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a音訊(2/2)
【沒事啦,逗你的,】她笑著把滑鼠遞給我:【加油喔?!?/br> 【嗯,看我的吧,】我讓她別擔心,然后我把螢幕轉向祕書:「關于詳細的現場佈置,上次會議時已經說明過了,現在我就簡要地匯整一下?」 祕書點個頭,于是我開始不自覺地進入口試模式:「為了要證明西廂房那間屋子有鬼,我們用的是錄音的方式,這樣的好處是,鬼音訊比影像更容易分辨,可以有效地降低人為解讀時的主觀意識對結果的污染。 「當然,人們在解讀音訊時還是有很大的自主空間,所以,為了增加結果的效度,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我們并非僅是單純錄下環境中的整音,而是先透過喇叭播放出問題,再等待鬼的答覆。 「第二,既然是等待答覆,那么,問話與回話的時間間隔便不能差太長或太短,否則對話就會變成尷尬的等待或是搶話;于是我們先分析一般人對話,確定恰當的間隔時間,然后決定出如果在問題結束后的半秒至一秒半內,在這段窗口中麥克風若有收到到任何超過30分貝的音響,也就是有別于安靜房間的音量,就表示那聲音有溝通對話的可能性。這些回音我們定義為a級的回覆音訊,并且讓系統自動擷取出來,歸類并存檔?!?/br> 我拍了拍我的筆電,然后播放了一個a級音訊的案例,那是一段…呃…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的噪音,「當然,」我接著說:「這些a級音訊可能包只是一堆不可解的雜訊,所以第二回合篩選的原則,就是這些a級的回覆意訊是否具有資訊,簡而言之,就是那些聲音能不能被聽懂,而這些能被聽懂的回覆,我們則定義為b級的資訊音訊。 「不過判別一個聲音究竟是有意義的語言,還是僅為無意義的聲響,這當中牽涉到了大量的人為主觀判斷,再者,a級的回覆音訊數量又多到不是我們兩個人能獨自處理的,于是我們請人架設了一個網站,除了可以自動將a級音訊自動上傳到伺服器上,還可以讓網路上廣大的鄉民隨意聆聽,并辨識這些聲音究竟在講些什么。 「我們直接了當地在網站上說明這些音訊里有些是鬼真實的聲音,然后在各大網站上po文、買廣告,試著吸引鄉民們的注意,但最大的幫助還是來自新聞媒體…,」我不好意思地透露: 「呃…,沛沛有個朋友是記者,我們讓他把我們的網站包裝成某個神祕機構的詭譎計畫,然后連和同業分別獨家報導,就讓整個社會突然對我們的網站引發大量的興趣了…?!?/br> 「原來就是你們!」祕書驚呼:「連我自己也都上去過,還回答了幾個問題,原來都是你們搞的!」 「我們也沒想到效果會這么好…,」我尷尬地笑了笑:「可能那一陣子臺灣人都夠苦悶吧??傊?,靠著這些新聞媒體、網路社群的推波助瀾,我們的網站確實累積了足夠的人數來辨識每個a級音訊。 「而且,隨著辨識成果的累積,系統會自動將一些無法匯集共識的a級音訊,在一段時間后歸類為雜訊;反之,某些清晰到能被辨識縮小成幾個選項的音訊,便讓網友進行投票,得票率超過一定比例的的,就表示那項音訊能夠被多數人解讀,可以被納入b級的資訊音訊?!?/br> 我換了張簡報,上頭是幾個b級資訊解讀后的文字。 「呼呼呼?」祕書一臉疑惑地隨便挑一個念道:「嘓嘓嘓?」 「我想你挑到的是風聲和青蛙的叫聲,」看著她毫無笑容的嚴肅表情,我連忙解釋:「能被解讀的聲音自然就是資訊,哪怕那只是動物們求偶的叫聲,或是更嚴謹的說,那些叫聲對動物們的生存與繁衍有意義,但對人類則沒有。 「幸好經過前面兩次的篩選,b級音訊的已經少到我們兩人可以自行處理的數量,于是我們把只對人類有意義的資訊––也就是人話––挑出來,然后為了不讓我們的主觀意識過度左右了數據,所以我們再將這些有意義的音訊與辨識結果混入之前的題庫中,讓鄉民在不知情的條件下幫我們驗證,看看對這些有意義的意訊來說,是否對多數人而言也有同樣的意義。 最后,多數網友都有共識的音訊,就是第c級的意義音訊––對人類而言有意義的音訊?!?/br> 我播放了幾個c級音訊的錄音檔,配著鄉民們譯出來的文字。 「愛新覺羅?」祕書聽完后,皺著眉頭說:「要不是有這些譯文?我還真聽不出來,蝙蝠俠講話都比這清楚…?!?