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95節
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主要是散裝的不僅不好長時間保存,而且也不好攜帶。 原來西施食品廠的散裝貨,是普通老百姓們樂于接受的。 而精包裝一出,就把有錢人也給囊括進來了。 想省錢的普通老百姓們還是可以繼續買他們的散裝瓜子花生,而不差錢、需要上檔次的東西來表明地位的人則可以買精包裝的瓜子花生。 兩大階層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 這個精包裝一出,根據阮美香那邊的反饋,是說南方的市場一下就打開了。 那邊的人對于西施食品廠的袋裝瓜子接受度很高。 這一部分的功勞要得益于李唐風找那個合作過好幾次的學設計的大學生。 食品廠要走精包裝的高端路線,食品廠這邊出錢,那個大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又給設計了一款包裝。 上頭用又粗又大的宋體字寫明了煮香瓜子,健康衛生。 精準對應客戶群體的需求。 在甘省這邊好像還顯不太出來,拿到南方去就立刻出現了效果。 那邊經濟發展迅速,有錢人多的同時,很多有錢人都沒有什么底蘊,說句有點夸張的話,屬于一夜暴富起來的。 這樣的人,他們最注重的時候是什么? 面子。 買什么吃的喝的都要有檔次。 這是排在第一位的,連口味都要往后挪一挪。 他們原來都是窮苦人,突然富起來了,但原來的很多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 比如嗑瓜子這樣接地氣、又沒有什么壞處的愛好。 可是南方的炒貨瓜子吃起來臟手臟嘴巴,老板們就不太喜歡吃。 西施食品廠的精品包裝瓜子,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買來吃著上檔次、有面子,而且還不臟手,可以放開了吃。 至于價格? 便宜! 老板們接受的多了。 南方的許多普通人就跟追星效應一樣,最引人注意的明星們都在吃這個,那我們也要吃一吃。 一袋瓜子也就一塊多錢嘛,也不貴! 買點來嘗嘗。 就是這樣,西施食品廠的生意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了。 都沒有到年終,又是一年十一月,繳稅后沒多久。 去年上門的那位領導,再一次找到了施向南。 第230章 這一次可不光是她一個人來的,跟著的還有一個戴著眼鏡的、不是領導秘書的人。 看著三十歲上下。 施向南一進辦公室,黃領導就給介紹說了。 這個三十歲上下的男的姓雷,是從市里來的。 專門想了解一下西施食品廠跟鄉村合作承包土地種植他們食品廠需要的農作物的事情。 因為這個事情是施向南本來就在留意的。 她叫鐘靜整理數據的時候都會多整理出一份來。 就是為了這個時候用。 站著跟兩個人點頭示意之后,她就把公文包里的數據拿了出來。 這里不止有今年第一次跟農戶合作的所有數據。 合作的農戶人數、土地面積、食品廠對于承包土地種植的前期大致投資數目、以及豐收后的收獲。 當然,也有領導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就是農戶們合作一次,一個季度掙到了多少錢。 施向南的西施食品廠是付錢的一方,沒有人能比她更拿得出來這個數據。 就是農戶們,也只能跟自己家周圍的人打聽打聽對方這一回給西施食品廠種地掙了多少,不可能知道所有農戶掙到的錢。 但西施食品廠是拿得出這個數據的。 這也是領導們最關心的事情。 施向南也很清楚這一點。 果然她簡單說了一下,辦公室里坐著聽得兩個人聽得眼睛越來越亮。 原本農村里的人家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種糧食,收入也就五百塊錢左右。 可這一季,滿打滿算也就半年時間,就有上千塊的收入了。 這還只是最基礎的。 種地種得好、收成在食品廠規定的基礎上更高的,食品廠也是按照合同定好的價格全部收購的,有多少收多少。 而食品廠給規定的最低數目,是施家洼的三太爺開了會以后,由施家洼的全部村民、以及鎮上給出的往年的一些數據支持后,確定下來的數字。 不夸張地說,已經是施向南能給出的最低的數字。 只要按照時節把食品廠分發的種子種下去、然后再把食品廠給發的肥料隨大流地一起上了。 就不可能交不出來這個食品廠規定的最低數目。 這樣的情況下,稍微用心一點種地的,收獲的時候論斤兩稱,多多少少都會多一點。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的。 食品廠給合作的農戶們算錢是精確到分的。 全部算下來,合作的農戶當中,有百分之八十都多出他們規定的上交數目了。 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剛好交上、以及多出數目不超過百分之五。 對外的時候食品廠肯定會公布這個合作農戶超出預計收入的數字超過百分之九十了。 但在領導這里匯報工作情況,施向南就沒有統計到這個“多”的數據里來。 因為她也很清楚他們會在這里聽她匯報合作情況的原因。 果然,她還在說的時候,黃領導已經時不時地點一下頭了。 等施向南說完,那位姓雷的、市里來的領導就點點頭示意要看她手里的那份文件。 施向南雙手遞了過去。 對方仔細地收進了自己隨手攜帶的黑色公文包里,雖然沒有把話說的太明白,但他離開之前也很含蓄地跟施向南表示了。 他會回去跟領導匯報這個情況。 領導有很大可能要跟她當面談一談。 談西施食品廠在九河市范圍內,與更多的農戶、農場合作的可能性。 這一點施向南在拿出數據的時候也提到了。 西施食品廠還會繼續擴大規模。 開啟兩條銷售路線的同時,還要擴大食品廠銷售的食品種類。 她的精包裝路線開發的不錯,民眾的接受度比較高。 現在可以說一句,“西施”這個牌子已經逐漸開始在零食市場上站穩腳跟了。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不管西施食品廠接下來是要做什么,都會比同類型的更具有競爭力。 成功的幾率更高。 現在不就是這樣嗎。 市里已經注意到了西施食品廠,也準備觀察一下情況,如果合適就要在全市范圍內搞這個農戶承包土地種植的事情了。 這對于施向南來說也是好事。 因為她的食品廠要擴大規模擴大銷售量,那當然原材料也是越多越好。 她并不是簽了合同就要直接付錢的,也是分批給錢。 而食品廠每天售賣出去的大量貨物都是可以直接拿到現錢的。 隨著西施食品廠的名氣越來越大,老百姓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就是西施食品廠的貨物在市場上更加供不應求。 西施食品廠從開廠以來,本就不接受壓貨款。 現在又是求大于供的情況,西施食品廠就更加不可能答應任何來提貨的人壓貨款了。 因此,西施食品廠的現金流一直很充足。 施向南早就算過了,比現在再多三倍的農戶合作,她也照樣付得起最初的那一部分支出。 而到收獲的時候,她拿錢的同時,也在大量地收錢。 更加不可能造成資金緊張的問題了。 所以現在施向南的西施食品廠是真的對于合作農戶來者不拒,越多越好。 領導們關注到食品廠、愿意促進食品廠和農戶、農場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