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嬌后媽與冷丈夫 第249節
書迷正在閱讀:心碎成了好多塊、黑白灰進行曲、【DC主蝙蝠家】潘尼沃斯的花(NPH)、致命寵愛、幼龍和他的meimei(兄妹骨科1V1 H)、愛欲之潮NP、順其自然、認回親爹后我在娃綜爆紅了、作精美人和大佬隱婚后爆火了、狼崽兒【俊哲同人】
只是進入六月份后,溫度一天比一天高,慢慢也一天比一天嘴饞。 直到今天下午,慢慢終于下定決心,她要干一件大事——買雪糕吃! 雖然她覺得偶爾吃一次雪糕不會肚子痛被mama發現,但考慮到小賣部的老板都跟她mama認識,看到她買雪糕,說不定會跟她mama說,到時候她就露餡了。 所以慢慢為此制定了一次特別行動,讓紀怡幫她買雪糕,并找地方偷偷吃完再回去,這樣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啦! 到目前為止,行動都非常成功,只是雪糕真的好好吃,吃完一根,她還想再吃第二根,可是她又怕吃太多會肚子痛。 夏天氣溫高,雪糕化得很快,很快慢慢吃的速度開始趕不上雪糕化的速度,所以問題思考到一半,就被她拋到了腦后。 紀怡也一樣,兩人再顧不上說話,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十分鐘后,雪糕吃完,慢慢從書包里拿出手帕,小心擦干凈嘴角,并擦掉手上雪糕化的水,再舔舔嘴唇。 雖然嘴巴被擦干凈了,但甜味仍停留在嘴唇上,她伸出舌頭舔了舔,想起紀怡剛才的問題,輕聲說:“一天吃一支雪糕,應該不會肚子痛吧?” 紀怡零花錢不多,只能偶爾買一支雪糕解解饞,所以她不敢確定,想了想問:“徐子龍好像每天都會買雪糕吃?” 徐子龍也是他們大院的孩子,同時他也是他們班最有錢的孩子。 這么說可能不太準確,因為慢慢也很有錢,他們每天的零花錢都是五毛起步,有時候能拿到一塊。 但慢慢沒那么愛吃零食,每天的零用錢能存下一半以上,而徐子龍一下課就會來小賣部買吃的,有一天他連續三堂課,因為吃零食被抓。 因為有一堂是班主任的課,她非常生氣,罰徐子龍到教室外面站了兩節課,并讓他下午叫家長到學校。 徐子龍mama知道這件事后也很生氣,連續半個月沒給徐子龍零花錢,從那以后,他就不敢在課堂上吃東西了。 但他每天還是會買很多吃的,下課啦,放學啦,總能看到他吃東西的身影。 好幾次放學回家,紀怡都看到徐子龍去小賣部買雪糕。 不止紀怡看到,慢慢也看到了,回憶著問:“他好像沒有肚子通過?” “沒有吧,他每天都有來上課?!毕氲铰洗味亲油词窃谕砩?,也沒有耽誤上課,紀怡補充說,“而且每天都會買吃的,包括雪糕?!?/br> 如果徐子龍肚子痛,第二天他家長肯定不會讓他買那么多吃的,就想慢慢,之后好幾天都沒吃過零食。 “那……”慢慢跟好伙伴對視一眼,“我們明天還來買雪糕?” “嗯嗯!” …… 兩個小姑娘商量好后,就手牽著手離開小樹林,回到了大院。 這幾年里,賀家換了兩次房子,一次是八二年中兩室換三室。其實早在賀東川剛升團職那會,他就有資格換三室,但那時候三室沒有空房子,一家子只好在兩室的房子里又擠了兩年。 其實也沒有一年,畢竟那會蘇婷和兄妹倆都在市里讀書,學期內他們一直住在市里,周六日或者寒暑假才會回來,再擠一年也就兩三個月。 第二次換房是八五年,賀東川又升職了,能住的房子也從三室換成了四室。 四室房屋有兩種可選,一種仍是樓房,一種是獨棟,兩種房子面積差不多大,但獨棟帶前后院,其他條件差不多。 部隊在分房的時候,會優先把獨棟分配給級別更高的軍官,像賀東川這樣剛升上來的基本輪不到。但他運氣好,升職的時候剛好四室和獨棟各有一套空房,為此他和蘇婷很是糾結了一段時間。 