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66節
“再說我真搞了,傳出去別人肯定也會笑話一中沒有優秀畢業生了吧?咱們一中的學生每一年都有考上大學、大專的,怎么也輪不到我這個落榜的呀對不對?” “我不是想推脫,解決的方法我也想過了。我弟弟,施向北今年還在一中讀高三,我回頭找個時間去他班上找他,被人認出來了就跟他們隨便說一說。楊主任你看這樣怎么樣?” “要是有學生圍過來問我問題的話,我也會跟他們真誠、認真地進行探討的?!?/br> 施向南最后這句話的意思分明是會跟學生們說一說學習的重要性了。 只是這幾個字,在公開場合讓她一個高考落榜了之后被逼無奈去做個體戶的人講出來,確實有點羞恥。 對學校、對她自己都是。 但是非公開的場合說一說,那就沒什么了。 看她說的這么明白,什么都想清楚了,楊主任還沒有做出反應,鄭校長先點了頭。 “這件事我看施同學這樣處理就挺好的?!?/br> 楊主任仔細想了幾遍,覺得這樣的方式也還可以接受。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高三學生們,他們沒多久就要參加高考、上戰場了。 這時候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施向南去跟她親弟弟說話的時候,班上的學生們知道她就是西施食品廠的施向南,一定會把她圍住說一說他們心里的想法。 都還是一群沒有接觸過社會的學生娃,單純得很。 想什么說什么,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反應。 而按照施向南現在這樣的想法、態度,一定會說出讓那些高三生大吃一驚的話來。 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學習! 不管何時何地,都要保持繼續學習的態度,不能松懈。 這正是楊主任堅持的觀點。 剛才聽了施向南說的話,這姑娘也是這樣想的。 楊主任的心里突然就有點釋懷—— 這樣的女娃,也難怪做個體戶能做的這么成功了。 要不是怕說的太重了打擊到那些異想天開的學生娃們,他真想對他們說一句。 你以為個體戶是誰都能做的、隨隨便便做了就可以成功的?! 也不出去看看自從開始搞改革開放以后,有多少人都在積極主動又或者是被逼無奈地選擇了做個體戶,可是成功的有幾個? 能紅紅火火地開起工廠、并且一直開下去的又有幾個? 鳳毛麟角! 你憑什么認為你跟人家一樣考不上大學、就一定能跟人家一樣做個體戶獲得所謂的成功? 到時候如果失敗了,又有誰來為你的人生買單? 可到了那個時候再后悔就已經遲了??! 見兩人都認同了自己的計劃,施向南也笑了笑:“那鄭校長、楊主任你們忙,我這就先走了?” 楊主任連忙說:“今天不去看你弟弟嗎?” 施向南噎了一下:“既然楊主任這么說了,那我一會兒就去看看他?!?/br> “好好好?!?/br> 楊主任一看她這么好說話就高興了,抬手看了看手表,還跟施向南說了一下啥時候開始上自習課。 “自習課都是學生們自己做題、復習。班主任偶爾去教室里轉轉,不會一直在?!?/br> 意思很明顯,你可以等著他們上自習的時候去。 施向南想了想:“那我先出去買兩本書拿著,等到他們上自習的時候去?!?/br> “好啊?!?/br> 施向南就再一次告辭后,轉身出去了。 說實在的,縣里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書店。 幸好這是高中學校門口,除了賣吃的用的東西,還有買各種筆、本子的文具店。 里頭也會有賣書的。 只是種類非常非常少罷了。 基本全是輔導書和習題冊子。 施向南憑著模糊的記憶進了文具店里,找到高三的習題冊,又回憶了一下前些天過年的時候在施向北那里看見過的習題冊大致封面。 沒幾個月就要高考了,他這會兒肯定已經用不上輔導書了。 但習題冊買了給他拿著多做題總是沒錯的。 不過因為怕買重了,施向南還是只買了一本老板說是最新的。 主要是現在家里不缺錢了,施向北也知道這一點。 他鉚足了勁兒要考個好大學,完成三個哥哥jiejie、也是整個施家洼的心愿。 不缺錢的情況下,真要是有用的習題冊,他肯定會買去做的。 施家洼到現在還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 施向南對自己親弟弟的學習態度還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在施向北上自習的進了他們的教室里去他課桌邊就發現,她買的那本最新額習題冊到底還是買重了。 施向北自己已經買了,而且已經做完一半了。 不過既然他也買了來做,就說明這習題冊的確不錯。 施向南問了施向北的意見之后,就送給了他的同桌做。 這時候可不是十幾年后。 更何況這還是高三學生們的教室。 送習題冊不會讓接受的人覺得是晴天霹靂,反而覺得是驚喜! 施向北這個同桌也是個男生,有著云山縣的人的個頭。 目測都有一米八五了。 瘦得很,因為太瘦了人又高,所以顯得有點駝背。 微微低垂著頭道謝的樣子。 不知道為什么,讓施向南想起了高中時期還在念書的自己。 第199章 老實說,那時候的施向南其實只看外表的話,看不出太多因為家里太窮而從精神上、骨子里滲透出來的那種落魄感。 她家里人多,包括二叔三叔家,也都生的兒子,對她這個唯一的女娃非常照顧。 施向南基本上想要的都可以得到。 但如果她真的是那種蠻不講理、無理取鬧的人,她可能也不會得到那么多疼愛了。 提出要求可以被滿足是一回事。 能不能理所當然地提出要求是另一回事。 見過爸媽在瓢潑大雨中拼命地從地里挑麥子,為了能快點收回來,他們一擔都盡可能地多挑,把扁擔都壓完了、人直不起腰來,還要咬著牙一路飛奔。 就怕麥子淋了雨,掉在地里的還好說,大不了等天晴了拿著籃子一點一點地去撿起來。 最糟糕的是麥子淋了雨,在夏天里就很容易發芽。 發了芽的麥子就賣不出去了。 磨成面也非常難吃。 要是不缺錢的人家可能就喂豬、或者是直接扔了。 可施家全家一年到頭就靠著地里那點收成吃飯,哪舍得扔??! 不光是施開陽和張秀珍,連施向南的哥哥施向北施向西也會跟著一起吃。 做飯時,最小的施向南和施向北吃一個鍋里的飯,他們吃另一個鍋里做出來的。 出芽了的麥打成面做的飯。 施向南不懂事的時候偷偷吃過,怎么說呢。 發了芽之后的麥子打成的面吃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惡心感。 還有點澀。 反正很難吃就是了。 有一年他們家也想著養一頭豬,過年的時候不僅可以殺了吃豬rou,一年到頭的豬油都不用愁了,多的豬rou還可以想辦法賣掉,家里也多一點進項。 可沒想到他們不懂,被人騙了。 買回來的那頭豬根本不是小豬崽子,是別人家養過的大豬。 不知道生了什么病光吃不長。 養了不知道多久,還是跟小豬崽一樣的個頭。 而且那家人為了能多賣點錢——他們這里買豬都是論斤撐的。 豬越重自然要價也就越貴。 把有病的豬賣給施家的人為了多賣錢,稱豬前把豬給喂得飽飽的。 施向南爸媽沒有經驗,稱完了趕著豬回家的時候,小豬仔跑跳了幾下,不知道是吃得太撐跳斷了腸子還是怎么,小豬仔到家沒多久就死了。 施向南到現在都還記得,發現豬死了以后,她媽坐在新搭的豬圈外面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