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13節
西施食品廠現在的名氣很大,而她作為西施食品廠的唯一創始人、廠長,在整個九河市的名氣可能也跟個明星差不多。 不說人盡皆知,那個知名度也是差不了多少了。 這樣有錢、年輕、長得又漂亮的年輕女娃娃說自己一輩子不結婚生娃娃。 這在這個時候就差不多是跟地震一樣的大新聞。 一定會傳的沸沸揚揚。 傳言經過三個人的嘴巴就會變味兒。 或許連三個人也用不著。 一開始是傳西施食品廠的廠長施向南不結婚、傳幾個人就可能變成她生不出孩子、再傳一傳她就可能要死了、或者是已經死了…… 到最后風言風語會傳的很不可思議。 傳言廠長死了可能影響到西施食品廠以后的銷售情況發展情況等等問題。 這就不說了。 流言蜚語愈演愈烈,施向南可以不在意,但她家里人一定很在乎。 施家一家人的感情都不錯。 施向南現在是他們全家的驕傲,她出了什么事的話。 哪怕不是她本人真的出什么事了,只是外頭傳的不利于她的流言蜚語,家里人也一定會難受的。 而這種事情一旦傳開,除非她當場結婚生孩子,否則就一定會繼續有人說閑話,用什么手段都不可能完全禁止風言風語。 施向南自己不在乎,但她在乎她的家里人會因為她的事情受到不好的影響。 而且她不肯結婚生孩子,也得給父母一個充足的理由。 否則他們一定是不能理解的、也會擔心她是出了什么問題卻又不肯告訴家里人的。 這種擔憂可能會讓施向南家里現在好不容易才有的幸福、安穩蕩然無存。 施向南希望把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她現在仔細想想,真的有那么抗拒婚姻抗拒生孩子嗎? 也未必。 至少要是讓她在結婚生子完成父母眼中的人生大事、還是讓父母因為她不結婚而聽到的流言蜚語、沒日沒夜地胡思亂想閨女是不是身體哪里不對卻又不肯家里人說、這種種精神上的折磨來比較的話。 施向南是愿意選擇結婚生子的。 但是,有一個前提。 她要結婚,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再選一個韓鵬杰那樣的。 這樣的虧吃一次就夠了,再來一次,她就真的是兩世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過也不一定。 施向南前世接觸這樣的事情不少,看過不少書、影視作品什么的。 再加上做生意見過的形形色色的人、自己經歷過的人生中各種各樣的經歷比較多。 她有自信。 自己就算真的運氣不好,打算結婚,然后又被一個偽裝得很好渣男騙了。 那這輩子的她跟前世也已經完全不一樣。 她絕不可能讓自己再過成前世那樣了。 這點自信施向南還是有的。 想通了這一點,她就沒有必要非要咬死了說自己不結婚了。 “南南?” “媽,我一年多都在忙廠里的事,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讓我想想?!?/br> 張秀珍倒也沒有催施向南。 她點了點頭:“那你想好了找個沒人的時候,偷偷跟媽說說你想找個什么樣兒的。媽托人給你留意?!?/br> 施向南答應了一聲。 她既然不抗拒結婚生子,暫時又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擴展交際圈自己找對象,那讓人介紹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方式。 至少,在這個年代,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這樣通過介紹認識、成家的。 只要最終的主意是自己拿的,通過什么方式認識滿足她提出的基本條件的人,施向南并不是很在意。 所以她這時候答應她mama張秀珍,是真心實意地在答應的。 也準備好好想一想。 過年的時候嘛,家家戶戶都閑下來了在那兒烤火聊天。 尤其是今年這個冬天。 施向南家里頭蓋了新房子這還是過第一個新年,家里頭有全村唯一的彩色電視機,這是目前為止最吸引施家洼的人的娛樂方式。 來施家看電視的人不要太多。 再加上還有一部分愛吃東西的,施向南家里吃的也多。 爆米花、米花糖…… 施向南是直接說了村里人可以到她家里敞開了吃的。 都是一個村子的人,他們家也大致知道村里人的品性,相信他們不可能連吃帶拿。 事實上也的確沒有人這樣做。 大家都是嘻嘻哈哈地來吃點喝點,看看電視烤烤火,到點兒就回家做飯、睡覺去了。 總而言之施家的人是真的多。 人們這時候又沒有什么正經活兒要干,人多了坐在一起肯定要閑聊的。 那一般這個時候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關于婚戀、對象的。 第249章 誰家的孩子年齡差不多該結婚了、又有誰家的娃娃結婚一年多了咋還沒有要孩子、誰家是不是談了個對象年里頭就領上門了、誰家娃娃領回家的對象看著好像不太行…… 諸如此類的話題。 施向南都沒有太參與院子里的人們的聊天。 村里人都知道她事情多、一天到晚想的事兒多,還都是大事兒。 比如怎么開食品廠、怎么跟他們這些種地的人搞承包土地合作還要簽什么合同……這些事情村里人根本聽都沒聽過。 施向南這會兒已經是施家洼第一聰明人、第一出息的人。 她想的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兒。 村里人跟她套近乎、隨便拉拉家常沒事,但要多說了他們就會緊張、會在心里覺得耽誤她這么長時間是不是已經耽誤她什么大事了。 還有的人是對施向南又敬又畏的,根本不敢跟她搭話。 所以施向南雖然過年也回了老家里,家里每天都坐滿了村里人。 但真的沒有什么人非要拉著她拉家常說個沒完。 她也不怎么主動湊過去跟村里人閑聊。 但就是這樣,她也聽到了很多次村里人坐在一起聊關于村里娃娃啥時候找對象、找了對象啥時候結婚、結了婚的啥時候生小娃娃這樣的話題的。 更別說一天里大部分時間都跟這些人坐在一起的張秀珍、還有唐青娥等人了。 她們聽到得多了,自然會想到自家閨女/孫女。 施家洼以前窮得厲害的時候,女娃娃到歲數了、甚至是沒有到歲數,就要嫁出門子的。 沒有別的。 就是家里人口太多養不起了。 再者也是結了婚多多少少能收點禮,哪怕只是糧食。 他們也能多吃一段時間的飽飯,不至于餓肚子,把饑荒的時候給熬過去。 就是為了諸如此類的理由,很多女娃娃很年輕就嫁了。 只要不是在上學的,家里頭基本留到十八歲就要留意合適的對象介紹相親,相中了的話最多接觸個三個月半年的兩家人就要談結婚的事了。 有些沒有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也要先在村里辦了酒席,等到年齡再去補個結婚證也就是了。 鄉下地方認的更多的還是辦喜宴。 結婚證不結婚證的他們并不那么在意。 鄉下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情況。 施向南這個年紀,在鄉下地方的確是偏大了一點兒。 鄉里鄉親問起她對象的事情,也很正常。 他們絕對沒有什么惡意,而是抱著關心、甚至是一片熱情地來打聽的。 有不少找張秀珍打聽的人都說了,要是他們有這個意思,他們就幫忙給留意合適的對象。 找到了就安排兩個娃娃相親的。 只是施向南這么大出息,他們能給介紹的條件相當的對象自然也很少。 張秀珍想到這個問題就犯愁。 閨女沒出息頭疼,太有出息了也是一樣頭疼。 反正她是想不出來能有啥合適的對象給介紹的。 要是介紹個他們村里大多數都是的小伙子,不說閨女樂不樂意,她心里頭也覺得憋屈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