當時孟秀珍挺納悶,這兩種房子條件上又沒有差別,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獨棟比樓房好吧?多了前后院呢。 問了才知道,他們猶豫的正是這前后院。 國人天性,到哪都要種點菜,駐地管得嚴,大家不敢去外面開墾荒地,但沒少在大院內部滿足種植欲。 克制點的會用家里不要的搪瓷盆裝上泥土,在陽臺上種蔥和蒜,覺得陽臺不夠發揮的,會去樓下花圃,種點小白菜。 因為樓房這些的花圃都是公共區域,所以他們種了不敢施肥,否則讓兩個部門的人抓到,輕則寫檢討,重則拔菜。 跟住樓房的人比起來,獨棟那邊更容易滿足種植欲,畢竟院子是自己的,花圃是想種花還是種菜,全由主人家說了算。 施肥也同理。 這么一來,獨院住得舒不舒服,就全看鄰居自不自覺了。 鄰居自覺的,不會在院子里施糞肥,碰上不好相處的,冬天還能過,到夏天日子就難熬了,一日三餐都別想吃好。 不過能住進獨棟的,軍官級別大多比較高,能升到這個位置的不說是人精,智商情商肯定沒問題,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比較自覺的。 但是吧,凡事總有例外,比如空下來的那套房子,左邊的住戶就不太聽勸。再加上丈夫級別比較高,一般人得罪不起。 蘇婷和賀東川盤算過后,覺得還是選樓房比較好。 反正房屋大小、住宿環境都差不多,而且樓房那套四室也在二樓,爬上爬下很方便,當然更重要的是,樓房空氣好。 于是這些年里,他們家從十棟搬到了六棟,然后又從六棟搬到了一棟。 一棟在軍屬安置辦的辦公樓后面,面朝軍屬安置辦站在樓下,右手邊就是馬路,馬路過去是籃球場。 而紀怡家在后面,所以剛走進大院,兩個小姑娘就分開了。 慢慢蹦蹦跳跳地上樓,走過樓梯拐角,抬頭看到大門敞開著,她大聲喊:“mama!mama!”邊喊邊往家里跑。 但直到她走到家門口,才聽到蘇婷的回應:“干嘛?” 慢慢跳進家里喊:“mama我回來啦!” “聽到了?!碧K婷起身走到門口,從慢慢背上接過書包問,“你怎么這么晚才回來?” 慢慢回答說:“我跟怡怡在外面玩了會?!?/br> 蘇婷不疑有他,邊開書包邊往里走,并問:“今天有作業嗎?” 慢慢回答說:“數學有一張試卷,語文有一篇作文?!?/br> “那你先去書房寫作業?”蘇婷問。 他們家只有兩個孩子,睡覺三個房間就足夠,所以搬進來后,蘇婷和賀東川將書桌放進了最小的次臥,現在那個房間客房書房兩用。 但因為大多數時候,沒有客人在他們家留宿,所以房間被當成書房的時間比較多。 慢慢搖頭說:“我不想去書房,mama我可以在客廳里寫作業嗎?” “需要開著電視嗎?”蘇婷微笑著問。 慢慢一臉期待:“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蘇婷一秒變臉,“你馬上就要小考了,還想著看電視?賀淼淼我告訴你,這次考試你要是考不上重點初中,暑假別想看電視!趕緊給我去書房寫作業!” 愿望落空,慢慢失落地拿著書包走進書房。 客廳里站著的蘇婷則深吸一口氣,早幾年她真沒想到自己也有為孩子成績著急上火的時候。 賀焱小時候多好管啊,不用他們當父母的催,自己就知道努力,成績常年年級第一,偶爾松懈了也不會掉出前三。 慢慢成績波動就大了,好的時候能進年級前十,差的時候能掉到年級四五十。 雖然這些年軍區小學的教學水平一直穩居縣里第一,跟市里很多小學比起來也不差,但慢慢成績太不穩定了,蘇婷現在就怕她小考掉鏈子,初中考不上重點。 以前她還總擔心賀焱擺爛,可現在回頭去看,他就算擺爛,成績也比慢慢強不少,高考更是穩定發揮去了首都大學。 她不指望慢慢考上首都那兩所大學,能考上她的母校就行。 …… 慢慢進屋后,蘇婷也進了廚房忙活晚飯。 改革開放后的這十年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如果把目光落到家庭內部,最明顯的就是電器變多了。 