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七零,我帶全村成了先進集體 第238節
鮮嫩的蓮子放一個進嘴里嘎嘣脆,還帶著絲絲的清甜,真是好吃的讓人停不下來。 老姜頭雖然挺嚴肅脾氣也古怪話又少,但卻跟孟驕說,喜歡吃蓮蓬的話可以摘一些帶回去。 孟驕聽了很欣喜,便問他可不可以做主,要是為難的話她不摘也沒事。 老姜頭說,這個荷塘原本也是姜家的,但一起捐給了zf。 不過他得到zf的特許,每年可以在荷塘里采摘蓮蓬和一些蓮藕,也可以撈幾條魚,但不能太多,以不超過百斤為標準。 就是說,他可以做一點主,而且她若是摘蓮蓬那也是算老姜頭份額里的。 不過孟驕也不會虧待他,用其他的補償也一樣。 老姜頭從小在這里長大,對荷塘很熟悉,帶著孟驕在里面兜了一大圈。 在深處孟驕還看到了幾對鴛鴦和水鳥,不過聽到動靜就趕緊躲開了。 想到自己的空間,里面就缺少一個荷花池,可以考慮弄一個。 孟驕摘了十幾個新鮮的蓮蓬后就住手了,順便跟老姜頭說等蓮蓬老的時候想討要些干蓮子,準備到時候種在空間里試試。 老姜頭也沒問孟驕要干蓮子做什么,卻點點頭應下來。 孟驕把手伸進水里,悄悄的順著手指往外放了些空間溪水,想看看有沒有把魚兒引來的功能。 結果還真靈驗,幾條大鯉魚追著她的手指不停的喝著空間溪水。 孟驕趁機一抓,兩只手各從水里撈起一條大鯉魚。 鮮活的鯉魚一離開水面,就活力四射的甩著尾巴。 力氣還不小,要不是她抓的夠緊就被它們掙脫了。 孟驕趕緊把魚甩進船艙里,這下子可把老姜頭給驚呆了。 年輕時候他不是沒在河里徒手撈過魚,但第一次見一個女同志也這么厲害。 這兩條魚個頭還不小,一條得有個四五斤的樣子。 孟驕問老姜頭,撈兩條魚應該不會有問題吧,老姜頭搖搖頭。 回到岸邊,孟驕先跳到岸邊,接過繩子幫忙把小船固定在岸邊的一棵柳樹上。 至于兩條魚,她沒有要,只拿了十多個蓮蓬。 雖然老姜頭說魚是她撈的,他也不占便宜一人一條,但孟驕還是沒有要。 想吃魚的話,她空間里就有不少。 不但有海魚,還有湖魚和淡水魚。 而且,空間那個瀑布下面的水潭里,也有很多魚,想吃的話隨時都可以撈。 孟驕曾經用抄網撈過一次,那個味道太鮮美了,沒有一點魚腥之氣還是獨刺。 不管是紅燒,還是清蒸和煮魚湯,rou質都很鮮嫩。 家里的幾個孩子和毛孩子都非常喜歡,就連孟驕自己都能喝半盆那個魚湯。 一想到這個,孟驕就有些饞了。 回去的時候,找了個機會進到空間,拿著抄網又在水潭里撈了兩條魚。 準備一條紅燒一條做魚湯,孩子們比較鐘愛這兩種吃法。 不過外面天氣太熱她怕魚拿出來時間久了不新鮮,就先在空間里保鮮,等快到村口的時候才趁著左右沒人拿了兩條魚出來。 這個魚也很嬌貴,不能離開潭水,一離開就會死,所以孟驕都是吃多少撈多少。 地里的莊稼一天一個樣,從低矮變高大,從稀疏變稠密,然后葉子由綠變黃,轉眼間一年一度的秋收又要開始了。 秋收的時候差不多也要過中秋節了。 去年的這個時候,孟驕正好去了西北看望爸媽跟大哥。 時間過的真快,她已經從西北回來快一年了。 剛穿來時小玥兒才滿月沒幾天,如今已經快一歲半,可以滿地跑了。 如今因為她身負養豬的重任,自然沒有時間再去西北。 不過爸媽和大哥來信說一切都好,讓她不用帶著孩子來回奔波。 再說,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他們郵寄包裹,什么都不缺。 孟驕雖然沒有機會去,但二哥今年卻去了一趟西北探望他們。 從二哥的來信中,孟驕知道爸媽和大哥一切安好,也就放心了。 中秋節也是一年一度的大節日,過節日消耗最快的就是rou,孟驕養的豬又要出欄一批了。 經過八個來月的喂養,最開始抓來的那十二頭指標豬已經長得膘肥體壯,走起路來身上的肥rou跟著一顫一顫的。 忙完麥收的時候,母豬又被拉到鎮上的畜牧站配了一回種,前些天剛下了一窩小豬崽。 這次只生了16頭,雖然比上一次要少兩頭,但也屬于高產了。 這么多的豬,不知眼饞死多少其他村的村干部。 