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詭大明 第330節
而朝鮮重文蔑武,在這一方面簡直是加強版大宋,這就導致各種武將被迫遭到跑路的朝鮮國王遠程遙控,以及朝鮮士兵多次被日軍俘虜然后直接當場叛變,掉頭攻擊明軍,種種事情數不勝數。 朝鮮使者聽著一件件齷齪之事抖露,他冷汗直流,心中謾罵不已,暗道你明朝軍隊在朝鮮也做了不少惡事,最初的時候還有殺良冒功的情況發生,還有楊鎬的各種戰略失誤以至于勝利的大仗變成大敗,這些現在卻只字不提了,只數落自己國家的壞處,卻不進行自我檢討! 但這些話他只在心中罵一罵,真說出來,他知道,如果敢現在說,下一刻腦袋估計就飛了。 這明顯是要討價還價。 只是不知道索要土地的真正目的在于何處。 于是朝鮮使者便是嚎啕大哭起來,一頭叩在地上,長跪不起,口稱冤枉! “士兵叛變,是武將的過錯!士氣低迷,是武將的過錯!情報失利,還是武將的過錯!與我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陛下可要明察!” 萬歷皇帝:“朕已經明察了,和你們關系確實不大,除了少數留在朝鮮的,大部分都跑到了朕的腳下,這些事情和你們當然關系不大,對吧?” 然而這種嘲諷的話說出來,朝鮮使者卻依舊面色如常,只是臉上又多掛了兩道鼻涕,萬歷皇帝也沒有心思羞辱一個下國使者,要罵的話也要逮著對方國王罵,在這里為難一個下國的臣子,在自己這個身份上來說,難免顯得非常的不好看。 于是直接切入正題: “朕說了這么多,數落了這七年以來你國國君、諸臣、武將,在整場戰斗之中所犯下的大部分過錯!字字屬實,無可抵賴?!?/br> “你也說了,你國為子,朕之大明為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臣子欺瞞君主,這難道不是欺君大罪嗎!” 朝鮮使者大氣不敢多喘,只是不斷磕頭,便是連話也不說,直接開始擺爛。 不接茬了。 萬歷皇帝:“看來,你不敢承認,這種大罪,你當然不能代替你的君主承認了!所以,朕要你去告訴你的君主,朝鮮的財產,土地,糧食,人民,從根本上,還是你們國家自己所有的?!?/br> “朕所要的,僅僅是那些地的,使用權?!?/br> 地是你的,但你的地,我也要用,而我用的時候,你就不能用。 可我不是滅了你的國,僅僅是在你的地盤上干我的事情而已。 至于我要干什么事情,這就不能讓你知道了!再說了,和你也沒有什么大的干系! “朕要了地,做什么事情,與你無關,你國,該恢復民生,便恢復,該耕田的耕田,該讀書的讀書,該練兵的練兵,朕只做自己的事情,也不去過問你國的任何其他事情,如何?” “這!” 朝鮮使者面色極其為難! “怎么?你國君主都犯下了欺君大罪,朕只是要點地的使用權,你,都要和朕掰扯一下?” 萬歷皇帝瞇起眼睛,神色不善。 朝鮮使者心中大罵這般無賴! 這也算欺君大罪! 好吧,反正解釋權在你手里,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吧! 而這時候下面有官員跳出來了,可算是等到時機,上來就是一句: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 “我天朝上國,豈能覬覦下國土地,這如自取其辱……” 萬歷皇帝一擺手:“拖下去,把他嘴封上,一會再說?!?/br> 那言官瞪大了眼睛,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錦衣衛夾起來,捂住了嘴巴然后拽到店外,頓時朝堂上一片嘩然,這樣無禮的對待臣子,豈是一個天子應該做的事情嗎! 當下就有不少人便憤怒起來,就要站出來鬧事,而萬歷皇帝此時不知道在想什么,然后向前一指: “定!” 一言落下,當場就有好幾個官員立在原地不動,而這一幕也讓三位閣老,包括其他的重臣大吃一驚! 