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囤貨求生日常 第33節
秦時文給江暮云回消息, 問她在哪里的時候,江暮云人已經在外面了。 江暮云今天起得很早,明知道那個點不可能有人醒, 也還是在十五樓群聊里問了一句要不要出門。 發完消息之后, 江暮云就混進了第一波出門采購的大爺大娘們中間, 那時候天都還沒亮。 現在溫度太低,所有人都裹得嚴嚴實實,充其量只剩個眼睛露在外面,臉是一點都看不清楚。 江暮云穿著一身不起眼的黑色羽絨服,身上的圍巾帽子也都是大街上最常見的款式。 她的身高在掩飾身份方面天然帶有優勢, 一米七這個身高范圍內是男是女都很常見,再加上江暮云有意遮掩,只要她自己不出聲, 秦時文也未必能認得出來她。 早晨的溫度比昨天下午更冷了。 但這樣的低溫沒能把南市封存起來,今天早晨的南市格外熱鬧。 江暮云下樓的時間已經很早了,但她還沒出小區, 就已經到處都能看見包裹嚴實、手上拎著米面糧油回來的老人了。 昨天的降溫和斷電, 就像是把人叫醒了一樣。 許多人驟然反應過來, 對于南市這樣一個最低溫往往只到零下七八度的地區而言,低溫會來帶的麻煩,遠比他們想象中要多。 在面對這種情況, 許多老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儲存食物。 手里有糧, 心里不慌。 對食物的渴望, 是刻在這些經歷過饑荒和戰亂的老人骨子的東西。 他們不顧家中晚輩的勸說, 趕著最早的時候出門, 所有農貿市場、批發市場, 現在都已經擠滿了爺爺奶奶們的身影。 超市還沒開門沒關系,先去開門早的批發市場買大米白菜。 糧油店米面不多了也沒關系,買完能買的之后,再早早去超市門口排上隊。 這場面,往常也只有買年貨的時候才能見到了。 有的地方人山人海,自然也有地方門庭冷落。 比如各大寫字樓,再比如江暮云現在所處的四通街。 江暮云仗著手上有空間,一路換了幾次打扮,最后出現在大街上的人,已經成了一個用圍巾裹著臉的矮胖男人。 現在的四通街,稱得上一句荒無人煙,只有xx電動車國慶大促的橫幅還掛在路邊。 從第一次降溫以后,四通街這條電動車專賣街,就成了一片蕭索無人問津的地方。 電動車在這個溫度下,連充電都是問題,完完全全的一塊廢鐵,車行自然門庭冷落。 按照打水那天碰到的那位修車師傅的說法,打從降溫之后,這里的生意一落千丈,連公司管理人員都懶得計較員工的疏懶,早上十點多才開門也是常事。 這個點沒有客人,也沒有員工,現在的四通街上,估計就只剩江暮云一個會喘氣的活物了。 清晨的天還沒亮,一身深色羽絨服的江暮云拐進后巷,整個人都隱在墻里了一樣,像個悄無聲息的幽靈。 她幾次三番打聽踩點,把四通街的情況摸得透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電動車用的蓄電池。 柴油發電機的噪音不小,只適合之后避開人群的時候用。 想要在前期人群聚集的時候自由用電,還是太陽能發電更加安全。 可太陽能供電效率的不穩定性,就是它最致命的缺點。 末世里不是每一天都有太陽的。 幾乎只有旱季和高溫季同時降臨的時候,人們才能過上每天都有太陽的日子。 雖然在那個時候見到太陽也未必是好事。 這也是為什么,在末世后最常見的食物里,除了蟲子還有蘑菇。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暮云不僅需要能發電的東西,她更需要能儲電的東西。 這種電動車用的蓄電池就很合適。 一個100ah、12v的蓄電池,體積不過幾盒牛奶大小,可以儲存一度多的電量。 沒有噪音,不占位置,哪怕是在人群里,也能很好地掩藏起來,堪稱末世必備佳品。 連續兩次驟然降溫,現在室外還能正常運轉的攝像頭寥寥無幾。 就算還有幸存的,鏡頭上也糊著一層冰殼,能拍出個人形來就不錯了。 今天外面都是急著搶購物資的人,江暮云跟著人群出門再正常不過。 錯過這兩天,人們就會迎來大面積停工放假,街道上近乎空無一人的日子。 那時候她再走出家門往四通街走的動作,將會無比顯眼。 江暮云按照之前就摸索好的路線,從后巷一排上著鎖的大鐵門里挨個數過去,分辨出了她想找的地方——車行倉庫。 得益于前世豐富的零元購經驗,再借助空間的方便,江暮云順利地把幾家目標倉庫的門開了個遍。 在幾家倉庫里轉了一圈之后,她的空間里多出了數百塊蓄電池。 江暮云只挑大車行的倉庫進。 這些大車行都是品牌連鎖店,里面的東西不歸屬私人所有。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沒有公司會花力氣把它們回收。 她每家只搜羅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的缺口僅憑rou眼很難被發現。 就江暮云打聽到的店員的工作情況來看,近期應該也不會有管理層跑來核對庫存。 