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七零,我帶全村成了先進集體 第146節
所以,只有鄧利國兩口子住在這個市里。 可這么多年,他們夫妻也沒有個自己的孩子。 王玉梅每次回來探望老人,都會忍不住抹幾把淚,說跟鄧利國到老也沒個養老送終的。 還說,對不起他們鄧家的列祖列宗。 他們兩口子死了以后,家里的東西都沒人繼承。 鄧利民跟鄧利國的感情打小不錯,所以看到哥哥沒有自己的孩子,便萌生了把自己的孩子送給他們一個撫養的念頭。 他曾開玩笑的跟姚月茹提過一次,但姚月茹說自己生的孩子就算去要飯也不會給人。 她當時也沒有當真,說過之后就沒放在心上。 沒想到,鄧利民卻一直沒有死心。 他把自己這個想法跟爹娘一說,兩老只是猶豫了一下便答應了。 他們跟鄧利民想的不一樣,他們想的是反正就算送給鄧利國養,那也是他們的親孫子。 而且,到時候還能多繼承一份東西…… 聽完姚月茹的話,孟驕覺得那個鄧利國是菊花國的人實錘了! 那時候,菊花國的人投降之后,為了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遺棄掉不少的兒童。 那個鄧利國,應該就是被遺棄的那些兒童中的一員。 所以從小就挺有心機的,大概是怕被人聽出自己是菊花國人,便一直不肯開口說話。 等適應了環境,學會了我們的語言之后才敢說話。 可惜,狼崽子就是狼崽子。 即便是我們祖國的人把他養大成人,卻絲毫沒有感恩之心。 在背后做著那些損害我們國家利益的勾當,還真是一只養不熟的白眼狼,現實版農夫與蛇。 兩人說著話,便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很快就到了檢票上車的時間。 孟驕買的是臥鋪,看姚月茹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不方便,小的吃飽之后還睡著了。 便說要是放心她的話,就讓她先把小兒子放到她的床鋪上去睡。 這樣孩子睡得也舒服些,大人還不累。 巧的是,姚月茹的硬座車廂,正好跟孟驕的臥鋪車廂挨著。 姚月茹覺得,自己跟孟驕是即有緣分又很投緣,笑著接受了她的好意。 說真的,這一天一夜來回奔波她一刻都沒歇著,就這樣一路抱著孩子的話,還真的是很累。 她還有三個孩子要照顧,回去后還要應付公婆,自己絕對不能倒下。 正好孟驕所在的這個臥鋪只有三個乘客,而且還都在睡覺。 兩人輕手輕腳的走進去,把兩個睡著的孩子放在下鋪上,就站在兩節車廂之間聊天。 這樣,姚月茹順便還能看到兩個大點的孩子。 聊著聊著,姚月茹突然便說起了自己的身世。 她之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人,其實她也是被人收養的,這些年來一直就想找到自己的家跟親人。 她知道跟家人分開的那種滋味,日夜難安仿佛找不到自己的根,像一個浮萍。 因此,她說什么都不肯跟孩子分開。 她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家人了,更不想弄丟自己的孩子。 如今,他們就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 要是連他們都失去了,她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孟驕本來一心兩用,邊聽姚月茹說話,邊在想著怎么把那些菊花國的人給一網打盡連根拔起,讓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在我們國家的土地上囂張。 在家仇國恨面前,她義不容辭。 可當聽到姚月茹說自己和哥哥,是因為在河邊玩沒有及時躲開被一場洪水沖跑。 本來哥哥有逃開的機會,可她太貪玩不肯離開河邊。 等到發現不對勁,嚇得已經站在原地不會動了。 哥哥是為了救她,才被一起沖走的…… “等等!月茹姐,你剛才說什么?可以再說一遍嗎?”孟驕突然出聲,有些激動的看著姚月茹。 她記得孫婆婆說過,她最小的一對兒女當年就是被洪水給沖走的。 