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00節
他都這樣說了,施向南自然不能再說自己干的一般般了。 只好說道:“曲老先生……” 曲勁松打斷道:“你是李瑞的侄女兒,按理也叫得著我一聲爺爺吧?” 按照他們這邊的親戚關系算,的確也是要叫爺爺。 但曲家家大業大,人家沒有主動開口,施向南不是不好意思直接這么叫,顯得她趨炎附勢么。 現在曲勁松當面這么說了,施向南要是再不開口叫人,就有點失禮了。 所以她一點磕巴也沒打就說道:“爺爺?!?/br> “哎!” 曲勁松滿意地笑起來。 “好孩子、好孩子??!” 他看著施向南感嘆道:“我的孫子孫女兒,不說現在了,五年十年后,能有你一半出色,我老頭子就滿足啦?!?/br> “爺爺您也不用這樣說。您家里有條件培養孩子,也有條件給孩子提供練手的機會,他們現在是還在上學吧,畢業了好好干肯定能比我強?!?/br> 施向南也是從姨奶奶那里偶爾說起外孫外孫女的事情,知道曲佳曲偉都在上大學,所以才會這么說。 聽施向南說起自己的孫輩在讀大學,曲勁松微微點了點頭。 “嗯,在讀大學,還要兩三年時間才能畢業,早著哪。不說上頭政策可能有變化,就說商場上的事兒,也是瞬息萬變,誰也說不準明年、后年市場的情況到底咋樣??!就像是一個月前,我可沒有想到,你一個小女娃,開了食品廠,居然能跟農村的老農民們搞起合作來,還搞得風生水起的?!?/br> 聽他主動說起農戶合作的事情,施向南就又說道:“還只是小打小鬧,要是跟市里、省城那邊也能有合作,才能算是稍微有點拿得出手的成績了?!?/br> 曲勁松搖頭:“你這就又謙虛了!農為國之本!你這個合作的方法,我一聽就知道,是能叫咱們這兒好多農民都不會再丟下家里的土地跑出來打工掙錢了。這是大好事兒!機關上肯定會促進推廣你這個合作方式的?!?/br> 施向南有點驚喜:“是嗎?曲爺爺你聽說了什么消息?” “這還用聽說?難道你沒有想到嗎?” 施向南老老實實地說道:“想到了,只是膽子不大,不敢盡想美事兒,也想過有可能不成?!?/br> “有憂患意識不管什么時候都是好事?!?/br> 曲勁松露出認同的表情。 “不過,年輕人嘛,還是要多些一往無前的沖勁兒的!不要顧慮這個顧慮那個,顧慮太多,就容易束手束腳的?!?/br> 施向南點點頭:“謝謝您的教誨?!?/br> 曲勁松擺擺手說:“就是隨便聊聊天,稱不上什么教誨不教誨的,你也別太緊張了。咱們這就是隨便說說閑話,中午跟那兩位農場說得上話的人一起吃飯,你再這個態度也不遲?!?/br> 施向南點點頭。 “我聽李瑞說,你奶奶跟她媽是親姐妹?” “是。小時候我們家里窮得吃不上飯,買不起棉花做衣裳,都是姑姑家幫的忙。我奶奶從小就教我們,不能忘了姨奶奶家的恩情?!?/br> 曲勁松微微搖頭:“親人之間,沒有能力就算了,有能力搭把手,哪用得上‘恩情’這樣重的字眼?你奶奶也太外道了些?!?/br> 施向南認真地說道:“曲爺爺,話不能這么說,施恩不望報是一回事,受人恩惠的人也不記在心上,那成什么人什么啦?我們那時候家里窮還不上,也沒有不自量力地想還啊,這不是等到現在了嘛,能還得上了,自然要盡力還上一些。說起來,我開了廠子,我奶奶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她能在她的jiejie姐夫面前直起腰桿了、能還得上這么多年欠下的情了?!?/br> “那你奶奶可真是個實在人?!?/br> 這話施向南認同。 唐青娥不光是實在,還很有幾分執拗。 以前還不上親jiejie的情,她都不怎么敢跟親jiejie家走動的。 誰勸都沒用。 正是這樣的唐青娥,才一手帶大了六個娃,養成了他們這樣的性子。 她沒有上過學,能做到這樣、把生的娃都教育得這么好,施向南是打心底里覺得敬佩的。 說話間就要中午了。 施向南在曲勁松的示意下,扶住了他的胳膊,兩人在各自的秘書陪同下,上車到了提前訂好的飯店里,見到了那兩位過來負責商談合作的負責人。 