馬的,前幾天皇帝一直不上朝,躲在宮殿里面,現在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合著是和老天師學法術去了! 一瞬間言官們毛骨悚然!過去的時候,為了防止皇帝的權利過大,需要有人時刻彈劾警醒,才設置了言官,現在皇帝修仙了,一句話就能讓言官變成木頭人! 這下真的一言堂了! “慌亂什么?朕看你們一個個驚恐的很啊?!?/br> 萬歷皇帝露出詫異的神情,但能明顯看出來是裝模作樣,嘲諷諸臣道: “正德皇帝也有法術,嘉靖皇帝也有法術,怎么,正德、嘉靖都修得法,朕修不得?” “不過朕也不是什么暴君,朕學這些法術,只是想告訴諸位,有些時候,談論正事的時候,不要插嘴,不要突然冒出來說話,這樣會打斷朕的思路?!?/br> “所以,安靜一下,有什么問題,等這位朝鮮使臣離開之后,咱們再慢慢的討論?!?/br> 諸臣一時噤聲,而三閣老則是當沒看到一樣,如木雕泥塑般站在前列,鼻孔只留著出氣,眼睛只留著望天,耳朵里進進出出的,只有風聲,不曾聽到什么皇帝和言官的對噴。 旋即,萬歷皇帝又看回朝鮮使臣: “朕沒有功夫和你們磨嘴皮子,給與不給,兩日之內給朕答復?!?/br> 北方韃靼犯邊,現在漸侵遼東之地,萬歷皇帝沒有太多時間給朝鮮使者進行思考,要讓他立刻去和他家的大王溝通,不允許有半點耽擱。 朝鮮使者面露難色,但是不敢再做反駁,只能匆匆拜謝皇帝“恩德”,隨后便有錦衣衛將他引走,借助傳訊神符與朝鮮國王溝通,而萬歷皇帝也在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這個神符還真是好用。 自己那混賬的弟弟,在抄了他留下的“遺產”之后,其中最有用處的就是這種神符了,而有天師在此,仿制這種符箓不過是信手拈來的事情,畢竟符箓雖然神奇,卻終究未得仙品,天師府立家之本,其中之一就是符箓,豈能在符箓之道上落于人后? 有了傳訊神符,一念之間,符紙一起,靈光乍現,而后便能與千里萬里之外的人能進行實時有效的溝通,這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百八十二章 方士結盟 “殿下,臣這里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您要先聽哪個?” 使館,錦衣衛把守門戶,朝鮮使者的聲音自庭院深處傳出。 傳訊神符上浮動光暈,朝鮮國王的聲音也從另外一方傳遞過來,面對此時自己麾下臣子的奇怪奏報,約莫安靜了幾個呼吸之后,朝鮮國王那略有欣喜的聲音從對面響起: “所謂好消息,可是明朝要撤軍了?” “那這可真是太好了!我朝鮮現在沒有余力供養這些大軍,趕快讓他們滾蛋,這才能讓我國盡快恢復元氣??!如果上國君父下的是如此命令,那確實是大好的消息?!?/br> “是,還不是?” 朝鮮使者一時語塞,竟訥訥無言。而在沒有得到肯定回復后,朝鮮國王的語氣不免多了點疑惑,但是這疑惑也沒有持續太久,他立刻就說出了第二種猜測: “等等!莫非,上國還要給予恩賜?以重建我邦?” 他語氣都顯得激動了起來:“你可是被這好消息沖昏了頭腦,現在還不甚清醒?” 朝鮮使者此時神情已經如喪考妣,他不免打破自家君主的幻想,連忙進行制止。 “并非如此……算了,臣還是先與殿下講述壞消息吧?!?/br> “這好消息……是戰爭結束……” 朝鮮國王一怔:“這確實是好消息,但是這……這我已經知曉了???” “沒有其他的說法?” 朝鮮使者此時竟一時哭出聲來,卻又連忙回頭,害怕被錦衣衛聽見,只能低聲對朝鮮國王道: “還能有什么說法!殿下還是先聽臣講完吧!” 待到他與朝鮮國王仔細說完萬歷皇帝的要求之時,只聽到傳訊神符彼方傳來一聲嗚呼大喊,而后便沒了朝鮮國王的聲音,只剩下一群臣子在慌張呼救! 