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大約是在四、五月吧,看了朋友的作品,使我動了創作懸疑短篇的心思。其實過去并非沒有這樣的念想,只是閱讀過許多懸疑作品,我想自己是無法鋪陳線索,從而慢慢抽絲剝繭,步步帶出結局,最終告訴讀者事實真相。但轉念一想,誰還沒個第一次呢?就像多年前初次執筆,我竟寫成了篇女鬼復仇記。而今還是感嘆在那樣的年紀,我為何會選擇這樣一個陰暗的題材進行創作? 于是我動工了,坐在圖書館自習室桌前,提筆在眼前的紙本上,寫下腦中浮現的景象:閃光燈似要亮瞎人眼,記者爭先恐后提問,一名女子黯然垂首,被警察押上警車。 僅是一閃而逝的畫面,我連罪名為何,甚至死者是誰都沒有構思。但在寫下開篇一小段文字之后,我忽然有了靈感。那感覺猶如拼圖,等著我挑戰自己,以一塊塊看不出形象的碎片,拼出一幅曠世名畫。 我做夢都沒想過自己完結的第一部作品(假如不算國小時完結的粗略手稿),竟是以往躊躇不前、不敢踏足的懸疑類作品。即使編排不夠成熟,字句不夠完美,結局不夠出人意表,我仍舊對《殺人犯?》感到萬分滿意,并在連載前又看了遍,修改錯字與小段劇情,就再沒動筆改過它一次。 這是我送給自己的禮物,紀念自己又度過人生中一場重要里程碑,短短一萬多字,卻是我小學畢業以來首部完結的作品,敲下「正文完」這三字的感受,我等了好多好多年(雖然完全可以歸咎于自己的懶)。第一次草擬大綱,第一次在心中有那樣清楚的故事架構,且有幸伴之走到結局。 說來好笑,寫到最后一章的我,還不確定事實究竟該是如何,心目中兇手有三位候補人選,一是梁曜雄自己,二是妻子劉欣然,三是助理李莫諼。寫作過程中我不斷搖擺,思考哪種結局最能讓觀者驚艷,但是結局想必大家都曉得了,梁曜雄陷入精神病折磨,最終舉刀自盡,而這也是我最一開始的構想?;蛟S故事進行到中后段便有人看出,我倒不后悔選擇這條結局,正如我前頭所述,誰還沒個第一次?我固然寫不出真正出乎意料的結局,可本來動筆的原因也只是個契機,既然如此,就選起初的構思吧,也甭管別人怎么看待這部或許尚不成熟的作品。 將完稿給一個朋友看過,她很認真地指出許多問題,以陸宇為例,她認為面對審問,他過激的表現似乎毫無道理。我給出的解釋是個性使然,梁貞在規劃自首前,出于對母親的保護,她已細心準備過數種提問,打算將所有罪名一肩扛起。至于陸宇,他并不擅長掩飾自己的情緒,一緊張就容易情緒激動,知道女友的想法后,為了不扯她后腿,他努力隱藏自己在案件中的參與。只是越想掩蓋,心情越發焦慮,導致最終達成反效果,還是將自己給搭了進去。 初衷如此,陸宇的形象卻似乎被我寫得太過,朋友大概還是不太接受這種說法,我也只得兩手一攤,告訴她各人看法不同。完結之后,劇情上我并不愿意做太大改動,畢竟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未來再看,我想我會笑當初的自以為是,但這就是青春。驀然回首,大多數人心中都會留有一兩件遺憾,我想確保自己不會后悔不再修改的決定,留住這個年紀的自己稚嫩的文筆、不成熟的劇情編排與各式想法。 最后感謝不才,連載前她是最后一個看過這部作品的人,給予我一些建議,協助我最后一次小幅修改劇情,并在我的請求下為我製作《殺人犯?》封面,甚至現在還愿與我一道分享彼此的作品,給我不少創作上的幫助。 至于番外?有緣再相見吧。 _2019.10.01寫于下午四時多,看不見陽光的書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