兩個都是看著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 衣著發型都差不多,連微霜的兩鬢都有八分相似。 要不是兩個人的臉型不一樣,一個是長臉一個是方臉,施向南差點就以為這是雙胞胎了。 見到施向南后,兩人的態度也表現得很積極。 按理說農場是官方的,這兩個大小也是國家干部。 但是全程一點架子都沒有,表現得隨和極了。 似乎是提前查過資料,看見施向南是個跟他們生的娃娃差不多大的年輕女娃,也沒有露出任何意外的表情。 跟她談笑風生的。 人家是國家干部都這么隨和了,施向南當然也不可能擺什么譜。 她只會更好說話。 臉上全程帶笑。 雙方都有很大意向,沒有任何人作妖,更不存在什么人從中作梗,所以這一次的合作也談得很順利。 基本一頓飯下來就談得差不多,可以開始擬定合同了。 施向南和兩位農場負責人都對這個進度很滿意。 事情談得順利,雙方的心情都很好。 吃完飯,兩位負責人就一起邀請施向南去農場看看。 施向南從善如流地答應了。 第236章 老實說,施向南雖然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她真的沒有種過地。 可是坐車去了九河市的一大一小兩個農場里,尤其是大的那個。 農場已經開了二三十年。 經過很多次的整治。 再加上原本農場選址就在相對平坦的地方。 在九河市要找這樣的地方可太簡單了。 這個大農場屬于官方的,在動蕩的歲月里慢慢越來越大。 直到現在的規模。 站在地邊上只是看著,就覺得一望無際。 好像能一眼看到地平線似的。 這會兒已經是臘月,沒多久就要過年了。 地里的冬小麥都已經冒出了頭。 遠遠地看著,就像是碧油油的地毯,那種深深淺淺的綠讓人心曠神怡。 別人是什么感覺不知道,但施向南是這樣的感覺。 施向南這邊已經有了一回跟農場合作的經歷。 西施食品廠有經驗的情況下,也根據第一次合作的過程做了一些輕微的更加合適的調整。 拿到大農場這里同樣適用。 基本沒有怎么談,對方就接受了西施食品廠這邊的合作方式。 因為目前為止,西施食品廠需要跟農戶合作種植的,不管是葵花籽還是南瓜子、花生、以及以后會用上的西瓜子。 這些農作物全都是春夏播種,夏秋就能收獲的。 也就是說,在七八九月份收獲完成之后。 不管農戶、農場的土地是要放一放養養地力還是重點什么,西施食品廠這邊都不會干涉。 這也是九河市、云山縣主管著這方面的領導們重視施向的西施食品廠這一合作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她只是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能叫合作的農戶們掙上千元的錢。 剩下半年他們的地里再種豆子、玉米什么的都來得及。 管夠一家人一年要吃的口糧不說,還能夠再多掙一份錢。 基本等于跟西施食品廠合作的農戶們,在原來的收入的基礎上,又多了上千的收入。 農戶們怎么可能不高興?! 今年消息傳出去之后,云山縣下頭的鄉鎮,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主動找到了縣里頭的機關大樓、也找到了西施食品廠打聽來年合作的事兒。 要是食品廠用不了那么多地,那就一家只出個三五畝的也行??! 掙多掙少都比沒有好。 而領導們關注的是,要是西施食品廠的需求量可以大到,承包全縣、甚至全市的土地,不說一半吧,三分之一的話,那得給農民們增加多少收入? 縣里、市里頭的gdp不是一下子就搞上去了嗎?! 這年頭的領導干部都非常純粹。 一心想著為人民服務。 要大力發展建設自己的轄區。 可全國都在搞改革開放,上頭的重點放在南方那邊,那是對外開放的經濟窗口、試點、還有最高領導特批下去的經濟特區。 像是他們這樣的地方。 風沙大、環境惡劣,交通又不夠便利,這里也沒有什么大型企業,沒啥吸引商人們來搞投資的,這兒的人都窮慣了。 一批一批下來的領導,也不知道能從哪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