/br> 「的確…,」我無奈地說:「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某些網友,他們是真心誠意地在聽這些聲音,然后認真地將音訊配上字幕,而且怪的是,多數人都還同意這樣的轉譯…。不過話說回來,溝通本來就是要讓人能輕而易舉地聽懂,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聆聽才能猜出對方在講什么,只會徒增溝通上的困擾,因此聽的懂才是溝通的重點。 「剛好c級音訊本來就少,于是我們索性將這些音訊用google語音轉文字來辨識,反正電腦聽不懂的,大部份的人也不一定聽得懂;而轉出來的文字若與鄉民聽到的結果相同,我想,多數的人對這樣說譯法應該不會有太大異見,所以我們就將這些聲音定義為d級的清晰音訊?!?/br> 「我想就算再清晰,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聲音吧?!沟z書在我播案例前便先潑我們冷水。 「的確是…,」我陪笑道:「不過不妨這樣想,整座大宅一反常態地安靜,幾乎沒有蟲嗚鳥叫,偶爾來個東西掉落的聲音就夠嚇人了,更何況是有人在講話? 「平常我們晚上在錄音時,會透過一些機制––主要是靠雜訊的強度––篩選掉部份音訊,其馀的便直接推到我們所在的房間中播出來,信不信由你,當第一次聽到這么清楚的人聲時,我們兩人都嚇到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br> 我把音訊播出來,里面那老婆婆清清楚楚地嚷道:「紅兒啊,快把水燒開了!」 「這真的不是人在說話?」祕書吃驚問。 「絕對不是,」我否認:「屋子內外都有攝影機,在記錄到a級音訊時就會自動保存前后十分鐘的影響,我們確認過了,在這些d級音訊發生時,屋子里里外外都沒有人?!?/br> 「這…?!沟z書一時啞口無言。 「以上這些都是在問話結束后特定時間內回覆的a級音訊、大家都能一致解讀的b級音訊、 確定是人類語言的c級音訊,與大家都能輕易聽懂的d級音訊,但這些都不夠,因為這都還稱不上真正的對話?!刮艺f。 「這樣還不夠?」祕書問,看來她已經被這些音訊說服了。 「因為就像你剛才說的,這些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我解釋:「要溝通就要能對話,所以這些d級音訊就應該回應我們的題問。我們設計的問題一組是20個,每晚不停地重覆播放,而為了要篩選哪些d級音訊與我們的問題有關,于是,同樣的,我們把d級音訊與提問再次混入網站中,明著是讓鄉民辨釋那聲音在說什么,暗地里則是讓他們分辨音訊回覆的內容,是否與我們的提問有關,而那些經過確認是答為所問的,我們則將其例入s級的對話音訊?!?/br> 我換了張投影片,上頭只有九個錄音檔的連結,我依序點開播放: 「你是怎么死的?」「我冤枉,我死得好慘?!?/br> 「你是怎么死的?」「我不想死?。。?!」 「你是怎么死的?」「生命的片刻就這樣中止?!?/br> 「你是怎么死的?」「氣,我喘不過氣…」 「你是誰?」「我是那個我是?!?/br> 「你是誰?」「吾乃張家福,字中觀?!?/br> 「你在哪里?」「忠太西路二段?!?/br> 「你在哪里?」「我在這張桌子下面?!?/br> 「你想要什么?」「給我一杯水,快!」 「這就是全部了,」我總結:「四個問題,九個回覆?!?/br> 祕書要求再聽一便遍,「我是那我是?」末了,她問。 「我懷疑是iamthatiam的直譯,」沛沛解釋:「我是自有永有的,圣經中的神如此介紹自己?!?/br> 「你們到底找到了什么?」祕書不安地問。 「說真的,我們也不知道…?!古媾婵聪蛭?。 「可能只是一個執著、一段思緒,或是一絲溢出的記憶,」我接著解釋:「我們甚至無法確定那是不是同一個鬼…神…靈…還是魂在講話…,畢竟我們試著溝通了一年半,卻只問到了九個有意義的對話?!?/br> 「所以你們只錄到了對話的聲音,卻沒辦法證明那是不是鬼講的,更無法用來證明鬼的存在?」 祕書她問到重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