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30節
“大家都好好工作,食品廠不會辜負大家?!?/br> 她又轉頭看向施向西:“現在其它口味的瓜子有眉目了嗎?你預計什么時候能出來?以后要準備每季度交一份新產品研發計劃書給我?!?/br> 施向西先是想也不想就要說自己寫不出來,但再轉念一想,食品廠剛開業他剛來的時候,小妹就說過要讓他繼續讀書的事。 最重要的是,有大嫂這個榜樣在! 大嫂工作也很忙,可她就是能擠出時間來看書學習。 他說自己不行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這還是在開會的時候。 所有人都看著。 施向西就答應了一聲——回頭私底下再說。 施向南又強調了一遍今年的食品廠發展大方向后,就讓李唐風來繼續了。 這個會就像是以往一樣,沒有開太長時間,很快就結束了。 結束后各人該干嘛干嘛去。 施向南就往縣城里去了。 她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選地址。 食品廠建造的時候雖然也有包裝部門,施向南盤下廠子時,那些工具當然也一起全都打包買下來了。 可是他們動用的不多。 現在要準備進行精包裝了,外包裝設計是一個方面,cao作機器設備的人選也得提前準備好。 再者就是根據計算,食品廠現在的日產量,如果全部精包裝的話,食品廠那個小包裝廠房里的機器大概率是不夠用的。 也就是說施向南要么就增加廠房,要么就要重新選一個合適的地方專門弄一個包裝廠房出來了。 又或者是直接外包出去,找廠子來做這個。 不過最后這個是不得已之下的選擇。 不到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食品廠是不會這樣做的。 因為包裝外包,他們這么大的日產量,不可能全部把貨物拉到對方廠子里去, 工作量太大了不說,對方的廠子不一定有這么大的地方放。 好幾十萬斤的貨物??! 食品廠生產的又是食物,對存放環境是有嚴格要求的。 不達標的地方還都放不了。 這樣做會增加不必要的意外風險。 所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廠房也是勢在必行了。 施向南得去找專業人士來幫忙丈量食品廠現有的土地面積,然后要計算能不能在廠內再蓋廠房、怎么合理地把面積最大化…… 同時,她還要繼續招聘可以cao作器械的員工。 因為要找專業人士,施向南先去見了一下朱大姐。 年前廠子還沒有放假,施向南就帶了很豐厚、但也不會太出格的禮物到朱大姐家來感謝她對自己的幫助。 施向南當時一口一個大姐,喊得朱大姐不好意思拒絕了。 送的又都是他們家用得上的、正缺少的東西,尤其是幾樣零食,送來后施向南就拆開給她的孩子吃了。 朱大姐就沒有說太多推辭的話。 不過收了年禮后,她也給施向南準備了她家自己做出來的好東西。 是一種自家做的煙熏的臘腸,味道很不錯。 禮尚往來。 兩人的關系更好了。 施向南一上門,還沒有來得及說自己的事兒,朱大姐就把她拉到了一旁。 這個時間點朱大姐家里沒有別人。 但她還是謹慎地把施向南拉到里屋,壓低了聲音跟她說:“妹子你知道不?咱們縣城里,這會兒有人也在賣瓜子了!就跟你的瓜子一樣,說是煮出來的香瓜子,好吃不上火啥的?!?/br> 施向南并不意外。 從古至今,我國人的仿造能力一直都是最強的。 她從不懷疑這一點。 所以才要盡快占領市場、制造出一個好記又能讓人印象深刻、老百姓接受度高的品牌來。 不過雖然施向南早有預料,但今天朱大姐說的這個消息,她確實不知道。 所以就這么回答了。 朱大姐著急地一拍巴掌:“這咋辦?他這煮瓜子、不臟手不上火,不全都是跟你學的嗎?能不能報警叫公安找他?” 施向南搖搖頭:“那個人的瓜子也叫西施香瓜子嗎?” “沒有,他就是跟你最開始一樣,自己弄出來到處散賣,啥牌子都沒有!我只聽說那個賣瓜子的人叫張老三。不是咱們云山縣城的人?!?/br> 第157章 施向南事情辦完去看了一眼,果然就像是朱大姐說的那樣。 這個人也在賣香瓜子。 大聲吆喝的口號也跟她以前八九不離十。 “不臟手不上火的香瓜子”,差的地方是,這個人還喊“跟西施食品的瓜子一樣好吃還便宜??!” 施向南隨便抓住路邊一個剛才買了瓜子的人十多歲的半大孩子問了問。 他賣六毛錢一斤。 確實便宜了,不過便宜的也不多。 不過施向南好奇的是,他哪來的瓜子。 食品廠每天這么大的出貨量,說實話施向南要不是因為有阮美香幫著在全省范圍內、甚至現在已經開始在外省收購瓜子,她早就要斷貨了。 年內都撐不過去。 省內的瓜子應該全被她收光了才對啊。 這個人的瓜子是從哪里來的? 她收購瓜子錯過了哪里嗎? 至于有人也出來賣瓜子。 這在施向南看來真的很正常。 這么晚才有人開始賣,已經有點出乎她的預料了。 不過想想也是,幾乎所有的瓜子都被食品廠給收走了,別人就算要賣又去哪里弄瓜子呢? 包括這個張老三,施向南看他也就是騎著一輛自行車賣瓜子,車子后座上、后座左右兩側掛著一共三個布袋。 看他那幾個布袋大小,目測也就一百斤左右瓜子。 不清楚他家里還有沒有。 如果沒有的話,就只有這么點瓜子的話,真的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施向南想了一會兒,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要是這么說的話,食品廠年前那一個月基本上天天都日銷量過二十萬。 廠里那么多人那么多機器,要是隨便來個個體戶都能跟這樣體量的西施食品廠比的話,那她也太差勁了。 努力了這么長時間,緊趕慢趕的,幾乎是一天都不敢休息。 這要是還能隨便讓人趕上。 她真的也別干了。 食品廠這么大的日銷量,也是用一種兵不血刃的方式消除掉了無數潛在的競爭對手。 因為所有的原材料都在食品廠了,那些有實力大干一場的競爭對手晚一步起步,就很難從她這里搶到原材料。 無數人都只知道西施食品廠長期收購瓜子花生。 她可從不搞缺斤短兩的事,是多少就是多少。 不管是來賣幾斤瓜子還是那些二道販子們來幾百斤幾百斤地賣,只要檢查貨物合格,都是同樣的價格。 也從不搞什么區別對待。 名氣漸長的同時,漲起來的都是好名聲。 又有了一個這么大的食品廠,看著就很靠譜,肯定不會賴賬啥的。 就連那些二道販子去鄉下地方收瓜子。 老百姓一一聽說是要收了瓜子去賣給西施食品廠,都很爽快就賣了。 遠了不說,施家洼現在就有好幾個人做這樣的二道販子到處收瓜子花生呢。 賺的是不多,也比較辛苦,但那也比以前只能在地里干活、只在農閑時進城打短工好多了。 因為一個人到城里頭去找地方干活,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就只能干一些力氣活。 干完了老板說不給錢就不給錢、說把人趕走就直接趕走了。 吃這些苦頭的農村小伙子不在少數。 到處收瓜子花生,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這也屬于是自己當老板了。 絕不會被人坑、也不會被人賴賬。