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
我從小生活在不善表達的家庭中,嚴重缺乏安全感,經常在別人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價值。我總是希望能夠遇見一個真正重視我的人,一併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學長所有的舉動,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只有一個:對我無比的重視。 他愿意在上課期間回復我的信息、愿意陪我聊一整個晚上的電話、愿意聆聽我的所有心事、愿意為了我隨口的一句話,在凌晨為我買巧克力…… 學長在我的心中,幾乎是超人的存在,同時扮演了父親的剛強、母親的溫柔。 后來我才發現自己在學長心目中的模樣。 學長說,我像個失寵的孩子,總是縮在角落,刷上保護著,內心卻希望被別人發現,被別人疼愛。 聽見這個說法的當下,心情是難受的。 我不愿意也不希望自己在學長的心目中,是這么卑微的模樣,于是我們為了這件事起了小小的爭執。學長覺得自己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覺得為這件事情而感到不開心的我,覺得很莫名其妙。 事實上,學長是對的,我是個失寵的小孩。 有人說,孩子如果在成長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疼愛,那么這個孩子的一生,都會不斷地尋找自己的重要他人。 我正好在尋找重要他人的期間,遇見了學長。 那天是我的生日,正好也是假日。 沒有生日歌、沒有生日蛋糕、沒有禮物……以上所有的情況都讓我陷入極度不安的狀態,雖然說朋友都有信息送上祝福,但在這么重要的日子窩在家中,彷彿就是個沒有人愛的小孩。 這是原生家庭灌輸的想法。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很害怕過生日、害怕生日沒有人幫忙慶祝、害怕生日呆在家里、害怕沒有收到禮物。 窩在家里一整個早上,沒有任何出門的準備,家人果然提出了疑問。 “生日沒有出去慶祝?是不是沒有朋友?” 對于生日,家人從來都不會很重視。 所以每年的生日,幾乎很少慶祝的儀式,讓人感覺是個不重要的存在。 再加上這樣的提問,更是讓人覺得無處可逃,彷彿沒有一個能夠人讓人感覺舒適的避風港。 我不敢讓家人知道自己沒有人約,不甘愿被家人數落,于是隨口說了一個謊。 “我就要出去了?!?/br> 語畢,轉身上樓換了件衣服便出門。 到了城市,才明白什么叫做天大地大,卻沒有我的容身之處。 今天是我的生日,沒有人幫我慶祝,連家里都呆不下去。 這讓我覺得生日才是最令人難過的日子。 我就是在充滿負面情緒下,給學長發了封信息。 【你在哪?】 信息發送出去不過幾秒,便收到學長的回復。 【街上呢,怎么了?】 我望著信息沉思了很久,不知道應該要怎么開始這個話題。學長或許是見我許久沒有回復,又再發了封信息過來。 【怎么了?】 短短的三個字,卻讓人覺得溫暖無比。這世上還會有誰,在得不到自己的回復后,還愿意再發多一封信息追問? 僅僅一個簡單的舉動,就足以讓我覺得自己得到重視。 【今天我生日呢?!?/br> 【生日快樂,你在哪?】 他不知道我的生日,關于我的一切,他什么都不知道。盯著那封信息,又陷入了沉思。學長又發了一封信息過來。 【在哪呢?讓我請你吃飯吧?】 學長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拯救了一個沒有地方可去的小孩,他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現我獨自在外游蕩,發現我連邀請他一起共餐的話都沒能說出口。 他也是在這個時候,說我像個失寵的小孩。 是的,我這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價值。 雖然我們因為失寵的話題有了小爭執,但最后還是他把我從無處可去的情況中拯救出來。 我們約在附近的咖啡廳見面,那是我第一次去這家咖啡廳,樓下是間麵包店,樓上是環境優美的咖啡廳,那是他朋友開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