十年前除了電燈,其他帶電字的都不怎么常見,當初他們家搬過來,連買兩臺電風扇,都有軍嫂話里話外說他們不知道節儉。 搬進六十七號后,有鄰居串門,看到他們家有熱水淋浴,語氣里也滿是羨慕。 可現在,大院里不說家家戶戶,絕大多數家庭都用上了煤氣灶,裝上了淋浴噴頭。 除了這些,什么電話電鍋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不說一應俱全,大多數家庭里都有一兩樣。 蘇婷他們家是都有,這些年輿論越發寬松,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捏著錢不敢用,都是怎么舒坦怎么來。 因為這些大件都是陸續添置的,大院里也沒什么人關注他們。 關注不過來啊。 早些年軍嫂們八卦是因為工作機會少,很多軍嫂都閑在家里,雖然家務活也不少,但做這些不耽誤嚼舌根,自然一點小事恨不得說出花來。 這幾年萬元戶遍地開花,部隊里不少軍官都蠢蠢欲動,想轉業去做生意,更不用說沒有工作的軍嫂,心思都活泛起來。 下手快的政策剛明朗那會就有了行動,并迅速在大院外租下門面,下手慢的也都做起了小本生意。 可以說,現在大院里這些軍嫂都一心搞錢,真沒什么人有心思關注別人家添置了什么。 就算要關注,別人家的陣仗也比他們家大多了。 八十年代是風口期,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在這個年代下海做生意,一頭豬都能起飛。 這話很夸張,但也很寫實。 大院里這些做生意的軍嫂,不說個個都能掙錢,但只要踏實做生意,不搞七搞八,基本都能有個穩定收入。 事業起飛的也有,像孟秀珍,她八十年代初就想做生意,但因為顧忌著丈夫的工作,一直沒行動。 但那幾年里她沒少看相關書籍,閑著沒事的時候,也會去縣里、市里逛一逛,看那些生意紅火的人賣的都是什么。 看來看去,孟秀珍覺得做吃食最穩妥,至于做什么吃食,她也考慮了很久。 政策明朗后,她火速支了個攤子,每天放學上學到軍區小學門口賣炸串,后來門面蓋起來,她也成了第一批租門面做生意的人?,F在她不止在大院外面賣炸串,縣里初高中校門口都有她開的分店。 掙錢后孟秀珍比以前舍得花錢,因為隔兩天就要去縣里門店看一看,有時候忙完了不方便來回,就在縣里買了套房。大院里的房子也換了新家具,冰箱彩電洗衣機接連往回搬。 孟秀珍這都算克制的,大院里還有個軍嫂,生意剛做起來,就把家電一次性買齊了,東西太多,百貨公司的人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員開著卡車來送貨。 卡車進大院的時候,軍嫂們都沸騰了,慢慢一卡車家電??! 這得是賺了多少! 跟這陣仗比起來,蘇婷和孟秀珍他們這樣螞蟻搬家似的往里搬家具的行為,根本沒在大院里掀起半點水花。 哪怕后來進到她們家,發現她們家里家電也齊全,驚訝一下也就過了,畢竟大院里家電齊全的人家多的不說,一個巴掌的數是有的。 有了電飯鍋后,煮飯比以前可容易多了。 以前蒸飯需要先將米飯煮熟,瀝干飯再隔水蒸,當然也可以直接蒸,但那樣蒸出來的米飯不是夾生,就是容易糊鍋,很難把握好度。 用電飯鍋蒸飯能省略掉煮飯瀝干的步驟,加水直接煮就行,都不用看火,反正煮好了會自己跳閘。 煮上米飯,蘇婷開始準備晚上的食材。 這些年她的刀工不說練得爐火純青,切起菜來也能算得上得心應手,以前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處理好的食材,現在十來分鐘就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