紛紛跑來問,這么多豬他們喂得過來嘛,不如分一些給他們生產隊養。 總不能他們姚家村既吃rou又喝湯,卻讓其他兄弟生產隊眼巴巴的看著吧! 最后姚村長實在經不住幾個老熟人可憐巴巴的糾纏,準備等這一窩的小豬崽滿月后就給分出去十只。 自然不是白給的,要收錢的。 如今的小豬崽也要五毛錢一斤,因為母豬的營養好,滿月的時候每只小豬崽差不多能長到十多斤到二十來斤不等。 十只小豬仔,能為生產隊換來差不多一百塊錢的收益,姚村長覺得很不錯。 給豬配種的錢賺回來了不說,剩下的還夠配不少次的。 十二頭要出欄的豬,這次姚村長決定全都交上去。 社員們一聽還有些失望。 原本還盼著秋收能跟麥收一樣,村里留兩頭吃大鍋菜,結果空歡喜一場。 姚村長也想啊,可是兩頭豬要大幾百塊錢,這要是都吃了想想他就心窩窩疼。 不過他卻答應大家,豬rou交上去之后,拿出兩頭豬的錢分給各家,到時候誰家想吃rou就去割,想吃啥就去買。 再等四個來月,他們生產隊就殺年豬。 今年比去年多殺一頭,肯定讓大家吃個夠。 社員們聽了,這才重新高興起來。 能分錢也一樣,到時候想吃啥自己買。 第357章 媒人上門 相比麥收,秋收用的時間則要長,因為秋收的莊稼種類比較多。 像玉米,大豆,棉花,花生,高粱,紅薯,綠豆等等農作物。 這幾天收這兩樣,過幾天再收另外幾樣,然后還要把玉米桿高粱桿之類的都給砍回去,把地清理出來還要犁地翻地,然后上些肥料還要把冬小麥給種上,前前后后要忙差不多一個來月。 今年的秋收,玉米和紅薯的收成尤其喜人,姚家村生產隊的畝產量再次創了新高。 姚村長再次受到鎮上領導和縣里領導的表揚以及鼓勵,同樣享受著來自其他生產隊羨慕嫉妒恨的眼神。 毫無疑問,姚家村生產隊的社員們,今年可以過個大肥年。 不單糧食分的多,工分合算的也高,年底的時候每家每戶最少都能分到手大幾十塊,有些家里壯勞力多的人家,甚至能分幾百塊。 這在以前可是少有的情況,不倒欠生產隊的錢就算不錯了。 可是今年,不但分到了足夠的糧食,還分到了剩余工分換來的錢,不少人都激動的哭了。 這日子,太tm的激動人心了,真是越過越有奔頭。 手里有了閑錢,有的便準備用這些錢張羅著再起兩間房子,家里的孩子大了,不能都住在一個屋里。 有的則是托人能不能找張票添置個大件,比如自行車啥的。 莊稼人不愁吃喝,手里有了錢也想裝點一下臉面,到時候給家里的孩子說親也好說。 原本村里一共只有三輛自行車,年底的時候又一下子多了兩輛嶄新的自行車,可把大家伙給眼饞壞了。 摸著新車子揚言,等明年分了錢,我們家也要買輛車子。不光買車子,還要買個縫紉機。 有人就在一邊笑,買自行車能騎,買縫紉機不會用放在家里也白搭。 那人就說我樂意,我不會用還不會學嘛! 再不行,到時候給孩子當聘禮,肯定好找媳婦。 這話一出口,倒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 誰家給孩子找婆家,不想找個日子好過條件好點的呢! 也因此,姚家村未婚的大小伙子,一下成了十里八村的搶手貨,附近村里的媒人爭相上門保媒拉纖。 一個個說的天花亂墜唾沫橫飛,自己手里漂亮勤快的姑娘一大把,喜歡啥樣的盡管挑。 說夸張點,就算是想要天上的嫦娥,也保準能給你找來。 只要有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別說,村里年底的時候,還真說成好幾門親事,男女雙方見過都還算滿意,就定了下來。 還有兩個眼光比價高一些的小伙子,對于媒人介紹的一個沒相中,反倒是早就相中了村里的女知青,就托媒人給幫忙問一下。 媒人也沒推辭,只要是她給說成的媒都有好處拿,沒想到其中一個還真成了。 大多女知青還是想要回城的,愿意留在農村成家的不多。 當然也有給李彩霞姐妹說媒的,但都被李彩霞給拒絕了。 說meimei還太小,過幾年再說。 至于她自己,準備等弟弟meimei都有了著落再考慮自己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