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大秦暴君的駙馬[穿書] 第282節
書迷正在閱讀:真千金她是花滑女王[重生]、春日序曲[娛樂圈]、奮斗七零,我帶全村成了先進集體、紅玫瑰、大叔,你的嬌氣包哭了要貼貼、美強慘魔尊他拒絕BE、大理寺升職記、七零對照組的美嬌作辣媽、金粉墮(高干)、美艷女主的濫情手冊
嬴華璋皺眉說道:“你想怎么疏?” 菟裘鳩摸著下巴說道:“這些跑出來的人很多都有一點家底,一部分還認字,不如……我們搞一場科舉招人吧?!?/br> 嬴華璋微微一愣:“科舉?” 科舉這個提議是菟裘鳩前幾年提出來的,當時想在云中郡搞,只是時機一直不太合適,最開始勉強算是小搞了一場。 不過后來幾年因為云中郡并沒有擴張,官吏變動不大,所以也沒有大規模弄過。 而朝廷那里不知道是有什么顧忌,似乎一直在討論,但一直沒有成行。 菟裘鳩猜測很可能是大家都無法預料這個方法究竟是好是壞,還有一部分人覺得現在就很好不想輕易改變的。 反正各方扯皮肯定是需要一段時間。 但菟裘鳩不想等那么久,不趁著剛建國什么都處于起始狀態定下來,等以后國家足夠穩定之后出現門閥世家,開始以姓氏傲人,那就晚了。 自從東漢之后門閥世家出現,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王權跟世家進行斗爭,普通寒門士子難以出頭。 這種情況一直到唐朝才稍微好一些,但也出現了世家連皇室都看不起的情況。 菟裘鳩不敢說科舉能夠直接把門閥世家的產生扼殺在搖籃里,但至少可以延緩。 他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但人力有窮時,接下來就要交給時間。 誰知道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呢? 眼下夏郡必然是缺人的,正好趁著這一次看能不能補上一些人。 你們不是喜歡這里嗎?干脆就留下當官吧。 至于等到秋冬的時候才發現這里的景色并不是一年四季如此的時候也晚了。 夏郡要開科舉招收近三十名官吏的事情像一陣風一樣卷遍了北三郡,往南一點的地方傳播沒有那么快,一開始報名的人也不是很少。 不過菟裘鳩他們也不著急,因為科考的時間定在了當年夏秋交際。 菟裘鳩甚至還干了一件事情——把需要招考的官位全部公開出來,然后讓報名者先定向選擇自己心儀的官位。 他這一手可是讓咸陽那邊大驚失色。 作者有話要說: 菟裘鳩:既然來了就別走了。兔兔揣手一臉和藹.jpg 第309章 一直以來所有的官位都是皇帝或者有任免權的官員進行安排,覺得誰合適就讓誰去,還從來沒有可以讓人選擇官位的情況出現。 嬴政知曉之后穩如泰山,任由下面的人去討論,頗有一種靜觀其變的味道。 他不動,李斯也不動,下面的官員掂量一下夏郡那兩位的分量也不敢輕舉妄動,唯有御史臺的御史上竄下跳。 什么有辱國體,什么威風掃地之類的全都出來了。 嬴華璋和菟裘鳩知道之后也不在意,御史的職責就是這個,覺得不合適就參,皇帝聽不聽那就是皇帝的事情。 顯然,嬴政都懶得搭理他們,上去的奏疏有一個算一個都沒有回應,大部分御史都以為是留中不發,所以寫得更加起勁,實際上嬴政直接讓人把那些奏疏都給燒了,一個都沒看。 扶蘇雖然在云中郡,但顯然他在咸陽還是有人的,在聽到風聲之后直接給菟裘鳩和嬴華璋兩個人寫了封信告訴他們如今咸陽的情況。 雖然是真好心,但那股幸災樂禍的勁兒怎么都掩蓋不住。 不過在信的最后他好歹還是收斂了一下,詢問嬴華璋他們兩個是怎么想的,怎么還公開官位讓人選呢? 