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98節
第233章 因為被王永昌當做了知音。 他工作態度都變得更加殷勤不少。 開車的時候不知道從哪里學會了一溜小跑過來給施向南開車門、還伸手給她擋在頭頂防止撞到頭。 等她上了車又殷勤地幫她關上車門。 搞的施向南都不自在了。 “王哥,你這是干什么?” 王永昌笑著撓撓頭:“我找了一個給省里的領導開車的兄弟仔細打聽了一下怎么做好稱職的司機,這不是改進職業態度嗎,廠長你看咋樣?” 施向南:“……不咋樣,我覺得你還是原來那樣就行,我比較習慣?!?/br> 她以為王永昌會說點什么,沒想到人家直接點頭。 干脆利落地說道:“行,既然廠長你都這么說了,那我肯定是要照做的!你放心?!?/br> 就差拍胸脯保證了。 施向南這一趟出差是要去市里看談妥的兩個大農場。 這兩個農場都很大。 最關鍵的是,省里的一個效益越來越差的農場也聽說了這事兒,找人打聽了云山縣的西施食品廠跟農場合作的事情后,似乎也有些意動。 施向南自己當然不知道,是對方打聽到阮美香那里去了。 她聽到了消息,施向南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 這也是她夢寐以求的機會! 因為施向南確定自己沒有記錯,十幾年后甘省作為葵花籽種植大省。 不管是食用葵花籽還是油用葵花籽,甘省都有非常大的種植基地。 她記得當時看的新聞里,就在省城。 施向南如果沒有做這一行當然也就不會想到這個。 可她現在做的就是這一行,自然就會想著自己是不是能夠搶占足夠的先機,在省城拿下一塊比較適合種植葵花籽的基地來。 當然,農場、農戶們的合作也還是要繼續推進。 這樣一來,她就徹底不用再顧慮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了。 最重要的是,十幾年后,省城的籽用西瓜的種植基地也很有名、上過新聞的那種。 至于籽用南瓜的消息,施向南倒是知道的不多。 只隱約看到過甘省的省城的字樣,更多她就沒有印象了。 但就只是一個隱隱約約的印象,這對施向南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必須要爭取的。 因為就算沒有籽用南瓜種植基地,只是葵花籽和西瓜子,也已經給了施向南充足的理由去爭取合作了。 不管多少。 當然,現在的時間還比較早。 施向南一旦這個時候就能夠談成合作,在以后的時間里肯定有更多的機會在省城談下更多的農場、甚至自己能夠搞起種植基地來。 這個計劃現在提起來顯得過于超前了,所以施向南沒有跟任何人說起。 只是在家里的時候跟大嫂錢秋雁聊天的時候隨口說起過一嘴。 只是一紙合同的合作關系,要施向南自己說的話,仍然是存在一定的隱患的。 未來有機會的話,她是要自己搞種植基地的。 承包土地、招收專業人士去進行種植、購買機械農具收獲。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都還只是施向南心里的一個念頭。 她只是想到了這一點,現在還沒有打算這么做。 在她的計劃里要做到這一步至少是食品廠發展良好的情況下、五年以后再談了。 現在的重點是先把市里的農場談下來、更多的農戶合作談下來。 省城里的也爭取能夠談成,往后再謀其它。 施向南這一次帶了自己的秘書鐘靜,然后進了九河市之后還去帶上了一個也是食品廠在今年下半年新招的,法律顧問。 王永昌開著車,幾人一起去見了對方。 這兩個農場負責人,當然也是找了人才把消息透露給施向南的。 找的倒是施向南沒有想到的人。 她的表姑李瑞的公公,老曲先生。 這位扎根九河市的老先生在市里頭認識的人多。 因為曲家一直都在九河市生活,據說有上百年了,因此親戚也很多。 親戚再有一些親戚朋友。 基本整個九河市,就沒有曲家說不上話的人。 再加上改革開放后曲家眼光好,算是第一批開始做生意、并且大刀闊斧地搞大動作的人。 要知道上頭剛剛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后,看到報紙,聽見錄音機里說的消息,很多人都還不敢相信。 實在是被前些年那些“投機倒把”的罪名抓進去一批又一批的人給搞怕了。 有些人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去做點生意的,誰不是冒著被抓進去的巨大風險? 說句不夸張的話,膽子都被那些年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給嚇破了。 政策剛下來,很多人都不敢行動,還想再看看情況。 要是有人真的搞了,沒有出事,他們才會伸出試探的小手。 而曲家可以說在當時就是政策下來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冒了風險、自然也就搶了先機,風險與機遇往往是并存的嘛。 人家自然也賺得盆滿缽滿的。 裁縫鋪子在整個九河市都很出名,而服裝廠也是越開越大了。 李瑞嫁進來的時候還早,那時候曲家還沒有現在這樣的家大業大。 但就是那個時候,她也沒有想過娘家人有一天能給自己掙面子。 她從小到大都是個聰明人。 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努力去爭取。 她不是覺得娘家條件不好、覺得娘家人拖累自己什么的,而是從認識她的丈夫曲先生、談婚論嫁開始,就知道自己娘家的條件,是不可能在曲家給她掙到什么面子的。 這不是自卑、更不是瞧不起娘家,而是認清事實。 嫁人這么多年,李瑞也從來沒有什么事情要麻煩娘家人的。 一般都是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了。 實在解決不了的就放一放,再等等看,又或者是找到合適的機會找她男人商量。 但不會為難她的父母、或者是親兄弟姐妹。 她媽照顧小姨家好多年,她從小就知道。 但李瑞就跟她mama一樣的態度。 這是在照顧親人而不是做什么投資。 她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夠從小姨家里得到什么。 沒想到就是這樣的心態,反倒有了些驚喜。 去年施向南找上門說要找他們服裝廠定制一批員工服,她就已經很意外了。 但因為曲家的服裝廠生意一直很紅火,所以她也沒有多想這點生意能帶給服裝廠什么大的收入。 沒想到翻了年。 這個開在縣城里的小食品廠的生意,直接驚動了李瑞的公公。 飯桌上聽到的時候李瑞驚訝極了。 第234章 先是西施食品廠擴張,招人。 工作服自然也要跟上。 人數上去了,一個季度每個員工兩件工作服,加在一起這個數字就挺可觀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這是個非常優質的合作對象。 西施食品廠跟服裝廠的合作,從不作妖也不會貿然提出什么不懂行的麻煩要求。 貨款也是從不拖欠的,甚至都不需要服裝廠的財務催促一次,都是拿到員工服之后就主動付清尾款。 態度好到不能再好。 對比他們,跟一些國營廠子合作,做工作服,要求多、挑三揀四不說,貨款回收每一年都是個大問題。 偏偏人家是國營企業,彎彎繞繞的關系多得很。 服裝廠的生意做得再好再紅火,那也是私營企業。 自古民不與官斗。 商人就更加不能跟官方有任何嫌隙了。 官方的人想找私營企業的麻煩那可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