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詭大明 第380節
東華仙女雙眸中,瞳孔逐漸縮小。 太陽煉形!這才短短歲月,怎么可能就已經要登臨仙道了? 這……近世以來的修士,難道已經厲害到這種地步了? 而姬象也是一笑: “兩年不見,東華仙女,我為你帶來了兩個好消息?!?/br> “好消息?”東華仙女秀眉微挑,在怔了一瞬間之后,終于想起當初姬象的話,便有些驚喜又詫異起來:“難道是當初的那件事……要在此兌現了?那還真是一個好消息,我要欠你一個大人情?!?/br> “這是其一?!?/br> 姬象把大袖展開:“其二?!?/br> “你有想過,成為一位‘國仙’嗎?” 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印仙 姬象明人不說暗話,東華仙女也是一怔,旋即失笑:“想要讓我與如今的王朝同生同死?我記得你說過,如今世間早已不是漢朝了吧?!?/br> 成為國仙,一方大國供奉的仙主,這力量的加持固然巨大,對于自己出去之后的恢復也有極大的幫助,但卻并非沒有代價,正如這個國字所言,成為國仙,便要分擔國家氣運,并且承擔相應責任,一旦國家崩潰,國仙也會實力大跌,自己的氣運也會流失大半。 可以說,風險與好處并存,如果是在王朝鼎盛時期,出現數百個國仙也是正常,但是到了國家快滅亡的末期,如果還有國仙,那可謂是對這個王朝愛的深沉了。 錦上添花,永遠比雪中送炭來的要容易。 “我對新的王朝沒有半點了解,雖然你有大恩于我,但要把我自己新的性命捆綁在這個未知的王朝身上,還是過于危險了?!?/br> “不過,想要我幫忙,也不是不行。只是我還有一個條件?!?/br> 東華仙女雖然一開始表示拒絕,但很快她眼中又炯炯有神起來,話峰一轉,與姬象討價還價。 “你也知道,幫助一個快滅亡的王朝,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姬象看了一眼四周,云霧藹藹,沒有講經的聲音,仿佛是隨口道: “東華仙經嗎?” “啊,正是!” 東華仙女那嬌美的面容上,柳眉揚起,雙目有神光發散,正是愉快的笑了起來。 “我與靈寶天尊在這里爭奪東華仙經,只要你助我拿到我是師父的一頁金書,莫說做個國仙,我還順便把這真靈位業圖的掌控權,都能全部轉移給你?!?/br> “只是前提,要與靈寶天尊爭斗?!?/br> 姬象此時也失笑了:“怎么說靈寶天尊當初也幫我衍化經文,更是為我指明玉神磐下落,你這樣說,讓我很為難啊?!?/br> “不如你們二位都與我同去,何必爭斗?仙經固然厲害,但只要能把上面的經文復制下來,也就不必爭斗了啊?!?/br> 東華仙女詫異非常:“復制?這怎么做得到呢!所謂仙經就是因為無法以任何手段復制!” “咦?難道有這個設定嗎?可我不久之前造化了一部仙經,凡人亦可觀看抄錄呢?!?/br> 姬象也是詫異了,原來還有這種設定的嗎? “你說什么?”東華仙女大驚失色。但很快,她調整心態,少女繞著姬象轉圈,連連搖頭:“半步登仙而已,就能編撰仙經,更何況是給凡人抄閱,古來都沒有聽過這種事情!” 姬象哈哈一笑:“所以古人不如今人!” 東華仙女被這句話嗆了下,一時之間竟啞然無言,說不出話來,腦子一懵。她后退幾步,雙手背著,老氣橫秋,歪著腦袋,皺著眉頭,就這樣盯著姬象,看了半天,發現姬象并不是在說謊的樣子,她不免難以壓制心中好奇: “真的假的,幾品的仙經,叫什么名字?” “啊,也不是固定的某一本,究竟品大靈識經,應世急救方十五部,真無二上書……嗯,還只是一部分,品級的話,七六五等都有吧?!?/br> 東華仙女已經愣在原地,腦子一片空白。 