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卻一直都是孫婆婆心里過不去的坎。 而且,孫婆婆的女兒好像也是叫月茹,只不過是姓趙,叫趙月茹。 難怪孟驕會覺得姚月茹看上去有幾分面善,聽了她剛才的話,心里更加有了個猜測。 姚月茹,疑似孫婆婆的小女兒。 第225章 姚月茹的故事 姚月茹看到孟驕有些激動的樣子,把她也給弄懵了。 不過,還是把剛才的話又說了一遍。 孟驕也跟著問了幾個問題。 不管是時間,還是年齡,都跟孫婆婆被沖走的兒女對上了。 那么問題來了。 姚月茹被沖走的時候,也有七八歲大了,應該記得自己的家在哪里才對。 聽了孟驕的問題,姚月茹說當時她被人從河里救起來之后,便昏迷不醒,而且還發起了高燒。 救她的人正好是一個工程隊里的人,他們的工程結束了,要拔營去往下一個地點。 問了附近的村子,并沒有丟小孩子的人家。 怕她一直發燒會有生命危險,便一起帶著她走了,并且送到了省城的大醫院里。 經過幾天的治療,她的身體才慢慢恢復過來。 救她的人問她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 名字和年齡她都能準確的說出來,就是家在哪里她只知道個村子的名字。 因為從小都沒有出過遠門,并不知道隸屬于哪個城鎮和哪個縣市的管轄。 這樣就比較難找了,整個省城那么大,畢竟叫姚家村的村子有很多,無異于大海撈針。 而且,她被救起來的時候,是在一條河里,已經不知道被沖出后又飄了多遠。 工程隊的人一時也不知道怎么幫她找到家人,只好輪流著照顧她。 可他們還有其他任務,要趕往下一個地方不能久待。 后來,還是當地的一對夫妻聽說這件事之后,提出想要收養她。 那個家里只有一個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兒子,所以想再要個女兒,并給她改了姓,跟那家人姓姚。 姚月茹在那個家里過的并不算好,跟個小丫鬟差不多。 所有的家務活全都是她一個人的,還要做飯洗衣伺候那一家人。 那個家里的哥哥因為小兒麻痹癥的原因,不能正常走路,每天都要姚月茹背著他出去玩。 不光如此,他脾氣還不好,一不順心就要打姚月茹一頓來出氣。 不是往她身上扔東西砸板凳,就是又掐又擰或是用針扎。 即便如此,姚月茹也默默的忍受著,并且對他們家愿意收留自己心存感激。 就這樣,她在那個家里煎熬著漸漸長大。 有一天晚上,她餓的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實在睡不著。 起身去灌涼水的時候,聽到隔壁的養父母在說話。 他們竟然說,要讓她給他們的兒子做媳婦。 總不能白養她這么多年,尤其是全國自然災害嚴重糧食緊張,有的地方還餓死不少人。 他們能把她養到這么大,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嫁給他們的兒子也不虧,主要是他們兒子身體那樣也不好討媳婦。 姚月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原來他們從一開始收養她,并不是好心,而是打的這個主意。 那時候她才剛剛十五歲??! 姚月茹被自己聽到的這個消息嚇到了。 讓她給這一家人報答養育之恩可以。 但若是讓她嫁給那個陰晴不定,動不動就喜歡拿東西打人的哥哥,她死也不愿意。 姚月茹很想開口求那對養父母,她可以多干活,甚至是出去找工作賺錢孝敬他們,但是能不能不讓她嫁給哥哥。 可還沒等她求情,便發現那對父母已經悄悄的背著她開始準備,又是收拾屋子又是邀請親朋好友。 他們還不知道姚月茹已經知道了他們的打算,所以也沒有防備她會逃跑。 就在一天夜里,姚月茹終于尋了個機會,只帶了兩件換洗衣服逃出了那個家。 她就這樣一路要飯,一路打聽,想要找回自己原來的家。 一直在外面流浪了好幾個月,其間的苦不用說。饑一頓飽一頓,有時候要不到吃的,就會餓上好幾天。 后來餓的暈倒在一戶人家門外,那家人發現后,好心給了她兩塊黑面饃饃救回她一命。 那是一對老夫妻,一生無兒無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