菟裘鳩就覺得所有人好像誤會了公開官位的意義存在,以為公開之后就是讓別人挑選,問題是你選了也得考試啊,考不考得上還兩說呢。 要不是因為現在沒有公辦學校,菟裘鳩可能還要在報名條件上加一點學歷要求。 現在只能是識字就行,反正選歸選,選完之后還要集體參加考試,第一場考試考的是基礎知識,包括有些字詞認識之類的,不合格的就走吧。 他不要求官員們文化水平多高,但至少得把常用字詞認全吧? 第二場考試則會相對深入一些,考法,如今大秦依舊是以法治國,所以律法必須會,哪怕不是背得滾瓜爛熟也要差不多。 第三場考試則是各個官位的針對命題,第四場則是面試。 菟裘鳩設置完這些考試之后,再一次感慨沒有公立學校的難處,要是有學校的話,前兩場考試幾乎是可以削減。 四場考試很麻煩,直接持續一個月的時間,菟裘鳩雖然沒有公布題,但也把考試的范圍都給圈定,給所有考生一個心理準備。 報名時間截止日期是在七月底,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很熱,考試時間則是定在了八月中旬,這樣持續一個月的考試之后,九月中旬出結果,正好讓不是本地的考生回去準備準備,跟家人過正旦,等正旦之后再回來入職。 朝廷那邊雖然很安靜,但是菟裘鳩設置的這幾場考試大家也還是仔細研究了一下,甚至還搞了一份考試簡章進行研究。 是的,菟裘鳩為了讓所有考生更了解考試,成功報名的都一人發了一份考試簡章。 上面不僅有考試時間和出結果的時間,還有考試時注意的事項,首先就是為了防止作弊的各種手段。 因為每一場考試設定的都是一個時辰,所以不需要考房,直接一個監考老師坐在上面就能盯住所有人,那么脫衣服檢查身體各個部位有沒有夾帶小抄這種事情就不需要了。 不過他還是規定了但凡發現作弊,立刻撤銷考試資格,并且視情節嚴重處罰,比較輕的就是未來五到十年不得參加科考,最重的則是終身不可參加科考。 這份考試簡章別的不說,各方面都考慮得比較完備。 嬴政看完之后說了句:“看來他還是不夠忙?!?/br> 能夠做到這么完善的程度,菟裘鳩想了應該不是一兩年,只不過是今年才拿出來而已。 而他還有時間和精力去搞這些,當然是沒那么忙了。 李斯也聽明白了嬴政的意思便說道:“三年之前,月恒就提出過用這個替代軍功爵,以他的性格,若是沒有想法肯定不會說出口,如今只能是比那個時候更細致了一些?!?/br> 嬴政點頭:“再看看吧?!?/br> 軍功爵制度這些年也在一點點地被削弱,首先是低級爵位不再輕易授予,這個影響倒是不大,因為已經沒有那么多戰爭,不打仗沒有人頭沒有軍功,那當然是拿不到爵位的。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于改變國本的制度而言時間還不夠長。 這三年其實朝廷一直有在討論科舉要怎么進行,首先是在哪里進行的問題,然后要怎么進行考核。 菟裘鳩當初只是提出了一個框架,然后他就忙別的,他以為如果朝廷那邊發現漏洞會來問他,到時候再一點點完善就行。 結果那邊沒問他,他也就當大家沒什么問題。 之前還在疑惑這些人有什么顧慮,估計也沒想到是因為方案還不完善。 至于為什么沒人問他……主要是大佬們都沒指望他能拿出詳盡方案啊,菟裘鳩才剛當了幾年官,官場上上下下都沒摸透呢。 現在看著這份考生簡章,大家總覺得臉上有點隱隱作痛——當初是誰說的菟裘左庶長的條陳也不夠完善,所以能力也最多如此來著?人家這明明很完善嘛。 不過,吏部尚書還是強撐著說了一句:“夏郡畢竟人少,與整個大秦不可同日而語?!?/br> 這么說倒也有點道理,畢竟大秦的國土面積已經很大了,以前只有三十六個郡,現在則有三十八個郡外加一個樓蘭。 把樓蘭算成一個郡也不是不行。 