她才不相信,這么多年的爭斗,能讓姬象一個簡單的復印就能搞定。 凡人能抄錄仙經文字,開什么玩笑,怎么會有這種事情? 似乎是覺得要挽回一點仙經的面子,東華仙女在回神之后,立刻開始豎起手指,對姬象指指點點,并且語氣加重,進行強調: “好吧!不管你說的是真還是假,這些經文我也一概沒有聽過,可縱然你說的神乎其神,但是你現在要復制的,是一頁金書,是東華玉經的其中一頁!” “東華玉經不是這么容易就能復制的東西,而且這本經書的內容,你也知道,只有在元始天尊講道時才會出現一二!沒有形體的東西,那文字鐫刻在虛空之中,如愿念如夢幻一般,你要怎么去復制?” 姬象摩挲了一下下巴,目光看向遠方的云靄高處,那是元始天尊講經的舊地。 “我有一種猜測,或許這位元始天尊所講述的仙經,就是復制下來的東西?” “???”東華仙女再次愣住了。 但很快,她似乎意識到了什么事情,一下子摸著自己的額頭,同樣看向遠方的云靄高處。 在真靈位業圖中,光陰失去了意義,不知道過了多久,天中出現了彩色的虹光,意味著元始天尊要開始講經,諸天神仙幻影紛紛前往。 在那熟悉的萬仙大會上,姬象看到了空置的第二個座位,那是如此的熟悉。 “來了?!?/br> 姬象看著那第二個座位,對東華仙女道:“不論是你,還是靈寶天尊,都是在掠奪位業圖中的經書,而這些經書的正本不可能在這里,那么如你所言,若仙經無法復制,難道這些經典,你真的認為,是從原經上摘抄下來,甚至是剝離出來的東西嗎?” 東華仙女也是心神不定,看向身邊姬象,不確定的道:“你說,上清九祖所掌握的大道特征,在你身上,也就是說,這些仙經真的是他復制下來,然后存放在這里的?” “真是驚人,原來你從這里得到的東西,玉清隱書并不是最重要的,當初你突然消失,我就猜測與上清九祖有關,萬沒想到……” 二人談話間,那云霧升騰卷起,靈寶天尊的形象從第二重天升上第一重天來,而姬象向前望去,靈寶天尊也在第一時間轉過頭來,那空洞的雙目與姬象對視。 良久之后,搖了搖頭,伸出手幻化出一個劍形。 姬象作揖:“青萍劍還未曾帶回,只不過,此次重回位業圖中,是為了解決一些事情,接下來,便要前去取回青萍劍?!?/br> “只是此行危險,不知天尊能否出圖相助?” 姬象問的直白,靈寶天尊盯著姬象看了一會,卻沒有任何表示,轉身坐下了。 講經,開始了。 天中出現五彩云霞,地上涌現朵朵蓮花,傳世的經文再度響徹這方世間,那熟悉的感悟再度涌上心頭,而靈寶天尊也依舊如過去一般,隨便掠奪其他人的感悟,以充實自己的形象。 而姬象這里,已經開始運轉三教真義。 那些感悟化為虛幻的經文,姬象則將這些感悟出的愿念,全部獻祭給三教真義,并且將其焚燒殆盡! 而獻祭的內容,卻十分直接,正是希望再復制一份一頁金書! 第四百四十二章 第一列金書 仙經世間獨此一份,與其他的修行經文大有不同,仙法也同樣超脫于世俗法門之上,其差距就如同小神通與大神通的區別,六境就能感悟出的小神通,如定身法之類的小兒科手段,與法天象地,粉碎虛空這種大神通,在威力上毫無可比性。 而一頁金書,是東華玉經的殘卷,想要復制一份可謂難如登天! 無數的七等、六等仙經的感悟被投入烈火之中,黑符以姬象作為載體,那蔓延出來的火焰之氣都化為環繞周身的香火。 然而,火焰保持著恒定,仙經的感悟投入進去,就如同泥牛入海毫無任何波瀾。 沒有變大,但也沒有減小,香火裊裊,仿佛化身為人形焚香大柱。 姬象看向周圍的諸神幻影,開始使用靈寶天尊的方法,強行搶奪諸神的感悟。 于是諸神的幻影雖然也在這第一重天上聽元始天尊講經,但他們卻已經得不到任何的感悟,全都被靈寶天尊與姬象瓜分殆盡。 