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49節
直接讓一些原本住得稍微有些偏僻還不知道的人也全都知道了這個好消息。 很快的,這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的從施家洼到三岔口,甚至住在三岔口到羊灘鎮上的人家也都知道了。 施向南舅舅家的村子里當然也知道。 他們村名叫楊樹坪,因為村子里有三棵大楊樹得名。 當然,這個村子姓楊的也多。 楊樹坪的人聽說要從他們村開始修路之后簡直高興瘋了。 施向南的兩個舅舅直接跑到施家洼來。 一進村子遇到施家洼的人,人家就對他們兄弟倆說:“喲,張二娃三娃來啦!是不是知道你姐夫家有rou吃???!” “二娃三娃這是來打聽修路的事情的吧?也不用打聽啦,我可是當面聽見人家那個孫老板說的,看了黃歷,后天早上八點鐘開始動工!” 張二娃和三娃更高興了。 不管是跟他們寒暄的、還是打趣開玩笑的,兩人都是笑容滿面地跟對方說閑話。 一路說到他們jiejie姐夫家里。 離得老遠就能聽見院子里的動靜。 因為施家洼的人也高興啊,閑著沒事干的人就都跑到施開陽家打聽情況呢。 問問什么時候動工、什么時候能修到施家洼、啥時候能通到三岔路口、甚至是需不需要村里人花錢或者是做點什么啦…… 村民們有問不完的問題。 施向南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宣傳一下她這兒需要人承包土地給食品廠種瓜子的事兒。 伴隨著從楊樹坪到三岔口即將修公路通車這個重大好消息,施向南這一消息也跟長了翅膀一樣飛快地傳開了。 承包種葵花籽!種花生! 食品廠包種子和肥料,大家只需要種出來,別的全都不用管。 熟了之后自家收好給食品廠送去、或者是食品廠安排車來收都行。 要是送去還能多賺點路費。 幾乎每一家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想——能多賺點路費干嘛不多賺點哪? 他們這些地里刨食兒的莊稼漢掙點錢多不容易。 再說大路修好了,大家也可以借車,不管是牛車還是自行車啥的,有個車送貨多方便。 到三叉路口還能坐客車。 施向南不管這個。 她負責把這個消息跟修路的消息一起傳出去,最好能傳的整個羊灘鎮都知道。 給她種瓜子的人越多越好。 回頭統計的數量如果還是跟一年需要的瓜子數量相差較大的話,她就要想辦法去農場談合作了。 只是據施向南這段時間打聽來的消息,他們云山縣范圍內的六個農場基本全是國有的。 她一個私人食品廠,想去跟國有的農場談合作,基本是異想天開。 因為國有企業為什么年年虧損? 全國范圍內,每一年都有大量國營廠倒閉、導致一大批人下崗? 就是因為國營廠的經營有問題。 而廠子里的工人們進去了都端著鐵飯碗,干不干活、好不好好干,都不影響他們每個月領工資。 一些工人消極怠工、遲到早退就不用說了,很多國營廠的崗位…… 施向南記得看過一個新聞,說是外國人到廣市那邊一個大型國營廠參觀,看到三個人在修補墻上的一個指頭大小的洞。 就這么點小事,要動用三個工人。 一個補洞,一個在下面扶著他,還有一個站在下頭指揮補洞的人、告訴他洞在哪里。 還有一個來參觀的國際友人看見一個穿著工作服的工人拿著大掃帚在清掃一塵不染的地面。 問了才知道,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掃那棵樹下的落葉,別的啥也不用干。 可就算是這樣,也不會有任何人說要開除這些工人。 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很多工廠都是這種狀態。 所以才會需要國家財政上撥款下來給工人們發工資,直到財政上發不出錢了,工廠倒閉、職工下崗。 這件事才算是解決了。 這里頭有個什么問題呢? 工人們為什么不好好干活? 因為不好好干也是那么多工資??!好好干也是那么多。 干得太賣力的還會被所謂的“聰明人”嘲笑是腦子不會轉彎的二傻子。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么會太賣力? 大家一起磨洋工,工作怎么可能有效率? 施向南一想到要跟這樣的國有農場打交道就覺得頭大。 她還是想能避免就避免的。 第179章 除了打聽農場之外,施向南還搞清楚了葵花籽的畝產量。 她種的全是食用花籽,在他們這一塊大概的畝產量在兩百斤左右,產量不高。 花生產量高一點,追肥及時的情況下,能有八百到一千斤。 這個對比,誰聽了不感嘆一句種葵花籽不容易?! 因為有了溫長冬這個專業人士在,施向南連籽用西瓜的畝產量都打聽清楚了,一畝地能種出的西瓜數量感人。 差一點的也能有大幾千斤。 可收上來的西瓜子那就少了。 一畝地頂天能收上來兩百斤左右的西瓜子。 施向南也是四處跟專業人士了解、再加上艱難地找到專業書、打開認真地閱讀完了,才知道收獲西瓜子居然這么不容易。 再加上西瓜子收了以后還要進行多次加工才能送到市面上去進行售賣。 了解這些后,施向南覺得,十幾年西瓜子在市面上賣的那個價格一點也不貴。 可現在她自己也要來種植籽用西瓜、準備生產、加工西瓜子到市場上售賣。 到時候能賣多少不是施向南現在首要考慮的問題。 她首先得考慮的是一個季節能種出來多少西瓜、收上去多少西瓜子。 如果數量跟去年的南瓜子一樣的話,那根本不用算利潤了。 攏共就那么點兒貨,賣完就沒了,有啥好算的?! 幸好,現在施向南根本搞不到西瓜子,是一丁點都沒有。 她到海市這樣全國商業最繁華的城市也到處找了,基本沒有看到賣西瓜子和南瓜子的。 所以可以說,如果西施食品廠真的搞出來了,那就不僅僅是全國獨一份的香瓜子這一點了。 西瓜子、南瓜子上市售賣,她的西施食品廠也是獨一份! 最重要的是,據施向南所知,現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專門搞這些育種、大面積種植推廣的。 這代表著什么? 代表著她有了充足的種子、人手之后,她是可以去直接跟鄉里的領導們、甚至是縣里主管著農業的領導們談一談合作的問題。 談好了之后,食品廠可以跟縣、鄉、村委會簽一份生產回收合同,然后讓領導們出面去跟農戶們進行協調、劃定,組織農戶們大面積種植生產。 當然,在種植過程中,也要配合食品廠的專業人士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這就可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模式了。 這樣不光是食品廠有了源源不斷的原材料供應基地,給她種植的農戶們也能掙到錢。 這才是施向南最理想的、帶動鄉里共同富裕的健康方法。 不管是籽用西瓜、還是籽用南瓜、葵花籽…… 他們甘省都是非常適合種植的。 這個施向南以前在南方掙錢的時候,偶爾閑下來就關注家鄉的發展情況。 由于她自己家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所以關注農業發展方面比較多,看到了不少這方面的新聞。 他們這兒的土壤和氣候等等適合種植西瓜、南瓜、葵花籽這一點她很確定。 剩下的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這個問題在某些時候也不算是問題。 比如現在。 施向南有錢,她要搞投資帶動云山縣的農業發展,領導們難道還會拒絕? 做出來就是實打實的政績。 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好事。 她要大范圍種西瓜、種南瓜,種葵花籽,就要投資拉起專業的團隊來搞育種工作,選出最好的種子。 這也是理所當然。 只要她實實在在地拿出錢來,領導們一定會配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