過了好一會,朝鮮國王的聲音才從傳訊神符中響起,卻是疲憊不堪,而且有些語無倫次,說話模模糊糊不清不楚,也不知道是復國的消息讓他太過于開心,還是明朝的要求讓他的心臟差點當場炸裂。 或許二者兼而有之,但是朝鮮使者絕不敢直白的詢問出聲。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這晴天霹靂,怎么就落到朝鮮的頭上!” 朝鮮國王聲音撕心裂肺,從傳訊神符的另外一邊傳來,而朝鮮使者等了好一會,等到朝鮮國王口中嗚呼哀哉之言逐漸消失,各種哭爹喊娘的詞匯逐漸制止,這才仔細的,把萬歷皇帝的要求和他復述了一遍。 但朝鮮國王一聽到欺君之罪,各種清算,一時也火氣上了頭:“這算什么欺君之罪!我們也不清楚那前面的情況,怎么就算瞞報,欺騙了呢!殺幾個武將還不算承認過錯嗎,上國天子這是覬覦我下邦之地,卻又用前唐諸臣之言來堵天下悠悠眾口??!” “什么小國貧瘠,地緣偏遠,這都是借口罷了,我國雖國小勢微,卻也占有千里山河,這百江千流,灌養百谷,民有千萬之眾,與那倭國差距也都不大!” “倭寇肆虐七年,殺戮百萬民眾,死雖百萬,朝鮮即使沒有了千萬之民,也還存有八九百萬之數!這千里山河怎么就能拱手相讓于……相讓于君父上國!” 朝鮮國王想要多罵兩句,但話到嘴邊還是改口稱為君父,并且又多加一句道: “上國如何忍心,奪我千萬民眾之故土,以致我國民無所食,若無所食,又如何養育上國天兵?” “口稱索要土地的使用之權,但土地的所有之權依舊在我國手中,這便是變相的取得了我們的土地,這千里山河要裂為幾份?若是盛朝,自然無不應允,可如今百廢待興,朝鮮如何養得起這么多天兵!” 朝鮮國王說著說著,差點又一口氣背過去,這不就是讓自己國家出錢出糧來養育明朝的駐軍嗎,這樣一來駐軍不僅有土地的使用權,還從朝鮮國的國力之中汲取“養分”,久而久之,就是等于給自己養一幫大爺。 這下好了,戰爭結束了,明軍不走了! 前兩天自己還瘋狂嘲諷那幫明軍丘八,希望他們趕快離開別在這里吃自家糧食呢! 朝鮮使者道:“大皇帝言語之中,提及我朝鮮與倭寇都為不征之國,列一、二之位,如今倭寇反叛,朝鮮雖為屏藩,但因為多次欺瞞戰況,以至于明朝損失重大,所以懷疑我等有不臣之心?!?/br> “陛下稍安勿躁,臣以為,且讓明朝軍隊駐扎一段時日,我國只顧恢復國力,其他的便一概不管,只當他們不存在就好了,過上一段時間,上國見我下國沒有不臣之心,那倭寇是狼子野心,天下逆子,我朝鮮是孝子賢孫,不與他國相同?!?/br> 辦法就是示弱,然后當看不見。這兒子當的越是聽話,爸爸就越是放心。 朝鮮國王聽了之后,在傳訊神符的另外一邊和其他的臣子們進行了嚴肅的討論,討論的結果就是沒有什么結果,只能繼續當兒子,明朝有了決定,他們也干涉不了,不然的話,這所謂的欺君之罪又要被追究,大家都明白不過是萬歷皇帝的借口罷了。 朝鮮國主也不免對其他臣子埋怨。 這天朝上國,對下國的兒子們應該以寬容為主,怎么就突然開始計較起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以至于拉出來定成罪名來嚇唬自己這些下國的君主呢? 說到底,都怪倭國,若是日本不攻伐自己,自己…… 朝鮮國王是這樣的念頭,其他的大臣也皆有這樣的念頭,但若是說要發展兵馬,那是絕對不行的。 國家的短板在哪里,統治者們比起外來的謀士更清楚,但是其中利益牽扯太大,關乎到他們的地位乃至于財產,兵權這種東西,不可能輕易交給武將,恰恰相反,還要繼續約束!并且約束的越加厲害才行! “那個李舜臣,好像這次為明軍所賞識……” 在敲定了“國策”之后,諸大臣開始討論善后的事情了,明軍是沒有辦法管了,但自家的軍隊可是能夠管的! 李舜臣要召回來,然后立刻撤掉他手上全部的兵權! “此戰他立功頗大……” “一派胡言!露梁海戰,他雖有計謀,卻被敵人的障眼法所迷幻,哪里來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