東華仙女說過,只有上清之人才能感悟出東華玉經的篇章,所以走復印之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上一次東華仙女與靈寶天尊爭奪一頁金書的部分內容所化的“青玉寶函”,結果卻是雙方爭斗不止,靈寶天尊一怒之下將其投入自己身上金光內,這才把玉清隱書引了出來。 姬象也不認為自己有那么好的運氣,連靈寶天尊的形神都困鎖在此至少千年以上,未曾感悟到東華仙經,而自己又有什么特別之處? 唯一特別的,恐怕只有三教真義。 如果是玉清修士的身份具備特殊性,但姬象也想過,或許靈寶天尊的形神,“它”這個存在,本身就可能是一位玉清修士遺留下來的東西! 諸神幻影面對兩人的爭搶,不敢造次,元始講道,它們也不能離開,它們就像是過去某場盛大法會的烙印,又像是諸神遺留在此的愿念所化。 七等下位仙經二十部,中位十八部,上位仙經十三部。 六等下位仙經十二部,中位十部,上位仙經八部。 五等下位仙經三部,中位二部,上位仙經三部。 四等下位仙經一部。 東華仙女看的眼皮直跳,她感應到姬象身上的那些仙經感悟從鼎盛到消失,伴隨著一種仙經的光輝消亡,那些香火也開始搖動一分,只是這樣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些可都是仙法??! 感悟被獻祭之后,就相當于放棄了這份經書的修行方法,不過對于姬象來說,這并沒有那么簡單,也不會如此浪費。 眉心的卍字印記隱隱發光。 悲愿金剛在姬象獲得感悟的同時,也掌握了這些仙經的修煉方法,把這些方法一一銘記在心,佛教修士最擅長的就是背書念經。 與此同時,姬象的太虛寶光中,那其內的九彩空間里,有三個香火小人站立,正是經常被姬象拿來玩自殺的三尸小神,只見三小神一個舉著那八龍云箓明光天書,另外一個搜集香火之氣,將其轉化為太虛飛玄之氣,最后一個用這些太虛之氣,在明光天書上寫下那些仙經中的文字痕跡。 這本明光天書,只需要寫出仙經中的法術以及施咒方式,就可以直接使用,跳過修煉的過程。姬象亦多次借助明光天書施展強大法訣,只不過由于后來多次去白蓮教借閱書籍,而白蓮教并沒有什么出彩法術,所以明光天書才沒有什么用武之地。 至于圣經之類的西洋經典,書本內部強大的力量來源在于愿念,而并沒有記載什么特殊的法術,經文只是他們溝通基督天主的媒介而已。 日本的鬼神道,亦無法用明光天書復制,畢竟對方不可能把自己鬼神術的修煉方法以及神通的運轉原因告訴你。 但現在,白嫖了這些仙經,一下子就擴充了姬象自身的法術庫存。 只是東華仙女對此一概不知,她只是覺得這些仙經白白浪費,實在是可惜無比!這里有不少太清道和上清道的強大法門,哪怕是七等仙經,一旦流傳到世間,也能在頃刻間拉起一派強大法教來。 畢竟是仙道的經書,這是可以保證傳承的重典,凡俗修士哪怕學到一招半式,也可開宗立派。 “四等仙經《攝殺大律》,這不是以前人間仙人動用天條的法術嗎?!而且是黃老派的古經,這都獻祭掉了?” “五等仙經,《太陰六丁法》,《太陽六戊法》,陰陽合璧之術,據說是先秦陰陽道發展而來的法術,這好像是神仙家的法訣?!?/br> “五等仙經,《太公十二篇》,這是漢朝兵道家的經書!” 東華仙女看到這些經文,她突然迷糊起來了。 一頁金書雖然強大,但是東華玉經之中,居然隱藏了這么多的古經嗎? 雖然青童君的來源是東王公,也確實是上古傳說的仙人,自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古仙形象,其中有各家各派的人為其作經書作形象也無可厚非,但如此多的仙經面世,還是讓她極為震撼,與此同時,她發現姬象對于這些仙經的感悟,比起上一次見面時,不知道快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