反正這么大地盤肯定不是夏郡這樣簡單的考生簡章就能搞定的。 嬴政似笑非笑地看了吏部尚書一眼,吏部尚書立刻低頭裝死,哎,他們也就只能這樣挽尊了。 難道要讓他說他們這些大秦中流砥柱加起來還不如一個孩子嗎? 雖然菟裘鳩這個孩子已經二百九十個月了,但他們大部分人都是菟裘鳩的年紀乘二,真要承認了這老臉往哪兒放??! 菟裘鳩原本還不知道這些,但誰讓他同床共枕的人是大秦第一特務頭子呢,這種不痛不癢的消息完全可以透露給他。 他在知道之后倒是沒什么反應,反而是嬴華璋坐在他身邊說風涼話:“他們也就找找這種借口了,一個個白長歲數?!?/br> 菟裘鳩立刻說道:“別這么說,前輩們也都很努力了?!?/br> 他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地方性科舉搞得有模有樣是因為他從小考到大啊,哪怕穿越十年,但是他經歷考試的時間是十年乘以二,甚至好幾次都是千軍萬馬闖獨木橋。 幾千年發展出來的比較完善的制度哪里是幾個人想出來的那些能比得上的? 如果真有這樣的天縱奇才,別說了,趕緊供起來得了。 當然菟裘鳩不知道他自己已經成了大佬們眼中的天縱奇才。 那些人嘴上說著夏郡一個小地方的科舉不能跟全國比,朝廷要辦還是要慎重這些話,實際上一個一個都在盯著夏郡的秋闈。 就看這一舉是成是敗。 如果成,那么朝廷完全可以吸收其中經驗,如果是敗,那就再觀望一下。 雖然這些討論都是在高層發生,但總有一些消息靈通的人能聽到一些風聲,于是趕在報名截止前兩天,報名人數突然創了新高——兩天加起來的人比之前一個月都多。 最后報名的人加起來一共有五百人之多。 菟裘鳩看了之后都瞳孔地震,五百人選三十人,這個比例是不是太夸張了一點? 最主要的是有一些冷門的官位報考的人并不多,比較熱門一些的——比如說郡少府里面的官位,那真是打破了頭。 誰都看得出來夏郡肯定不能一直這樣下去,而且很多人都知道夏郡要建新郡城的,也就意味著負責建設的少府肯定是要被重用。 然后就是掌管倉庫的倉吏,這也是報考熱門。 除此之外,治粟吏和廄騶這倆一個負責種植一個負責車馬的官位報考的人就很少。 畢竟夏郡這里看不出有什么耕地,治粟吏估計也沒什么用,而菟裘鳩在報考指南上也附贈了說明——短期內治粟吏是負責培育從西域帶來的新品種。 大家不知道都有什么新品種,很多人也不關心。 最主要的是誰當官是為了種地啊,不去不去。 所以一些熱門的崗位都不是十幾比一的錄取率,甚至可以達到一百比一,簡直看著都眼暈。 菟裘鳩倒也不在意,人往高處走很正常,而且這樣也能保證現在保命治粟吏的要么是識時務,踏實肯干的,要么就是對種植很感興趣的。 至于有沒有經驗都不算什么,反正他們手上的那點東西整個大秦都沒有,更不要提有種植經驗了,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他只需要干活認真能吃苦的人。 不管怎么說,夏郡的科舉也算是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開始進行。 因為關注的人很多,所以在科舉快開始的時候,舊王庭這邊不僅有考生過來入住,還有一些過來圍觀的。 有些是家中有錢的富戶派出來的,還有很多是官吏家中派來的,還有一些是朝廷派來的人。 反正林林總總讓原本幾乎空了的夏郡竟然有一種人滿為患的感覺——城內的房子有一間算一間,哪怕再破都租了出去。 菟裘鳩在看著當月賬目的時候忍不住沉默了一瞬,誰能想到搞個科舉趕得上好幾個旅行團賺的錢了呢。 這哪兒說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