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80節
不說用的穿的那些了,連吃的張秀珍都準備了不少。 以往家里沒有什么好東西,施向北每次開學到縣城的時候,張秀珍都會咬咬牙給他煮上十來個雞蛋,讓他帶著來吃。 這東西煮熟了以后好拿,也好保存。 還有就是他們這里最出名的那種烤馕了。 因為烤干了水分,所以很好存放,不容易壞掉。 張秀珍帶的吃的主要就是煮雞蛋和烤馕。 烤馕還好,只是有點硬,還沒那么重,煮雞蛋…… 這東西可重了。 因為施向南故意沒有告訴張秀珍飛機上每個人都可以帶多少重量,張秀珍第一次聽說坐飛機的事情,啥也不知道,也沒有追問。 導致她現在一看見重的東西就開始計算著要是拿上飛機得多交多少錢。 在行李那里猶豫了好久,這也想帶著,那也舍不得拿出來。 糾結得不行。 最后還是施開陽看不下去了。 “別拾掇了,問問南南,她拿啥你就拿啥?!?/br> 張秀珍立刻反駁:“那哪兒行?!” 她又忍不住開始念叨起來:“這女娃也不知道哪兒學來的大手大腳的壞毛病,不把錢當錢,說花就花,一點不心疼……” 聽見她說閨女的不是,施開陽又忍不住了:“南南這不是想孝順孝順我們當爹媽的?咋是不把錢當錢了?她又不是給自己花了。咱娘今年都多大歲數了?就是沒病沒痛的,這個歲數也說不準啥時候就起不來床了,這時候不出去轉轉,等到啥時候?” 張秀珍開始都懵了—— 因為兩人當了幾十年的兩口子,住在一起幾十年了,她最清楚這男人的性子。 他不怎么愛說話的。 自己這不就是隨口念叨幾句,他咋突然就說出這么一大堆來? 她剛剛說啥了? 張秀珍就是習慣性嘮叨,自己都沒有注意自己說了什么。 怎么就惹著他了? 她仔細想了想施開陽說的幾句話,突然撲哧一聲笑了。 施開陽悶聲道:“你笑啥?” “笑你平時悶不吭聲的,村里人當著你面夸咱們南南,你要不就是不吭聲,要不就是搖頭說當不得這么夸,沒那么厲害……我還以為你真這么想。原來不是!” “咋就不是了?” “你想想你剛才說的!不就是平時沒有說出口的話嗎?咱閨女出息了、知道孝順你,給你長臉了唄!我還不知道你?心里頭美的不行了吧?我是她親媽你都不叫我說她?!?/br> 施開陽翻了個身平躺在床上。 悶聲說道:“瞎說?!?/br> 張秀珍白了他一眼:“你就嘴硬吧!真有本事下回我再念叨閨女的時候你就忍住了別夸她??!” “那我生的閨女就是有出息,還不讓我夸一下了?” “行行行,你夸唄!使勁兒夸!我哪敢不讓哦!” 第214章 第二天一大早,施向南幾人就從施家洼出發了。 因為這一次坐車的是五個大人,每個人都多多少少帶了點行李。 吉普車是肯定坐不下了。 于是坐了一輛廠里的一輛面包車去。 這車子是前不久才買回來的。 主要是因為廠里開始跟農戶搞合作種植了,到收獲的時候,是有很多農戶為了能多掙點錢選擇自己收好了叫食品廠的車上門直接拉走。 但也有家里人手不足的,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叫食品廠安排人去幫忙收。 以往這些人可以給點工錢叫村里閑著的人、又或者是已經干完了農活兒的人幫自己家干地里的活兒。 可現在不行了。 現在家家戶戶除了自家種的麥子包谷啥的,還有很多葵花籽。 為了多拿錢,大家都盡可能的多種。 葵花籽成熟的時候這邊基本全都是一樣的。 這些缺少人手的人家要收,那些原本忙得過來的人也要收。 當然就不會來掙他們這點工錢了。 只能叫食品廠的人來收。 食品廠只去一兩個肯定也忙不過來,就去的人比較多。 也沒有那么合適的客車坐,再說客車也不可能專門把人送到地方。 施向南想著反正往后一直都能用得上,就同意廠里買了一輛嶄新嶄新的面包車。 早些時候廠里買運輸的大貨車,廠里的職工們已經驚訝過一回了。 但這回是坐人的面包車。 他們很多人也是頭一次見,所以也還是差不多的興奮、激動。 好像買車的人是自己一樣。 施向南一家子坐著這輛車直奔省城。 他們省還只有這么一個機場。 光是從老家到省城這段路就花了不少時間。 幸好幾個人都不暈車。 張秀珍有一點點的反應,但施向南也提前準備了暈車藥和暈車貼這些東西備著。 張秀珍不肯用,她剝了個青桔子吃了幾瓣就覺得自己好了。 一點事沒有。 施向南看她確實沒有什么反應了,只能隨她去。 唐青娥和施開陽幾人也都第一次到省城。 一進城眼睛就有點看不過來了。 施向南就說:“等回來的時候咱們不趕時間,也可以在省城轉轉。不著急?!?/br> 今天開車的司機師傅還是王永昌。 他特意把吉普車放家里,跑來開這輛車的。 這時候就忍不住說道:“老太太、大哥大嫂,你們可是培養了一個有大出息的人??!施廠長還這么年輕,食品廠就開的這么大了,往后還不知道能發展成啥樣呢!” “你們可不能再cao勞了,要養好身體,往后天南海北的都能去,說不定還能出國哪!” 唐青娥笑了笑,看著車窗外說:“可不敢想那么遠。能去一回首都,我這輩子就值啦!” 張秀珍說:“國外那得花多少錢???再說聽說那些紅頭發綠眼睛的人都很嚇人,有一些跟熊一樣高壯,還敢吃人哪!我可不去?!?/br> 把王永昌給逗笑了。 施向南也忍不住想笑:“媽,你這都是不知道從哪兒聽來的傳了多少道的謠言,以后你要真的去國外看過才會知道,這都是沒見過外國人的人胡說八道的。外國人也是人,跟咱們一樣兩只眼睛一個鼻子,咋可能像你說的那樣,跟熊一樣、還吃人?” “謠言?恁些人說,肯定還是有些緣由的,不一定全是謠言吧?” 施向南想了想:“我說了你不信,等去了首都你就知道了。首都現在也是咱們國家的大城市,那兒就有不少外國人的,你親眼見了就知道了?!?/br> “啥?咱們首都有外國人?” 施向北也是第一次知道。 他也一臉好奇地看著施向南。 施向南倒不是胡說,這確實是有根據的。 首都和海市的確有不少外國人。 她上回去海市就見過。 包括張秀珍剛才說的綠眼睛的外國人,她也見過。 只是回來沒有多說。 說了張秀珍也不一定相信而已。 施向南想了想,施向北這回成績考得好,雖然沒有考上最好的大學,但也是很好的學校了。 離家太遠,去了首都,大概率就是要到過年才會回來。 他在那兒人生地不熟的。 雖然學習好,性格也比較外向,但去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總是需要時間去融入的。 施向南就盡可能地說出更多自己知道的關于首都的事情。 其實她前世后來一直都是在南方活動比較多,去首都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一些消息都是從網上、或者是從新聞里看到的。 不過更多的消息還是因為她后來招了一個從首都過來工作的年輕女孩。 據說是家里出了什么變故,沒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