也就是說,在嚴冬結束之前,是不會有人發現江暮云做了什么的。 而嚴冬結束之后,就是社會秩序徹底崩塌的時候。 那個時候還管什么庫存丟沒丟,打開倉庫的是店主還是賊都不一定呢。 等江暮云結束零元購,天邊也有了點光亮。 江暮云干完壞事之后臉不紅心不跳,換了身衣服從巷子的另一個出口逛了出去,來到街盡頭的一家房車改裝廠。 江暮云倒不是想現在就弄輛房車進空間,她只是過來提前踩個點。 丟幾箱電池人家不一定能發現,但要是丟了輛車還發現不了,那就是傻子了。 趁現在把地形摸熟,以后有機會的話,可以趁洪水到來前弄輛房車進空間。 房車里的電力系統都是現成的,用電動靜也不大,非常適合末世之后適合短期居住。 江暮云趁著攝像頭集體罷工的間隙,把這附近的廠家摸了個七七八八,為之后收集物資提前做好準備,然后又換了身衣服才往家走。 她到了小區附近,先是去atm取了五萬塊現金出來,完了又跟風排隊拎了袋大米,然后才背著包拎著米回家。 江暮云費心費力爬回十五樓,就看見秦時文正在她家門口敲門。 “來了來了?!?/br> 秦時文聽見動靜停下手,隨后又反應過來這聲音傳來的方向不對。 她順著聲音一回頭,就看見江暮云正拎著袋米氣喘吁吁地往家拖。 江暮云把米袋往地上一垛,掏出鑰匙開鐵門:“找我干嘛呢?” 秦時文撥弄兩下地上的大米:“來問你要不要一起出去買點東西,沒想到你速度夠快的啊?!?/br> 江暮云為了合群,買的是糧油店里那種五十斤裝的大米。 饒是她體力不錯,這會也有點氣喘吁吁:“現在才來問……你知道外面的隊都排成什么樣了嗎?” 秦時文皺眉,看江暮云累得不輕,就順手幫她把米提了進去。 江暮云早上出門的時候沒關書房門,幾個電暖器也都開著,這會兒家里還算暖和。 她抱住撲過來的小白揉了揉,把自己窩進沙發里,端著桌上的涼水灌了一口,才給秦時文說了說外面的情況。 “外頭都已經排了幾輪隊了,農貿市場跟批發市場都快被他們給搶空了。超市還沒開門呢,門口就等著一群人?!?/br> 江暮云暖了暖,把手機開機,看見秦時文早上給她發的消息,晃晃手機道:“就你給我發消息的那會兒,我應該正好被卡在幾條隊伍中間,想半路放棄都擠出不來?!?/br> 秦時文知道今天出門買東西的人會很多,但沒想到夸張到這個程度。 秦時文皺著眉給大家發消息,邊發邊嘟噥:“不至于吧?怎么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了一樣?” 江暮云也戳了幾下手機,約大家來1501聊聊出門大采購的事。 她跟秦時文在這聊天,回頭還得把內容往群里轉述,不如大家直接當面聊,反正也就幾步路。 李安軒是一個人來的,他邊帶鞋套邊道:“現在隊里缺人,召我們歸隊。我昨天忙得比較晚,今天先休息一天。趙家昊已經上班去了?!?/br> 秦時文順口接了句:“我明天開始也得回隊里輪值。溫度太低了,怕隊里小孩出事?!?/br> 這個時候還住在訓練基地的運動員,基本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還都是外地的,拿省隊訓練基地當寄宿學校一樣住。 現在情況不大好,所有留著基地的隊員不分項目,都由隊里統一安排食宿。省隊所有教練輪流值班,秦時文也不例外,大概每周都要輪一班。 江暮云給他們倒了杯熱水,直接進入主題:“菜市場之類的地方我覺得就不用去了,你們是沒看到那排隊的人,烏央烏央的。我回來的時候農貿市場都被買空了?!?/br> 降溫以來這么多天,除了飲用水供不應求斷過貨之外,其他時候最多就是蔬菜水果難買了一點。 哪怕有不少人在之前就有意識地開始囤糧了,但離“搬空”市場也還遠得很。 秦時武對于局勢一向是比較樂觀的,他聽了江暮云的話之后有些不可置信:“有這么夸張?” 江暮云點點頭:“不止是買食物的,我還看見有騎著小三輪來賣蜂窩煤的。不過那個搶的人就更多了。人家車剛停下來,就有人花錢給全包了。動作慢點的連車長啥樣都沒見著?!?/br> 在座幾人聞言不禁面面相覷。 這件事實在有些超出他們的認知。 在他們看來,可能因為大家出門比較不方便,那一次多買一點東西,省得天天上下樓,這是很正常的。 但從江暮云所說的情況來看,大家顯然不只是“多買一些”這么簡單。 這簡直就是玩命地往家里囤糧了啊。 江暮云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她可是一句假話都沒說的。 就是利用信息差給人造成了一點錯覺而已。 比如那么早開門的店其實并不算多,開門的幾家被買空了也是很正常的。 再比如今天早上出門搶購的人,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 因為他們大多都曾經歷過戰亂和饑荒,江暮云這一代年輕人只在歷史書上看過的混亂時代,都是他們記憶里消不掉的疤。 他們對于災難的警惕和恐懼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