難以及時有效的遏止。 這也是李文畔不管再忙都一定要來饒縣的原因,看著只是一起人販子拐賣少女的事件,但當一件罪惡浮出水面的時候,說明陰暗處已經布滿了這樣的罪惡。 饒縣只是中轉站,但附近幾座城,卻因為思想上的長期封建,而形成了頑固的拐賣鏈。 李文畔一是為了看望這些無辜的受害者們,二也是有心要整治這樣的亂象。 他們這些人,當初不顧生死的打仗,為的就是所有的人民都能過上好生活,可仍舊有人被不斷拐賣,這對于被拐賣的人而言,又算得上是什么好生活? 在他們眼里,必須每一個人,不管是男女老幼,都能擁有光明的來日,有和平富足的生活。 李文畔沒待太久,在秘書來找他的時候,他和李明宛簡單的告了個別,之后就步履如風的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